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窑具材料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柳生 陈冬梅 邱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利用热力学分析了氧氮化硅结合相的生成机理。探讨了硅粉加入量对氧氮化硅生成量、材料的各项理化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氮化硅的含量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氧氮化 碳化硅 窑具 材料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氮化硅/碳化硅材料在镁及AZ91镁合金液中的侵蚀行为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虎魁 刘建睿 黄卫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7,共5页
研究了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Si2N2O/SiC)材料在纯镁及AZ91镁合金液中的侵蚀行为。扫描电镜显示,金属与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之间有一个很薄的过渡层,基体内部无金属渗入;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表面的SiO2与金属液... 研究了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Si2N2O/SiC)材料在纯镁及AZ91镁合金液中的侵蚀行为。扫描电镜显示,金属与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之间有一个很薄的过渡层,基体内部无金属渗入;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表面的SiO2与金属液之间发生了反应,形成了腐蚀产物层,SiC和Si2N2O未受到侵蚀;侵蚀动力学表明,当试样表面的SiO2消耗完毕、腐蚀产物在试样表面形成致密的覆盖层以后,试样几乎不再发生明显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 镁合金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氧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5
3
作者 徐鑫 黄莉萍 +1 位作者 葛其明 符锡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5-168,共4页
以β-Si3N4和SiO2粉末为原料,以MgAl2O4为烧结添加剂,通过无压烧结制备出致密的Si2N2O陶瓷材料.所得材料由柱状Si2N2O颗粒和少量β-Si3N4颗粒复合组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发... 以β-Si3N4和SiO2粉末为原料,以MgAl2O4为烧结添加剂,通过无压烧结制备出致密的Si2N2O陶瓷材料.所得材料由柱状Si2N2O颗粒和少量β-Si3N4颗粒复合组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发现材料的断裂大部分是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硅陶瓷 无压烧结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氮化铝陶瓷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承继 王岭 +1 位作者 孙加林 洪彦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19-321,325,共4页
介绍了氧氨化铝的基本性能、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烧结及其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和应用。
关键词 氧氮化 合成 性能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对Al2O3-SiC-C铁沟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玉龙 王玺堂 +3 位作者 王周福 刘浩 马妍 朱万政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9-42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Al 2O3-SiC-C出铁沟浇注料的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在其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8%的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等量替代其中的碳化硅粉,加水搅拌均匀后,检测料浆的流动性,再经浇注成型、养护、烘干、不同温度(80... 为了进一步提高Al 2O3-SiC-C出铁沟浇注料的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在其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8%的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等量替代其中的碳化硅粉,加水搅拌均匀后,检测料浆的流动性,再经浇注成型、养护、烘干、不同温度(800、1100和1450℃)热处理等程序制成浇注料试样,然后检测浇注料试样的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热态抗折强度和抗渣性,并采用XRD分析浇注料试样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1、加入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后,Al 2O3-SiC-C出铁沟浇注料的初始流动值减小,烧后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热态抗折强度变化不大,抗高炉渣侵蚀性提高。2、综合考虑,氮化硅-氧氮化硅复合粉的最佳加入量为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C铁沟料 氮化 氧氮化 复合粉 流动性 高温使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源对氮化反应合成氧氮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聂建华 姜晟 +3 位作者 文晋 蔡曼菲 梁永和 尹玉成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单质Si和不同的二氧化硅(Si O_2含量分别为99.999%的高纯石英玻璃、99.70%的分析纯二氧化硅、99.14%的工业石英、97.67%的微硅粉)为原料,于1460℃下高纯氮气中反应合成Si_2N_2O,用XRD、SE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形貌特... 