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地区中低肥力沙质土氮磷配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中军 林晶晶 王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20-123,共4页
滨海地区沙质土壤的中低肥力严重影响了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当地啤酒大麦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选用啤酒大麦品种连啤1号,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水平:0kg/hm^(2)(N0)、75kg/hm^(2)(N_(1))、150kg/hm^(2)(N_(2))、225k... 滨海地区沙质土壤的中低肥力严重影响了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当地啤酒大麦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选用啤酒大麦品种连啤1号,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水平:0kg/hm^(2)(N0)、75kg/hm^(2)(N_(1))、150kg/hm^(2)(N_(2))、225kg/hm^(2)(N_(3))、300kg/hm^(2)(N4)和4个磷肥用量水平:0kg/hm^(2)(P_(0))、45kg/hm^(2)(P_(1))、90kg/hm^(2)(P_(2))、135kg/hm^(2)(P_(3)),初步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地区中低肥力沙质土壤上氮磷配施对提高啤酒产量和改善大麦的品质效果显著;增施氮肥对提高啤酒大麦蛋白质和α-氨基态氮含量、增加穗数的效果显著;增施磷肥对提高啤酒大麦α-氨基态氮含量效果显著,但对提高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效果不显著。综合考虑,在滨海地区中低肥力沙质土壤及钾素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生产优质啤酒大麦氮磷配施的最佳方案为:纯N为225kg/hm^(2),P_(2)O_(5)为9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配施 啤酒大麦 肥料 产量 品质 蛋白质含量 α-氨基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乳酪蛋白酶解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志成 蒋爱民 +2 位作者 岳田利 段旭昌 昝林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52-257,共6页
为了制备山羊乳酪蛋白活性肽,选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采用对比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山羊乳酪蛋白单酶和复合酶的酶解工艺,测定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优选出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参数,初步研究羊乳... 为了制备山羊乳酪蛋白活性肽,选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采用对比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山羊乳酪蛋白单酶和复合酶的酶解工艺,测定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优选出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参数,初步研究羊乳酪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为8.5379mmol/g。单酶中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的水解度较大,碱性蛋白酶较小。胰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适宜的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500U/g、pH7.5、50℃条件下酶解2h。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复合的水解度较大,其水解度、平均肽链长度和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7.34%、16.40%,5.77、6.10和692、732。中性蛋白酶单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复合的羊乳酪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乳酪蛋白 酶解工艺 蛋白酶 氨基态氮含量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酶解液乳酸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左勇 谢晖 +2 位作者 鞠帅 李杨 刘达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58,共4页
将猪骨酶解液进行乳酸菌发酵。分别探讨了不同菌种、发酵温度、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将发酵时间、温度及接种量等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18h,其PTA... 将猪骨酶解液进行乳酸菌发酵。分别探讨了不同菌种、发酵温度、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将发酵时间、温度及接种量等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18h,其PTA-SN和氨基态氮含量分别达到0.5764和0.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液 发酵条件 PTA-SN 氨基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头的Flavourzyme^(TM)蛋白酶水解工艺优化(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龙 伍俭儿 叶克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04-310,共7页
利用FlavourzymeTM风味蛋白酶对罗非鱼鱼头蛋白进行酶解,制备罗非鱼头水解蛋白。以酶解液中α-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对酶解进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最佳酶解条件:温度50~55℃,pH值6.5~7.0,加酶量20LAPU/g,酶解时间3h。在相同的酶解时间下... 利用FlavourzymeTM风味蛋白酶对罗非鱼鱼头蛋白进行酶解,制备罗非鱼头水解蛋白。以酶解液中α-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对酶解进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最佳酶解条件:温度50~55℃,pH值6.5~7.0,加酶量20LAPU/g,酶解时间3h。在相同的酶解时间下,发现酶解液中α-氨基氮含量与lg[E/S]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罗非鱼鱼头 α-氨基态氮含量优化 FlavourzymeTM风味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乳酪蛋白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成 蒋爱民 +2 位作者 岳田利 栾广忠 郭善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8,共7页
