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2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前体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子瑞 赵鑫锐 堵国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广泛存在于白酒中,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对我国白酒品质和国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机制十分必要。但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EC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明确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EC...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广泛存在于白酒中,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对我国白酒品质和国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机制十分必要。但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EC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明确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EC前体的来源,分析不同工艺阶段中的EC前体含量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明确EC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原辅料中EC前体含量,明确了EC前体的主要来源是大曲。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工艺节点的EC及其前体的含量,明确了酱香型白酒中EC的主要形成阶段是蒸馏阶段,氰化物是蒸馏阶段的主要前体。模拟反应实验表明,高粱中的蜀黍糖苷是氰化物的主要来源,这一结论也与氰化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相符。最后,从白酒酒醅中筛选得到了一株与生氰糖苷形成氰化物密切相关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该结果为后续调控酱香型白酒中的EC含量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酱香型白酒 尿素 氰化物 瓜氨酸 生氰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大曲中氨基甲酸乙酯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共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2
作者 李超伟 侯晓艳 +12 位作者 张宿义 覃池 宋川 敖宗华 赵欢 张立强 李丝桐 赵润 刘书亮 胡凯弟 李琴 赵宁 李建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为降低白酒发酵过程中有害副产物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含量,本研究从大曲中筛选得到具有降解EC能力且发酵性能优良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2株菌共发酵培养条件并应用于白酒发酵。结果表明:从白酒大曲中获得EC... 为降低白酒发酵过程中有害副产物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含量,本研究从大曲中筛选得到具有降解EC能力且发酵性能优良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2株菌共发酵培养条件并应用于白酒发酵。结果表明:从白酒大曲中获得EC降解酶活力较高的5株酵母菌和4株细菌,进一步分析其产酯能力和蛋白酶活性,得到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X2-10(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QX-2(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24 h内JX2-10和QX-2的EC降解率分别达到85%和35%;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出JX2-10和QX-2共发酵的最佳产蛋白酶和总酯条件为初始pH 5.6、培养温度30.1℃、乙醇体积分数3.9%,该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41.59 U/mL、总酯质量浓度为5.85 g/L;应用于白酒发酵,发酵结束后实验组的酒醅及白酒中EC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12.7%和10.8%,且能增加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本研究可为白酒发酵过程中EC的降解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降解菌株 分离鉴定 共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氨基甲酸乙酯的酯酶挖掘及酶学性质表征
3
作者 刘庆涛 朱司宝 +5 位作者 王天文 李闯 钱森和 张温清 程凡 田淑芳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共9页
本研究在NCBI数据库中挖掘出4个在pH 4.5及7.0条件下均具有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降解能力的酯酶(ES1、ES5、ES8和ES9),实现它们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及酶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ES1、ES5、ES8和ES9最适... 本研究在NCBI数据库中挖掘出4个在pH 4.5及7.0条件下均具有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降解能力的酯酶(ES1、ES5、ES8和ES9),实现它们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及酶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ES1、ES5、ES8和ES9最适温度分别为70、70、55℃及55℃,ES1、ES5、ES9最适pH值呈碱性,ES8呈中性;4种酶在温度高于45℃或pH值低于5.0条件下稳定性显著降低;4种酶的活性受到Fe^(3+)、Co^(2+)、Cu^(2+)的强烈抑制;4种酶在体积分数10%乙醇存在条件下,可分别保持50.48%、48.44%、42.60%及33.59%的酶活力。4种酶在质量分数为5%NaCl条件下,可分别保持24.09%、20.41%、16.11%及10.73%的酶活力。4种酶在pH 4.5条件下对EC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210.7、213.8、256.2 mmol/L及127.2 mmol/L,催化常数(kcat)/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214.31、203.20、161.46 L/(mol·s)及257.43 L/(mol·s)。结构分析推测,ES9底物通道入口较窄,可能影响EC的进入,从而影响ES9对EC的最大反应速率;而ES9具有相对较高的EC亲和力,可能归因于ES9与EC之间较强的氢键作用力。