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DA修饰的碳纳米管载铂电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氧气还原反应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杰 窦美玲 +4 位作者 王峰 刘景军 李志林 吉静 宋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7-1732,共6页
采用长链聚合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修饰,并将采用胶体法还原出的铂(Pt)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担载于PDDA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上,从而制备出Pt/PDDA/MWCNTs复合电催化剂.透射电镜(TEM)与X射线衍射(XRD... 采用长链聚合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修饰,并将采用胶体法还原出的铂(Pt)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担载于PDDA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上,从而制备出Pt/PDDA/MWCNTs复合电催化剂.透射电镜(TEM)与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Pt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MWCNTs的表面,其平均粒径约为3.6 nm.热失重分析显示催化剂的实际负载量为36%(w).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Pt/PDDA/MWCNTs催化剂对碱性条件下的氧气还原反应(ORR)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与负载量为40%(w)的商业Pt/C催化剂相比,Pt/PDDA/MWCNTs催化剂的氧气还原反应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均正移约30 m V,其质量比活性更大.动力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Pt/PDDA/MWCNTs催化剂比负载量为40%(w)的商业Pt/C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氧气还原反应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多壁碳纳米管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溶液中碱浓度、氧气压力以及温度对Pt电极上氧气还原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彭中 阎文艺 +3 位作者 王少娜 郑诗礼 杜浩 张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4,共8页
设计制作一种新型耐压电化学池并采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伏安(LSV)技术系统研究了碱浓度、氧气压力以及温度对NaOH溶液中氧气还原反应(OR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浓度、氧气压力和温度对ORR动力学和热力学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碱浓... 设计制作一种新型耐压电化学池并采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伏安(LSV)技术系统研究了碱浓度、氧气压力以及温度对NaOH溶液中氧气还原反应(OR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浓度、氧气压力和温度对ORR动力学和热力学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碱浓度增大,ORR过程逐渐由2电子(生成HO2-)转为1电子(生成O2-)反应,并且由于氧气溶解度减小和体系粘度增大ORR过程受到很大抑制.增大压力可以明显增加氧气溶解度,从而从动力学上促进ORR过程;同时计算得到了氧气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的亨利系数.随着介质温度升高,由于氧气反应活性增强、扩散系数增大和溶解度减小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在给定浓度下存在一最佳温度使得ORR峰电流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线性扫描 氧气还原反应 亨利系数 反应活性 溶解度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钴酞菁作为高效的氧气还原反应催化剂 被引量:3
3
作者 俞丁凌 张博文 何兴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76-2183,共8页
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与吡啶氧基钴酞菁的复合材料(CoTPPc/NGA).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氧气还原性能,在起峰电位和半波上接近商业化的铂碳催化剂(Pt/C),且在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上优于铂碳催化剂,有望代替铂碳催化剂... 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与吡啶氧基钴酞菁的复合材料(CoTPPc/NGA).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氧气还原性能,在起峰电位和半波上接近商业化的铂碳催化剂(Pt/C),且在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上优于铂碳催化剂,有望代替铂碳催化剂成为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气凝胶 钴酞菁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微电极和粉末微电极技术研究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对氧气还原反应和氧气生成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李伟伦 姚莹 +1 位作者 吴锋 张存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2-652,共11页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 采用碳纤维超微电极分别研究了O_2在二甲基亚砜、乙腈和四甘醇二甲醚3种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只含四丁胺离子时,反应呈可逆的一电子转移;而阳离子只含锂离子时,O_2的还原和氧化均经历了多电子转移过程.