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连接⁃N⁃乙酰葡糖胺糖基化蛋白质的富集方法
1
作者 孟领航 张威 王佳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73,共11页
O-连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将N-乙酰葡萄糖胺添加到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的一种丰富的、独特的翻译后修饰,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明确O-GlcNAc修饰位点是探究其在相关... O-连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将N-乙酰葡萄糖胺添加到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的一种丰富的、独特的翻译后修饰,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明确O-GlcNAc修饰位点是探究其在相关疾病中调控机制的前提,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靶向干预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修饰位点的富集方法,包括抗体和凝集素、化学酶法、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法和非天然糖代谢标记等;此外,“凹凸理论”、“定点活化”等靶向标记特定组织内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策略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同时基于“一石多鸟”的多功能酶法标记,以及“一锅法”分析多种糖链结构等方法也将极大促进糖蛋白组学的快速发展。总之,开发更加高效、特异的糖蛋白富集策略,将对阐明包括O-GlcNAc在内的异常糖基化修饰在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O-连接-n-葡糖胺修饰 蛋白富集 代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联芹菜苷元通过抑制氧连接氮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降低HeLa细胞迁移侵袭潜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欣 张娜娜 +4 位作者 曹禺 朱彤 李文利 张嘉宁 刘宇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4-1580,共7页
目的筛选具有氧连接氮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化合物,分析其抗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活性。方法对10种四氢穗花杉双黄酮天然产物类似物与OGT进行分子对接结合能分析,在无细胞反... 目的筛选具有氧连接氮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化合物,分析其抗肿瘤细胞迁移侵袭活性。方法对10种四氢穗花杉双黄酮天然产物类似物与OGT进行分子对接结合能分析,在无细胞反应体系中比较这些化合物的OGT抑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3,8'-联芹菜苷元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氧连接氮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的抑制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法观察3,8'-联芹菜苷元对HeLa细胞迁移侵袭潜能的影响。结果3,8'-联芹菜苷元具有优于四氢穗花杉双黄酮的OGT结合能和抑制活性,以时间和浓度梯度方式抑制OGT活性,降低HeLa细胞内的O-GlcNAc修饰,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侵袭潜能。结论3,8'-联芹菜苷元能够抑制OGT活性,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的O-GlcNAc修饰,进而阻止肿瘤细胞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连接氮葡糖胺转移酶抑制剂 迁移侵袭 天然产物 糖基化 活性检测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窖蛋白-1通过增强氧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糖基转移酶表达诱导小鼠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玲燕 王语涵 +5 位作者 张程 陈茜茜 黄煌 李文利 张嘉宁 刘宇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2-1068,共7页
窖蛋白-1(caveolin-1,Cav-1)是胞膜窖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参与调控多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然而,Cav-1调节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和肿瘤转移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小鼠肝癌细胞中证明,Cav-1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氧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l... 窖蛋白-1(caveolin-1,Cav-1)是胞膜窖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参与调控多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然而,Cav-1调节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和肿瘤转移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小鼠肝癌细胞中证明,Cav-1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氧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糖基化及其O-GlcNAc转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OGT)的表达,增强了小鼠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潜能。RT-qPCR、Western印迹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Cav-1通过下调转录因子RUNX2表达,抑制了miR24的转录(P<0.05)。随后研究结果表明,miR24能够靶向Ogt mRNA 3′-UTR并抑制其表达(P<0.05)。这使得Cav-1通过RUNX2/miR24正向调控OGT的表达和O-GlcNAc糖基化,最终导致小鼠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潜能增加。这些结果揭示了Cav-1调控糖基转移酶OGT表达和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的新机制,为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窖蛋白-1 糖基转移酶 氧连接的N-葡糖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β-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I(hGnT-I)的原核表达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天天 王宁 高晓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62,共7页
