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包覆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景伟 张云阁 +1 位作者 吴耿煌 荣峻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31,共14页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关键反应,工业上目前普遍采用的是Pt/C催化剂,但Pt/C催化剂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亟需开发低成本、稳定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碳包覆纳米材料在催化过程中碳壳可以保护金属纳米颗粒,避...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关键反应,工业上目前普遍采用的是Pt/C催化剂,但Pt/C催化剂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亟需开发低成本、稳定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碳包覆纳米材料在催化过程中碳壳可以保护金属纳米颗粒,避免金属纳米颗粒出现腐蚀、脱落以及团聚等情况,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加氢和电催化氧还原等反应。概述了碳壳与金属内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碳壳的保护作用、碳壳与金属内核之间的电子作用。梳理了近年来碳包覆非贵金属/贵金属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提高催化活性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杂原子掺杂、内核金属合金化以及结构优化。最后,对碳包覆纳米材料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精确调控碳壳、探索碳包覆多元合金的制备以及优化碳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是碳包覆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材料 稳定性 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催化剂 Pt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负载Co-N-C纳米片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2
作者 董梦娇 徐洋洋 +3 位作者 李净珊 叶仪鹏 李秉芯 陈昊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192,共7页
构建低成本、高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促进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溶剂热反应法,在纳米纤维上负载Co(OH)_(2)纳米片,并以之为硬模板转化为ZIF-67纳米片,接着采用高温热处理法,获得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 构建低成本、高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促进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溶剂热反应法,在纳米纤维上负载Co(OH)_(2)纳米片,并以之为硬模板转化为ZIF-67纳米片,接着采用高温热处理法,获得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负载Co-N-C纳米片(Co-NS)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基于高导电的NCNF、丰富的Co-N-C活性物种和纳米片阵列结构优势,NCNF/Co-NS催化剂具有极好的氧还原(ORR)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 mol/L KOH溶液中,NCNF/Co-NS催化剂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9 V vs.RHE和0.83 V vs.RHE,可与Pt/C(0.92 V vs.RHE,0.85 V vs.RHE)媲美,并表现出远高于Pt/C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耐甲醇性能,使其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还原反应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 钴-氮-碳 静电纺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衍生高效Fe-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赛航 姚赢赢 +1 位作者 李钊 邹建新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2,共8页
为推动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发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氧还原(ORR)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Fe掺杂ZIF-8为前驱体,通过球磨、高温氩气气氛下煅烧、酸洗后,在氨气气氛下进行二次煅烧,得到Fe-N-C非贵金属催化剂,多种表征手段... 为推动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发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氧还原(ORR)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Fe掺杂ZIF-8为前驱体,通过球磨、高温氩气气氛下煅烧、酸洗后,在氨气气氛下进行二次煅烧,得到Fe-N-C非贵金属催化剂,多种表征手段的结果显示Fe原子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的碳骨架上,从而形成丰富的Fe-N_(x)催化活性位点。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制备工艺和金属比例优化后的Fe-N-C-5%催化剂,在0.1 mol/L HClO_(4)的酸性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半波电位为0.845 V,同时兼具良好的稳定性,在20000次循环后半波电位没有明显下降,这些结果为合理设计非贵金属ORR催化剂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催化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瑞鑫 张达 +1 位作者 毕岚森 何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5,共13页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绿色无污染的能量转换设备,有望改善当前的高化石能源消耗的现状,推进社会绿色发展。