利用超导炭黑和乙炔黑制作粉末微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这2种正极材料上,氧气还原反应(ORR)过程相似,氧气生成反应(OER)过程区别明显.此外,Tafel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有机溶剂和正极材料,O_2还原均经历了初始的一电子转移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电极 粉末微电极 氧气还原反应 氧气生成反应 Tafe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氧气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时军 林楠 +2 位作者 林海波 杨瑾 张文礼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1-409,共9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N-RHPC)的制备方法,即将RHPC在氨气氛围下进行高温处理,操作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制备。结果表明,N-RHPC的介孔体积、石墨化程度明显提高,XPS N 1s谱证实了N原子在RHPC结构上的有效掺杂。N-RHPC作为ORR... 本文发展了一种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N-RHPC)的制备方法,即将RHPC在氨气氛围下进行高温处理,操作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制备。结果表明,N-RHPC的介孔体积、石墨化程度明显提高,XPS N 1s谱证实了N原子在RHPC结构上的有效掺杂。N-RHPC作为ORR电催化剂具有与商用Pt/C接近的电催化活性,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耐甲醇毒性,这主要是由于氨气氛围下对RHPC的高温处理使N原子进入RHPC中而引入了大量的催化位点所致。N-RHPC制备方法简单,性价比高,作为电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基多孔炭 氧气还原反应 氮掺杂稻壳基多孔炭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纸上原位生长CNF/CP复合体的氧气电催化反应性能(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俊生 王喜照 +4 位作者 符蓉 李平 杨代军 吕洪 马建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2-270,共9页
利用催化气相化学沉积(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CVD)法在炭纸上原位生长得到CNF/CP复合体,并对这种复合体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氧气电催化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炭纤维较为... 利用催化气相化学沉积(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CVD)法在炭纸上原位生长得到CNF/CP复合体,并对这种复合体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氧气电催化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炭纤维较为均匀地分散在炭纸上,其中纳米炭纤维具有窄的直径分布。所制CNF/CP复合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中孔结构;相对于炭纸,CNF/CP复合体的端面碳原子和基面碳原子比例较高。另外,CNF/CP还具有较高的ORR反应活性,其ORR为2电子反应过程,原因可以归结于纳米炭纤维独特的微结构。同时,CNF/CP也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和较正的平衡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纤维 CNF/CP复合体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电催化性能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C氧气还原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碱性介质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纪忆 郑龙珍 +3 位作者 邹志君 亢晓卫 陶堃 黄丹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2,共3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为碳载体,g-C3N4作为N源,Co(NO3)2·6H2O作为Co源,经热处理后构建了新型Co/N/C结构的氧气还原催化剂。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石墨烯上的官能团分解脱离形成活性中心,与结构相似的gC3N4相互作用并通过配位作用实现了C... 以氧化石墨烯(GO)为碳载体,g-C3N4作为N源,Co(NO3)2·6H2O作为Co源,经热处理后构建了新型Co/N/C结构的氧气还原催化剂。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石墨烯上的官能团分解脱离形成活性中心,与结构相似的gC3N4相互作用并通过配位作用实现了Co元素和N元素的同时掺杂。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证实了N元素和Co元素的成功掺杂。