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内注射索拉非尼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
1
作者 田丽丽 任兵 +4 位作者 高晓唯 罗英 蔡岩 周琨 杜安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索拉非尼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大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7 d龄SD乳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A组:对照组;B组:ROP组;C组:ROP溶媒对照组;D组:ROP+5μg索拉非尼组;E组:ROP+20μ...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索拉非尼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大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 7 d龄SD乳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A组:对照组;B组:ROP组;C组:ROP溶媒对照组;D组:ROP+5μg索拉非尼组;E组:ROP+20μg索拉非尼组;F组:ROP+80μg索拉非尼组。除A组在正常氧环境下饲养外,其余各组乳鼠均建立OIR模型。乳鼠于生后第12天出氧箱后给予玻璃体内注射DMSO及相应剂量的索拉非尼,于生后第17天处死,做视网膜铺片,并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并在高倍视野下计数血管分支点数目;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视网膜铺片显示,B组和C组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并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经索拉非尼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大幅度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血管分支点数目分别为(16.50±3.90)个、(37.44±6.47)个、(37.08±5.10)个、(30.80±6.85)个、(26.08±5.08)个、(19.83±3.51)个;除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显示,B组和C组有大量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经索拉非尼治疗后,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22±0.42)个、(35.66±4.70)个、(35.30±4.54)个、(27.30±4.28)个、(21.41±3.53)个、(7.41±2.87)个;除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抑制大鼠OIR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诱导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高迁移族率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净 刘向玲 苏邵波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中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高迁移族率蛋白1(HMGB1)的表达,探讨雷珠单抗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健康级C57/B6J新生小鼠60只,随...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中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高迁移族率蛋白1(HMGB1)的表达,探讨雷珠单抗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健康级C57/B6J新生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组、OIR+雷珠单抗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于出生后7 d在正常环境中饲养至17 d,OIR组及OIR+雷珠单抗组于出生后7 d放置于体积分数(75±2)%氧气中,在此环境中饲养至12 d,之后在正常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期间OIR+雷珠单抗组于12 d行右眼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雷珠单抗1μl,各组小鼠均于17 d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过量麻醉处死。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新生血管情况;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PEDF、HMGB1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未见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OIR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见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IR组PEDF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下降,HMGB1在视网膜中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IR+雷珠单抗组与OIR组比较,PEDF表达量上调,HMGB1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IR模型中PEDF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下降,HMGB1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上升,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ROP的发展;通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PEDF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上升,HMGB1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下降,表明雷珠单抗可能通过调节PEDF和HMBG1的表达从而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高迁移族率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
作者 杨静 胡宝琪 +1 位作者 刘茹佳 齐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7 d龄健康级C57BL/6J小鼠14只,制造OIR小鼠模型后将小鼠按眼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左眼玻璃体内注射... 目的探讨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7 d龄健康级C57BL/6J小鼠14只,制造OIR小鼠模型后将小鼠按眼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左眼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 g·L^(-1)的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 1μL;实验组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 g·L^(-1)的D-NAC 1μL。采用视网膜铺片荧光染色法和Photoshop软件计算各组小鼠血管闭塞区面积和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q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mRNA表达,ELISA检测小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含量。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出生后第17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血管闭塞区面积[(13.55±3.42)mm^(2)]小于对照组[(21.92±3.13)mm^(2)],面积减少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P<0.0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7.24±2.11)mm^(2)]低于对照组[(10.12±2.74)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CAM-1、CCL-7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GFAP(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和IBA-1(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TNF-α含量[(16.40±5.58)ng·g^(-1)]低于对照组[(22.01±5.82)ng·g^(-1)],含量降低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P=0.002)。结论玻璃体内注射D-NAC可能通过降低视网膜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N-乙酰半胱氨酸 诱导视网膜病变 血管重建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小鼠视网膜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崔钰莹 邱宇 +1 位作者 高洪莲 张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普通级7 d龄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IR组、OIR+生理盐水(NS)...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普通级7 d龄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IR组、OIR+生理盐水(NS)组及OIR+Conbercept组,每组25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龄。OIR组、OIR+NS组及OIR+Conbercept组小鼠通过高流量吸氧建立OIR模型,并在此环境中饲养至12 d龄,OIR+NS组和OIR+Conbercept组小鼠分别行右眼玻璃体内注射1μL NS、1μL Conbercept后,在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龄,处死。