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Ⅱ)异腈配合物与三甲基胺氮氧化物氧原子转移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宏山 高忆慈 史启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在CH2 Cl2 介质中研究了铁 (Ⅱ )异腈配合物 [FeL5(CN) ]Br(1 ,L = CNCH2 Ph)和trans [FeL4(CN) 2 ] (2 ,L = CNCH2 Ph)等与氧原子转移试剂 (CH3) 3NO的反应动力学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 1与 (CH3) 3NO反应遵从二级速率定律 ,反应... 在CH2 Cl2 介质中研究了铁 (Ⅱ )异腈配合物 [FeL5(CN) ]Br(1 ,L = CNCH2 Ph)和trans [FeL4(CN) 2 ] (2 ,L = CNCH2 Ph)等与氧原子转移试剂 (CH3) 3NO的反应动力学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 1与 (CH3) 3NO反应遵从二级速率定律 ,反应速率 =k2 [铁异腈配合物 ]× [(CH3) 3NO]。反应的活化熵ΔS≠ 和活化焓ΔH≠ 分别为- 2 5 34± 1 67cal·(mol·K) - 1 和 1 2 71± 0 49kcal·mol- 1 ,而配合物 2不与氧原子转移试剂反应。认为反应以缔合机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Ⅱ) 异腈配合物 三甲基胺氮化物 原子转移反应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咯锰(Ⅴ)氧配合物与苯乙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机理
2
作者 曾琪 徐艳 +3 位作者 陈华彬 许旋 徐志广 刘海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咔咯锰(Ⅴ)氧配合物(Mn^(Ⅴ)O corrole)与苯乙烯氧原子转移(oxygen atom transfer,OAT)反应途径和吸电子取代基的影响。计算结果发现氧原子进攻苯乙烯中双键的β碳原子形成过渡态,结合内禀反应坐标法(in...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咔咯锰(Ⅴ)氧配合物(Mn^(Ⅴ)O corrole)与苯乙烯氧原子转移(oxygen atom transfer,OAT)反应途径和吸电子取代基的影响。计算结果发现氧原子进攻苯乙烯中双键的β碳原子形成过渡态,结合内禀反应坐标法(intrinsic reaction coordinate method,IRC)和最小能量交叉点(minimum-energy crossing point,MECP)计算,给出该反应发生直接氧转移的机理。咔咯大环中位连的吸电子五氟苯基可通过改变锰原子的亲电性,加大取代基与氧原子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Mn^(Ⅴ)O corrole的氧化性。反应能垒随五氟苯基数目的增加而降低,且三重态的反应能垒明显低于单重态。体系可从单重态反应物开始,在MECP处易发生自旋翻转并形成三重态,然后以能量更低的三重态过渡态反应路径进行氧转移反应直至生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咯 配合物 苯乙烯 取代基效应 原子转移反应 最小能量交叉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3SOCH_3与XO(X=Cl,Br)自由基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朝辉 王渭娜 +1 位作者 吴东兵 王文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68,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二甲亚砜(DMSO)与XO(X=Cl,Br)自由基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机理,并利用经过wigner校正的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了标题反应在200-2000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研究结...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二甲亚砜(DMSO)与XO(X=Cl,Br)自由基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机理,并利用经过wigner校正的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了标题反应在200-2000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研究结果表明,DMSO与XO(X=Cl,Br)自由基反应主要有氧转移和抽氢两种反应机理,氧转移反应的能垒显著低于抽氢反应,且前者为放热反应后者为吸热反应;低温时氧转移反应占绝对优势,298K时DMSO与XO(X=Cl,Br)两个反应体系的总速率常数分别为2.09×10^15和1.75×10^-14cm^3·molecule^-1·s^-1,氧转移反应分支比均为100%。高温时抽氢反应上升为主通道。2000K时其总速率常数分别为6.32×10^-12和8.41×10^-12cm^3·molecule^-1·s^-1,抽氢反应分支比分别为91.8%和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转移反应 抽氢反应 B3LYP/6—311+G(d P) wigner校正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nic Liquid Enhanced Proton Transfer for Neutral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4
作者 Ming-Xing Chen Nian Liu +2 位作者 Zi-He Du Jing Qi Rui Ca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6,共10页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active catalyst in pH-neutral media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critical in the field of renewable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Nevertheless,the slow kinetics of proton-coupled elec...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active catalyst in pH-neutral media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s critical in the field of renewable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Nevertheless,the slow kinetics of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PCET)hinders the overall OER efficiency.Herein,we report an ionic liquid(IL)modified CoSn(OH)_(6)nanocubes(denoted as CoS-n(OH)_(6)-IL),which could be prepared through a facile strategy.The modified IL would not chang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Sn(OH)_(6),but coul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local proton activity near the active sites.The CoSn(OH)_(6)-IL exhibited higher intrinsic OER performances than the pristine CoSn(OH)_(6)in neutral media.For example,the current density of CoS-n(OH)_(6)-IL at 1.8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RHE)was about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Sn(OH)_(6).According to the pH-dependent kinetic investigations,operando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ic,chemical probe tests,and deuterium kinetic isotope effects,the interfacial layer of IL could be utilized as a proton transfer mediator to promote the proton transfer,which enhances the surface coverage of OER intermediates and reduces the activation barrier.Consequent-ly,the sluggish OER kinetics would be efficiently accelerated.This study provides a facile and effective strategy to facilitate the PCET processes and is beneficial to guid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OER 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onic liquid Proton transfer CoSn(OH)_(6)nanocu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3NO存在下Ir4(CO)11L(L=CO,PPh3)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王建奇 高忆慈 史启祯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2年第6期448-453,共页
刊用FT-IR和UV技术跟踪反应进程,研究了在Me<sub>3</sub>NO存在下Ir<sub>4</sub>(CO)<sub>12</sub>和Ir<sub>4</sub>(CO)<sub>11</sub>PPh<sub>3</sub>... 刊用FT-IR和UV技术跟踪反应进程,研究了在Me<sub>3</sub>NO存在下Ir<sub>4</sub>(CO)<sub>12</sub>和Ir<sub>4</sub>(CO)<sub>11</sub>PPh<sub>3</sub>分别在CHCl<sub>3</sub>—C<sub>2</sub>H<sub>5</sub>OH和CHCl<sub>3</sub>溶剂中取代羰基反应的动力学与机理。结果表明反应遵循二级速率定律:r=k<sub>2</sub>[Me<sub>3</sub>NO][配合物]。该速率方程与缔合机理相一致。将Ir<sub>4</sub>(CO)<sub>11</sub>L和Os<sub>3</sub>(CO)<sub>11</sub>L(L=CO,PPh<sub>3</sub>)体系的动力学结果相比较,着重讨论了桥基因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羰基合四铱 化三甲胺 原子转移反应 动力学与机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