在催化剂中N元素主要是以腈氮、石墨式氮、吡啶式氮的形式存在,Co元素则与其中的吡啶式氮配位形成Co-Nx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研究其在碱性介质中对氧气还原反应(ORR)的电催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该新型Co/N/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ORR电催化活性,在碱性溶液中的起始电位为-0.06V,同时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氧气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催化剂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卟啉的制备及其催化氧气还原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熊乐艳 郑龙珍 +5 位作者 邹志君 叶丹 董泽民 亢晓卫 纪忆 黄丹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11-2615,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石墨烯-金属四苯基卟啉(GR-MTPP)的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应用于氧气还原反应中。通过金属离子与四苯基卟啉发生配位反应得到金属四苯基卟啉(FeTPP、CoTPP、NiTPP、CuTPP、ZnTPP、MnTPP),进一步通过π-π堆... 合成了一系列石墨烯-金属四苯基卟啉(GR-MTPP)的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应用于氧气还原反应中。通过金属离子与四苯基卟啉发生配位反应得到金属四苯基卟啉(FeTPP、CoTPP、NiTPP、CuTPP、ZnTPP、MnTPP),进一步通过π-π堆积作用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石墨烯-金属卟啉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上,研究其催化氧气还原的反应。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DMF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分散性能良好;石墨烯与金属卟啉的协同作用使其催化氧气还原性能更优;该类复合材料尤其是GR-FeTPP与GR-CoTPP在中性溶液中(pH=7.0)显示出良好的对氧气还原的电催化性能。GR-FeTPP催化氧气还原的电位在-0.24 V处,响应电流为85μA;GR-CoTPP催化氧气还原的电位在-0.19 V,响应电流为44μA。表明石墨烯-金属卟啉复合材料是氧气传感器良好的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金属四苯基卟啉 复合材料 氧气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金属氮碳材料氧还原和氢析出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秦雪苹 朱尚乾 +2 位作者 张露露 孙书会 邵敏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单原子催化剂(SAC)由于其低成本和在各种电催化反应中潜在的高催化活性而被认为是铂族金属的有前景的替代材料,但仍然缺乏对不同金属氮碳材料催化剂之间活性差异的原子机理的理解。在此,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研究了非贵金属氮碳材... 单原子催化剂(SAC)由于其低成本和在各种电催化反应中潜在的高催化活性而被认为是铂族金属的有前景的替代材料,但仍然缺乏对不同金属氮碳材料催化剂之间活性差异的原子机理的理解。在此,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研究了非贵金属氮碳材料(Me-N-C,Me=Fe和Co)作为模型催化剂,以探索在普遍的p H值下氧还原反应(ORR)和氢析出反应(HER)的催化活性以及相对应的反应机理。原子理论模拟表明,Fe-N-C具有比Co-N-C高的ORR活性,这是因为其速率决定步骤的反应势垒较低,而HER的活性趋势却相反。我们的模拟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还原反应 氢气析出反应 电催化剂 单原子催化剂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氮化钛载体上铂催化剂的原子层沉积制备及其催化氧气还原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小龙 张盛辉 +7 位作者 于婧 吕春晓 迟雨晴 孙君伟 宋誉 袁丁 马兆立 张立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90,共7页
为有效解决铂(Pt)催化剂用于氧气还原反应(ORR)面临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问题,本文首先合成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电化学稳定以及耐腐蚀等优点的一维多孔氮化钛(Ti N)纳米管载体材料,然后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Ti N载体上沉积制备了Pt催... 为有效解决铂(Pt)催化剂用于氧气还原反应(ORR)面临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问题,本文首先合成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电化学稳定以及耐腐蚀等优点的一维多孔氮化钛(Ti N)纳米管载体材料,然后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Ti N载体上沉积制备了Pt催化剂(ALD-Pt/Ti N),所得的Pt纳米颗粒尺寸均匀、高度分散且与Ti N载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催化氧气还原活性和稳定性测试表明,所得的ALD-Pt/Ti N对OR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兼具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相比商用Pt/C,ALD-Pt/Ti N的起始电位和稳态极限电流密度与其相近,半波电位则高出了20 m V,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其优良的电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ALD沉积Pt纳米颗粒的高分散性,一维多孔结构Ti N载体的高比表面积、良好导电性和抗腐蚀性能以及ALD-Pt与Ti N载体间较强的相互作用等综合影响。本工作为设计新型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的Pt基催化剂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钛 Pt纳米颗粒 原子层沉积 电催化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碳纳米纤维管作为氧气还原电催化剂
