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曝气设备的氧转移效率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应政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4-58,共5页
从某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失败的教训入手 ,深入分析了曝气设备各指标间的关系 ,区分了设备的效能指标与规格指标 ,探讨了曝气设备选择上的困惑 ,估算了曝气设备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出了如下观点 :动力效率是曝气设备唯一的效... 从某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失败的教训入手 ,深入分析了曝气设备各指标间的关系 ,区分了设备的效能指标与规格指标 ,探讨了曝气设备选择上的困惑 ,估算了曝气设备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出了如下观点 :动力效率是曝气设备唯一的效能指标 ,应大力推广动力效率高的设备 ,坚决淘汰动力效率低的设备 ;充氧能力和氧转移效率是规格指标 ;在评价曝气设备性能、选择曝气设备类型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设备 动力效率 氧转移效率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处理低C/N市政污水的除碳脱氮及传氧效能
2
作者 江兴 魏春海 +4 位作者 袁喆 翟心瑜 潘志辉 刘涛 张立秋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86-4293,共8页
采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处理华南典型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污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为258.1,30.5,36.8mg/L).结果表明,通过同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大曝气压力,探明在HRT和优选曝气压力分别为24h和5kPa,12h和7kPa,8h和8k... 采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处理华南典型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污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为258.1,30.5,36.8mg/L).结果表明,通过同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大曝气压力,探明在HRT和优选曝气压力分别为24h和5kPa,12h和7kPa,8h和8kPa,6h和10kPa,4h和12kPa条件下,出水COD满足一级B标准,出水氨氮和总氮均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COD、氨氮、总氮最高去除表面和容积负荷分别达到19.2,2.26,2.53g/(m^(2)·d)和1.6,0.19,0.21g/(L·d),显著高于传统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工艺.氧传质特性试验揭示,生物膜显著提高了中空纤维曝气膜的氧转移速率(19.5~40.6gO_(2)/(m^(2)·d))、氧转移效率(30.9%~59.8%)和曝气效率(34.2~48.3kgO_(2)/kWh),体现出生物膜的自主呼吸特性(即根据进水氨氮和有机物的耗氧负荷自动通过曝气膜提取所需氧气).MABR结合间歇曝气、同步混凝、定期剥离外层增殖过厚生物膜和根据污染物负荷优化调整膜组件曝气量及进出口气压,处理市政污水具有显著的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低碳氮比市政污水 同步硝化反硝化 转移速率 氧转移效率 曝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对曝气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汤利华 孟广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0-763,共4页
水处理曝气过程传氧速率的有关计算没有考虑水深对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水深引起的KLa变化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水深对KLa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传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曝气过程的有关计算... 水处理曝气过程传氧速率的有关计算没有考虑水深对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水深引起的KLa变化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水深对KLa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传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曝气过程的有关计算中不应忽略不计.为验证水深对KLa的影响,进行了曝气充氧的试验.理论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表明可以采用由理论分析得出的公式对KLa修正计算.在曝气深度为2.5-4.5 m的范围内,修正系数的范围为0.78-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曝气过程 空气扩散装置 转移系数 水深 氧转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载体对不同曝气器氧转移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柏永生 梁国强 +3 位作者 常江 王佳伟 白宇 蒋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中试装置为研究对象,对比曝气器形式、通气量和悬浮载体填充率对曝气设备氧转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器标准氧总转移系数(KLas)高于大孔曝气器;微孔与大孔曝气器的KLas随通气量的增加而提高,悬浮载体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微孔曝... 以中试装置为研究对象,对比曝气器形式、通气量和悬浮载体填充率对曝气设备氧转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器标准氧总转移系数(KLas)高于大孔曝气器;微孔与大孔曝气器的KLas随通气量的增加而提高,悬浮载体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微孔曝气器的KLas,也可显著提高大孔曝气器的KLas。随着通气量增加或载体填充率的增大,微孔曝气器比标准氧转移效率(SSOTE)增大,优化通气量和填充率分别为≤40 m^3/h和≤40%;大孔曝气器的SSOTE显著增加,优化填充率为40%。随着通气量增加,微孔曝气器理论动力效率(Ep)保持不变或降低,且其通气量应≤32 m^3/h;而大孔曝气器Ep显著增加;二者优化填充率均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器 悬浮载体 填充率 转移系数KLas 比标准氧转移效率 理论动力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构件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韦朝海 吴锦华 +2 位作者 吴超飞 任源 吴海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能更好;当载体量为15%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氧传递速率增大,而气速分别在0.022 m/s和0.033m/s时,直管和多重管的氧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底部布气优于其他高度布气;导流挡板的设置增强氧的传递作用.研究结果为反应器的放大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 传递系数 氧转移效率 内构件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仁村 郑平 +1 位作者 王向东 谢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 在废水处理领域,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氧传递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调整导流简直径以及导流简内静态混合元件的个数,试验了反应器结构对氧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导流简直径取5.5cm,并在导流简内安装13个静态混合元件时,这种改进型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能力显著提高。在表观气速为5.05~23.80cm·s^-1。