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二胺交联对聚醚酰亚胺/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影响
1
作者 孙俊芬 陈莹 +1 位作者 曹伟烨 颜志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利用相转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共同制备了聚醚酰亚胺/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并进行乙二胺交联处理以提高其耐溶剂性。该杂化膜以溶菌酶为被吸附物质,研究了杂化膜交联后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扫面电镜、接触角、力学性能等的表... 利用相转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共同制备了聚醚酰亚胺/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并进行乙二胺交联处理以提高其耐溶剂性。该杂化膜以溶菌酶为被吸附物质,研究了杂化膜交联后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扫面电镜、接触角、力学性能等的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对溶菌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同时抗拉强度提高,耐溶剂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 交联 乙二胺 溶菌酶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目标杂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一琨 詹茂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PI复合材料膜的耐热性、动态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吸湿性降低。分析表明,SiO2前驱体在反应初期即被"固定"在聚酰胺酸大分子链的羧基(-COOH)上,然后在酰亚胺化过程中原位生成纳米SiO2粒子,SiO2粒子表面上的大量高活性硅羟基(-Si-OH)与PI大分子链上的羰基(>C=O)形成氢键而实现目标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目标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制备 分子结构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葡萄糖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谭学才 王健伟 +3 位作者 徐健君 黄婷婷 邹小勇 蔡沛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_凝胶法制备壳聚糖 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_凝胶法制备壳聚糖 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玻碳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记时电流法对固定化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比单纯的壳聚糖膜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并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 制备 表征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军丽 王汉雄 叶文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研究杂化材料的热性能;考察了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和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能力。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微粒为纳米尺度的无机S iO2加强化的微粒,S iO2颗粒分散在材料中,形成均匀的表面;TG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的热性能有所提高;沉降实验测得壳聚糖和杂化材料作为吸附剂的沉降时间分别为130.3,68.5s,表明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比壳聚糖的沉降速率快了近一倍;杂化材料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0.289 3,1.445 6mm 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 壳聚糖 材料 金属离子 吸附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对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阮文祥 廖俊斌 +3 位作者 王国庆 张先伟 王建黎 计建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采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IL-Si O2),并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PVDF/IL-Si O2)杂化膜,考察了IL-Si O2含量对杂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动电位、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手段... 采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IL-Si O2),并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PVDF/IL-Si O2)杂化膜,考察了IL-Si O2含量对杂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动电位、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杂化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VDF/IL-Si O2杂化膜表面带有正电荷;IL-Si O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杂化膜的亲水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杂化膜纯水通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对蛋白质的吸附量和截留率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离子液体 纳米二氧化硅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谭学才 黄婷婷 +3 位作者 徐健君 罗利军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2,共4页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杂化膜对辣根过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金电极和固定化酶膜...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杂化膜对辣根过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金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并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不仅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小于10s),而且能较好地保持酶的催化活性。求得酶促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87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 制备 表征 辣根过氧化 固定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含量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牛颖 张明艳 +1 位作者 董铁权 曾恕金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35-37,41,共4页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做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Sol_Gel)法,制备了SiO2含量一定,固体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杂化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_IR)、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杂化薄膜...