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I(hGnT-I)功能为在高尔基体中向糖蛋白上的N-寡糖M5GN2结构添加一个β-1,2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为大量获得具有活性的hGnT-I蛋白,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GAT1△TM并将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中表达。对诱导条件... 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I(hGnT-I)功能为在高尔基体中向糖蛋白上的N-寡糖M5GN2结构添加一个β-1,2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为大量获得具有活性的hGnT-I蛋白,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GAT1△TM并将其在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中表达。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后,将获得的可溶性重组蛋白His-hGnT-I△TM进行镍柱亲和纯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体外活性和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ROSETTA体系可以成功表达可溶性重组hGnT-I蛋白;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800,在体外反应中具有相应的糖基转移酶活性;除天然糖链底物M5GN2外,该蛋白质可以识别非天然糖链底物M3GN2;产物经酶切反应验证,证明该蛋白质催化添加一个β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的反应。本研究所开发的原核表达体系可以大量制备纯化的功能性重组hGnT-I蛋白,以应用于该蛋白质的性质研究以及N-糖链的体外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葡糖胺转移酶I 大肠杆菌 重组表达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N-乙基-N-甲氧碳酰甲基)氨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成荣 沈俊杰 +2 位作者 杨志香 张国富 郭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以间氨基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乙醛乙基化,再与氯乙酸甲酯反应合成3-(N-乙基-N-甲氧碳酰甲基)氨基乙酰苯胺,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较优工艺条件为:n(间氨基乙酰苯胺)∶n(乙醛)=1.0∶1.2,Pd/C(Pd质量分数5%)为催化剂,在氢气压力3.5 ... 以间氨基乙酰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乙醛乙基化,再与氯乙酸甲酯反应合成3-(N-乙基-N-甲氧碳酰甲基)氨基乙酰苯胺,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较优工艺条件为:n(间氨基乙酰苯胺)∶n(乙醛)=1.0∶1.2,Pd/C(Pd质量分数5%)为催化剂,在氢气压力3.5 MPa,反应温度70℃下合成3-(N-乙基)氨基乙酰苯胺,收率为90.7%,色谱纯度为97.5%。以碳酸钠为缚酸剂,n〔3-(N-乙基)氨基乙酰苯胺〕∶n(碳酸钠)=1.0∶0.6,反应温度70℃下合成3-(N-乙基-N-甲氧碳酰甲基)氨基乙酰苯胺,收率为94.6%,色谱纯度为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N--n-甲基)氨基苯胺 催化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连接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抑制剂的筛选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宇博 张娜娜 +3 位作者 陈锦娇 朱彤 张嘉宁 李文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5-1190,共6页
利用药物发现软件Discovery Studio 4.5(DS),以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天然产物化合物库的方法,获得O-连接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天然产物抑制剂阿曼托双黄酮(AF).AF能够在体外抑制OGT的酶活.分子动力学(MD)模拟实验结果表明,AF能够稳定... 利用药物发现软件Discovery Studio 4.5(DS),以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天然产物化合物库的方法,获得O-连接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天然产物抑制剂阿曼托双黄酮(AF).AF能够在体外抑制OGT的酶活.分子动力学(MD)模拟实验结果表明,AF能够稳定结合在OGT蛋白的底物结合口袋中,并与口袋附近多个氨基酸形成氢键.细胞内活性检测结果表明,AF能够有效抑制蛋白质的O-GlcNAc修饰,具有良好的OGT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N-葡糖胺转移酶 O-连接N-葡糖胺修饰 抑制剂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甲基苯磺酰羟胺消除反应的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修饰肽段的精准鉴定
7
作者 郭志新 李航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2-1190,共9页
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O-GlcNAc糖基化修饰稳态的破坏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大规模富集鉴定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有助于发现... 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O-GlcNAc糖基化修饰稳态的破坏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大规模富集鉴定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有助于发现新的临床疾病诊断标志物。由于O-GlcNAc糖基化修饰丰度较低,形成的糖苷键不稳定,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肽段的富集鉴定面临一定挑战。近年来,全乙酰化的非天然糖代谢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肽段的富集鉴定。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细胞代谢标记过程中,全乙酰化的非天然单糖会同时标记半胱氨酸的巯基而引入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该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肽段的富集鉴定。鉴于此,研究发展了一种通过三甲基苯磺酰羟胺(MSH)特异性氧化消除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的方法,进而显著提高O-GlcNAc糖基化修饰肽段的精准鉴定。该方法建立于温和的磷酸钠缓冲液(50 mmol/L,pH=8)体系,利用过量的MSH,于95℃避光振荡反应30 min,可完全消除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该方法应用于Hela细胞中,可有效消除叠氮全乙酰化半乳糖胺(Ac4GalNAz)代谢产生的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从而成功富集鉴定到157条O-GlcNAc糖基化修饰肽段,归属于130个蛋白质。该方法有效去除了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对代谢标记结果的干扰,为非天然糖代谢标记技术在糖蛋白组学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鉴定 代谢标记 氧连接氮葡萄糖胺 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 三甲基苯磺羟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N-乙基-N,N-二(2-硬脂酰氧)乙基溴化铵的合成及应用
8
作者 魏小桥 倪邦庆 范明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采用先季铵化再酯化的合成路线,合成了酯基季铵盐N-甲基-N-乙基-N,N-二(2-硬脂酰氧)乙基溴化铵。考察了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中间体N-甲基-N-乙基-N,N-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影响,所得中间体与硬脂酰氯酯化得到酯基季铵盐产品,... 采用先季铵化再酯化的合成路线,合成了酯基季铵盐N-甲基-N-乙基-N,N-二(2-硬脂酰氧)乙基溴化铵。考察了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中间体N-甲基-N-乙基-N,N-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影响,所得中间体与硬脂酰氯酯化得到酯基季铵盐产品,产物活性物质含量质量分数达98%以上,采用IR、MS和1H-NMR对合成酯基季铵盐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的酯基季铵盐的柔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1821)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季铵盐 N-甲基-n-基-N N-二(2-硬脂)基溴化铵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糖酰胺(O-GlcNAc)修饰:细胞内糖基化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静 谭忠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7-1001,共15页