本研究获得了具有良好乙醇耐受性及EC水解性能的酯酶,丰富了EC水解酶酶库,为未来控制低酒精度的传统发酵食品中EC含量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 酯酶 传统发酵食品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附材料对凤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去除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郝丽刚 张万众 +6 位作者 胡景辉 孙守营 王增强 杨攀华 任俊宇 韩兴林 王德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潜在的基因致癌物,广泛存在于酿造酒中,而我国部分白酒中EC含量高于国际标准150μg/L,严重威胁饮酒消费者健康安全。该研究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去除凤香型白酒中EC,通过对其去除率、风味物质损...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潜在的基因致癌物,广泛存在于酿造酒中,而我国部分白酒中EC含量高于国际标准150μg/L,严重威胁饮酒消费者健康安全。该研究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去除凤香型白酒中EC,通过对其去除率、风味物质损失和感官品评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吸附材料。结果表明,筛选出3种吸附材料:硅藻土3号、5号和树脂D751,对应的EC去除率分别为24%、25%和31%。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处理后的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树脂D751对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损失较大,尤其是对酯类和醛类的损失率高达50%以上,而硅藻土3号和5号则对风味物质含量损失较小,对酯类、醇类、醛类损失率分别为11%和11%、6%和2%、6%和14%。经感官品评,硅藻土3号和5号对酒体香气的影响较小,且硅藻土5号的酒体口感较优于3号。因此,硅藻土5号是一款较适合去除酒体EC的良好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凤香型白酒 吸附材料 去除 风味 感官品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蒸馏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SERS检测研究
5
作者 赵晶蕊 王亚敏 +4 位作者 袁雨汛 余靖 赵明慧 董娟 孙静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67-2475,共9页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酒、酱油、泡菜等发酵食品中的发酵产物,由于其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可在生物体内积累产生多种病变,已成为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威胁。氨基甲酸乙酯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分析时间长、...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酒、酱油、泡菜等发酵食品中的发酵产物,由于其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可在生物体内积累产生多种病变,已成为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威胁。氨基甲酸乙酯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分析时间长、仪器设备昂贵、对测试人员的要求较高等缺点,不能对大批样本量进行快速检测。亟需研究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高选择性、抗光漂白、响应时间短和非破坏性等特点,SERS克服了拉曼光谱的散射信号微弱、背景干扰大等问题,可实现快速对痕量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葡萄蒸馏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进行了快速检测研究,以银纳米球硅锥阵列和金银合金纳米球硅锥阵列为SERS基底,探究了SERS基底结构、混合时间、基底保存时间和激发波长对拉曼散射信号的影响,并确定最佳SERS基底。结果表明,以Ag-Au/SiNCA为SERS增强基底,当激发波长为785nm,混合时间为60min,银纳米颗粒厚度为10n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拉曼信号。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基团进行谱峰归属分析,确定了葡萄蒸馏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定量分析的特征峰位1442cm^(-1),以1442cm^(-1)处特征峰的峰强与EC浓度建立了线性方程,该方程在1×10^(-3)~1×10^(-8)mol·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8213,该方法回收率在83.06%~110.00%之间,最低检出限可达到3.28×10^(-8)mol·L^(-1),每个样本检测约在6min内完成。该方法的建立为酒精饮料中EC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葡萄蒸馏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8种甜味剂和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辉 禹琼 +5 位作者 王鑫 胡绍武 孙燕平 黄静 张玉 陈喜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270,共5页
该实验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仪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和8种甜味剂(三氯蔗糖、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纽甜、阿力甜、甜菊糖苷)的方法。白酒样品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供质谱检测,使... 该实验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仪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和8种甜味剂(三氯蔗糖、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纽甜、阿力甜、甜菊糖苷)的方法。白酒样品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供质谱检测,使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以甲醇-0.1%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0.35 m L/min,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切换检测,进样时间9 min。结果表明,9种待测物在质量浓度2~5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7,检出限为0.1~0.4μg/L,在100μg/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92.6%~108.7%,相对标准偏差(RSD)<2%。