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獐牙菜苦苷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慧 兰小兵 +5 位作者 郑萍 王晴 马琳 杨佳美 刘宁 余建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7,共8页
目的探讨獐牙菜苦苷(Swe)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PC12细胞放入恒温缺氧箱内(缺氧缺糖)4 h,再置CO_(2)培养箱正常培养(再灌注)24 h构建PC12细胞OGD/R模型。再灌注同时分别给予溶剂(OGD/R模型组... 目的探讨獐牙菜苦苷(Swe)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PC12细胞放入恒温缺氧箱内(缺氧缺糖)4 h,再置CO_(2)培养箱正常培养(再灌注)24 h构建PC12细胞OGD/R模型。再灌注同时分别给予溶剂(OGD/R模型组)、Swe 0.1,1.0和10.0μmol·L^(-1)(Swe组)或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12μmol·L^(-1)(尼莫地平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PC12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Fluo-3 AM荧光探针测定PC12细胞内Ca^(2+)浓度,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②构建PC12细胞OGD/R模型,再灌注同时分别给予溶剂(OGD/R模型组)、Swe 10μmol·L^(-1)(Swe组)或尼莫地平12μmol·L^(-1)(尼莫地平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胱天蛋白酶3活化水平。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OGD/R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LDH漏出率显著增加,Ca^(2+)浓度显著升高,MMP水平显著降低,ROS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胱天蛋白酶3活化水平显著增加(均P<0.01)。与OGD/R模型组相比,Swe 0.1μmol·L^(-1)组细胞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胞内Ca^(2+)浓度及ROS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we 1和10μmol·L^(-1)组及尼莫地平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LDH漏出率显著降低,Ca^(2+)浓度显著降低,MMP水平显著升高,ROS和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增强(P<0.05,P<0.01)。②与OGD/R模型组相比,Swe 10μmol·L^(-1)组和尼莫地平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Swe 10μmol·L^(-1)组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胱天蛋白酶3活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Swe对PC12细胞OGD/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苦苷 PC12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神经保护 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小伟 李琳 +4 位作者 龚荧荧 方燕 杨琰 许家栋 储利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4-551,共8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LY294002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前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1 h]。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管腔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RBMEC存活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均P<0.01),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而LY294002可阻断上述效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OGD/R损伤的RBMEC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和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血管生成 PI3K-AKT通路 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笑散降低氧糖剥夺再灌注BV2细胞损伤及NLRP3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蕾 李鹏飞 +1 位作者 李帆 张春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601-3605,共5页
目的:研究失笑散对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OGD/R)组及失笑散组。失笑散组用不同浓度(1、10、20、50、100μg/mL)预处理BV2细胞2 h。对照组正常培养,不给药,不进行糖氧剥... 目的:研究失笑散对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OGD/R)组及失笑散组。失笑散组用不同浓度(1、10、20、50、100μg/mL)预处理BV2细胞2 h。对照组正常培养,不给药,不进行糖氧剥夺(OGD);模型组不给药,与失笑散组同时进行OGD,缺氧结束后再灌注24 h,收集细胞及其上清液。CCK-8法检测BV2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V2细胞的凋亡;实时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BV2细胞TNF-α、IL-6和NLRP3及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失笑散并不影响BV2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V2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而高浓度失笑散明显减少BV2细胞凋亡(P<0.05)。实时定量PCR和ELISA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失笑散观察组BV2细胞TNF-α、IL-6和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蛋白Caspase-1、IL-1β、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失笑散减轻OGD/R对BV2细胞的损伤及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笑散 NLRP3炎性小体 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 脑缺血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 脑卒中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杉醇调控GSK-3β/Nrf2信号通路减轻神经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淑媛 叶嘉仪 +4 位作者 王凌峰 钟晓明 邹小维 仇凤梅 黄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2-562,共11页