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做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Sol_Gel)法,制备了SiO2含量一定,固体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杂化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_IR)、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杂化薄膜的结构与性能。AFM分析显示:SiO2粒子均匀分散在PI树脂中。随固体含量增加,SiO2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大,有机相与无机相的界面变清晰;当固体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两相出现明显的相分离。TGA结果表明:引入一定含量的SiO2,有助于提高PI/SiO2纳米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当固体含量高时,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纳米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姜黄素杂化材料的制备及防霉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应红 张元勤 杨录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6,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将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多酚姜黄素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上得到二氧化硅-姜黄素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XRD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必要表征。元素分析仪确定了产物中被接枝的二氧化硅量为28.5%...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将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多酚姜黄素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上得到二氧化硅-姜黄素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XRD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必要表征。元素分析仪确定了产物中被接枝的二氧化硅量为28.5%(质量比)。并选用黑曲霉和青霉作供试菌种,对其防霉性能和对霉菌的光毒性作了一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通过APTES能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并得到含希夫碱(C=N)官能团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的杂化材料对青霉和黑曲霉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特别是对黑曲霉表现更强的抗菌防霉性能,且对黑曲霉有较优异的光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姜黄素 硅烷偶联剂 材料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雨晴 胡孝勇 +4 位作者 柯勇 林志远 何明俊 黎鹏 左华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0,30,共5页
利用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的特性,采用原位聚合法,先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接枝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表面,再与丙烯酸羟丙酯反应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nano-Si O2低聚物。将所制备的低聚物与紫外光(UV)固化技术结合制备... 利用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的特性,采用原位聚合法,先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接枝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表面,再与丙烯酸羟丙酯反应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nano-Si O2低聚物。将所制备的低聚物与紫外光(UV)固化技术结合制备杂化材料。讨论了nano-Si O2含量对杂化材料的透明性、耐热性、机械性能等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分析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当nano-Si O2的加入量为1.35 g时,杂化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其光固化时间为40 s,透光率达到95%以上,硬度达6H,耐磨性提高15%以上,耐热性提高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法 紫外光固 纳米二氧化硅 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小云 周键 +1 位作者 王三反 李启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4,共4页
叙述了普通纳米二氧化硅(SiO_2)、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NPS)、氟化二氧化硅(f SiO_2)以及离子液体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IL-SiO_2)对聚偏氟乙烯(PVDF)杂化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总结了纳米SiO_2在P... 叙述了普通纳米二氧化硅(SiO_2)、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NPS)、氟化二氧化硅(f SiO_2)以及离子液体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IL-SiO_2)对聚偏氟乙烯(PVDF)杂化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总结了纳米SiO_2在PVDF膜改性中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目前纳米SiO_2改性所存在的问题,认为研发功能良好,成本低廉的改性纳米SiO_2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探索与PVDF膜的制备方法及用途相对应的最佳的纳米SiO_2改性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偏氟乙烯 疏水气相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对称孔道结构的小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合成及其高分子杂化膜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童诚 吴文韬 王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6-955,共10页