该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用于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8种甜味剂的快速检测和日常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MS 白酒 甜味剂 氨基甲酸乙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与清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迪 吕高奇 +3 位作者 杨磊 金雪晴 丁楠 张俊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为明确高粱原料对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以不同高粱为原料,采用清香型白酒工艺进行酿造,探究高粱中尿素、瓜氨酸、氰化物与白酒EC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高粱中尿素、瓜氨酸、氰化物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 为明确高粱原料对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以不同高粱为原料,采用清香型白酒工艺进行酿造,探究高粱中尿素、瓜氨酸、氰化物与白酒EC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高粱中尿素、瓜氨酸、氰化物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高粱中尿素、瓜氨酸、氰化物与白酒EC进行相关性分析,高粱中氰化物与大米查酒EC含量的拟合系数R2为0.917 7,与二米查酒EC含量的拟合系数R2为0.674 6,高粱中尿素和瓜氨酸与白酒EC含量的拟合系数R2均小于0.5,表明高粱中氰化物是影响白酒中EC含量的主要因素。白酒中氰化物、瓜氨酸、尿素与其EC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白酒中的氰化物含量与EC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对白酒中EC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选择含氰化物较少的高粱品种,可有效降低白酒中的E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氨基甲酸乙酯 高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韩玲 赵东 +3 位作者 郭艳 宋廷富 李隆淼 郑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氰化物是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重要前体物,高粱中蜀黍氰苷又是氰化物的重要前体物。为了降低白酒中EC含量,该研究分析了四种白酒中EC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方法:氰化物挥发法、氰化物反应法、高粱去皮法和低氰高粱选择法。结果表明,氰化... 氰化物是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重要前体物,高粱中蜀黍氰苷又是氰化物的重要前体物。为了降低白酒中EC含量,该研究分析了四种白酒中EC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方法:氰化物挥发法、氰化物反应法、高粱去皮法和低氰高粱选择法。结果表明,氰化物挥发法效果较差,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段酒中氰化物及E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氰化物反应法的实验组酒样中氰化物平均含量为340.5μg/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07.3μg/L)(P<0.01),但会将异杂味带入至酒中;H1高粱和H2高粱去皮前蜀黍氰苷含量分别为7.26μg/L、1.62μg/L,去皮后蜀黍氰苷含量分别为1.92μg/L、0.20μg/L,经去皮处理后两种高粱中蜀黍氰苷含量分别降低了73.6%、87.7%;低氰高粱选择法实验组酒样中初始氰化物平均含量和贮存1年时EC平均含量分别为163.3μg/L、214.0μg/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65.0μg/L、346.8μg/L)(P<0.01)。综上,低氰高粱选择法降低白酒中氰化物和EC含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氨基甲酸乙酯 氰化物 蜀黍氰苷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研究进展概述
9
作者 郝丽刚 胡建祥 +6 位作者 胡景辉 张万众 夏俊 刘乃笃 李斌 韩兴林 王德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多位点的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包括酒精饮料在内的发酵食品当中,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危害。该文对近年来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及毒性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白酒中含量分析研究现状和国内外限量标准、控制措施等方...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多位点的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包括酒精饮料在内的发酵食品当中,对消费者构成潜在的危害。该文对近年来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生成及毒性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白酒中含量分析研究现状和国内外限量标准、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白酒 生成机制 风险评估 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可溶性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0
作者 刘凤松 李亚杰 +2 位作者 李亚贤 龙梦飞 陆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对人体有潜在致癌性的有害物质,EC水解酶能够有效地消减EC,但其存在异源表达量较低、乙醇耐受性较差等问题。该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改造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标签...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对人体有潜在致癌性的有害物质,EC水解酶能够有效地消减EC,但其存在异源表达量较低、乙醇耐受性较差等问题。该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改造与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标签设计等手段对赖氨酸芽孢杆菌来源的EC水解酶进行改造及优化。首先利用PROSS计算程序改造EC水解酶提高其乙醇耐受性,其次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机器学习模型设计促溶标签提高其可溶性表达。基于PROSS筛选获得了组合突变体S21E/H197Y/Q328C/P348I(EC4),其酶活力相较于野生型提高了1.55倍,20%(体积分数)乙醇条件下的相对酶活力较野生型提高了约2.56倍。进一步筛选了合适的短促溶标签获得可溶性表达提高最多的是SVM1-EC4,其酶活力约为野生型的1.82倍,15%(体积分数)乙醇下的相对酶活力是野生型的3.99倍,且在模拟酒样中水解EC效果是野生型的2.07倍。总之,计算与融合标签相结合对EC水解酶进行改造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可溶性表达及乙醇耐受性,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 可溶性表达 乙醇耐受性 融合标签 PROSS计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酪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GC-MS/MS检测预处理条件优化
11
