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龙-66的N-羟甲基化和N-甲氧甲基化改性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素丽 张淑芬 杨锦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6-89,共4页
研究了尼龙 - 6 6在甲酸中与甲醛反应 ,于 6 0℃生成 N-羟甲基化尼龙 - 6 6 ,同时又研究了尼龙 - 6 6与甲醛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 N-甲氧甲基化尼龙 - 6 6 ,结果使尼龙 - 6 6的熔点分别降为 180~ 190℃和 15 0℃ ,同时降低了模数 ,改善... 研究了尼龙 - 6 6在甲酸中与甲醛反应 ,于 6 0℃生成 N-羟甲基化尼龙 - 6 6 ,同时又研究了尼龙 - 6 6与甲醛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 N-甲氧甲基化尼龙 - 6 6 ,结果使尼龙 - 6 6的熔点分别降为 180~ 190℃和 15 0℃ ,同时降低了模数 ,改善了其在乙醇中的溶解性 ,提高了粘结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N-羟甲基 N-甲氧甲基化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叶烯ω-乙酰氧甲基化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晶 蒋凤池 李希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文将醋酸锰(Ⅲ)、硝酸铈铵在冰乙酸介质中氧化烯烃合成γ-内酯的反应推广到具有环外双键的多环桥环化合物长叶烯的研究,反应结果没有得到γ-内酯。用醋酸锰(Ⅲ)氧化得到唯一的E-ω-乙酰氧甲基长叶烯(2),产率为32%,用硝酸铈铵氧化除得... 本文将醋酸锰(Ⅲ)、硝酸铈铵在冰乙酸介质中氧化烯烃合成γ-内酯的反应推广到具有环外双键的多环桥环化合物长叶烯的研究,反应结果没有得到γ-内酯。用醋酸锰(Ⅲ)氧化得到唯一的E-ω-乙酰氧甲基长叶烯(2),产率为32%,用硝酸铈铵氧化除得到(2)(产率为55.1%)外,还得到E-ω-羧基长叶烯(4),产率为27.6%,本文对该反应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烯 乙酰氧甲基化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甾体化合物D环结构对4-位二甲基化反应和3-位氧甲基化反应选择性的远程效应
3
作者 郑沪灵 夏鹏 陈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在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4-位上引入二甲基。方法以7个带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为底物,按文献方法以相同的反应条件与碘甲烷-叔丁醇钾-叔丁醇反应系统反应。结果4个底物反应结果和文献一致,顺利得到了4-位二甲基化的产... 目的在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4-位上引入二甲基。方法以7个带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为底物,按文献方法以相同的反应条件与碘甲烷-叔丁醇钾-叔丁醇反应系统反应。结果4个底物反应结果和文献一致,顺利得到了4-位二甲基化的产物,而另外3个底物则以高收率转化成为3-位氧甲基化的产物。结论7个甾体底物A、B、C3个环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是D环的结构不同,所以这7个化合物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甾体D环结构通过远程效应对4-位二甲基化和3-位氧甲基化反应的选择性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烯-3-酮甾体合物 远程效应 甲基 氧甲基化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甲基酚醛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光交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建文 曾兆华 +2 位作者 张一平 庞来兴 陈用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合成了线型甲基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 ,研究了催化剂等因素对产物结构与粘度的影响 ,在乙酰丙酮铬与四丁基溴化铵组合催化下 ,产物的粘度与酸值均较低。考察了 8种多元羧酸酐与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反应性 ,四氢苯酐六氢苯酐与甲基六氢苯酐具... 合成了线型甲基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 ,研究了催化剂等因素对产物结构与粘度的影响 ,在乙酰丙酮铬与四丁基溴化铵组合催化下 ,产物的粘度与酸值均较低。考察了 8种多元羧酸酐与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反应性 ,四氢苯酐六氢苯酐与甲基六氢苯酐具有较好的反应性 ,且产物粘度低。对产物进行了粘度、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表征 ,并运用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甲基酚醛环丙烯酸酯 合成 光交联 研究 光固 丙烯酸树脂 阻焊油墨 多元羧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单体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伟 朱洪庆 于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4-857,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与10-溴代癸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长亲水链结构的可聚合两性化合物———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CNDMAM)。经1H NMR谱、红外光谱、定性滴定和熔点测定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与10-溴代癸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长亲水链结构的可聚合两性化合物———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CNDMAM)。经1H NMR谱、红外光谱、定性滴定和熔点测定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NDMAM与丙烯酰胺有很好的共聚性能。该化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过量DM为溶剂,少量阻聚剂对苯二酚和催化剂碘化钾,反应温度为55℃,n(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n(10-溴代癸酸)=2∶1;每8 h滤出固体产物,滤液加入催化剂继续反应,进行4次,产率可达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 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 可聚合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Br催化剂上DMC与苯酚甲基化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冰 赵宁 +1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结合原位FT-IR,热力学分析及反应规律研究了KBr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DMC)氧位甲基化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FT-IR显示KBr催化剂高于100℃活化苯酚生成酚盐,但至200℃也不活化DMC。共吸附的FT-IR及反应数据均显示苯甲醚高于150℃时生... 结合原位FT-IR,热力学分析及反应规律研究了KBr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DMC)氧位甲基化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FT-IR显示KBr催化剂高于100℃活化苯酚生成酚盐,但至200℃也不活化DMC。共吸附的FT-IR及反应数据均显示苯甲醚高于150℃时生成。反应中检测到少量羰基甲氧基化产物苯基甲基碳酸酯(MPC)先于苯甲醚而生成,结合热力学计算及MPC分解转化的实验结果分析,生成MPC的反应是与生成苯甲醚的甲基化反应并行的可逆副反应。甲基化反应的机理为苯酚先被去质子化而形成酚盐,高于150℃时,酚盐的酚氧负离子亲核进攻DMC的甲基碳而生成苯甲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苯酚 甲基 苯甲醚 原位FT-IR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的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优丽 卢美艳 +2 位作者 王星海 盛韦 仇缀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8-890,共3页