目的:阐明白皮杉醇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神经细胞模型,于氧糖剥夺2 h后给予白皮杉醇处理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比色法检测细胞... 目的:阐明白皮杉醇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神经细胞模型,于氧糖剥夺2 h后给予白皮杉醇处理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比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流式细胞术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与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测细胞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核定位。采用上述方法观察Nrf2抑制剂ML385预处理24 h对白皮杉醇改善OGD/R神经细胞活性、抗氧化性作用的影响,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血红素加氧酶1、醌氧化还原酶1的表达水平。结果:白皮杉醇可以显著提高OGD/R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和活性氧水平、提高SOD活性、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均P<0.05),增强AKT与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Nrf2、血红素加氧酶1、醌氧化还原酶1蛋白表达,提高细胞Nrf2的核浆比,促进Nrf2核转入(均P<0.05);而ML385可以显著逆转白皮杉醇对模型细胞的挽救作用及对SOD、活性氧和LDH的调节活性(均P<0.05)。结论:白皮杉醇可通过激活GSK-3β,靶向调控Nrf2,促进其核转入,发挥相应抗氧化效应,并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氧糖剥夺再灌注 神经细胞 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GSK-3β/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IAD1通过抑制nNOS/NO途径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海平 涂然然 +1 位作者 陈春丽 胡治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2-1344,共13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均极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治疗的关键。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UbiA prenyltransferase domain containing 1 protein,UBIAD1)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酶...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均极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治疗的关键。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UbiA prenyltransferase domain containing 1 protein,UBIAD1)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酶,参与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脂代谢、氧化应激等,这些过程均与IRI有关。本研究探讨UBIAD1在脑IRI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成神经细胞瘤(mouse neuroblastoma Neuro2a,N2a)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以过表达UBIAD1的慢病毒载体转染N2a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UBIAD1的细胞模型。第1部分实验将N2a细胞分为5组:未经OGD处理(non-OGD)组、经OGD处理4 h后分别再灌注0、4、12、24 h组;第2部分实验将N2a细胞分为6组:正常细胞(Con)+non-OGD组、转染空载体细胞(EV)+non-OGD组、UBIAD1过表达细胞(OE)+non-OGD组、Con+OGD处理(OGD/R)组、EV+OGD/R组、OE+OGD/R组;第3部分将N2a细胞分为8组:Con+non-OGD组、OE+non-OGD组、Con+non-OGD+NOS特异性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组、OE+non-OGD+7-NI组、Con+OGD/R组、OE+OGD/R组、Con+OGD/R+7-NI组、OE+OGD/R+7-NI组。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高尔基体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Griess试剂盒检测NO的释放,分别通过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UBIAD1、分泌途径衍生钙离子转运ATP酶1(secretory pathway Ca^(2+)-ATPase isoform 1,SPCA1)、NO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non-OGD组相比,经OGD处理4 h后再灌注0、4、12及24 h的各组N2a细胞中UBIA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且再灌注时间越长,UBIAD1表达水平下调越显著。与Con+OGD/R组、EV+OGD/R组相比,OE+OGD/R组UBIA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1),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1),细胞活力均增高(均P<0.01),高尔基体碎裂较少,形态保存较完整,SPC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OE+non-OGD组与Con+non-OGD组相比,OE+OGD/R组与Con+OGD/R组相比,内皮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及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nNO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下调(P<0.05或P<0.01),NO含量均减少(均P<0.01);Con+OGD/R+7-NI组与Con+OGD/R组相比,OE+OGD/R+7-NI组与OE+OGD/R组相比,NO含量均减少(均P<0.01),N2a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1)。结论:UBIAD1可减轻神经细胞OGD/R损伤,改善OGD/R后高尔基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NOS/NO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再灌注 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结构域1蛋白 缺血灌注损伤 高尔基体 分泌途径衍生钙离子转运ATP酶1 神经元型一化氮合酶/NO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条件下HUVECs的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浩旗 吴庆 +3 位作者 黄河 李洪 陈建 杨天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4组:对照组(NC组),ogd/r组(加入等体积的PBS),Dex+ogd/r组(加入50μmol/L的右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4组:对照组(NC组),ogd/r组(加入等体积的PBS),Dex+ogd/r组(加入5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2 h),Dex+YOH+ogd/r组(加入5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和100μmol/L育亨宾预处理2 h)。对照组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其他3组细胞置于Hank’s液中于缺氧恒温细胞培养箱内培养12 h,之后换正常培养基置于常氧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取细胞培养基上清液检测LDH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钙离子水平,用Rhodamine-123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高低。结果与NC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LDH释放水平升高(P<0.05),胞内活性氧和钙离子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与ogd/r组相比,Dex+ogd/r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LDH释放水平降低(P<0.05),胞内活性氧和钙离子水平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与Dex+ogd/r组相比,Dex+YOH+ogd/r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LDH释放水平升高(P<0.05),胞内活性氧和钙离子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造成的HUVECs损伤,可能与激活α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右美托咪定 氧糖剥夺再灌注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环烯醚萜苷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细胞模型内质网钙稳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叶嘉仪 龚恒佩 +3 位作者 王凌峰 黄真 仇凤梅 钟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5-713,共9页