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高昂的成本及较差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的开发具有高催...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和绿色无污染的能量转换设备,有望改善当前的高化石能源消耗的现状,推进社会绿色发展。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高昂的成本及较差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的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新型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本文就近几年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之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还原反应(orr) 电催化剂 贵金属 非贵金属 非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_(3)Co高指数晶面氧还原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5
作者 刘磊 郭瑞华 +3 位作者 王丽 王艳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I0001-I0005,共13页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Co HIFs,通过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计算证明了其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六种Pt_(3)Co HIFs的ORR过程中间物*O、*OH、*OOH的结合能(BE),通过d带中心(εd)、Bader电荷及配位数(CN)解释了其在台阶与边缘位点BE不同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吸附原子CN与εd的关系,通过ORR自由能台阶图分析了ORR过程中的过电位(η),发现η大小主要与*OH结合能(BE-*OH)有关,其中η最小的晶面为Pt_(3)Co(211),其在台阶处的η达到了0.294 eV。本工作为高ORR活性HIFs催化剂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_(3)Co催化剂 高指数晶面 密度泛函理论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型海水电池碳纤维正极的苯胺氮掺杂改性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
6
作者 班晓倩 王凯 +1 位作者 芦永红 徐海波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3-1190,共8页
碳纤维用做溶氧型海水电池(DO-SWB,Dissolved Oxygen-Seawater Battery)正极材料已取得商业化应用,但海水中溶解氧浓度低和材料氧还原反应(ORR,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活性低制约着电池功率密度的提高,炭材料的氮掺杂近年来备受关... 碳纤维用做溶氧型海水电池(DO-SWB,Dissolved Oxygen-Seawater Battery)正极材料已取得商业化应用,但海水中溶解氧浓度低和材料氧还原反应(ORR,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活性低制约着电池功率密度的提高,炭材料的氮掺杂近年来备受关注。本工作以苯胺为氮源,采用一步法在苯胺(An,Aniline)和硫酸混合液中对聚丙烯腈碳纤维(PAN-CF,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 Fiber)进行电化学处理,调控工艺条件制备掺氮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拉曼光谱(Raman,Raman spectru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进行表征,结合电化学测试方法对电极表面特征及ORR活性评价,并对作用机理分析。电化学改性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缺陷并生成吡啶类官能团,有效调控了炭材料的电子结构,增加了电极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改善了氧的吸附和电荷转移能力,使掺氮后电极具有优良的ORR性能。其中,最佳性能电极ORR起始电位为-0.12 V vs SCE,在-0.4 V vs SCE下比电流密度达510 mA/g,作为溶氧型海水电池正极具有可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海水电池 电化学改性 碳纤维正极 氮掺杂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C三维气凝胶自支撑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
7
作者 姚熙晨 王书贤 +2 位作者 汪云 王诚 张创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7-1396,共10页