糖基化是一种古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常见于细胞外的糖被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近年来,一种细胞内的糖基化修饰逐渐被大家所认识,这就是氧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linkedβ-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它是唯一发生... 糖基化是一种古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常见于细胞外的糖被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近年来,一种细胞内的糖基化修饰逐渐被大家所认识,这就是氧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linkedβ-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它是唯一发生在细胞内的参与信号转导的糖修饰,一般发生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自从20世纪80年代发现O-GlcNAc以来,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一直在研究它修饰的位点和行使的生物学功能。O-GlcNAc修饰发生在丝氨酸和苏氨酸上,因此可以与磷酸化之间形成阴阳关系并参与信号转导过程。但由于其低丰度易水解的特点导致难以鉴定位点,又使研究人员难以见其真容。本文将回顾O-GlcNAc修饰的发现历史,介绍近年来发展的化学生物学手段对其位点的鉴定,并着重阐释该修饰在细胞周期以及表观遗传等生物过程中的功能。随着学科交叉及质谱技术的发展,古老而弥新的糖基化修饰将绽放出新的花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连接的N-葡糖胺 糖基化 化学生物学 细胞周期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xH-box解旋酶9 O-GlcNAc修饰对HBV相关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罗慧敏 皮雨博 +3 位作者 陈彦猛 汪凯 唐霓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807,共9页
目的:研究DExH-box解旋酶9(DExH-boxhelicase9,DHX9)的氧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构建pAdTrack-TO4-DHX9-3... 目的:研究DExH-box解旋酶9(DExH-boxhelicase9,DHX9)的氧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构建pAdTrack-TO4-DHX9-3Flag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将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包装、扩增重组腺病毒AdDHX9。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DHX9与O-GlcNAc转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OGT)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研究DHX9与OGT共定位情况。通过琥珀酰化小麦胚芽凝集素(succinylated wheat germ agglutinin,sWGA)和糖基化免疫沉淀实验(immunoprecipitation,IP)检测DHX9 O-GlcNAc修饰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生长曲线探索DHX9 O-GlcNAc修饰对HBV相关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重组腺病毒AdDHX9,经Western blot鉴定了DHX9的表达。DHX9与OGT相互作用,2者共定位于细胞核。sWGA和糖基化IP实验证实了DHX9能够发生O-GlcNAc修饰,并且HBV感染促进了DHX9 O-GlcNAc修饰水平。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AdGFP对照组(142.667±7.572)相比,AdDHX9组(386.667±15.630)的细胞克隆数量增加(P<0.001)。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AdDHX9组(22.860±0.770)比AdGFP对照组(13.670±0.517)的细胞整体生长速率增加(P<0.001)。结论:HBV感染促进DHX9 O-GlcNAc修饰;DHX9 O-GlcNAc修饰增强HBV相关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xH-box解旋酶9 氧连-n-葡萄糖胺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
11
作者 黎先感 杨明 +4 位作者 鲁莹 李玲 马骞 李静 张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9,共7页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 氧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修饰)是一种发生在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的一种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O-GlcNAc修饰在细胞的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的重要途径,但是常用于O-GlcNAc蛋白检测的抗体特异性或者检测分子量范围仍存在问题且耗时(~36 h)过长,对后续研究造成困扰。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构建了产气荚膜梭菌OGA(O-GlcNAcase)突变体(CpOGA^(D298N))与核心链霉亲和素Stv13融合表达质粒pET28a-CpOGA^(D298N)-Stv13。将质粒pET28a-CpOGA^(D298N)-Stv13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质CpOGA^(D298N)-Stv13。通过CpOGA^(D298N)特异性结合O-GlcNAc的能力及生物素-亲和素特异性亲和作用,设计了Far-Western blot(Far-WB)用于检测蛋白质O-GlcNAc修饰,利用sOGT(short form O-GlcNAc transferase)、去O-GlcNAc修饰sOGT、细胞裂解液样本及人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fuclear factor 1A,HNF1A)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蛋白质O-GlcNAc修饰检测方法,耗时相对O-GlcNAc特异性抗体缩短至5~7 h,丰富了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检测方法,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连接的β-n-葡萄糖胺修饰 CpOGA^(D298N)-Stv13 生物素 Far-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代谢酶与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佳瑶 唐霓 汪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0-1295,共6页