以单质Si和不同的二氧化硅(Si O_2含量分别为99.999%的高纯石英玻璃、99.70%的分析纯二氧化硅、99.14%的工业石英、97.67%的微硅粉)为原料,于1460℃下高纯氮气中反应合成Si_2N_2O,用XRD、SEM和TEM等方法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二氧化硅源高温氮化合成的试样中Si_2N_2O的含量均达到91%以上;合成的试样中Si_2N_2O的形貌均为柱状或片层状,合成试样中Si_2N_2O的各元素的原子比也接近Si_2N_2O的理论原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 化硅源 高温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锶钽氧氮化物功能陶瓷的高效合成、致密化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生 曾良 +3 位作者 刘荣军 王衍飞 万帆 李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5-892,共8页
AB(O,N)_(3)型钙钛矿氮氧化物是一类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介电/磁/光催化等性能,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制备工艺耗时长且产物纯度较低。本研究以尿素为氮源、金属氧化物为前驱体,采用无压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 AB(O,N)_(3)型钙钛矿氮氧化物是一类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介电/磁/光催化等性能,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制备工艺耗时长且产物纯度较低。本研究以尿素为氮源、金属氧化物为前驱体,采用无压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一步合成了钙钛矿氮氧化物SrTa(O,N)_(3)陶瓷粉体,并实现了快速致密化。深入研究了升温速率和合成温度对粉体组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优化后制备的陶瓷块体进行了介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较高的升温速率和适中的合成温度有利于氮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在100℃/min和1000℃下制得的SrTa(O,N)_(3)粉体纯度最高,氧氮化物相含量约97%,粒径分布区间为100~300 nm,Sr、Ta、O、N四种元素分布均匀。较优的致密化工艺为烧结温度1300℃、升温速率300℃/min、保温时间1 min,经烧结制得的SrTa(O,N)_(3)陶瓷试片致密度可达94%以上,且纯度很高,该材料在300 Hz时的介电常数高达8349,介电损耗为10–4量级,优于文献报道值。本研究制备的SrTa(O,N)_(3)陶瓷的高介电常数与致密度和纯度的调控密不可分,这是因为气孔和杂质会降低材料介电常数,高致密度和高纯度是SrTa(O,N)_(3)氧氮化物陶瓷获得优异介电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氧氮化 尿素 放电等离子烧结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氧氮化铝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栗海峰 王玺堂 +2 位作者 范力仁 雷新荣 杨志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351-354,360,共5页
综述了尖晶石型氧氮化铝(γ-AlON)材料、MgAl2O4稳定的氧氮化铝材料、氧氮化铝复合材料以及MgAl2O4稳定的氧氮化铝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和抗氧化措施研究新进展。提出了借助陶瓷涂层对其进行防氧化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尖晶石型 高温抗化性能 铝材料 研究进展 MGAL2O4 铝复合材料 氧氮化 化行为 陶瓷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镧氧氮化物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石国英 朱晓旭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1-434,共4页
以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La2Ti2O7粉体为前驱体,氨气为氮化剂,制备了LaTiO2N氧氮化物粉体。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氮吸附比表面仪(BET)、透射电镜(TEM)对前驱体氧化物和合成的氧... 以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La2Ti2O7粉体为前驱体,氨气为氮化剂,制备了LaTiO2N氧氮化物粉体。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氮吸附比表面仪(BET)、透射电镜(TEM)对前驱体氧化物和合成的氧氮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氧化物La2Ti2O7粉体活性高,在900℃氮化12h可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3.51m2/g的LaTiO2N氧氮化物粉体。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氧氮化物的紫外-可见吸收边界有明显的红移,纯相LaTiO2N的吸收边界为5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 氨解 红移 吸收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氮化物玻璃
10
作者 徐永东 张立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50,46,共5页