目的:阐明玄参环烯醚萜苷(IGRS)基于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IGRS(50、100、200μg/mL)预处理PC12细胞24 h,然后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阐明玄参环烯醚萜苷(IGRS)基于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IGRS(50、100、200μg/mL)预处理PC12细胞24 h,然后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实时逆转录PCR法检测肌浆网钙泵2(SERCA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1(IP_3R1)、兰尼碱受体2(RyR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中的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IGRS预处理可以提高OGD/R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均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GRP78、CHOP,Bax和caspase-12蛋白表达(均P<0.01),上调Bcl-2和Bcl-2/Bax(均P<0.01),增加细胞SERCA2 mRNA表达(P<0.01),降低游离钙离子浓度,下调RyR2和IP_3R1 mRNA表达。结论:IGRS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SERCA2维持钙平衡,进而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环烯醚萜苷 剥夺/灌注 内质网应激 钙稳态 细胞凋亡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保护BV2小胶质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8
作者 韦丁玲 王湄 +2 位作者 王文秀 曹丽平 何前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N)对糖氧剥夺再灌注(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聚(ADP-核糖)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N)对糖氧剥夺再灌注(glucose and oxygen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聚(ADP-核糖)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信号通路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OGD/R BV2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组、10μm FN组、OGD/R+10μm FN处理组、OGD/R+抑制剂PJ34(10μm)处理组、OGD/R+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7.5μm)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IF)检测BV2细胞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核转移及p53、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WB)PARP1/PARG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糖氧剥夺6 h后再进行复糖复氧培养1 h,细胞中PARP1、PARG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与OGD/R组相比,在OGD/R后加入FN处理,BV2细胞中PARP1(P=0.000)和PARG(P=0.000)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Iduna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00);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处理后,PAR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但PARG和Idun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61);在OGD/R后加入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处理后,BV2细胞中PARG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但PARP1和Idun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72)。IF结果显示,与OGD/R组相比,OGD/R后加入FN,细胞中p53、AIF、TLR4、NF-κB p65表达均明显下降,且NF-κB p65核转移明显减少;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或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p53、AIF、TLR4表达同样下降,NF-κB p65核转移也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OGD/R组BV2细胞相比,在OGD/R后加入FN处理,细胞中IL-1β(P=0.004)和TNF-α(P=0.040)表达明显降低,但INF-γ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6);在OGD/R后加入PARP抑制剂PJ34处理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INF-γ(P=0.000)、IL-1β(P=0.021)和TNF-α(P=0.00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或PARG抑制剂Ethacridine lactate处理后,BV2细胞中促炎因子INF-γ、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P=0.000)。结论:FN可抑制糖氧剥夺BV2小胶质细胞中神经炎症,其机制涉及PARP1/PARG信号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BV2小胶质细胞 剥夺灌注 多聚ADP核聚合酶1抑制剂 聚(ADP-核)水解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复氧后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高霄 王正薇 +5 位作者 蔡娜 唐智 吴昌学 齐晓岚 官志忠 肖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外泌体可以改善由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但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strocyte-derived exosomes,As-exo)与线粒体功能、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l associated ER membrane,MAM)的功能及线粒体自噬是否相关目前尚未明确... 