取各组小鼠右眼眼球行HE染色及视网膜铺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血管分布;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DA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清晰,未见明显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IR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紊乱,视盘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VEGF相对表达量均增加,TH相对表达量、DA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IR+NS组与OIR组相比,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DA含量及VEGF、TH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OIR组及OIR+NS组相比,OIR+Conbercept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较清晰,视盘周围可见小片状无灌注区,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DA含量及VEGF、TH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IR模型中视网膜DA含量及TH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玻璃体内注射Conbercept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及VEGF相对表达量均减少,TH相对表达量、DA含量均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 多巴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康柏西普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变化规律及VEGF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爱华 张红 +1 位作者 孙靖 袁佳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变化规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表达,利用VEGF的变化反映OIR模型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方法80只C5...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变化规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动态表达,利用VEGF的变化反映OIR模型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方法80只C57BL/6J新生幼鼠随机分为OIR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只。OIR组7d龄鼠暴露在(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d,随后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对照组小鼠,均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2组均于12d龄(P12)、14d龄(P14)、17d龄(P17)、21d龄(P21)随机抽取2组小鼠各10只(20眼)处死,利用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析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RT-PCR)观察VEGF 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显示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P12、P14、P17、P21分别为0.27±0.12、0.30±0.15、0.31±0.13、0.40±0.17,自始至终很少见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OIR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P12、P14、P17、P21分别为0.41±0.16、10.25±2.68、34.14±1.79、8.12±2.13,P17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real time RT-PCR显示对照组视网膜病变中VEGF mRNAP12、P14、P17、P21分别为9.29±0.13、9.52±0.17、10.49±0.24、10.51±0.29;P12时表达相对较高,以后逐渐下降。OIR组视网膜病变中VEGF mRNAP12、P14、P17、P21分别为10.45±0.11、7.41±0.48、8.53±0.32、10.56±0.17;P12表达较低,P14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组VEGF mRNA P12、P14、P17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P21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利用VEGF mRNA的动态表达可以映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导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l4、Notch1在大鼠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少阳 张媛 +2 位作者 李迅 裴存文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观察Dll4、Notch1在大鼠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70只出生5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35只置于体积分数80%高氧环... 目的观察Dll4、Notch1在大鼠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70只出生5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35只置于体积分数80%高氧环境7 d建立OIR模型,对照组35只大鼠置于正常空气中。两组大鼠分别于生后第12天和第17天取材,通过ADP酶视网膜铺片、HE染色视网膜切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视网膜血管形态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Dll4、Notch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视网膜切片可见,实验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及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对照组每眼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0.10±0.32,实验组为32.30±4.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P酶视网膜铺片显示,在OIR造模后12 d中,大鼠视网膜血管普遍收缩闭塞,视网膜后极部及中周部出现大片无血管区;17 d时,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在视网膜周边部存在无血管区,在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的交界处可见新生血管簇形成。实验组Dll4、Notch1蛋白及其mRNA在造模后12 d大鼠视网膜中表达降低,而在17 d时表达增高,实验组12 d与17 d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ll4-Notch1信号途径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14 NOTCH1 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凤一 高洪莲 +4 位作者 邱宇 崔钰莹 李童 王亚彤 张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多巴胺D2受体(DRD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中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8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OIR组、NaCl组、DA组、Quinpirole(DRD2激动剂)组、Spiperone(DRD2抑制剂)组,每组30只。空白组小...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多巴胺D2受体(DRD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中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8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OIR组、NaCl组、DA组、Quinpirole(DRD2激动剂)组、Spiperone(DRD2抑制剂)组,每组30只。空白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他各组小鼠在7 d龄时于高氧环境中饲养5 d,于小鼠12 d龄时返回正常环境中,OIR组不做药物干预,NaCl组、DA组、Quinpirole组分别于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8.5 g·L^(-1)NaCl、15 mmol·L^(-1)的DA溶液、602μmol·L^(-1)的Quinpirole溶液,Spiperone组小鼠右眼玻璃体内依次注射154μmol·L^(-1)的Spiperone溶液和15 mmol·L^(-1)的DA溶液各1μL。