氧氮化物玻璃是一种特种玻璃.与氧化物玻璃相比,其性能和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几种与氮化硅有关的氧氮化物玻璃的形成范围及其网络结构特征.同时,对氧氮化物玻璃的密度、显微硬度、杨氏模量、断裂韧性、粘度及转变温度和析... 氧氮化物玻璃是一种特种玻璃.与氧化物玻璃相比,其性能和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几种与氮化硅有关的氧氮化物玻璃的形成范围及其网络结构特征.同时,对氧氮化物玻璃的密度、显微硬度、杨氏模量、断裂韧性、粘度及转变温度和析晶性与含N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物玻璃 特种玻璃 网络结构 氮化 热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烧结助剂 晶化处理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施亚 李端 +2 位作者 李俊生 曾良 曹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近年来,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因其出色的多功能性以及在光学、光催化、介电和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的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总结了其制备方法,最后阐述了其主要应用情况,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近年来,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因其出色的多功能性以及在光学、光催化、介电和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的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总结了其制备方法,最后阐述了其主要应用情况,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钙钛矿 氧氮化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生产与使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彩庆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4-286,共3页
以工业用黑色碳化硅砂、硅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导热性能优良、抗热震性好、耐高温、耐侵蚀及耐磨损,且生产工艺较简单、成本较低的氧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制品.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炉、化工设备及发电用锅炉的内衬,并取得了较满... 以工业用黑色碳化硅砂、硅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导热性能优良、抗热震性好、耐高温、耐侵蚀及耐磨损,且生产工艺较简单、成本较低的氧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制品.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炉、化工设备及发电用锅炉的内衬,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化 碳化硅制品 锅炉 炉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钢氧氮化后刀具尺寸的胀大现象
13
作者 裴宏俭 郝莎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5-27,共3页
近年来,不少工具厂发现高速钢氧氮化后,刀具尺寸均有不同程度的胀大现象。本文探讨了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作了一些定量分析工作,对澄清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刀具 高速钢 氧氮化 尺寸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钢刀具的氧氮化工艺
14
作者 卢小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1年第6期55-57,49,共4页
高速钢刀具经甲酰胺水溶液氧氮化后可以改善表面质量,显著提高耐磨性、切削韧性,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但迄今对其工艺、渗层组织、性能等方面较系统的研究还未见到报道,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有必要较深入地研究高速钢刀具氧... 高速钢刀具经甲酰胺水溶液氧氮化后可以改善表面质量,显著提高耐磨性、切削韧性,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但迄今对其工艺、渗层组织、性能等方面较系统的研究还未见到报道,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有必要较深入地研究高速钢刀具氧氮化工艺规范和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刀具 氧氮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中轴冷挤模的氧氮化处理
15
作者 张士林 杨国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6-47,共2页
自行车中轴(20钢)经冷拔、磷皂化后,在400吨压力机上冷挤而成。冷挤过程中,凹模承受约2500~3000MN/m^2的压力,使模具受到强烈的磨损和温度升高。因此,经常规淬火回火后的W18Cr4V及W6Mo5Cr4V2高速钢制凹模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磨损,个别也... 自行车中轴(20钢)经冷拔、磷皂化后,在400吨压力机上冷挤而成。冷挤过程中,凹模承受约2500~3000MN/m^2的压力,使模具受到强烈的磨损和温度升高。因此,经常规淬火回火后的W18Cr4V及W6Mo5Cr4V2高速钢制凹模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磨损,个别也因模具材料碳化物偏析而产生整体碎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挤模 中轴 氧氮化处理 自行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协同氧掺杂石墨相氮化碳活化亚硫酸盐降解水中双酚A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雨 张瑾 +3 位作者 常通达 时佳蕊 王蔚 蔡纯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4,共11页