11
作者 吴娇 李桂林 郭聪秀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6-1159,共4页
采用苯酚、甲醛作为碳源,四苯基溴化膦作为磷源,阳极氧化铝(AAO)作为模板,通过硬模板和水热法制备了P掺杂碳纳米纤维管材料(P-CNFT)。制备的P-CNFT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116.3 m^(2)/g)和较大的孔容积(0.47 cm^(3)/g)。通过旋转环盘电极... 采用苯酚、甲醛作为碳源,四苯基溴化膦作为磷源,阳极氧化铝(AAO)作为模板,通过硬模板和水热法制备了P掺杂碳纳米纤维管材料(P-CNFT)。制备的P-CNFT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116.3 m^(2)/g)和较大的孔容积(0.47 cm^(3)/g)。通过旋转环盘电极研究了P-CNFT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氧气还原电催化性能,研究表明P-CNFT在0.1 mol/L KOH电解液中表现出较高的氧气还原电催化性能。此外,P-CNFT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和抗甲醇毒化性能,优于商业化Pt/C[20%(质量分数)]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掺杂 碳纳米纤维管 非贵金属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氮氧化物-Co单原子复合催化剂协同促进宽pH范围电催化氧气还原
12
作者 赵江红 覃宇鹏 +3 位作者 王倩靓 乔泽玉 宣佳琪 周玮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3-702,共10页
本论文基于传统聚合物基炭材料合成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结构的前驱体分子,在聚合过程中分子水平锚定Co原子,同时引入TiO_(2)纳米颗粒,再经高温焙烧后制得一种双金属氮氧化物(Co_(m)Ti_(n)O_(x)N_(y))-Co单原子(Co-NC)复合催化剂。该催化... 本论文基于传统聚合物基炭材料合成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结构的前驱体分子,在聚合过程中分子水平锚定Co原子,同时引入TiO_(2)纳米颗粒,再经高温焙烧后制得一种双金属氮氧化物(Co_(m)Ti_(n)O_(x)N_(y))-Co单原子(Co-NC)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在酸性(E_(onset)=0.755 V vs.RHE,0.5 mol/LH_(2)SO_(4);0.760 V vs.RHE,0.1mol/LHClO_(4))、中性(E_(onset)=0.787 V vs.RHE,0.1 mol/L PBS)、碱性(E_(onset)=0.880 V vs.RHE,0.1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氧气还原(ORR)性能(pH=0-13)均优于纯氮杂碳纳米管、氮杂碳纳米管负载的金属氮氧化物和Co单原子催化剂,表明,Co_(m)Ti_(n)O_(x)N_(y)与Co单原子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催化剂具有更好的ORR活性,同时复合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显著优于商品Pt/C催化剂。这为开发高性能低成本氧气还原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氮氧化物 单原子Co-NC 氧气还原反应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有序介孔尖晶石氧化物作为氧气还原与氧气析出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
13
作者 聂志港 闫文宁 赵云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0-134,共5页
本文通过模板法与浸渍烧结法相结合制备出具有三维分级介孔结构的CoFe_(2)O_(4)尖晶石氧化物作为氧气还原与氧气析出反应双功能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相比于CoFe_(2)O_(4)纳米颗粒,由于CFO-KIT特殊的三维有序介孔结构不仅能够为电解液... 本文通过模板法与浸渍烧结法相结合制备出具有三维分级介孔结构的CoFe_(2)O_(4)尖晶石氧化物作为氧气还原与氧气析出反应双功能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相比于CoFe_(2)O_(4)纳米颗粒,由于CFO-KIT特殊的三维有序介孔结构不仅能够为电解液、氧气和反应产物提供便利的传输通道,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而且能够有效抑制CoFe_(2)O_(4)晶粒的团聚,从而提高有效催化活性位点数量,CFO-KIT对氧气还原与氧气析出反应表现出更优的催化活性与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 氧气还原反应 氧气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氮掺杂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驰 周志有 +1 位作者 张新胜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高含氮量的2-氨基咪唑为氮源,三氯化铁为铁源,高比表面积的KJ600碳黑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得氨基咪唑聚合物前驱体,再经二次高温热处理,制得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透射电镜表征显示该材料为石墨烯纳米片与碳黑颗粒的复合结构.BET表征表... 