小鼠17 d龄时处死,摘取右侧眼球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视网膜铺片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IR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新生血管面积占比、VE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均为P<0.05);NaCl组和Spiperone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新生血管面积占比、VE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与OIR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OIR组相比,DA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新生血管面积占比、VE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为P<0.05);与DA组相比,Quinpirole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新生血管面积占比、VEGF mRNA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DA可以通过激活DRD2途径来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多巴胺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鼠视网膜病变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雯霖 张莉 +3 位作者 张越骊 钟晖 王莉 吴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鼠模型。Western-blot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ELISA方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鼠模型。Western-blot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ELISA方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在鼠出氧箱后5,10,15d视网膜HIF-1α表达逐渐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关系。视网膜VEGF的表达分别为381.5±3.1,431.8±1.3和443.9±1.2ng/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HIF-1α和VEGF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视网膜病变 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羟化酶2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屈晓杰 王雨生 +1 位作者 张鹏 储昭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0只7d龄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每组各10只。后3组...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0只7d龄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每组各10只。后3组放入动物氧舱,在氧气含量为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连续饲养5d,正常对照组于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在结束高浓度给氧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D2抑制剂(黄芩素),高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d。于末次注射结束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中PHD2蛋白的表达,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情况,HE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a-SMA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视网膜中存在PHD2蛋白的表达,且高氧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正常对照组高于300mg.kg-1、500mg.kg-1PHD2抑制剂组(P=0.004、0.001)。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高氧组自视盘发出的血管扩张迂曲,中周部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近视盘周围有明显的血管无灌注区;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较高氧组明显改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为(0.60±0.84)个、(39.40±5.17)个、(15.80±1.93)个和(6.30±1.57)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最多,正常对照组最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a-SMA表达较高氧组明显增加;高氧组、300mg.kg-1及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的VEGF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与高氧组比较,VEGF表达量无明显降低。结论视网膜存在PHD2的表达,抑制其表达后能有效改善高氧所致小鼠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提示PHD2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脯氨酸羟化酶2 诱导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游 张玉强 +1 位作者 史少阳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cyclin D1表达的变化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 120只鼠龄7d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60只大鼠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5d建立OIR模型,对照组60只...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cyclin D1表达的变化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 120只鼠龄7d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60只大鼠置于体积分数75%高氧环境5d建立OIR模型,对照组60只大鼠置于正常空气中。2组分别于生后第12天、第14天、第17天、第22天、第26天各取12只大鼠并均取双侧眼球,左眼做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cyclin D1的表达。右眼视网膜行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到大鼠生后第14天开始出现新生血管,至第17天新生血管反应最大,随后新生血管缓慢退化,在生后第26天血管结构趋于正常。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显示大鼠生后第14天、第17天、第22天实验组视网膜cyclin D1呈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于生后第12天比对照组低,第14天开始增高,第17天达到最高,第26天降低,但高于对照组。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符合新生血管增殖的过程。结论 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视网膜病变 CYCLIN D1 视网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蓉 常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第17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游 庞东渤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p16表达的变化对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鼠龄7d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和NS对照组共4组。正常组置于正常空气中饲养;模型组置于75mL/L高氧环境5d...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p16表达的变化对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鼠龄7d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和NS对照组共4组。正常组置于正常空气中饲养;模型组置于75mL/L高氧环境5d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干预组给予抗p16甲基化药物5-aza-CdR(0.25mg/kg)腹腔注射;NS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取双侧眼球,左眼做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观察p16蛋白的表达。右眼视网膜行real time-PCR分析p16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幼鼠的视网膜未发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管腔。模型组和NS对照组视网膜组织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干预组视网膜偶见新生血管管腔。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模型组视网膜p16呈低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9.52±2.67个;而干预组阳性细胞数为36.38±3.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al time-PCR显示,模型组p16 mRNA的表达降低(2-△△ct=0.14±0.01),p16 mRNA在干预组大鼠的视网膜表达明显高于NS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0.68±0.08,P<0.001)。结论:P16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密切相关,抑制p16甲基化可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视网膜病变 P16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亚娜 张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 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 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 m 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 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 05);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 01); 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 05); 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Islet-1在氧诱导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