外泌体可以改善由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但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strocyte-derived exosomes,As-exo)与线粒体功能、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l associated ER membrane,MAM)的功能及线粒体自噬是否相关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后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MAM以及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活细胞工作站观察到荧光标记后的外泌体在24 h时即在PC12细胞内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同时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与线粒体出现共定位现象;采用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仪检测线粒体压力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的基础呼吸、质子漏、最大呼吸和ATP相关呼吸都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OGD/R+exo组与OGD/R组相比4项指标都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线粒体和内质网共定位结果表明,MAM受到氧糖剥夺再复氧伤害时,结构出现距离减小的聚合现象,而As-exo处理后MAM聚合现象减弱;流式结果表明,As-exo,一定程度恢复由氧糖剥夺损伤带来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ROS升高;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s-exo能显著抑制由OGD/R引起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假定激酶1(PTEN induced kinase 1,PINK1)和Parkin蛋白(parkin RBR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升高,加入As-exo可降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量,升高P6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OGD/R引起的线粒体自噬水平。由此可见,OGD/R处理能引起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紊乱、MAM结构改变及线粒体自噬增加,As-exo处理后能改善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减弱MAM的形成和降低线粒体自噬,从而具有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欣通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基于激活caspase-1/Gasdermin D/通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佩佩 胡音琦 +3 位作者 刘佳 王丽娜 吴元洁 胡建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3-1101,共9页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NLXTD)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焦亡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MECs体外培养,分别经OGD/R诱导、NLXTD含药血清处理及siRNA转染caspase-1,设置Control组:BMECs+10%空...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NLXTD)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焦亡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MECs体外培养,分别经OGD/R诱导、NLXTD含药血清处理及siRNA转染caspase-1,设置Control组:BMECs+10%空白血清;OGD/R组:BMECs+OGD/R+10%空白血清;NLXTD组:BMECs+OGD/R+10%NLXTD含药血清;siRNA-NC组:BMECs转染siRNA-NC+OGD/R+10%空白血清;si-caspase-1组:BMECs转染si-caspase-1+OGD/R+10%空白血清;si-caspase-1+NLXTD组:BMECs转染si-caspase-1+OGD/R+10%NLXTD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炎性因子IL-1β、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1、caspase-1、NLRP3、Gasdermin D及血管生成关键蛋白VEGF,VEGFR2的表达。结果BMECs经OGD/R诱导后出现明显的损伤;与OGD/R组比较,10%的NLXTD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OGD/R损伤BMECs的存活率、迁移能力及成管能力(P<0.01),降低IL-1β、IL-18的含量以及LDH的释放(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NLXTD含药血清可上调OGD/R损伤BMECs的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P<0.01),并降低pro-caspase-1、caspase-1、NLRP3、Gasdermin D的蛋白表达(P<0.01),加入caspase-1 siRNA后,能进一步促进VEGFR2蛋白表达(P<0.01)。结论NLXTD可以提高OGD/R损伤后的BMECs增殖、迁移、成管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caspase-1/Gasdermin D通路,减轻BMECs损伤,上调VEGF、VEGFR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欣通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剥夺/灌注 血管新生 细胞焦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9沉默抑制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厚勤 朱登纳 +1 位作者 赵晶 蔡志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9-526,共8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OGD/R损伤模型。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OGD/R损伤模型。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DAC9 m RNA和蛋白表达;转染HDAC9 si RNA沉默其表达,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组、OGD/R+scramble si RNA组和OGD/R+HDAC9 si RNA组;MTT法测定神经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DH漏出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ax、Bcl-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此外,用JAK2抑制剂AG490预处理细胞,评价JAK2/STAT3通路在HDAC9沉默对海马神经元OGD/R损伤中的作用。结果:HDAC9在OGD/R损伤的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中高表达(P<0.05);转染HDAC9 si RNA后,细胞HDAC9表达降低(P<0.05);在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中,下调HDAC9的表达能够显著提高细胞活性,降低LDH渗出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上调p-STAT3的表达(P<0.05),此外,AG490部分逆转HDAC9沉默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OGD/R损伤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DAC9沉默通过JAK2/STAT3通路抑制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OGD/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 海马神经元 剥夺/灌注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3沉默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汪洋 王业杨 +1 位作者 张辉 黄丽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3-891,共9页