以过硫酸铵引发吡咯单体原位聚合形成的三维多孔气凝胶为载体,以二茂铁为金属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下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出系列不同铁负载量的Fe/N/C催化剂。结果表明,基于气凝胶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展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 以过硫酸铵引发吡咯单体原位聚合形成的三维多孔气凝胶为载体,以二茂铁为金属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下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出系列不同铁负载量的Fe/N/C催化剂。结果表明,基于气凝胶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展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及稳定性。当二茂铁载量为12 mg时制得的催化剂性能最佳,其半波电位达0.691 V(vs RHE),平均电子转移数为3.97,表明反应过程接近理想的四电子路径。另外,该催化剂经10000圈循环伏安测试后,半波电位仅衰减11 mV,展现出较好的电化学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Fe/N/C催化剂 气凝胶 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ZIF-8@ZIF-67)衍生的Co/N共掺杂碳基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亚婷 李思祎 +4 位作者 张娜娜 林港 王瑞琪 杨梦囡 李可可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在燃料电池中,碳基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被认为是昂贵的铂基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近年来,由过渡金属和氮原子共掺杂的碳基材料(M-N-C)以其低成本和优异的活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此,通过精心设计的杨桃状MOF (ZIF-8@ZIF-67)... 在燃料电池中,碳基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被认为是昂贵的铂基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近年来,由过渡金属和氮原子共掺杂的碳基材料(M-N-C)以其低成本和优异的活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此,通过精心设计的杨桃状MOF (ZIF-8@ZIF-67)为前驱体,采用简单的一步热解法制备钴、氮共掺杂多孔炭材料(命名为Co-N@CNT-C800)。CoN@CNT-C800产生了大量碳纳米管(CNT),独特的三维结构保证了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ORR的传质和电子传递。同时,Co-N@CNT-C800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半波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分别为0.841 V和5.07 m A·cm^(-2)。此外,与商用Pt/C材料相比,Co-N@CNT-C800还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耐甲醇毒性。该策略为制备低成本、高活性的能量转换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碳纳米管 金属有机骨架 电催化剂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共掺杂富勒烯C_(70)作为氧还原和氧析出非金属电催化剂的理论研究
9
作者 杨思伟 黄旭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9,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B,N共掺杂富勒烯C_(70)[C_(68)B(n)N(m),n,m=1~5,分别代表B和N取代的C位点]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性能.结果表明,C_(68)B(n)N(m)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且其ΔG_(*O)OH和ΔG_(*O)与ΔG_(*OH)均呈良好...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B,N共掺杂富勒烯C_(70)[C_(68)B(n)N(m),n,m=1~5,分别代表B和N取代的C位点]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性能.结果表明,C_(68)B(n)N(m)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且其ΔG_(*O)OH和ΔG_(*O)与ΔG_(*OH)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C_(68)B(4)N(2)与C_(68)B(5)N(2)催化剂的ORR过电位为0.45 V,与商业Pt催化剂相当;C_(68)B(4)N(1)的OER过电位最低(0.38 V),优于传统RuO_(2)催化剂(0.42 V),C_(68)B(1)N(3)也表现出与RuO_(2)相当的OER活性.通过精确调控B,N共掺杂位置,可显著降低ORR与OER过电位,提升C_(70)的催化性能.根据活性趋势图,C_(68)B(n)N(m)的最佳ORR和OER活性分别出现在ΔG_(*O)-ΔG_(*OH)=0.92 eV和ΔG_(*O)-ΔG_(*OH)=1.42 eV处.研究结果为设计和发现新的非金属碳基电催化剂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电催化剂 还原反应 析出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微波合成铂铜合金作为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程 沈迁 +1 位作者 张瑞文 张世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3-1140,共8页
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需要消耗大量的贵金属铂(Pt)。然而,Pt的稀缺性以及商业Pt/C催化剂的高成本、低ORR活性、差稳定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PEMFC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亟需寻找合适策略以开发具有优异... 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需要消耗大量的贵金属铂(Pt)。然而,Pt的稀缺性以及商业Pt/C催化剂的高成本、低ORR活性、差稳定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PEMFC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亟需寻找合适策略以开发具有优异活性、高稳定性、低Pt用量的高效实用催化剂。本工作发展了一种快速微波还原的方法,合成了碳负载的铂铜合金纳米颗粒(PtCu/C)催化剂。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tCu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碳载体表面,其平均粒径约为2.7 nm,纳米颗粒中Pt、Cu均匀分布,形成了两个原子层厚度的富Pt表面结构;X射线衍射证实了PtCu合金的形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Cu向Pt进行了电子转移,产生了电子相互作用。