14
作者 熊思齐 江海波 +1 位作者 许惠卓 夏晓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127-2130,共4页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 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 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 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17,26 d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slet-1的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小鼠出生后第7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小鼠出生后第12~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出生后26d,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Islet-1 视网膜新生血管 诱导视网膜病变 lslet -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琴 张自峰 +3 位作者 王雨生 高翔 杨湘敏 徐文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影响,以探讨炎症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中的作用。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影响,以探讨炎症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中的作用。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依据LPS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LPS-50、LPS-100和LPS-500组,并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和氧诱导对照组(OIR组)。N组幼鼠喂养于空气中,实验组和OIR组幼鼠饲养于氧气体积分数为80%/21%(24 h交替一次)的氧箱中至出生后14 d(P14),随后移至空气中继续饲养。实验组幼鼠行OIR处理过程中,于P7行LPS腹腔注射,LPS-50、LPS-100和LPS-500组注射剂量分别为50μg·kg-1、100μg·kg-1和500μg·kg-1。检测各组幼鼠在P7(注射前)、P8、P11和P14等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变化;并分别于P14和P18制作全视网膜铺片,通过GS-isolectin B4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血管化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结果在各检测时间点,各实验组和OIR组幼鼠的体质量均低于N组(P<0.05)。P7时,各实验组和OIR组体质量无差别(P>0.05);至P8、P11和P14时,LPS-500组幼鼠体质量明显低于OIR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P14时,N组幼鼠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已覆盖整个视网膜;而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存在无血管区,且LPS-500组无血管区面积最大(27.32%±3.58%,P<0.01)。P18时,N组视网膜血管网层次结构清晰;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且LPS-500组新生血管累及视网膜的范围最广(累及钟点数为6.83±1.72,P<0.01)。结论 LPS诱导炎症可加重大鼠OIR,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炎症可能参与ROP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1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至察 王雨生 +1 位作者 徐文芹 张自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Caspase-1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12只7日龄(P7)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OIR组和OIR+VX-765组,正常组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 目的:探讨Caspase-1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12只7日龄(P7)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OIR组和OIR+VX-765组,正常组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其余两组构建OIR模型;P12~P16,OIR+VX-765组和OIR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Caspase-1抑制剂VX-765(4mg/kg)和等量0.4%聚乙二醇(VX-765溶剂);于P17制作视网膜铺片行Lectin染色,比较三组间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的大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的表达和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培养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及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缺氧组分别经VX-765和0.4%聚乙二醇预处理3h后,缺氧条件下培养24h;对照组常规培养相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p20(Caspase-1活化形式)、IL-1β和VEGF的蛋白表达变化;用各组BV-2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刺激培养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管腔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P17正常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化完全,未见明显无血管区及视网膜新生血管;OIR组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8%±1.14%、4.00%±0.41%;OIR+VX-765组两者明显减少,分别为12.23%±1.02%和2.16%±0.52%(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aspase-1在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较弱,在OIR小鼠中主要在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有明显的阳性表达,并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有明确的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处理的培养小胶质细胞BV-2中Caspase-1、p20、IL-1β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Caspase-1抑制剂则可明显下调p20、IL-1β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管腔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RF/6A细胞经缺氧组BV-2培养上清液处理后,管腔形成长度和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271±12和347±34个,而加入抑制剂后,二者明显减少,分别为171±22和212±27个(P<0.05)。结论:在小鼠OIR中,Caspase-1能够调节小胶质细胞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1活化小胶质细胞中其下游炎性效应分子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1 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新生血管 诱导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巧平 谢安明 郝艳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C57 BL/6 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将新生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和脂联素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C57 BL/6 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将新生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和脂联素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7 d ( 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75%&#177;2%高氧氧箱中以诱导OIR模型。脂联素注射OIR模型组在P7~ P15每天接受腹腔注射重组鼠脂联素蛋白(3.0μg/g),生理盐水注射OIR组则于上述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小鼠均于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情况;取左眼行视网膜切片和 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Western-blot测定左眼视网膜组织中iNOS、nNOS、eNOS的表达;取右眼视网膜组织定量检测ROS/RNS含量以及NO水平。 