作者 梁建英 唐烁 +5 位作者 刘丽君 谢瑞龙 高玉杰 胡雪 李翠枝 吕志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该研究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奶酪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外标定量检测方法,对样品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前处理条件为在样品中加2 mL去离子水混匀,加入1 mL乙腈提取... 该研究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奶酪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外标定量检测方法,对样品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前处理条件为在样品中加2 mL去离子水混匀,加入1 mL乙腈提取,于0℃、转速6000 r/min条件下离心8 min,上清液采用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2 g/10 mL)净化,正己烷淋洗,20 mL二氯甲烷洗脱,对洗脱液氮吹至约0.5 mL,甲醇定容后G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检测方法在5~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定量限为0.01 mg/kg,检出限为0.005 mg/kg,在高中低三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试验中,回收率为69.1%~90.7%,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4.2%~11.1%。该方法便于操作,检测结果准确,适用于奶酪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酪 氨基甲酸乙酯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预处理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EChERS-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酱油类调味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秋婷 王成龙 +2 位作者 王宇 戚平 宋安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8-171,176,共5页
建立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酱油类调味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优化后的QuEChERS方法净化后,用高分辨质谱QExactive进行测定。该实验对目标物二级特征碎片进行同位素匹配,推测断裂规律,并对不同酱油类... 建立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酱油类调味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优化后的QuEChERS方法净化后,用高分辨质谱QExactive进行测定。该实验对目标物二级特征碎片进行同位素匹配,推测断裂规律,并对不同酱油类样品完成基质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20μg/L范围内的线性范围良好,精密度与准确度高,检出限达到1.5μg/kg,4种不同类酱油对均无基质效应,适用于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快速检测与确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QUecHERS 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发酵乳中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杰 于瑞祥 +3 位作者 许卓妮 李永利 陈鹰 王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3,共6页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酸奶、奶酪等发酵乳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的种类、提取次数对样品提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氨基甲酸乙酯-d5作为内标定量.结果表明...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酸奶、奶酪等发酵乳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的种类、提取次数对样品提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氨基甲酸乙酯-d5作为内标定量.结果表明:在0.05~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0.02 mg/L;在3个加标水平下,样品的回收率在98.9%~10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4.8%.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提取效果好,具有比外标定量法更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适用于发酵乳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ec) 发酵乳 同位素稀释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直接减除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俊 赵光鳌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黄酒中含有微量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直接降低黄酒中的EC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各种吸附性材料中,优选得特异性功能树脂材料L2、L3,复配后以合适的添加量体积分数10%处理酒样,对黄酒中的EC能较有效减除,去除率在... 黄酒中含有微量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直接降低黄酒中的EC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各种吸附性材料中,优选得特异性功能树脂材料L2、L3,复配后以合适的添加量体积分数10%处理酒样,对黄酒中的EC能较有效减除,去除率在60%以上,基本达到EC限量要求,同时对酒体风味的保持较好。材料对EC的减除为吸热过程,实际应用中需保证作用温度大于20℃。面向中国黄酒中EC含量的直接降低,提供了一个实用、便捷的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直接减除 氨基甲酸乙酯(ec) 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度对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分析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达炜 苗虹 +1 位作者 赵云峰 吴永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6-1210,共5页