目的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进行OGD/R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 目的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进行OGD/R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RB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与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RB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TRB3 shRNA慢病毒干扰效率;设置对照组(正常培养)、OGD/R组(进行OGD/R处理)、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OGD/R+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后,进行OGD/R处理)与OGD/R+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后,进行OGD/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LDH漏出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使用NF-κB p65激动剂白桦脂酸(BA)20μmol/L处理OGD/R组和OGD/R+shTRB3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OGD/R处理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TRB3 mRNA(2.15±0.12 vs.1.00±0.05)和蛋白(2.10±0.16 vs.1.00±0.0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hTRB3组星形胶质细胞中TRB3 mRNA(0.30±0.07 vs.1.00±0.10)和蛋白(0.30±0.04 vs.1.00±0.0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TRB3 shRNA慢病毒感染成功。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OGD/R+Scramble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SOD活性及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DH漏出率、MDA含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OGD/R组和OGD/R+Scramble组比较,OGD/R+shTRB3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SOD活性及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LDH漏出率、MDA含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OGD/R组比较,BA处理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36.15%±0.87%vs.24.70%±1.05%,P<0.05);与OGD/R+shTRB3组比较,BA处理能逆转TRB3 shRNA慢病毒感染对OGD/R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22.00%±1.04%vs.13.91%±1.20%,P<0.05)。结论TRB3沉默可能通过阻断NF-κB通路而减轻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剥夺/灌注 Tribbles同源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糖剥夺-再灌注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骁 杨家杰 钟金淑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ET)-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s)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阴性对照星型胶质细胞(C6-Mock)和ET-1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C6-ET-1)OGD-R模型,并构建星型胶质细胞与NSPCs Transwell共培...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素(ET)-1过表达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s)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阴性对照星型胶质细胞(C6-Mock)和ET-1过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C6-ET-1)OGD-R模型,并构建星型胶质细胞与NSPCs 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对星型胶质细胞及原代NSPCs进行形态观察及鉴定;将细胞分为以下4组进行共培养:C6-Mock+NSPCs组,OGD-R+C6-Mock+NSPCs组,C6-ET-1+NSPCs组,OGD-R+C6-ET-1+NSPCs组,共培养0、24、48、72 h,分析各组NSPCs神经球直径。结果 C6-Mock及C6-ET-1均呈现Ⅰ型星型胶质细胞的纤维状形态,神经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于这两种细胞的胞质中。原代NSPCs的巢蛋白(nestin)染色阳性。共培养后的48 h及72 h,OGD-R+C6-Mock+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C6-Mock+NSPCs组的直径,OGD-R+C6-ET-1+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C6-ET-1+NSPCs组的直径,同时OGD-R+C6-ET-1+NSPCs组神经球的直径明显大于OGD-R+C6-Mock+NSPCs组的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GD-R星型胶质细胞促进NSPCs的增殖,且ET-1过表达进一步促进了NSP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神经干/祖细胞(NSPCs) 内皮素(ET)-1 剥夺-灌注(OGD-R) 巢蛋白 增殖 Transwell共培养 神经球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碱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道航 向菲 +3 位作者 王钰淳 王倩 饶江燕 董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石斛碱(dendrobium alkaloids,DNL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作用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2细胞系,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9组:无任何处理的正... 目的:探讨石斛碱(dendrobium alkaloids,DNL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作用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2细胞系,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9组:无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OGD/R组、OGD/R+DNLA治疗组(0.03 mg/mL)、OGD/R+DNLA治疗组(0.3 mg/mL)、OGD/R+DNLA治疗组(3 mg/mL)、OGD/R+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的抑制剂VX765组(10 ng/mL)、OGD过程中培养基加入聚乙二醇PEG3000(1%)后再灌注组(OGD/R+PEG3000→Media)、OGD/R后培养基中加入PEG3000(1%)组(OGD/R+Media→PEG3000)、PEG3000(1%)组。对Ht22细胞OGD 2 h后复糖复氧24 h建立OGD/R模型;DNLA自OGD前12 h开始即加入并持续到复氧复糖结束;VX765则自氧糖剥夺开始即加入并持续到复糖复氧结束。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及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损伤率,选取DNLA最佳剂量组(3 mg/mL)进行后续检测,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 FIFT/PI双染测细胞焦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和GSDMD-C的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t22细胞Caspase-1的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Ht22细胞的焦亡情况。