以高含氮量的2-氨基咪唑为氮源,三氯化铁为铁源,高比表面积的KJ600碳黑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得氨基咪唑聚合物前驱体,再经二次高温热处理,制得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透射电镜表征显示该材料为石墨烯纳米片与碳黑颗粒的复合结构.BET表征表明这是一种多孔结构,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882 m^2·g^(-1)),这有利于暴露更多活性位点,并促进传质.XRD证实催化剂中存在石墨烯,且石墨烯结构是在第一次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都具有很高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和低H_2O_2产率,并且在碱性介质中对甲醇小分子的抗毒化性能明显优于商业Pt/C催化剂,展示出在实际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咪唑 N掺杂石墨烯 氧气还原反应 石墨烯/碳黑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结构调控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雪 张丽 +3 位作者 刘长鹏 葛君杰 祝建兵 邢巍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58,共25页
碱性介质中的氧还原反应是金属-空气电池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电化学过程。但是,其动力学缓慢,因而引起了对高效电催化剂的广泛研究。其中,非贵金属催化剂可有效地规避铂基催化剂成本和储量的问题,而备受关注。但其挑战在于将... 碱性介质中的氧还原反应是金属-空气电池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电化学过程。但是,其动力学缓慢,因而引起了对高效电催化剂的广泛研究。其中,非贵金属催化剂可有效地规避铂基催化剂成本和储量的问题,而备受关注。但其挑战在于将性能提高到可与Pt基催化材料媲美。鉴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对催化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精准地调控催化剂的结构有望消除非贵金属催化剂和商业铂基催化剂的活性差距。在该评述中,我们致力于总结通过结构调控来提升性能的研究进展。我们首先介绍了四种极具代表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包括非金属碳基材料、金属化合物、石墨化碳层包覆金属颗粒、原子分散的金属-氮-碳材料,突出了催化活性位点和催化机理。随后,针对于这些催化剂,我们归纳了从微纳尺度到原子层面的结构调控策略,如分级多孔结构的设计、界面工程、缺陷工程以及原子对活性位点的构建。我们着重讨论了结构和性能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加速传质、增加可及的活性位点数量、可调控的电子状态和多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讨论了这些结构变化引起的活性改进的起源。最后,我们对该领域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催化剂 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兰 冯敏 +1 位作者 简梦露 李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7-1903,共7页
高效、廉价、稳定性和选择性好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发是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以廉价生物质——胖大海为碳源,亚甲基蓝为氮源和硫源,通过一步高温热解法,制备了氮硫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 高效、廉价、稳定性和选择性好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发是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以廉价生物质——胖大海为碳源,亚甲基蓝为氮源和硫源,通过一步高温热解法,制备了氮硫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全自动气体吸附(BET)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相、形貌、组成、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用多种电化学方法考察了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ORR)的活性、稳定性和甲醇选择性。结果表明,一步热解成功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氮硫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片,该材料具有与商品Pt/C相当的电催化ORR活性,且其稳定性和甲醇选择性明显优于商品P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还原反应 氮硫共掺杂 胖大海 多孔碳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共掺杂碳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思佳 朱杰 +2 位作者 郑继明 耿继业 李义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635,共9页
为了解决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问题,使用α-亚硝基-β-萘酚铜、三聚氰胺和导电碳黑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Cu、N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Cu-N-KB)。表征结果证实Cu、N均匀分布在碳载体中,其中铜以晶态铜粒子和非晶态的Cu-N... 为了解决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问题,使用α-亚硝基-β-萘酚铜、三聚氰胺和导电碳黑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Cu、N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Cu-N-KB)。表征结果证实Cu、N均匀分布在碳载体中,其中铜以晶态铜粒子和非晶态的Cu-Nx两种方式存在,该催化剂高的比表面积与介孔结构确保了其大量的活性位点和快速的传质效率。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比商业Pt/C催化剂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抗甲醇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还原反应 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碳 铜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含量与阴离子吸附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英文)
