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EN基因沉默对BMSC氧糖剥夺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对Bcl-2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毅 尹西盟 +3 位作者 董宝铁 范仲凯 刘丹平 屠冠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沉默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氧糖剥夺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Bcl-2敏感的凋亡通路的影响,分析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并鉴定,通过脂质体法转染PTE... 目的研究RNA干扰沉默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氧糖剥夺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Bcl-2敏感的凋亡通路的影响,分析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并鉴定,通过脂质体法转染PTEN基因特异的siRNA沉默PTEN基因;RT-PCR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制备体外氧糖剥夺模型观察PTEN基因的沉默对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培养BMSC并鉴定。RT-PCR检测结果显示siRNA成功干扰了PTEN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TEN基因沉默后的细胞对氧糖剥夺模型有较强的耐受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cl-2蛋白明显增多。结论 PTEN基因的沉默使BMSC更能耐受氧糖剥夺的环境,增强了细胞的存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敏感的凋亡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TEN基因 RNA干扰 氧糖剥夺模型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氧糖剥夺模型中小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艳吉 郭家智 +5 位作者 钟莲梅 陶俊 姚玥伊 艾明达 陆地 艾青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9-605,共7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氧糖剥夺(OGD)模型中小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来自于C57BL/6小鼠的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进行OGD模型实验。首先分为对照组和OGD不同时间处理模型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小鼠OPCs的细胞活力变化...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氧糖剥夺(OGD)模型中小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来自于C57BL/6小鼠的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进行OGD模型实验。首先分为对照组和OGD不同时间处理模型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小鼠OPCs的细胞活力变化。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各组在不同时间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最后选择细胞活性开始明显下降以及凋亡细胞开始明显增多的时间点(18 h)作为天麻素对抗OGD模型中小鼠OPCs凋亡增多的实验研究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18 h时cleaved-caspase 3、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OPCs的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OGD模型组的细胞在12 h前细胞活力应激性升高,6 h时达到最高,12 h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18 h时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此外,18 h时,OGD模型组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增多,天麻素治疗组能逆转凋亡细胞数量的升高,并且能下调OGD模型组中小鼠OPCs中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量(P <0. 01),上调抑制Bcl-2蛋白及Bcl-2/Bax的比值(P <0. 01)。结论:OGD处理18 h时能引起小鼠OPCs细胞活力下降以及凋亡增多,天麻素能够抑制小鼠OP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OPCs OGD 凋亡 氧糖剥夺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冰 林焕冰 +1 位作者 周恒 徐江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研究白藜芦醇苷对该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苷能显著减少PC12细胞死亡,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一氧...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缺氧缺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研究白藜芦醇苷对该缺氧缺糖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苷能显著减少PC12细胞死亡,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一氧化氮含量及丙二醛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白藜芦醇苷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苷 PC12细胞 剥夺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糖氧剥夺模型大鼠少突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与分离纯化
4
作者 孟赞 唐勇 彭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对原有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培养与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改进,以简单、高效获得少突胶质细胞并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方法:取SD乳鼠脑皮质,采用两种不同的细胞增殖法和两种不同的分离纯化法分... 目的:对原有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培养与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改进,以简单、高效获得少突胶质细胞并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方法:取SD乳鼠脑皮质,采用两种不同的细胞增殖法和两种不同的分离纯化法分四组培养,分别为细胞因子增殖联合摇床震荡分离纯化法组,B104CM增殖联合摇床震荡分离纯化法组,细胞因子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法组,B104CM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法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A2B5和髓鞘碱性蛋白鉴定少突胶质细胞并分析其纯度。纯化后的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分化培养3 d后分四组培养,正常组正常培养,低氧组分三组,换无糖DMEM培养基,OGD 1、2、3 h。然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B104CM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法较其他3种培养方法收获的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数量多(P<0.05)。