进一步,系统考察了前体混合物中Pt∶Cu摩尔比以及微波反应的温度、时间、功率等对制备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PtCu/C催化剂在0.9 V(vs.RHE)处的质量活性和面积活性分别为0.280A/mg和0.346 mA/cm^(2),均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0.150A/mg和0.213 mA/cm^(2),且稳定性进一步提升,PtCu/C催化剂提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主要归因于小粒径的PtCu纳米颗粒、合金化以及富Pt表面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微波还原 铂铜合金 电催化剂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衍生碳基无金属催化剂孔道结构调控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11
作者 叶壮 樊嘉宁 +5 位作者 代文元 孙正印 夏梦雪 向俊英 梁浩杰 章海霞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39,844,共8页
氧还原反应(ORR)是影响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存在动力学缓慢、副产物多、催化剂成本昂贵等问题。以二氧化硅(SiO 2)为模板,生长ZIF-8结构作为前驱体,经历氢氟酸(HF)刻蚀及高温热解处理制备碳基无金属催化剂(NC-30)。通过调控Si... 氧还原反应(ORR)是影响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存在动力学缓慢、副产物多、催化剂成本昂贵等问题。以二氧化硅(SiO 2)为模板,生长ZIF-8结构作为前驱体,经历氢氟酸(HF)刻蚀及高温热解处理制备碳基无金属催化剂(NC-30)。通过调控SiO 2模板尺寸,丰富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提高了催化剂的介孔体积,促进含氧物种的传递。此外,高比例吡啶氮(N)的掺杂引起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以及相邻碳(C)原子的电子自旋密度的改变,提高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该催化剂在碱性ORR反应中的半波电位(E_(1/2))高达0.895 V,优于多数无金属ORR催化剂。将其用作锌空电池阴极材料,其功率密度可达101.6 mW/cm 2,表现出优异电池性能。为无金属ORR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无金属催化剂 多孔 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燃料电池氧还原二维Co基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蓝公家 杨涛 +4 位作者 韩治成 温国胜 张城 李艳平 严大洲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5,共12页
碱性燃料电池,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相对较低、绿色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是碱性燃料电池的关键限制因素,开发应高活性、稳定和低成本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 碱性燃料电池,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相对较低、绿色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是碱性燃料电池的关键限制因素,开发应高活性、稳定和低成本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比例的钴锌双金属为金属源,将前驱体直接热解制备了一种新型二维片状结构的钴基催化剂,记为Co@NC-L-CoxZny。采用SEM、TEM、SAED、EDS-Mapping、XRD、XPS、BET、ICP-MS和Raman等分析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在碱性环境中测试了Co@NC-L-Co_(x)Zn_(y)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o@NC-L-Co_(3)Zn1呈现出叶片状结构,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在0.1 mol/L KOH电解液中初始电压(E_(on-set))和半波电位(E_(1/2))分别为0.918 V和0.853 V,计时电流法运行10000 s后维持初始电流的87.3%,其性能与商用催化剂20wt%Pt/C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二维片状结构 碱性燃料电池 钴基催化剂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族轴向配位原子对Fe-N_(4)位点氧还原活性调控机制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3
作者 徐昊 李若鹏 +2 位作者 杨培霞 刘安敏 白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不同卤族轴向配位原子修饰的碳载Fe-N_(4)位点(Fe原子与同一水平面的4个N原子配位成键)模型(Fe-N_(4)-F/C、Fe-N_(4)-Cl/C和Fe-N_(4)-Br/C),通过计算上述模型的态密度、Mulliken电荷、氧还原中间体吸附能以及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构建了不同卤族轴向配位原子修饰的碳载Fe-N_(4)位点(Fe原子与同一水平面的4个N原子配位成键)模型(Fe-N_(4)-F/C、Fe-N_(4)-Cl/C和Fe-N_(4)-Br/C),通过计算上述模型的态密度、Mulliken电荷、氧还原中间体吸附能以及氧还原自由能,深入研究卤族轴向配位原子对Fe中心电子结构和吸附行为的调控机理,明确不同卤族轴向原子与Fe-N_(4)位点氧还原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计算结果发现,引入Br作为轴向配位原子可以有效优化Fe原子的电子结构,从而适当降低Fe中心对OH*中间体的吸附强度,促进OH*解吸反应顺利进行。与Fe-N_(4)/C模型相比,Fe-N_(4)-Br/C模型具有更低的决速步骤(即OH*解吸)反应能垒。因此预测卤族轴向配位原子修饰策略能够改善Fe-N_(4)位点的氧还原本征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反应 Fe-N_(4)位点 卤族轴向配位原子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脱合金调控铂基氧还原催化剂表面结构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伟洪 武晓梅 +1 位作者 柯小行 隋曼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8,共15页