利用手性阴离子酸表面活性剂,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道结构的小介孔二氧化硅(SiO_(2))粒子.将小介孔SiO_(2)粒子引入聚偏四氟乙烯(PVDF)和聚酰亚胺(PI)中构建了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 利用手性阴离子酸表面活性剂,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道结构的小介孔二氧化硅(SiO_(2))粒子.将小介孔SiO_(2)粒子引入聚偏四氟乙烯(PVDF)和聚酰亚胺(PI)中构建了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分析等表征了小介孔SiO_(2)粒子和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微结构,并通过超滤实验和气体渗透实验分别考察两种杂化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含有大量亲水基团的小介孔SiO_(2)粒子具有规则有序排列的孔道结构,该孔道结构呈现螺旋扭曲和不对称性.构建的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极性显著提升,进而有效增强了PVDF杂化膜的膜通量和抗污染性能及PI杂化膜对CO_(2)气体的分离性能,克服了高分子膜的博弈效应(Trade-off效应).另外,SiO_(2)的小介孔孔道还可以在PI杂化膜中引入优先通过CO_(2)分子的限域传质通道,加速了CO_(2)气体在杂化膜中扩散.但过多小介孔SiO_(2)粒子的加入导致其在高分子基质中团聚,削弱杂化膜的极性和亲水性,从而降低了两种杂化膜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介孔二氧化硅粒子 不对称孔道结构 有机-无机 气体渗透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硅杂化体的制备及其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宜航 熊玉竹 +1 位作者 张清坡 吴江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13-3220,共8页
采用3-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TOS)对二氧化硅(SiO2)进行了氰基化改性,并采用热溶剂法将纳米ZnO沉积于氰基官能化SiO2(SiO2-CN)表面,制备出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硅杂化体(ZnO@SiO2),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 采用3-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TOS)对二氧化硅(SiO2)进行了氰基化改性,并采用热溶剂法将纳米ZnO沉积于氰基官能化SiO2(SiO2-CN)表面,制备出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硅杂化体(ZnO@SiO2),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对杂化结构进行表征。将ZnO@SiO2作为填料添加入天然橡胶中制备复合材料(NR/ZnO@SiO2),然后对ZnO@SiO2与橡胶的界面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ZnO@SiO2对橡胶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O成功沉积在SiO2-CN表面,并且NR/ZnO@SiO2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硫化特性。与天然橡胶相比,仅添加5份杂化体的NR/ZnO@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及300%定伸强度分别增加了150.2%、86.2%和65.5%,并且正硫化时间缩短了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 二氧化硅改性 结构 橡胶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冬娜 寇开昌 +2 位作者 高攀 侯梅 晁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中难分散均匀的问题,使用PTFE乳液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SiO2)杂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研究表明: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在SiO2含量为1.05%(记为FS-2)...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中难分散均匀的问题,使用PTFE乳液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SiO2)杂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研究表明: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在SiO2含量为1.05%(记为FS-2)时达到最大值20.96 MPa,为纯PTFE的两倍;断裂伸长率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硬度逐渐升高,接触角由121°降至79°.由SEM结果发现,试样FS-2中SiO2的粒径仅为100 nm左右,但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粒径变大.杂化材料的耐热性较PTFE有一定提高,当杂化材料中SiO2含量达到5.00%时,热分解温度由纯PTFE的503℃上升至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 材料 溶胶-凝胶法 纳米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安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5-209,共5页
首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于... 首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于水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纳米二氧化硅和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可有效增大水基钻井液的粘度,在2.0%的加量下可将水基钻井液的滤失量从25.2 mL降低至8.2 mL,降滤失效果显著.同时,还利用了扫描电镜(SEM)对上述几种水基钻井液的泥饼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可有效封堵泥饼的微裂缝,形成高质量的泥饼.这对于井壁稳定和减少钻井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材料 水基钻井液 流变 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基修饰的微孔二氧化硅膜制备及氢气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康 韦奇 +2 位作者 李群艳 聂祚仁 刘亚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3,共8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TES)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异丁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胶,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γ-Al_2O_3/α-Al_2O_3支撑体上制备异丁基修饰的微孔二氧化硅膜材料.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接...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TES)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异丁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胶,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γ-Al_2O_3/α-Al_2O_3支撑体上制备异丁基修饰的微孔二氧化硅膜材料.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N_2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溶胶的粒径分布、膜材料的疏水性能以及孔结构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异丁基修饰膜材料的氢气渗透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当摩尔比n(iTES)/n(TEOS)=0.6时,溶胶的平均粒径约为5.1nm,膜材料的孔径狭窄分布在0.45~0.8nm,其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14.0±0.5)°.H2在膜材料中的渗透率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0℃时达到9.07×10^(-7) mol/(m^2·s·Pa),H_2/CO_2和H_2/CO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为6.79和15.37,双组份混合气体分离系数分别为7.09和15.72,均高于对应的Knudsen扩散分离因子,H2在膜材料中的输运主要遵循活化扩散机理.在250℃水蒸气物质的量摩尔分数为5%的环境中陈化200h后,异丁基修饰的SiO_2膜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基 有机-无机微孔二氧化硅 孔结构 氢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胍胶压裂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保山 王川 +2 位作者 王海燕 王世彬 许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6-29,共4页