(2)A2B5和MBP特异性标记,细胞纯度可达到95%。(3)MTT结果显示:OGD 1 h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即降低(P<0.05),随着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活力呈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P<0.05)。(4)流式细胞测细胞凋亡的结果显示:OGD 1 h、2 h、3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43%±0.20%,21.99%±0.42%和44.71%±0.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86%±0.05%,P<0.05)。结论:(1)B104CM增殖联合EDTA消化机械吹打分离纯化培养法与其他三种方法比较实验操作简单,收获的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数量最多,可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2)OGD可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且与OGD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实验成功的建立OGD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增殖 细胞纯化 B104CM EDTA 剥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轴突损伤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殷成 秦新月 吴小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1-793,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轴突损伤模型。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氧剥夺/复氧组。后者分别在糖氧剥夺0.5、1.0、1.5h再复糖复氧。常氧状态下检测各组复氧后1、5、24、48、72h培养液中的LD...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轴突损伤模型。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氧剥夺/复氧组。后者分别在糖氧剥夺0.5、1.0、1.5h再复糖复氧。常氧状态下检测各组复氧后1、5、24、48、72h培养液中的LDH活性,并观察神经元形态和轴突长度的变化。结果糖氧剥夺/复氧后的神经元折光性降低,胞体肿胀,并且轴突逐渐变短,同时LDH水平随时间延长增加。其中糖氧剥夺0.5h再复氧组效果最佳,其轴突缩短明显且神经元存活率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轴突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复模型 海马神经元 体外培养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对糖氧剥夺/复氧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王娟 田浩 +1 位作者 谢敏杰 刘璐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857-861,共5页
目的观察14,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对糖氧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BV2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BV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14,15-EET干预组。在14,15-EET的干预作用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目的观察14,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对糖氧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BV2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BV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14,15-EET干预组。在14,15-EET的干预作用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BV2细胞OGD1h后复糖复氧0,3,6,12,24 h时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其各时间点细胞活性的改变。同样条件下,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用来观察BV2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4,15-EET干预组BV2细胞培养液中分泌的炎症因子浓度显著减少;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迁移能力显著减弱。以上结果均以OGD1h/R12h最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14,15-EET对BV2细胞OGD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 15-环化二十碳三烯酸 BV2细胞 剥夺/复模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笑散降低氧糖剥夺再灌注BV2细胞损伤及NLRP3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蕾 李鹏飞 +1 位作者 李帆 张春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601-3605,共5页
目的:研究失笑散对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OGD/R)组及失笑散组。失笑散组用不同浓度(1、10、20、50、100μg/mL)预处理BV2细胞2 h。对照组正常培养,不给药,不进行糖氧剥... 目的:研究失笑散对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OGD/R)组及失笑散组。失笑散组用不同浓度(1、10、20、50、100μg/mL)预处理BV2细胞2 h。对照组正常培养,不给药,不进行糖氧剥夺(OGD);模型组不给药,与失笑散组同时进行OGD,缺氧结束后再灌注24 h,收集细胞及其上清液。CCK-8法检测BV2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V2细胞的凋亡;实时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BV2细胞TNF-α、IL-6和NLRP3及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失笑散并不影响BV2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V2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而高浓度失笑散明显减少BV2细胞凋亡(P<0.05)。实时定量PCR和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失笑散观察组BV2细胞TNF-α、IL-6和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失笑散减轻OGD/R对BV2细胞的损伤及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笑散 NLRP3炎性小体 剥夺再灌注模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 脑卒中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丁酸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谭婷 王岩 +1 位作者 涂柳 陈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4-苯基丁酸钠(4-phenylbutyric acid,4-PBA)是协助内质网中蛋白质转录后修饰和折叠的分子伴侣,故可减轻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既往研究表明,4-PBA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但采用原代... 