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干扰动物内分泌系统、影响动物生殖发育的环境激素。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被界定为新兴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采用简单热合成法制备了无金属的氧掺杂石墨相氮化碳(O-C_(3)N_(4))材料,使用高... 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干扰动物内分泌系统、影响动物生殖发育的环境激素。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被界定为新兴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采用简单热合成法制备了无金属的氧掺杂石墨相氮化碳(O-C_(3)N_(4))材料,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催化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O-C_(3)N_(4)协同可见光活化亚硫酸盐石墨相氮化碳[即O-C_(3)N_(4)/S(Ⅳ)/Vis]体系降解BPA的动力学特征、环境因素影响和体系中活性氧物种(ROS)对BPA降解的贡献;考察了无机阴离子(Cl^(-)、HCO^(-)_(3)、SO_(4)^(2-)、NO^(-)_(3))和天然有机物对BPA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O原子后的石墨相氮化碳材料更加蓬松、多孔,可以为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O-C_(3)N_(4)投加量为0.2 g/L、S(Ⅳ)投加量为0.3 mmol/L时光催化反应90 min对0.05 mmol/L BPA的去除率可达83.9%,是g-C_(3)N_(4)/S(Ⅳ)/Vis体系的4.23倍,是O-C_(3)N_(4)/S(Ⅳ)体系的4.82倍;在一定范围内,BPA的去除效果随着O-C_(3)N_(4)和S(Ⅳ)投加量的增加而提升;体系在初始pH值为3.0~9.0范围内均能去除BPA,偏中性条件下其降解效果最佳;反应体系中的过硫酸根自由基(SO_(4)^(2-))和单线态氧(^(1)O_(2))对BPA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相氮化碳(O-C_(3)N_(4)) 光催化 亚硫酸盐 双酚A(B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氧气体氮化中各因素对氮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59,共2页
阐述了加氧气体氮化过程中 ,温度、保温时间、氧气添加量、总气体流量对氮化速度和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气体氮化 温度 保温时间 气添加量 总气体流量 渗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制备氮化硅粉体反应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宏 穆柏春 +1 位作者 李辉 郭学本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二氧化硅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氮气流量对Si3N4、Si2N2O和SiC生成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Si3N4的生成需要足够高的温度(高于1800K)和充足的氮气气氛;Si2N2O的生成条件是... 对二氧化硅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氮气流量对Si3N4、Si2N2O和SiC生成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Si3N4的生成需要足够高的温度(高于1800K)和充足的氮气气氛;Si2N2O的生成条件是较低的温度(低于1700K)和不充足的氮气气氛;SiC的生成条件是更高的温度(高于2000K)和不充足的氮气气氛。试验研究验证了热力学的分析,并确定了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的主要工艺条件(氮气流量为3L/min、煅烧温度为1500℃)。在以上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纯的Si3N4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氮化 氧氮化 碳化硅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氮化硅体系材料高温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俊红 王福明 +1 位作者 刘瑞斌 孙加林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7-429,434,共4页
将硅灰(w(SiO2)=94.5%,平均粒度0.08μm)和氮化硅(粒度≤0.074mm)按1:1质量比混合后成型,在空气中埋炭条件下分别经1300℃、1450℃、1500℃、1550℃、1600℃处理3h后水冷,对其显微结构及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50℃以上,以硅灰... 将硅灰(w(SiO2)=94.5%,平均粒度0.08μm)和氮化硅(粒度≤0.074mm)按1:1质量比混合后成型,在空气中埋炭条件下分别经1300℃、1450℃、1500℃、1550℃、1600℃处理3h后水冷,对其显微结构及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50℃以上,以硅灰和氮化硅为原料反应生成Si2N2O比较明显,氮化硅颗粒的边角变得圆滑,而且分布在含Si2N2O的连续胶结相中,形成胶结相包裹Si3N4的致密结构;1500℃以下,氮化硅仍然棱角分明,基本上未形成Si2N2O,只是硅灰中的SiO2析晶,析晶比较显著的温度为1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 氮化 氧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氮化硅质耐火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斌 陈俊红 +5 位作者 冯玉岩 高梅 闫明伟 孙加林 李勇 魏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以闪速燃烧法合成的不同粒度的氮化硅铁颗粒(w(Si)=48.76%,w(N)=30.65%,w(Fe)=14.15%,w(O)=2.2%,w(Al)=0.8%)作为骨料,以粒度≤0.088 mm的氮化硅铁粉和Si粉(w(Si)=98.22%,w(Al)=0.15%)作为细粉,经混料、困料、成型、干燥和1 450℃保温2... 以闪速燃烧法合成的不同粒度的氮化硅铁颗粒(w(Si)=48.76%,w(N)=30.65%,w(Fe)=14.15%,w(O)=2.2%,w(Al)=0.8%)作为骨料,以粒度≤0.088 mm的氮化硅铁粉和Si粉(w(Si)=98.22%,w(Al)=0.15%)作为细粉,经混料、困料、成型、干燥和1 450℃保温24 h氮化烧成等工艺,制备了以Si_3N_4为主晶相的新型氮化硅质耐火材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试样的显气孔率为29.2%,体积密度为2.39g·cm^(- 3),常温耐压强度为151 MPa,常温抗折强度为40.3 MPa,1 400℃高温抗折强度为12.2 MPa;其物相组成(w)为:β-Si_3N_472.03%,α-Si_3N_49.20%,Si_2N_2O 6.23%,Fe3Si 11.60%,Si O_20.94%。在高温条件下,随着体系中氧分压的不断降低,絮状的Si_2N_2O和Si_3N_4结合相主要由体系气相组分中的Si O、Si蒸气与N2、O_2反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氮化硅铁 氧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