结果:在OGD/R诱导Ht22细胞损伤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焦亡现象,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性下降(P=0.008),细胞损伤率升高(P=0.009),细胞焦亡率升高(P=0.005),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P=0.000)、GSDMD(P=0.001)及GSDMD-C(P=0.00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炎症因子IL-1β(P=0.006)、IL-6(P=0.004)、IL-18(P=0.000)的表达量亦增加,PEG3000组细胞存活率和损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05,P=0.007);与OGD/R组相比,3个不同剂量的DNLA组细胞活性均有升高,细胞损伤率明显降低,细胞焦亡率递减,以DNLA组(3 mg/mL)最为明显(P=0.005,P=0.009,P=0.003),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5,P=0.008),GSDMD-C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2),炎症因子IL-1β(P=0.005)、IL-6(P=0.000)、IL-18(P=0.007)的蛋白表达量降低,VX765抑制剂组的细胞存活率也有所上升(P=0.007),细胞损伤率降低(P=0.002),焦亡率也明显降低(P=0.008),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P=0.006)、GSDMD(P=0.007)蛋白的表达量有所降低,GSDMD-C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04),炎症因子IL-1β(P=0.006)、IL-6(P=0.004)、IL-18(P=0.001)的蛋白表达量亦降低,有趣的是OGD/R+PEG3000(1%)→Media组较OGD/R+Media→PEG3000(1%)组细胞存活率增加(P=0.007,P=0.006),损伤率下降(P=0.006,P=0.003)。结论:OGD/R作用后的Ht22细胞存在细胞焦亡现象,DNLA对OGD/R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碱 Ht22细胞 焦亡 剥夺/灌注 CASPASE-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糖氧剥夺/再灌注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瑞 刘珺 +3 位作者 沈玉君 沙曼琪 徐胜春 沈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目的研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目的研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对细胞进行糖氧剥夺(OGD)6 h,再灌注(R)12 h。在再灌注时期,根据是否给予重组人MANF蛋白处理(2μmol·L-1,12 h),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NC+MANF组、OGD/R组和OGD/R+MANF组。随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内源性MANF蛋白、内质网(ER)应激相关蛋白GRP78/Bi P、p-IRE1、p-e IF2α及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HOP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OGD/R组SH-SY5Y细胞胞体变小、变圆,突起缩短或消失。进一步研究发现,MANF能明显改善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和死亡率增加。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OGD/R组细胞内源性MANF蛋白表达增高;ER应激相关蛋白GRP78/Bi P、p-IRE1、p-e IF2α表达增高;促凋亡蛋白CHOP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给予重组人MANF蛋白可降低OGD/R组GRP78/Bi P、CHOP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论 OGD/R可诱导凋亡性ER应激;MANF蛋白可通过抑制OGD/R诱导的凋亡性ER应激而对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灌注 内质网应激 凋亡 MANF 非折叠蛋白反应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丁酸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婷 王岩 +1 位作者 涂柳 陈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4-苯基丁酸钠(4-phenylbutyric acid,4-PBA)是协助内质网中蛋白质转录后修饰和折叠的分子伴侣,故可减轻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既往研究表明,4-PBA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但采用原代... 4-苯基丁酸钠(4-phenylbutyric acid,4-PBA)是协助内质网中蛋白质转录后修饰和折叠的分子伴侣,故可减轻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既往研究表明,4-PBA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但采用原代皮层神经元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来研究4-PBA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OGD/R损伤模型,同时给予4-PBA处理,探讨4-PBA对OGD/R诱导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作用及其机制。分别采用MTT、LDH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以及肌醇必需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OGD/R后0~48 h,GRP78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TT、LDH漏出率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显示,4-PBA显著改善OGD/R所导致的神经元存活率下降、LDH漏出率升高和细胞凋亡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4-PBA显著逆转OGD/R所致GRP78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此外,对肌醇必需酶1通路相关蛋白质的检测显示,4-PBA下调氧糖剥夺/再灌注组神经元p-IRE1和p-JNK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4-PBA在氧糖剥夺/再灌注情况下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肌醇必需酶1信号通路介导的非折叠蛋白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基丁酸钠 非折叠蛋白反应 剥夺/灌注损伤模型 内质网应激 肌醇必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糖氧剥夺/再灌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康恺 康芳 +3 位作者 沈玉君 沈玉先 黄祥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酯酸(TPA)序贯诱导人源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分化为神经细胞,均分为六组。选择OGD12h/R12h构建OGD/...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酯酸(TPA)序贯诱导人源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分化为神经细胞,均分为六组。选择OGD12h/R12h构建OGD/R模型。D0、D1、D2、D3、D4、D5组在OGD开始即刻分别加入右美托咪定0、0.1、1、10、100、1 000μmol/L。于再灌注12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凋亡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以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OGD/R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随后选择保护效果确切组,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特异性蛋白-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含量以及促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和CHOP含量。