结果: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较生理盐水注射OIR组明显减少(t=7.304,P〈0.01),病理性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t=2.654,P〈0.01);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ROS含量较生理盐水注射组明显降低(t=13.349,P〈0.01);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 NO 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 t=3.023,P〈0.01),iNOS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5.112,P〈0.01),eNOS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7.421,P〈0.01),nNOS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1.074,P〉0.01)。 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eNOS促进生理性NO生成,同时又能抑制ROS/RNS的产生,在OIR进程中发挥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诱导视网膜病变 化应激 内皮型一化氮合酶 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肽受体Fp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盛丁 陈辉 +3 位作者 刘爽 朱蓉嵘 王诗逸 俞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甲酰肽受体Fp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对胶质细胞改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Fpr2^(-/-)小鼠分别诱导建立OIR模型后分为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正常对照组和Fp... 目的探讨甲酰肽受体Fp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中对胶质细胞改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Fpr2^(-/-)小鼠分别诱导建立OIR模型后分为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正常对照组和Fpr2^(-/-)组小鼠正常环境饲养。收集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并制作成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中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P38的蛋白磷酸化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视网膜中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Vimentin、GFAP、IBA1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与氧诱导组相比,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Vimentin、GFAP、IBA1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Fpr2^(-/-)氧诱导组相比,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诱导组和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p-ERK 1/2和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而与氧诱导组相比,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p-ERK 1/2和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为P<0.05)。与氧诱导组相比,Fpr2^(-/-)氧诱导组小鼠视网膜中新生血管形成和无灌注区面积均减少(均为P<0.05)。结论抑制Fpr2能够抑制OIR模型小鼠视网膜胶质细胞活化,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无灌注区面积,此过程中涉及ERK、P38信号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肽受体 诱导视网膜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郝艳芳 朱巧平 谢安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对C57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VAS2870注射OIR组和无菌PBS缓冲液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d(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为75%±2%的...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对C57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VAS2870注射OIR组和无菌PBS缓冲液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d(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为75%±2%的恒定高氧氧箱中以构建OIR模型,在P12时给予幼鼠双眼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0.5μL),另一组幼鼠双眼注射同等剂量的无菌PBS缓冲液。三组小鼠均在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情况;取右眼行视网膜组织定量检测ROS/RNS含量;取左眼应用RT-PCR检测Nox4 m RNA含量,并应用Western-blot测定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较无菌PBS缓冲液注射OIR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性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P<0.05);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ox4 m 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无菌PBS缓冲液注射组;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ROS含量较无菌PBS缓冲液注射组明显降低(P<0.05);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菌PBS缓冲液注射组(P<0.05)。结论:在小鼠OIR模型中,VAS2870可抑制Nox4 m RNA的表达,减少ROS/RNS,下调VEGF的生成,在视网膜病变进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2870 诱导视网膜病变 自由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亚娜 高莎 沈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氧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ischemic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7 d...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氧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ischemic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7 d龄C57BL/6J小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PBS治疗对照组和PEDF药物治疗组。选择右眼为实验眼,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所有小鼠建立OIR模型。PEDF药物治疗组分别于小鼠12 d龄和14 d龄给予两次玻璃体内注射PEDF(2μg·μL-1)各1μL,PBS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等量的PBS(10 mmol·L-1,pH 7.4)。于17 d龄处死小鼠,各组随机抽取5只,摘除右眼球,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cl-2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其余小鼠过量麻醉处死后取出视网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以及Real-time RT-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细胞的凋亡主要在RGC层,OIR模型组小鼠RGC层细胞凋亡率为(55.044±14.5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1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S治疗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5.852±4.490)%,明显高于PEDF药物治疗组的(5.897±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PEDF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OIR模型组与PBS治疗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EDF药物治疗组阳性染色较PBS治疗对照组增多。Western blot以及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分别为0.386 9±0.071 3和0.694 2±0.235 2,与正常对照组的0.778 7±0.097 4和1.000 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DF药物治疗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10 1±0.109 5和0.818 3±0.308 0,与PBS治疗对照组的0.284 8±0.153 6和0.481 0±0.100 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DF药物治疗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IR可引起视网膜细胞凋亡,尤其RGC的凋亡;PEDF可抑制凋亡并诱导视网膜Bcl-2表达上调,提示Bcl-2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PED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