目的用价廉试剂完成去氧甲基反应,改进纳洛酮的合成工艺。方法在以蒂巴因为原料,经氧化、氢化、酰化、氰化、去氧甲基、水解、N-烯丙基化得到纳洛酮的合成路线中,分别采用甲磺酸/DL-甲硫氨酸和氢溴酸代替三溴化硼进行去氧甲基化和后续... 目的用价廉试剂完成去氧甲基反应,改进纳洛酮的合成工艺。方法在以蒂巴因为原料,经氧化、氢化、酰化、氰化、去氧甲基、水解、N-烯丙基化得到纳洛酮的合成路线中,分别采用甲磺酸/DL-甲硫氨酸和氢溴酸代替三溴化硼进行去氧甲基化和后续水解反应。结果优化了纳洛酮的合成工艺,甲磺酸/DL-甲硫氨酸法试剂价格低廉,可降低生产成本;而氢溴酸法不但试剂价格更低,还可将去氧甲基化和水解合并为一步反应,使新工艺的总收率提高到59.90%,产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结论采用20%的氢溴酸作为去氧甲基化试剂的新工艺,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合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合成 氧甲基化 氢溴酸 甲磺酸/DL-甲硫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构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伟 朱洪庆 于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由过硫酸铵、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腈、增链剂DA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将自制具有长亲水链结构(使聚合物有梳形结构)的可聚合两性化合物(使聚合物有两性特点)——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一类新型兼... 由过硫酸铵、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腈、增链剂DA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将自制具有长亲水链结构(使聚合物有梳形结构)的可聚合两性化合物(使聚合物有两性特点)——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一类新型兼有两性聚合物和梳形聚合物结构特点的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合成聚合物与所设计结构相符.研究该共聚物的合成条件,并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质量浓度为20 mg/L,引发温度为15℃,单体质量分数为18%,偶氮质量浓度为10mg/L,尿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甲酸钠的质量浓度均为100mg/L,体系pH值为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的特性黏数可达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酰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 高黏弹性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围棋选手连续3-back任务相关ERP与COMT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9
作者 任渊 陈农 岳春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2-615,6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化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型少年围棋选手在长时间较大强度脑力负荷的条件下工作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被试者的COMT不同基因型,COMT Val158Val组(Val/Val基因型被试者)... 目的:探讨不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化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型少年围棋选手在长时间较大强度脑力负荷的条件下工作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被试者的COMT不同基因型,COMT Val158Val组(Val/Val基因型被试者)随机抽取10人,COMT Val158Met组(Val/Met基因型被试者)随机抽取8人,COMT Met158Met组(Met/Met基因型被试者)6人,三组共24名不同COMT基因型少年围棋选手参加连续数字3-back任务相关的脑电测试,以观测被试者在连续工作记忆任务中记忆能力和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差异。结果:将24名被试者持续1小时的3-back任务的正确率作为行为学指标,Val/Met型被试者的成绩与Val/Val型和Met/Met型被试者相比,记忆任务成绩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z、Pz电极,Val/Met基因型被试者P300波幅低于Val/Val型和Met/Met型被试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前额区的Fz电极上,Val/Met型被试者P300波幅低于Val/Val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Met组P300波幅居中。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存在人种差异,不同COMT基因多态型的围棋选手在工作记忆任务中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COMT) P300 工作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erium-zirconium mixed oxides by hydrothermal templating method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曼娟 古映莹 +2 位作者 秦利平 李金林 徐文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6期796-800,共5页