4-苯基丁酸钠(4-phenylbutyric acid,4-PBA)是协助内质网中蛋白质转录后修饰和折叠的分子伴侣,故可减轻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既往研究表明,4-PBA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但采用原代皮层神经元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来研究4-PBA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OGD/R损伤模型,同时给予4-PBA处理,探讨4-PBA对OGD/R诱导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作用及其机制。分别采用MTT、LDH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以及肌醇必需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OGD/R后0~48 h,GRP78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TT、LDH漏出率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显示,4-PBA显著改善OGD/R所导致的神经元存活率下降、LDH漏出率升高和细胞凋亡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4-PBA显著逆转OGD/R所致GRP78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此外,对肌醇必需酶1通路相关蛋白质的检测显示,4-PBA下调氧糖剥夺/再灌注组神经元p-IRE1和p-JNK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4-PBA在氧糖剥夺/再灌注情况下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肌醇必需酶1信号通路介导的非折叠蛋白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基丁酸钠 非折叠蛋白反应 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 内质网应激 肌醇必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缺血缺氧神经元的保护及其与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汤轶波 张玮 +1 位作者 唐卉凌 李澎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缺氧缺糖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第7天将培养的神经元分为8组(4组...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缺氧缺糖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第7天将培养的神经元分为8组(4组暴露于氧糖剥夺,另4组非暴露),分别施加纯化的IGF-1单体,并观察加入PI3K和MAPK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和PD98059的效应,利用MTT法分别观察各组神经元的细胞活性;Western印迹观测不同干预因素下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元正常组和缺血缺氧模型组,加入IGF-1后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同时加入IGF-1和LY294002后,IGF-1促神经元活性的作用被明显抑制(P<0.05),反之同时加入IGF-1与PD98059后,IGF-1发挥促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未被明显阻滞(P>0.05)。Western印迹结果示IGF-1可显著上调p-Akt的表达,这种上调作用可以被LY294002阻滞。结论:IGF-1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 信号通路 氧糖剥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行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机制
10
作者 陈萌 杜玥瑾 +6 位作者 郭春莉 王娜娜 侯非 张雨辰 刁子朋 郑娟尔 付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1470,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验证,探讨化浊行血汤(HZXXD)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BATMAN-TCM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HZXXD的化学成分及靶点蛋白,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通...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验证,探讨化浊行血汤(HZXXD)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BATMAN-TCM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HZXXD的化学成分及靶点蛋白,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再利用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HZXXD对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炎症相关核心靶点表达的影响。最后利用Autodock将关键有效成分和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估其结合活性。结果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33个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KEGG富集结果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化学致癌-活性氧、HIF-1等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通过氧糖剥夺/复氧细胞实验发现TNF-α是HZXXD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通过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和分子对接筛选得到山柰酚、芹菜素、芦荟大黄素、黄芩素、豆甾醇5个与TNF-α结合力最强的化合物。结论HZXXD可能通过下调核心靶点TNF-α的表达从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其活性成分可能为山柰酚、芹菜素、芦荟大黄素、黄芩素和豆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行血汤 缺血性脑卒中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剥夺/复细胞模型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死亡方式与钠钾ATP酶活性及NKCC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艺 褚晓凡 +3 位作者 黄巧英 曹旭 邹良玉 张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通过改良的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探讨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死亡途径与细胞膜损伤中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及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表达的关系... 目的通过改良的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探讨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死亡途径与细胞膜损伤中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及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表达的关系。方法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其纯度,应用改良的OGD模型,将星形胶质细胞进行OGD(0、1、2、3、4、6h)处理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胀亡率、凋亡率、ATP含量、钠钾ATP酶的活性及NKCC1的表达水平。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随OGD时间的延长而降低,OGD 3h后胀亡细胞率超过凋亡细胞率。ATP含量和钠钾ATP酶活性随OGD时间的延长而下降,NKCC1的表达随着OGD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OGD 3h后明显减少。