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钱森 任宪云 +2 位作者 徐垚 刘萍 李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抗氧化系统及氨氮代谢机制的影响,通过设置对照[(0.24±0.07)mg/L]、低浓度[(1.04±0.08)mg/L]、中浓度[(9.75±0.21)mg/L]和高浓度[(19.87±0.46)mg/L]氨氮胁迫方...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抗氧化系统及氨氮代谢机制的影响,通过设置对照[(0.24±0.07)mg/L]、低浓度[(1.04±0.08)mg/L]、中浓度[(9.75±0.21)mg/L]和高浓度[(19.87±0.46)mg/L]氨氮胁迫方法对锦绣龙虾进行48 h急性实验,测定鳃与肝胰腺中抗氧化及氨氮代谢酶的活性,同时测定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锦绣龙虾鳃和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SOD)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12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胁迫48h时T-AOC、SOD活力则均被抑制;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48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草转氨酶(GOT)、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的酶活在氨氮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明其共同参与离子氨的代谢转运。肝胰腺中GDH、GOT基因表达量在12~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鳃组织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由此可见,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锦绣龙虾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诱导;锦绣龙虾主要通过在肝胰腺GS、GDH等代谢相关酶的共同作用下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以避免氨在体内过量积累。本研究结果可为锦绣龙虾氨解毒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龙虾 氮胁迫 抗氧化 氨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J774A.1细胞凋亡及caspase-3、-6活化对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丹丹 董海艳 +2 位作者 严杰 李立伟 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诱导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6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J774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诱导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6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J774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或坏死情况。分别采用荧光比色法和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细胞caspase-3、-6活性及其底物(PARA和LaminA/C)剪切情况。结果:多种不同浓度的问号钩体赖株感染均可使J774A.1细胞发生凋亡,其中以问号钩体∶细胞=100∶1的比例感染时凋亡率最高(48.81%±5.95%)。感染细胞caspase-3和-6最大活性分别为(1453.41±36.07)FU和(618.65±39.82)FU,是未感染细胞的16.38和9.98倍。感染细胞的PARP和Lamin A/C均被剪切。Caspase-3、-6抑制剂对问号钩体赖株诱导的J774A.1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阻断作用。结论:问号钩体可诱导J774A.1细胞凋亡,caspase-3和-6与该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酸天冬酸蛋白/代谢 钩端螺旋体 问号/致病力 流式细胞术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麻羊毛色差异主要调控基因及其通路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宝盛 张颜 +4 位作者 肖贵榜 杨玉能 杨泓涛 李世春 邓位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3-1492,共10页
【目的】明确调控黔北麻羊毛色差异的候选基因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岁黔北麻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肩部黑色羊毛下的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下的皮肤组织块,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 【目的】明确调控黔北麻羊毛色差异的候选基因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岁黔北麻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肩部黑色羊毛下的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下的皮肤组织块,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cDNA,经末端修复等处理后进行PCR富集构建cDNA文库,采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完成转录组测序,经过滤及质控后以DESeq2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白色羊毛对照组(White)相比,黑色羊毛试验组(Black)存在509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195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在黑色羊毛试验组中的509个显著上调基因中筛选获得5个与黑色素生成相关且表达差异显著(基因表达差异倍数log2 Fold Change>1、校正后的P_(-adjust)<0.05)的基因,分别是酪氨酸酶基因(TYR)、酪氨酸相关蛋白1基因(TYRP1)、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角蛋白19基因(KRT19)和角蛋白79基因(KRT79)。显著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色素代谢过程外,黑色羊毛试验组还显著富集于黑素小体、色素沉着、色素生物合成过程、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等与黑色素形成相关的GO功能条目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黑色羊毛试验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通路中,与黑色素生成密切相关的是酪氨酸代谢通路,而不是Wnt/β-catenin、MAPK、PI3K/Akt和MC1R/α-MSH等经典的黑色素生成信号通路。【结论】TYR、TYRP1、MC1R和KTR19等是调控黔北麻羊毛色的主要基因,酪氨酸代谢通路是调控黔北麻羊毛色的主要通路。TYR、TYRP1、MC1R和KTR19等基因的局部上调表达,激活酪氨酸代谢等通路而促使黑色素生成增加,是黔北麻羊肩部黑色羊毛和腹部白色羊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麻羊 毛色 黑色素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