分析酒精度对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法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快速检测白酒中EC含量的HPLC-FLD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酒精度下同一EC含量的峰面积,研究酒精度对EC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65%(... 分析酒精度对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法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快速检测白酒中EC含量的HPLC-FLD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酒精度下同一EC含量的峰面积,研究酒精度对EC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65%(v/v)酒精度范围内,酒精度与EC含量(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8,同时建立了不同酒精度间EC含量换算的相对校正系数。该方法在10~5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大于0.999 9,定量限为10μg/L,加标回收率为98.9%~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0.6%~4.9%。评价了HPLC-FLD法的可靠性,将该方法与GC-MS方法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白酒中EC含量的快速测定,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氨基甲酸乙酯 酒精度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结合GC×GC-TOFMS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欣 杜娟 +9 位作者 刘阳晴雪 吴刚 杨丽华 仇凯 常迪 屠振华 宋妍妍 周靖 刘冰 高红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0-274,共5页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建立了一种准确定量...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建立了一种准确定量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方法。实验对HS-SPME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酒精度12%vol、加NaCl 3 g、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0 min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提高目标物的响应值。实验以D_(5)-氨基甲酸乙酯(D_(5)-EC)为内标,对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进行GC×GC-TOF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EC在1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R^(2))>0.998,检出限为0.19μg/L,定量限为0.64μg/L,平均回收率为97.57%,精密度为8.66%。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灵敏度更高,为白酒中EC自动化定量测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ec) D_(5)-氨基甲酸乙酯(D_(5)-ec)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性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调研 被引量:36
17
作者 石维妮 刘晓毅 +2 位作者 赵玉琪 李想 刘艳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采用SLE(固相支持液/液萃取)结合GC-MS法测定酸奶、酱油、葡萄酒、黄酒及干酪、腐乳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黄酒、腐乳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较高,其次是葡萄酒和酱油,发酵性乳制品和豆豉中均未检出氨基甲酸乙酯。
关键词 发酵性食品 氨基甲酸乙酯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京京 方芳 +3 位作者 张继冉 刘龙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9-1245,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影响食品安全.酶法降解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去毒方法.从小鼠肠道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降解氨基甲酸乙酯活性的赖氨酸芽孢杆菌.通过对其细胞破碎上清液进行硫酸铵...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影响食品安全.酶法降解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去毒方法.从小鼠肠道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降解氨基甲酸乙酯活性的赖氨酸芽孢杆菌.通过对其细胞破碎上清液进行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和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了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纯酶.SDS-PAGE电泳图显示,该酶亚基分子量约为50 kDa.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0,在10~45℃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氨基甲酸乙酯为底物反应,其Km和Kcat分别为37.2 mmol/L和1 176.4 s-1.金属离子显著抑制酶活力,而EDTA对酶活力无影响,表明此酶为非金属酶.此外,该酶对低浓度的NaC1和乙醇有一定的耐受性,具有在酱油和黄酒中去除氨基甲酸乙酯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芽孢杆菌 氨基甲酸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晓毅 刘艳琴 +2 位作者 赵玉琪 石维妮 刘小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研究采用SLE(固相支持液/液萃取)结合GC-MS法测定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方法检出限0.005 mg/L,加标回收率71.0%~90.5%,相对标准偏差RSD%4.45%~5.53%,满足分析方法的实验要求。
关键词 酱油 氨基甲酸乙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17
20
作者 谭文渊 袁东 +2 位作者 付大友 李艳清 王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5-307,共3页
建立一种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方法。GC-MS条件为:色谱柱HP-55%苯甲基硅氧烷(30.0m×0.25mm,0.25μm),进样1μL(分流比50:1),柱温170℃,质谱离... 建立一种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方法。GC-MS条件为:色谱柱HP-55%苯甲基硅氧烷(30.0m×0.25mm,0.25μm),进样1μL(分流比50:1),柱温170℃,质谱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全扫描方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30~500,溶剂延迟3min。样品采用氨基固相小柱萃取净化、氮吹浓缩定容。结果表明: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在2~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3和0.9811,平均回收率为76.10%和75.43%,RSD为4.48%和4.00%。该方法可应用于白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氨基甲酸甲酯 氨基甲酸乙酯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