18
作者 杨莉君 Dustin Banham +1 位作者 Elod Gyenge 叶思宇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 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置换反应,并决定最终制备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反应的活性.当催化剂薄层中Nafion的含量低于5%的时候,添加Nafion不但可以帮助催化剂附着在旋转圆盘电极表面,而且可以保证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在H_2SO_4溶液中,钯纳米颗粒的表面存在特殊的阴离子吸/脱附电化学信号峰,这些信号峰可以用来监测Nafion含量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催化剂 氧气还原反应 铜欠电位沉积 Nafion含量 阴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碳制备及其锌空气电池应用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邱云峰 应余欣 +4 位作者 朱忆雪 蒋轶男 马卓 宋珊珊 刘绍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91,共8页
文章将锌空气电池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综合实验项目,基于氧气电催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了碳化豆芽衍生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对其作为锌空气电池阴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多维考核和交叉互评机制。该实验涉及材料、生物、化学、能源等多... 文章将锌空气电池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综合实验项目,基于氧气电催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了碳化豆芽衍生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对其作为锌空气电池阴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多维考核和交叉互评机制。该实验涉及材料、生物、化学、能源等多学科知识,从电子结构、传质扩散、内在导电性等方面设计和调控催化性能,能够使学生了解生物碳制备和锌空气电池应用知识,掌握显微和谱学表征设备的使用方法。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锻炼批判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科教融合 生物碳 氧气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蜡烛灰构建的电-Fenton体系中H_(2)O_(2)的生成与磺胺甲恶唑的降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悦 严雅婷 +3 位作者 张华宇 任月萍 李秀芬 李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6-1215,共10页
本文构建了基于蜡烛灰(CS)的电-Fenton体系,研究了体系中H_(2)O_(2)的原位生成和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研究发现,在蜡烛火焰中部收集得到的CS为40—50 nm的疏水性球状颗粒.经过热处理后,样品的比表面积由61.792 m^(2)·g^(-1)(CS)... 本文构建了基于蜡烛灰(CS)的电-Fenton体系,研究了体系中H_(2)O_(2)的原位生成和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研究发现,在蜡烛火焰中部收集得到的CS为40—50 nm的疏水性球状颗粒.经过热处理后,样品的比表面积由61.792 m^(2)·g^(-1)(CS)升高到67.098 m^(2)·g^(-1)(CS-200)、102.54 m^(2)·g^(-1)(CS-400)、322.85 m^(2)·g^(-1)(CS-600)和680.69 m^(2)·g^(-1)(CS-800),为氧气还原反应(ORR)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介孔体积由0.1463 cm^(3)·g^(-1)(CS)升高到0.1723 cm^(3)·g^(-1)(CS-200)、0.1740 cm^(3)·g^(-1)(CS-400)、0.2686 cm^(3)·g^(-1)(CS-600)、和0.3570 cm^(3)·g^(-1)(CS-800).除CS-200外,热处理增加了样品表面含氧官能团比例,显著提高了样品的亲水性.旋转圆盘电极(RDE)实验证明,CS,CS-200和CS-400表面ORR为2e-途径,而CS-600和CS-800表面氧气还原涉及4e-途径,并且与其他样品相比,CS-400显示出最高的2e-ORR催化活性,这与其表面存在较高比例的COOH基团(23.15%)和较大的介孔比例(50.39%)有关.在以CS-400空气阴极搭建的电-Fenton体系中,H_(2)O_(2)浓度在60 min内可以积累到1277 mg·L^(-1),产量可达5.11 mg·h^(-1)·cm^(-2).连续5次SMX降解实验中,60 min内SMX的降解率均保持在100%.因此,基于CS构建的电-Fenton体系显示出很高的SMX降解能力和运行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FENTON H_(2)O_(2) 氧气还原反应 两电子途径 磺胺甲恶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