铂基纳米结构催化剂因其高活性而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最有应用前景的氧还原催化剂。电化学脱合金能够通过调节铂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提升催化剂性能,并且兼具简单易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优化铂基催化剂的有效手段之一。重点介绍... 铂基纳米结构催化剂因其高活性而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最有应用前景的氧还原催化剂。电化学脱合金能够通过调节铂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提升催化剂性能,并且兼具简单易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优化铂基催化剂的有效手段之一。重点介绍电化学脱合金在铂基催化剂的微结构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铂基氧还原催化剂的电化学脱合金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从纳米催化剂(组分、粒径、表面暴露晶面)和电化学脱合金条件(电位、扫描速率、气氛)两大方面分析了电化学脱合金在铂基催化剂微观结构调控中的机理,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铂基催化剂 还原反应 透射电子显微学 电化学脱合金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的Fe-N-C电催化剂,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景涛 王奎 +3 位作者 刘乐 任杰 杨浩伟 闫晓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03-8110,8127,共9页
由于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探索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显的越来越重要。锌空电池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阴极氧还原(ORR)反应较为缓慢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的非贵金属催化... 由于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探索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显的越来越重要。锌空电池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阴极氧还原(ORR)反应较为缓慢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至关重要。以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合成了铁基氮掺杂碳电催化剂(Fe-N-C)。Fe-N-C催化剂由于其较强的金属-氮配位结构可以避免金属原子的聚集和溶解,使金属原子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的碳载体上,实现较高的ORR性能。制备的Fe-N-C-2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大量的Fe-N X活性位点。其在碱性电解质中半波电位为0.91 V,在酸性电解质中半波电位为0.75 V。同时将其应用于锌空电池具有高达1.47 V的开路电压和163.1 mW/cm^(2)的功率密度。该策略为设计二维结构以构建高性能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金属-有机框架 Fe-N-C 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金属卟啉析氢和氧还原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董新宇 强晋源 +7 位作者 康锋 许哲 张荣乐 白秦玉 杨佳睿 陈扬 王海 冯永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0-637,共8页
富勒烯(C_(60))与Fe基、Ni基四苯基卟啉(TPP)通过π电子体系的共轭效应实现了自组装,通过梯度退火工艺,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碳负载FeNi合金纳米颗粒复合电催化剂(C_(60)/FeNiTPP-1)。采用XRD、SEM、TEM、XPS对C_(60)/FeNiTPP-1进行了表征,... 富勒烯(C_(60))与Fe基、Ni基四苯基卟啉(TPP)通过π电子体系的共轭效应实现了自组装,通过梯度退火工艺,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碳负载FeNi合金纳米颗粒复合电催化剂(C_(60)/FeNiTPP-1)。采用XRD、SEM、TEM、XPS对C_(60)/FeNiTPP-1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对其析氢反应(HER)及氧还原反应(ORR)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_(60)/FeNiTPP-1为HER和ORR双功能电催化剂,HER过程中,在浓度1.0 mol/L的KOH溶液中仅需164 mV的析氢过电势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并且催化稳定性能保持至少20 h;ORR过程中,C_(60)/FeNiTPP-1的半波电位为0.824 V(vs.可逆氢电极电势),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金属卟啉 电催化剂 析氢反应 还原反应 有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锑基硫族团簇的合成、结构及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
17
作者 王晓霞 郭娅楠 +2 位作者 苏峰 韩春 孙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1208,共8页