的条件下,测得氧传递系数为0.151~0.778min^-1,充氧能力为7.84~42.80g O2·h^-1,容积供氧能力为2.00-10.93kg O2·m^-3·d^-1,氧转移效率为39.2%~48.1%,氧转移动力效率为3.2~4.0kg O2·(kW·h)^-1,相对于普通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改进型内环流硝化反应器的氧传递系数、充氧能力、氧转移效率和氧转移动力效率都提高72.5%。根据Higbie渗透模型和Kolmogoroff各向同性理论,建立了氧传递系数与相关参数的关联式,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两者的相对误差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 传递系数 氧转移效率 静态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流量和曝气强度对管式曝气池液相流态及氧传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董亮 曾涛 +3 位作者 刘少北 王勇 张长练 何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6-1250,共5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溶解氧在线测试仪对管式曝气池在不同进水流量和不同曝气强度工况下的液相流态和氧传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管式曝气池在相同曝气强度下,氧转移系数和氧转移效率均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溶解氧在线测试仪对管式曝气池在不同进水流量和不同曝气强度工况下的液相流态和氧传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管式曝气池在相同曝气强度下,氧转移系数和氧转移效率均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相同进水流量时,氧转移系数和氧转移效率均随曝气强度的增大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综合考虑理论和实际情况,PIV测量时曝气强度选择0.750m3/h。当进水流量为0.234m^3/h时,管式曝气池上中下3个区域的涡量面积分布最均匀,液相死区最少,说明此时气液两相混合程度最好。因此,管式曝气池的最佳进水流量确定为0.234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管式曝气池 转移系数 氧转移效率 液相流态 进水流量 曝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流反应器流速场对微孔曝气充氧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刘旭阳 吴涛 +2 位作者 康伟昌 周小琳 毕学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文章针对推流式曝气池内水平流速对微孔曝气充氧能力影响问题,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和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内流速场分布变化及其对刚玉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际推流式反应器中,当断面平均流速... 文章针对推流式曝气池内水平流速对微孔曝气充氧能力影响问题,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和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内流速场分布变化及其对刚玉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际推流式反应器中,当断面平均流速从1 cm/s增加到3 cm/s和5 cm/s时,低通气量(25 m^3/(h·m^2),标准大气压下)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提高了2.40%、8.60%,中通气量(37.5 m^3/(h·m^2),标准大气压下)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提高了1.78%、4.76%,高通气量(50.0 m^3/(h·m^2),标准大气压下)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提高了1.41%、3.52%;随着断面平均流速的增加,断面底部水平流速逐渐增加,并与微孔曝气器充氧能力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流速 曝气强度 标准转移系数 标准氧转移效率 流速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器的最优孔径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汤利华 孟广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5-780,共6页
根据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的有关理论,推导出需气量的表达式;并通过曝气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分析,导出动力消耗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曝气器有最优孔径.一般水深在4 m左右,曝气器的最优孔径最小.一定孔径的曝气器,存在最... 根据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的有关理论,推导出需气量的表达式;并通过曝气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分析,导出动力消耗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曝气器有最优孔径.一般水深在4 m左右,曝气器的最优孔径最小.一定孔径的曝气器,存在最佳安装水深,最佳安装水深随曝气器孔径的增大而增长.水深较小时,宜选用孔径较小的曝气器;水深较大时,宜选用孔径较大的曝气器.一般情况下,采用浅水曝气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器 最优孔径 动力消耗 氧转移效率 最佳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气液传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宇 杜俊琪 杨祖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清水进行了在不同悬浮填料体积含率和曝气强度时反应器内气液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曝气强度增加,传质系数增大,但曝气强度过大,并不利于移动床操作;当填料体积含率大于40%时,氧传质系数出现最大值后...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清水进行了在不同悬浮填料体积含率和曝气强度时反应器内气液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曝气强度增加,传质系数增大,但曝气强度过大,并不利于移动床操作;当填料体积含率大于40%时,氧传质系数出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在填料体积含率为30%~50%、曝气强度为4.5~7 m3/(h.m)时,传质效果良好,氧转移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曝气强度 传质系数 氧转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环流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雄军 张保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采用喷射环流反应器处理实际垃圾渗滤液,重点研究了系统的氨氮硝化性能,分别考察了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态氮氧化菌(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OB菌群活性在FA质量浓度<6.5 mg/L、FNA质量浓度<0.1 m... 采用喷射环流反应器处理实际垃圾渗滤液,重点研究了系统的氨氮硝化性能,分别考察了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态氮氧化菌(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OB菌群活性在FA质量浓度<6.5 mg/L、FNA质量浓度<0.1 mg/L时不受影响;在FNA质量浓度>0.1 mg/L时受到一定抑制但仍有较大活性。NOB菌群活性在FA质量浓度<3 mg/L且FNA质量浓度<0.01 mg/L时基本不受影响;在FA质量浓度>3 mg/L或FNA质量浓度>0.01 mg/L时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作用随FA、FNA浓度升高呈增大趋势。碱度(碱度/氨氮需>7 g/g)对AOB有较大影响,而对NOB基本无影响。喷射环流反应器的氧转移效率可达45%,硝化速率可达0.06 g/(g·d),相较于传统MBR硝化单元具有氧转移效率和硝化效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环流反应器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氧转移效率 硝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