细胞代谢异常和能量失调被认为是癌症的重要标志。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tic pathway,HBP)在多数肿瘤中异常激活。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和谷氨酰胺等是肿瘤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并作为HBP的底物用于合成尿苷二磷酸N... 细胞代谢异常和能量失调被认为是癌症的重要标志。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tic pathway,HBP)在多数肿瘤中异常激活。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和谷氨酰胺等是肿瘤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并作为HBP的底物用于合成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uridine diphosphate N-acetylglucosamine,UDP-GlcNAc)。UDP-GlcNAc是蛋白质发生氧连接的氮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的供体底物,其被认为在细胞中扮演着“营养感受器”的角色。近年来,HBP代谢酶在癌症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HBP介导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HBP及其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且讨论了靶向HBP治疗癌症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 肿瘤 氧连β-n-乙酰葡糖胺修饰 糖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lcNAc修饰与肿瘤发生及转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琼 顾玉超 于文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0-705,共6页
O-连接的β-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质丝/苏氨酸上的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这种修饰与经典的糖基化不同而类似于磷酸化修饰,它在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O-GlcNAc修饰作为潜在的营养感受... O-连接的β-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质丝/苏氨酸上的动态、可逆的翻译后修饰.这种修饰与经典的糖基化不同而类似于磷酸化修饰,它在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O-GlcNAc修饰作为潜在的营养感受器,可以调节转录、代谢等众多细胞进程,并与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O-GlcNAc修饰与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关系,并对O-GlcNAc促进肿瘤形成与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的β-n-葡糖胺(O-GlcNAc) O-GlcNAc糖基转移酶 肿瘤形成 肿瘤转移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co-MPC)修饰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桑冀蒙 李学平 +2 位作者 赵瑾 侯信 原续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9,共8页
以丙烯酸(AA)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为单体,采用RAFT聚合合成系列共聚物(P(AA-co-MPC)),并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P(AA-co-MPC)表面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利用1H NMR,FTIR,GPC,TG,TEM,XRD,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和Squid-VS... 以丙烯酸(AA)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为单体,采用RAFT聚合合成系列共聚物(P(AA-co-MPC)),并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P(AA-co-MPC)表面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利用1H NMR,FTIR,GPC,TG,TEM,XRD,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和Squid-VSM磁性测量系统等手段对共聚物和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RAFT聚合成功合成了窄分子量分布的P(AA-co-MPC),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含有修饰基团;单体摩尔比(AA∶MPC)为1∶1时合成的共聚物修饰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最好,具有最小的水合粒径(36.54±4.00)nm和最窄的粒径分布,最高的Zeta电位(-30.98±1.25)mV,饱和磁化强度为65.57A·m^2·kg^-1,剩磁和矫顽力均为零,具有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超顺磁性 RAFT聚合 丙烯酸与2-甲基丙烯基磷胆碱共聚物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检测技术
15
作者 丛琦 顾玉超 于文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4-521,共8页
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上的一种翻译后修饰,在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GlcNAc修饰在代谢调控、压力应激、细胞周期、凋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 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上的一种翻译后修饰,在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GlcNAc修饰在代谢调控、压力应激、细胞周期、凋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O-GlcNAc修饰已受到众多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由于O-GlcNAc修饰与传统的N聚糖和O聚糖修饰有所不同,常规糖基化修饰的检测方法并不适用于O-GlcNAc.本文对O-GlcNAc修饰的检测及其修饰位点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的β-n-葡糖胺(O-GlcNAc) 代谢标记 酶标记 β-消除结合DTT迈克尔加成 (BEMAD)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16
作者 毛元鹏 魏红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4-1290,共7页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后修饰,在众多细胞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例如转录、胞内信号转导、内吞作用和蛋白质稳定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结构域特异...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后修饰,在众多细胞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例如转录、胞内信号转导、内吞作用和蛋白质稳定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结构域特异性O-GlcNAc转移酶(EGF domain-specific 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EOGT)是一种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驻留蛋白质,能够对含有EGF结构域的分泌或膜(跨膜)糖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进行糖基化修饰。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胞间通讯过程,通过邻近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生物过程。