Mesoporous cerium-zirconium mixed oxid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emplate. The effects of amount of template,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hydrothermal tempera... Mesoporous cerium-zirconium mixed oxid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emplate. The effects of amount of template,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on mesostructure of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final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FT-IR, and B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 cerium-zirconium mixed oxides present a meso-structure. At molar ratio of n(CTAB)/n((Ce)+(Zr))= 0.15, pH value of 9, and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of 120 ℃, the samples obtained possess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07.9 m2/g with pore diameter of 3.70 nm and pore volume of 0.19 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ium-zirconium mixed oxides hydrothermal method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MESOPORE tem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rous silica from natural chlorite via selective acid lea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11
作者 WANG Zhi-zeng ZHAO Qin-yi +1 位作者 WANG Dong-yun CUI C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73-1184,共12页
In this study,porous silica with high surface area was prepared through selective leaching of thermally activated chlorite in HCl solution.In the process,chlorite was activated by pre-calcining treatment,then activate... In this study,porous silica with high surface area was prepared through selective leaching of thermally activated chlorite in HCl solution.In the process,chlorite was activated by pre-calcining treatment,then activated components(MgO,Al_(2)O_(3),and Fe_(2)O_(3))were selectively leached by acid solution,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nanopores in situ.The morphology,structure,surface area and pore-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materi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TG/DSC,^(27)Al MAS NMR,SEM,TEM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The highest specific surface area(SBET=333 m^(2)/g)was obtained by selectively leaching the 600℃ calcined chlorite from 3 mol/L HCl at 90℃ for 2 h.The pore size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s can be controlled by calcination and leaching conditions.The ^(27)Al MAS NMR spectra of the samples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elective acid leaching properties of thermal-activated chlorite,demonstrating that AlVI transfers into AlV when chlorite changes into activated chlorite during thermal activation,and the coordinations of A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cid solubility of chlorite.The as-prepared porous silica showed favorable adsorption abilities with capacity of 148.79 mg/g for methylene blue at pH of about 7 and temperature of 25℃,indicating its promising potential in adsorption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ITE thermally activated selective leaching porous silica materials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crylate matrix resin bearing o-nitrobenzyl group
12
作者 郭玲香 管婧 +1 位作者 林保平 杨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296-3301,共6页
The matrix polymer PTBCHNB bearing o-nitrobenzyl grou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opolymerization of tertiary-butyl methacrylate(TBMA), cyclohexyl methacrylate(CHMA) and o-nitrobenzyl methacrylate(NBMA) via reve... The matrix polymer PTBCHNB bearing o-nitrobenzyl grou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opolymerization of tertiary-butyl methacrylate(TBMA), cyclohexyl methacrylate(CHMA) and o-nitrobenzyl methacrylate(NBMA) via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 polymerization method. PTBCHNB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NMR, GPC and DSC. After UV irradiation, the o-nitrobenzyl groups of PTBCHNB were photocleaved and the resulting carboxyl groups were highly alkali soluble, and PTBCHNB was converted to PCHIBMA bearing carboxyl groups. So, the matrix polymer could be etched by mild alkali solution with no requirements of photoacid generators and other diverse additives. The photocleavable behaviors of PTBCHNB were determined by FTIR, 1H NMR and TGA analysis. The resist formulated with PTBCHNB and cast in THF solution showed square pattern of 10 μm×10 μm using a mercury-xenon lamp in a contact printing mode and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 aqueous solution as a develo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RESISTS o-nitrobenzyl methacrylate tertiary-butyl methacrylate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