【目的】确定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为制备山羊乳酪蛋白活性肽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采用对比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山羊乳酪蛋白单酶和复合酶的酶解工艺,测定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 【目的】确定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为制备山羊乳酪蛋白活性肽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采用对比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山羊乳酪蛋白单酶和复合酶的酶解工艺,测定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优选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参数。【结果】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为8.5379mmol/g。单酶中,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的水解度均较大,木瓜蛋白酶次之,碱性蛋白酶最小;胰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的水解度最高,为14.67%,其适宜的酶解工艺为:加酶量2500U/g,pH7.5,50℃下酶解2h。复合蛋白酶中,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及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3酶复合时的水解度均较大,2种复合酶的水解度、平均肽链长度和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7.34%,21.16%;5.77,4.73和692,567。【结论】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单酶中,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水解度均较大,复合酶中,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及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3酶复合时的水解度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乳酪蛋白 酶解工艺 蛋白酶 工艺参数优化 氨基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和平 蔡风英 +3 位作者 刘来亭 张雪 孙向阳 魏建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5期14-16,23,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活性多肽,并对影响中性蛋白酶水解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活性多肽的的最佳工艺条件:最适pH为7.0,最适温...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活性多肽,并对影响中性蛋白酶水解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测定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活性多肽的的最佳工艺条件: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5℃,最适酶量为0.80%(w/w),最适底物浓度为6.0%(w/w)。在此水解条件下水解大豆分离蛋白4 h,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达到1761.3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大豆分离蛋白 氨基态氮含量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子乳酸菌发酵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宝东 郑金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研究了莲子乳酸菌的发酵工艺及发酵过程中酸度,还原糖、氨基态氮含量,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在最适发酵温度(42.5℃)下,采用蔗糖6%、脱脂乳粉2.0%、莲子6%、CMC-Na0.20%的配方,经过9h发酵,可以获得最佳风味;在发酵过程中,... 研究了莲子乳酸菌的发酵工艺及发酵过程中酸度,还原糖、氨基态氮含量,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在最适发酵温度(42.5℃)下,采用蔗糖6%、脱脂乳粉2.0%、莲子6%、CMC-Na0.20%的配方,经过9h发酵,可以获得最佳风味;在发酵过程中,随着乳酸菌数的增加,发酵液的酸度以及氨基态氮含量明显提高,还原糖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乳酸菌 发酵 工艺 酸度 还原糖 氨基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条件对腐乳质构和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雪琪 衣杰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7-220,共4页
采用腐乳的传统生产制作方法,比较四种不同条件对腐乳物性的差异影响,主要使用了质构仪和流变仪进行研究。结合水分和氨基态氮含量的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凝固剂、后发酵温度、毛霉培养时间对腐乳的品质都有影响。大黄豆制作的腐乳比小... 采用腐乳的传统生产制作方法,比较四种不同条件对腐乳物性的差异影响,主要使用了质构仪和流变仪进行研究。结合水分和氨基态氮含量的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凝固剂、后发酵温度、毛霉培养时间对腐乳的品质都有影响。大黄豆制作的腐乳比小黄豆凝胶结构更完整;用内酯做凝固剂时与盐卤相比,显著降低了腐乳的硬度,同时提高了腐乳的粘弹性;后发酵温度采用30℃时能提高腐乳氨基态氮含量;毛霉培养时间对腐乳流变性质影响最大,培养5d时腐乳氨基氮含量和粘弹性最小。在所有加工条件下,腐乳样品G'始终大于G″,而且检测线没有出现交叉点,表现出了腐乳的弱凝胶特性。随剪切频率增大,腐乳蛋白质网络结构可以进一步重组产生新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生产工艺 氨基态氮含量 质构 流变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