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泥河湾盆地末次间冰期气候变化的氧碳同位素记录 |
夏正楷
韩军青
金德秋
周锡煌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4
|
|
2
|
南海表层沉积物浮游有孔虫的氧碳同位素及其海洋学意义 |
叶瑛
柳志卿
陈宁华
屠霄霞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
2004 |
5
|
|
3
|
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公元1747年以来气候变化的氧碳同位素记录 |
夏正楷
陈福友
郑公望
马军
金德秋
周锡煌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4
|
南海表层沉积钙质超微化石氧碳同位素研究 |
刘传联
成鑫荣
张拭颖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5
|
石笋氧碳同位素古气候代用指标研究进展 |
孔兴功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6
|
天山北缘安集海河组湖相灰岩氧碳同位素变化的古环境意义 |
李骞
田孝茹
胡瀚文
郭召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6 |
6
|
|
7
|
西北冰洋北风脊氧同位素5期以来的水体结构变化:来自有孔虫组合及其氧碳同位素的证据 |
段肖
王汝建
肖文申
章陶亮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南黄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氧碳同位素的指相意义 |
张光威
|
《海洋地质动态》
|
1993 |
0 |
|
9
|
南海南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古环境变迁 |
付淑清
朱照宇
欧阳婷萍
邱燕
|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华南晚泥盆世腕足动物壳体保存状况及其氧碳同位素比较研究 |
孙媛媛
刘建波
马学平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1
|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始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
石柱
夏国清
郝夏炜
李高杰
迪力夏提·艾海提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以贵州吼滩剖面为例 |
李笑天
郭艳波
梁金同
罗鑫
刘四兵
徐姁
叶朝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3
|
四川盆地不同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缝洞粗晶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差异及其古岩溶环境意义 |
高兆龙
淡永
张玺华
曹华
邓敏
陈聪
胡罗嘉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7
|
|
15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分析 |
刘德良
孙先如
李振生
唐南安
谈迎
刘波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3
|
|
16
|
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
陈强
张慧元
李文厚
郝松立
刘卓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3
|
|
17
|
咸化湖盆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柴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例 |
袁剑英
黄成刚
曹正林
李智勇
万传治
徐丽
潘星
吴丽荣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1
|
|
18
|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年代学、氦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杨富全
毛景文
王义天
赵财胜
叶会寿
陈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0
|
|
19
|
云南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
刘家军
何明勤
李志明
刘玉平
李朝阳
张乾
杨伟光
杨爱平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70
|
|
20
|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
桑树勋
郑永飞
张华
徐磊
范炳恒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