结果与D0组比较,D1、D2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4、D5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或P<0.05);D3组则显著改善并提高了OGD/R诱导后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抑制了细胞凋亡(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D3组细胞MANF含量明显高于D0组(P<0.01),Caspase-3活性和CHOP含量明显低于D0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在10μmol/L终浓度时对OGD/R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并显著提高了细胞存活率。右美托咪定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ER应激特异性蛋白MANF,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3和CHOP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夺/灌注 内质网应激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右美托咪定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巧添 蒋嫦月 +3 位作者 诸葛详真 李德丽 胡婉湘 谢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衰老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D‑半乳糖0 mmol/L)、D‑半乳糖(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400 mmol/L)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的D‑半乳糖处理48 h,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衰老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D‑半乳糖0 mmol/L)、D‑半乳糖(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400 mmol/L)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的D‑半乳糖处理48 h,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率以及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D‑半乳糖致衰浓度,建立衰老模型。将衰老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氧糖剥夺不处理)、氧糖剥夺处理(0.5 h、1 h、1.5 h、2 h)组,随后复糖复氧24 h,CCK‑8检测衰老SH‑SY5Y细胞存活率。结果:25 mmol/L、50 mmol/L组的细胞形态、β‑gal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100 mmol/L组细胞可见胞体肥大,200 mmol/L组细胞染色质固缩,400 mmol/L组细胞出现大量空泡化;(100 mmol/L~400 mmol/L)组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P<0.05),100 mmol/L、200 mmol/L组间差异不大(P>0.05);(100 mmol/L~400 mmol/L)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IC50在100 mmol/L和200 mmol/L之间。衰老SH‑SY5Y细胞存活率呈氧糖剥夺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IC50接近1 h。结论:D‑半乳糖浓度为100 mmoL/L且作用细胞48 h,可建立存活率约50%的衰老SH‑SY5Y细胞模型,氧糖剥夺衰老SH‑SY5Y细胞1 h再灌注24 h可建立存活率接近50%的衰老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剥夺/灌注 衰老 D‑半乳 SH‑SY5Y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氧糖剥夺再复氧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miRNA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培艳 张文萍 +4 位作者 郑菊 付燕林 高霄 王正薇 肖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6-364,共9页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提取的外泌体呈典型囊泡状,包膜完整,含有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纳米颗粒追踪技术(NTA)检测到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大小为100.5±31.1 nm,占比为96.8%;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提取物中有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肿瘤易感蛋白(tumour-susceptibility protein,TSG101)、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s 60,Hsp60)、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OGD/R组共有41个miRNA发生显著改变,其中20个miRNA显著升高,21个miRNA显著降低(P<0.05)。基因本体功能(GO)分析显示,差异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糖基化、脂质代谢过程、磷酸化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内吞体、细胞质囊泡和细胞突起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靶基因主要与丁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线粒体自噬和P53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有关。通过对正常组和OGD/R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测序并进一步施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为后续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神经元发挥的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再灌注 星形胶质细胞 外泌体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通过TXNIP/NLRP3信号通路减弱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智勇 陈政刚 彭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V-2小胶质细胞ODG 4 h后再灌注2、4、6或12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的蛋白表达水平。将pcDNA3.1、pcDNA3.1-GPR30、sh-NC、sh-GPR30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12 h。qRT-PCR检测GPR30 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剪切体-1(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GPR30在OGD/R后显著上升,在6 h时达到峰值,而在12 h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随后确定OGD处理4 h,复氧12 h的时间点进行后续实验。qRT-PCR验证慢病毒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细胞中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PR30抑制了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SOD活性;而干扰GPR30表达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结论:GPR30能抑制ODG/R处理后BV-2细胞内TXNIP/NLRP3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抑制ODG/R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保护ODG/R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 剥夺/灌注 BV-2 小胶质细胞 化应激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