目前,已经在多种人类疾病中发现有E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参与,并且通常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然而,其中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近年来E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以及相关Notch信号通路在多种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特异性O-GlcNAc转移酶 O-连接-n-氨基葡萄糖 NOTCH信号通路 糖基化修饰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两性共聚物的表征及其溶液性质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玉贵 王秋霞 +2 位作者 宋新旺 祝仰文 刘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DMPS)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 PS)。采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该两性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DMPS)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 PS)。采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该两性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乌氏黏度计对其溶解性及溶液的黏度进行了测定。表征结果显示,对于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PS),FTIR谱图中1187cm-1处出现明显的SO3-的特征吸收峰,AM与DMPS的质量比与原料配比基本吻合,在低于300℃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PS)中DMPS含量越高,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差;随外加盐浓度的增大,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PS)的溶解性变好、特性黏数和比浓黏度增大,具有明显的反聚电解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两性聚合物 丙烯 甲基丙烯基-N 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 反聚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新型两性共聚物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玉贵 王秋霞 谭业邦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DM PS),用核磁共振对DM PS进行表征,并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K2S2O8)-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试剂为乳化剂,DM PS两性单体与丙烯酰胺(... 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DM PS),用核磁共振对DM PS进行表征,并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K2S2O8)-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试剂为乳化剂,DM PS两性单体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得具有反聚电解质性质的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 PS),考察了影响反相乳液聚合的因素。获得最佳反应条件:35℃,V(环己烷)∶V(水)=2∶3,ρ(Span80)=2.0g/dL,m(DM PS)∶m(AM)=0.30,ρ(DM PS+AM)=30g/dL,c(K2S2O8)=3.2mm ol/L,c(TMEDA)=4.0mm ol/L,在此条件下,两性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6.5dL/g,收率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两性共聚物 化还原引发剂 丙烯 甲基丙烯基-N 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4GNT基因5'调控区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牧霞 张瑶 +2 位作者 赵萌 郭晓华 谷玮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61,共7页
为探索人α1,4-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α1,4-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A4GNT)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应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和引物延伸法确定了A4GNT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列5'缺失荧光... 为探索人α1,4-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α1,4-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A4GNT)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应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和引物延伸法确定了A4GNT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系列5'缺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和定点突变载体.瞬时转染胃癌细胞MKN45和AGS.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A4GNT基因转录的核心启动子在-141bp~+116bp区域,该区域缺乏典型的TATA盒,但含有CCAAT盒、Sp1和ETS-1等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突变分析显示,-136bp~-131bp的Sp1结合位点及-93bp~-89bp正向CCAAT序列对A4GNT启动子转录激活至关重要.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表明,这两个顺式作用元件能够与转录因子Sp1和NF-Y结合.另外,在-1464bp~-771bp区域可能含有与基因的特异性表达相关的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4-n-葡糖胺转移酶 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肝癌HepG_2细胞中脂肪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苗向霞 郭蕊 +4 位作者 张璎 卫银银 罗正奇 闵亚丽 刘凯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肝癌HepG_2细胞脂肪合成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_2细胞,分为Res组(40μmol·L^(-1) DMSO稀释的Res作用24h)和对照组(相同浓度的DMSO作用24h)。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中甘油三...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肝癌HepG_2细胞脂肪合成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_2细胞,分为Res组(40μmol·L^(-1) DMSO稀释的Res作用24h)和对照组(相同浓度的DMSO作用24h)。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中脂肪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氧链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s组细胞中TG和TC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86,P<0.05;t_2=2.457,P>0.05);与对照组比较,Res组细胞中ACC1、FASN、SC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O-GlcNAc糖基化水平明显降低(t=2.87,P<0.05)。结论:Res具有抑制肝癌HepG_2细胞脂肪合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中O-GlcNAc糖基化水平和FAS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癌HEPG2细胞 脂肪酸合成酶 链接N葡糖胺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