结论缺血缺氧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死亡在OGD 3h内以凋亡为主,OGD3h后胀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这种转化或许与Na+,K+-ATPase活性及NKCC1表达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剥夺模型 胀亡 钠钾ATP酶 钠-钾-氯共转运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裂变因子对OGD/R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旭东 李国芸 +3 位作者 卜一 王红梅 张硕 窦志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189,共8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裂变因子(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MFF)在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PC12细胞系构建体外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模型... 目的探究线粒体裂变因子(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MFF)在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PC12细胞系构建体外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明确MFF mRNA和蛋白在不同处理时间点的表达情况。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MFF基因表达,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MF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沉默MFF对OGD/R处理的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JC-1和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Bax和Bcl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变化。结果MFF在体外OGD/R诱导的PC12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MFF沉默增强了OGD/R损伤后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了细胞凋亡率,并促进Bcl2和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敲低MFF明显提高了OGD/R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促进ATP合成,降低ROS含量,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结论沉默MFF基因显著提高了OGD/R处理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改善了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凋亡 剥夺/复模型 PC12细胞 线粒体裂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抑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5
13
作者 阮名花 邹赢锌 +1 位作者 栾洁 储智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5-1121,共7页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实验,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核黄素组。核黄素组大鼠腹腔注射核黄素1 mg·kg^(-1),连续7 d后,模型组和核黄素组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死(middle c...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实验,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核黄素组。核黄素组大鼠腹腔注射核黄素1 mg·kg^(-1),连续7 d后,模型组和核黄素组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24 h,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检测脑梗死面积、称重法检测脑水肿状况、电镜观察缺血处脑皮层超微结构变化。离体实验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制备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y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OGD后神经元活力、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大鼠经MCAO模型24 h后,对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核黄素明显减少MCAO引起的脑梗死面积(P<0.01)、抑制脑水肿(P<0.01)、抑制亚细胞结构损伤;核黄素明显保护神经元OGD后的细胞活力(P<0.01)和亚细胞结构。核黄素明显提高铜锌SOD(Cu-Zn SOD,SOD1)、GSH-Px和CAT的酶活力(P<0.01);而对锰SOD(Mn-SOD,SOD2)的酶活力无影响。结论核黄素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保护缺血时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大鼠 缺血性脑损伤 大脑中动脉栓死 氧糖剥夺模型 神经元 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小檗碱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星悦 刘启兵 +3 位作者 杨潇 易国辉 樊好飞 黄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5期1146-1151,1158,共7页
目的:采用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THB)作用于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糖氧剥夺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 目的:采用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THB)作用于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糖氧剥夺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HB终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μg/mL对EA.hy92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第I小组分组:正常对照组、OGD组、OGD+THB-10μg/mL组、OGD+THB-20μg/mL组、OGD+THB-40μg/mL组;实验第Ⅱ小组分组:正常对照组、LPS组、OGD+LPS组以及OGD+LPS+THB-20μg/mL组。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I、Ⅱ处理小组的炎症相关因子如Caspase-1、ASC、IL-1β、IL-6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Western Blot分析检测IL-1β、HO-1蛋白表达量。结果:MTT法结果表明四氢小檗碱对EA.hy926细胞存活无影响即不存在细胞毒性。实验I、Ⅱ处理小组的qPCR结果显示,OGD模型能明显通过下调Caspase-1、ASC、IL-1β与IL-6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的应激保护作用;THB对于OGD模型的抗炎效果一般,但通过OGD+LPS组与OGD+LPS+THB-20μg/mL组对比发现THB也是通过下调炎症基因表达发挥抗炎效果的。Western Blot分析检测IL-1β蛋白表达量与qPCR结果一致,HO-1蛋白作为保护因子表达量与炎症因子荧光定量结果相反。结论:OGD模型可以提高细胞应激保护作用,四氢小檗碱通过下调Caspase-1、ASC、IL-1β与IL-6基因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发挥抗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小檗碱 剥夺模型 脂多 应激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