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ISI440C钢氧-氮-碳三元共渗渗层显微组织与硬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仁德
郑贺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0-132,136,共4页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及元素分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材表面共渗层形成了厚且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以氮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为主;三元共渗过程中氧的加入可促进化合物层的形成,缩短共渗时间,获得的三元共渗层表面硬度最高可达117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40C钢
氧-氮-碳三元共渗
化合物层
相结构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气与C3H8含量对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化合物层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郑贺
陈仁德
+2 位作者
杨巍
柯培玲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以NH3、空气、C3H8与N2混合气体作为气源,采用两段式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方法,在580℃加热2 h,随后降温至540℃继续加热1.5 h,实现对S20C钢的表面强化。保持通入气体总流量、空气与C3H8添加比例不变,改变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研究不同...
以NH3、空气、C3H8与N2混合气体作为气源,采用两段式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方法,在580℃加热2 h,随后降温至540℃继续加热1.5 h,实现对S20C钢的表面强化。保持通入气体总流量、空气与C3H8添加比例不变,改变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研究不同气氛组成处理后S20C钢表面渗层的厚度、形貌以及相结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形成了具有良好耐摩擦、耐腐蚀性能的亮白色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具有单一ε-Fe2-3(N,C)物相,其厚度随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碳三元共渗
空气
C3H8
化合物层厚度
ε
-
Fe2
-
3(N
C)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ISI440C钢氧-氮-碳三元共渗渗层显微组织与硬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仁德
郑贺
汪爱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市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0-132,136,共4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4100156)
宁波市江北区科技计划工业科研公关项目(2010A0203)
宁波市重大(重点)择优委托科技攻关项目(2011B1016)
文摘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及元素分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材表面共渗层形成了厚且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以氮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为主;三元共渗过程中氧的加入可促进化合物层的形成,缩短共渗时间,获得的三元共渗层表面硬度最高可达1170 HV。
关键词
AISI440C钢
氧-氮-碳三元共渗
化合物层
相结构
硬度
Keywords
AISI440C steel
oxynitrocarburizing
composite layer
phase structure
hardness
分类号
TG156.8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气与C3H8含量对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化合物层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郑贺
陈仁德
杨巍
柯培玲
汪爱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市海洋防护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4100156)
宁波市工业重大(重点)择优委托科技攻关项目(2011B1016)
宁波市江北区科技计划工业科研攻关项目(2010A0203)
文摘
以NH3、空气、C3H8与N2混合气体作为气源,采用两段式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方法,在580℃加热2 h,随后降温至540℃继续加热1.5 h,实现对S20C钢的表面强化。保持通入气体总流量、空气与C3H8添加比例不变,改变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研究不同气氛组成处理后S20C钢表面渗层的厚度、形貌以及相结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形成了具有良好耐摩擦、耐腐蚀性能的亮白色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具有单一ε-Fe2-3(N,C)物相,其厚度随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氧-氮-碳三元共渗
空气
C3H8
化合物层厚度
ε
-
Fe2
-
3(N
C)相
Keywords
oxynitrocarburising
air
C3H8
compound layer thickness
ε
-
Fe2
-
3(N,C) phase
分类号
TG156.8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ISI440C钢氧-氮-碳三元共渗渗层显微组织与硬度研究
陈仁德
郑贺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气与C3H8含量对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化合物层结构的影响
郑贺
陈仁德
杨巍
柯培玲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