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ll4、Notch1在大鼠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少阳 张媛 +2 位作者 李迅 裴存文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观察Dll4、Notch1在大鼠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70只出生5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35只置于体积分数80%高氧环... 目的观察Dll4、Notch1在大鼠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70只出生5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35只置于体积分数80%高氧环境7 d建立OIR模型,对照组35只大鼠置于正常空气中。两组大鼠分别于生后第12天和第17天取材,通过ADP酶视网膜铺片、HE染色视网膜切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视网膜血管形态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Dll4、Notch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视网膜切片可见,实验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及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对照组每眼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0.10±0.32,实验组为32.30±4.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P酶视网膜铺片显示,在OIR造模后12 d中,大鼠视网膜血管普遍收缩闭塞,视网膜后极部及中周部出现大片无血管区;17 d时,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在视网膜周边部存在无血管区,在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的交界处可见新生血管簇形成。实验组Dll4、Notch1蛋白及其mRNA在造模后12 d大鼠视网膜中表达降低,而在17 d时表达增高,实验组12 d与17 d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ll4-Notch1信号途径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14 NOTCH1 氧诱导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