为探索金属硫族团簇材料的多样性结构及其光电应用,利用溶剂热法,以含孤对电子的金属Sb(Ⅲ)与硫元素采用不对称的配位几何方式结合,合成了Sb基硫族团簇化合物[Sb_(4)S_(5)(S_(3))]·C_(5)H_(11)N(1)和(C_(5)H_(12)N)_(2)[In_(2)Sb_(... 为探索金属硫族团簇材料的多样性结构及其光电应用,利用溶剂热法,以含孤对电子的金属Sb(Ⅲ)与硫元素采用不对称的配位几何方式结合,合成了Sb基硫族团簇化合物[Sb_(4)S_(5)(S_(3))]·C_(5)H_(11)N(1)和(C_(5)H_(12)N)_(2)[In_(2)Sb_(2)S7](_(2))。2种化合物分别由{SbS_(3)}或{InS_(4)}配位单元之间以顶点共享的方式组合而成。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研究表明,化合物2的极限电流密度和半波电位均高于化合物1,表明其ORR性能更好。Koutecky-Levich图分析表明,由混合金属构筑而成的层状化合物2的ORR催化过程以四电子路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团簇化学 晶体结构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N_(x)中心的石墨烯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机理研究
18
作者 张静 崔丹丹 +1 位作者 杨钧钰 刘一鸣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0-559,I0003,I0004,共12页
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深入研究了两种含三配位CoN_(x)(x=2,3)中心的石墨烯(CoN_(x)-G)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催化机理.在这两种催化剂表面,ORR的最低能量反应路径遵循相同的机制:O_(2(ads))分子首先加氢还原为OOH_((ads)),随后OOH_((a... 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深入研究了两种含三配位CoN_(x)(x=2,3)中心的石墨烯(CoN_(x)-G)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催化机理.在这两种催化剂表面,ORR的最低能量反应路径遵循相同的机制:O_(2(ads))分子首先加氢还原为OOH_((ads)),随后OOH_((ads))加氢解离为两个OH_((ads)),最终OH_((ads))继续加氢还原为产物水.在CoN_(2)-G上,整条反应路径中OH_((ads))还原为H2O(ads)具有最高能垒;而在CoN_(3)-G表面,O_(2(ads))还原为OOH_((ads))具有最高能垒.相比CoN_(2)-G,CoN_(3)-G具有较低的最高势垒,更佳的结构对称性,更负的形成能,且在ORR过程中Co中心始终保持正电荷,有利于含氧中间体的活化.因此,CoN_(3)-G表现出比CoN_(2)-G更优良的ORR催化性能,归因于配位的三个N原子对Co位点电子结构的优化以及体系稳定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_(x)-G催化剂 催化机理 反应势垒 还原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掺杂碳载体负载Pt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影响
19
作者 叶蔚甄 任强 +1 位作者 王春璐 曲亚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941,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比研究了Pt/C催化剂中碳载体掺S前后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从电荷分布、态密度及d带中心等性质出发,分析了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研究了ORR各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并计算了ORR过电势。结果表明:S掺杂使得碳载体表...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比研究了Pt/C催化剂中碳载体掺S前后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从电荷分布、态密度及d带中心等性质出发,分析了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研究了ORR各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并计算了ORR过电势。结果表明:S掺杂使得碳载体表面发生了电子转移,S上的电子转移到邻近的C原子上,负载Pt纳米颗粒后,Pt金属上的电子转移给了碳载体;Pt在S掺杂碳载体上的吸附更强,形成了Pt—C键和Pt—S键,Pt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升;掺S使得催化剂d带中心下降,对ORR各中间体的吸附减弱,ORR过电势降低,表明掺S能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掺杂 Pt基催化剂 还原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态密度 d带中心 过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N共掺杂石墨烯氧还原反应活性的DFT研究
20
作者 马俊杰 宁锴 +4 位作者 王婷 刘建峰 袁斌霞 潘卫国 施正荣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了研究Fe/Co/Ni-N掺杂石墨烯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比较单金属原子和氮不同的掺杂方式对石墨烯ORR活性的影响.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了Fe/Co/Ni-N掺杂石墨烯模型,然后将氧气分子分别吸附在Fe/Co/Ni-N掺杂石墨烯模型表面上.采... 为了研究Fe/Co/Ni-N掺杂石墨烯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比较单金属原子和氮不同的掺杂方式对石墨烯ORR活性的影响.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了Fe/Co/Ni-N掺杂石墨烯模型,然后将氧气分子分别吸附在Fe/Co/Ni-N掺杂石墨烯模型表面上.采用CASTEP模块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并模拟计算,分析了Fe/Co/Ni-N掺杂石墨烯的吸附能、脱附能和导电性变化规律.基于模拟计算,发现单金属原子掺杂石墨烯时,Fe掺杂石墨烯的ORR活性优于Co和Ni;单金属原子和氮共掺杂石墨烯时,Fe-N掺杂石墨烯的ORR活性高于Co-N和Ni-N掺杂石墨烯,且M-N4-G形态的ORR活性优于M-N1-G、M-N2-G和M-N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金属原子 氮掺杂 石墨烯 还原反应 DF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