为提高压裂液性能,适应复杂油气藏的开发需求,往往采用改性稠化剂、温度稳定剂和新型交联剂来实现,但是这些方法目前对压裂液的性能提升已达到极限,本文采用纳米杂化的方式来提升压裂液综合性能。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到胍胶压裂液中... 为提高压裂液性能,适应复杂油气藏的开发需求,往往采用改性稠化剂、温度稳定剂和新型交联剂来实现,但是这些方法目前对压裂液的性能提升已达到极限,本文采用纳米杂化的方式来提升压裂液综合性能。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到胍胶压裂液中对其耐温性能、携砂性能、破胶性能和伤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胍胶浓度下,在压裂液中加入3 000 mg/L的纳米SiO_(2)能使硼交联剂的用量减少0.05%,而压裂液冻胶黏度却提高了76 mPa·s。纳米SiO_(2)杂化压裂液相比于空白压裂液的耐受温度提高了20℃,在压裂液基液和冻胶中的沉降速度都明显变慢,说明纳米SiO_(2)增强了压裂液的黏弹性能,即增强了压裂液的携砂性能;杂化压裂液破胶后的黏度、表面张力和残渣含量都符合"水基压裂液通用技术指标";并且纳米SiO_(2)的加入能减小压裂液对岩心和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的伤害。纳米SiO_(2)杂化胍胶压裂液满足现场施工和低伤害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胶 压裂液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 流变性能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氨基化氧化石墨烯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俊芬 郑龙 陈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8,175,共7页
将三乙烯四胺和硅烷偶联剂KH 560作为氨基化试剂,制得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NH_2-GO),然后在聚氨酯(PU)的聚合过程中将NH_2-GO和1,2-乙二胺作为扩链剂依次加入到反应液中,制得PU/NH_2-GO杂化膜。研究了NH_2-GO质量分数对杂化膜的力学性能... 将三乙烯四胺和硅烷偶联剂KH 560作为氨基化试剂,制得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NH_2-GO),然后在聚氨酯(PU)的聚合过程中将NH_2-GO和1,2-乙二胺作为扩链剂依次加入到反应液中,制得PU/NH_2-GO杂化膜。研究了NH_2-GO质量分数对杂化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疏水性和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H_2-GO质量分数的增加,杂化膜的拉伸强度不断增大,初始分解温度不断提高,疏水性先快速增强,然后稍有下降;当pH值为4时,随着NH_2-GO质量分数的增加,杂化膜对茜素绿染料的吸附量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氨基化氧化石墨烯 力学性能 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裂缝型油藏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凝胶控水增油效果
18
作者 钱真 李晶辉 +5 位作者 吕东方 张雯 甄恩龙 瞿博超 李宗睿 赵光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随着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开发,水窜现象日益显现,导致地层能量的浪费和采收率的降低。极端非均质性是具有复杂缝网的裂缝型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封堵水窜通道迫在眉睫,而堵剂是其核心所在。深层裂缝型油藏具有高温(≥110℃)、高盐(≥20×... 随着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开发,水窜现象日益显现,导致地层能量的浪费和采收率的降低。极端非均质性是具有复杂缝网的裂缝型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封堵水窜通道迫在眉睫,而堵剂是其核心所在。深层裂缝型油藏具有高温(≥110℃)、高盐(≥20×10^(4)mg/L)的特点,普通凝胶难以稳定,因此通过重氮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利用3-氨基,4-羟基苯磺酸在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中引入羟基和酚羟基结构,合成改性纳米SiO_(2)交联剂,再将其与非离子型聚合物、乌洛托品、对苯二酚反应,制得纳米杂化凝胶。以成胶效果和脱水率为指标,对纳米杂化凝胶的配方进行了优选,评价了其稳定性、黏弹性和封堵性,并依据西北油田典型裂缝型油藏地质模型建立耐温耐压可视化缝网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多轮次堵水效果。结果表明,配方为0.8%非离子型聚合物+0.2%纳米SiO_(2)+0.4%乌洛托品+0.4%对苯二酚的纳米杂化凝胶可在≤140℃范围内保持稳定60 d,脱水率<10%。纳米Si O_(2)显著提高了杂化凝胶的黏弹性。纳米杂化凝胶对不同尺度(1~10 mm)的单裂缝均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在140℃、回压2 MPa、矿化度22×10^(4)mg/L的条件下,通过纳米杂化凝胶多轮次封堵实验可提高缝网模型采收率15.9百分点。纳米杂化凝胶具备优异的耐温抗盐性、黏弹性和长期稳定性,在深层裂缝型油藏中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提高采收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裂缝型油藏 水窜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凝胶 封堵 控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旭莉 孙守斌 +5 位作者 王忠德 杨宇娇 郝晓刚 臧杨 张忠林 刘世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2,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0.1 mol/L PBS和0.1 mol/L KNO3的溶液中,该杂化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1×10-5~1.4×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0.996 6,检出限为6.09×10-6mol/L,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4.8 mA.M-1.cm-2,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抗坏血酸催化氧化的扩散系数和催化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铁氰 聚苯胺 电催 学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铝镁/PVDF杂化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汉辉 刘红斌 +1 位作者 吕晓龙 马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985,共5页
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铝镁/PVDF杂化膜,考察了铸膜液组成中的复配添加剂、AMH含量和分散剂对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复配添加剂可明显改变杂化膜的断面结构。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纳米氧化铝镁 结构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