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L燃烧机理的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优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鹏 杨景兰 +4 位作者 司佩壮 刘晓琳 郭长景 韦韧 韩丰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50-357,共8页
随锅炉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NO_(x)成为天然气锅炉重点关注的污染物,迫切需要对原有锅炉进行改造来实现NO_(x)的超低排放。为了给燃烧器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基于1种结合烟气再循环(FGR)、燃料分级技术的天然气低氮燃烧器,采用数值模... 随锅炉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NO_(x)成为天然气锅炉重点关注的污染物,迫切需要对原有锅炉进行改造来实现NO_(x)的超低排放。为了给燃烧器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基于1种结合烟气再循环(FGR)、燃料分级技术的天然气低氮燃烧器,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探究了NO_(x)排放规律。构建了燃烧器和炉膛的物理模型,以JL-2甲烷燃烧四步机理为基础并结合五步氮氧化物机理,对实际负荷工况下的实验值进行了模拟验证,在FGR的作用下NO_(x)排放浓度减少三分之二。研究了结构参数对火焰结构改变,和对NO_(x)排放浓度的影响,发现燃烧器结构变化对火焰结构、火焰高温区面积的改变是造成NO_(x)浓度变化的原因。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发现侧面开口宽度这1结构因素对于NO_(x)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燃烧 数值模拟 再循环 结构优化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的综合性能模拟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群力 郭颖杰 +2 位作者 黄昊天 刘涛 张秋月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目前燃气锅炉多采用烟气再循环降氮技术。为了深入探析烟气再循环技术的降氮效果与燃烧特性,利用CHEMKIN分析不同再循环率对NO生成的影响及其主要生成路径分析;利用FLUENT研究不同再循环率对炉内燃烧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影响;从不... 目前燃气锅炉多采用烟气再循环降氮技术。为了深入探析烟气再循环技术的降氮效果与燃烧特性,利用CHEMKIN分析不同再循环率对NO生成的影响及其主要生成路径分析;利用FLUENT研究不同再循环率对炉内燃烧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对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分析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5%再循环率时,NO质量浓度仅为19.26 mg/m^(3),降低了89.79%。18%再循环率时,排烟中CO质量浓度最低,约为150 mg/m^(3)。炉内燃烧温度可从1927℃下降至1595℃,N_(2)直接转化为热力型NO的反应路径占比大幅降低,仅为29.14%。燃气锅炉随再循环率的提升呈现出低NO排放以及低锅炉效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再循环 低氮燃烧 燃烧特性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分级与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低氮燃烧特性影响机理 被引量:89
3
作者 宋少鹏 卓建坤 +4 位作者 李娜 姚强 焦伟红 宋光武 潘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849-6858,共10页
随着天然气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采用单一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现有需求。本文以NO_x排放低于30mg/m^3为目标,基于低氮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的组合技术路线,设计开发了一种燃料分级低氮燃烧器,并在1.4MWth中... 随着天然气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采用单一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现有需求。本文以NO_x排放低于30mg/m^3为目标,基于低氮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的组合技术路线,设计开发了一种燃料分级低氮燃烧器,并在1.4MWth中试规模的燃气锅炉上,研究了燃料分级、化学当量比以及烟气再循环率等参数对燃烧特性以及NO_x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燃料比例、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燃烧稳定性、燃尽率和NO_x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10%的烟气再循环率可以减少65%的氮氧化物排放;烟气再循环与二次燃料比例共同作用下,存着扇形火焰稳定燃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低氮燃烧 燃料分级 再循环 燃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利琴 宋蔷 +2 位作者 吴宁 姚强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35-40,共6页
基于15kW一维下行燃烧炉,对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和常规空气燃烧2种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烟气再循环富氧条件下煤粉燃尽率下降4.6%,烟气中CO浓度略有增加,而NOx和SO2的浓度大幅增加,但NOx转化率显著下降;静电... 基于15kW一维下行燃烧炉,对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和常规空气燃烧2种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烟气再循环富氧条件下煤粉燃尽率下降4.6%,烟气中CO浓度略有增加,而NOx和SO2的浓度大幅增加,但NOx转化率显著下降;静电低压撞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的测量结果表明,两工况排放颗粒物在1-10m区间都存在2个峰值,但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工况下颗粒双峰向大粒径方向移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合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的观测分析发现,颗粒物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工况和空气燃烧工况下PM.o的微观形貌和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颗粒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分析表明,2种工况下PM10中的次量元素和大部分痕量元素分布基本一致,但烟气再循环富氧燃烧工况下PM10中Se的含量要明显高于空气工况,这可能是由于该工况下烟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促进了CaO与灰中Se02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 富氧燃烧 颗粒物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两种烟气再循环方式下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辐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大明 陈鸿伟 +1 位作者 杨建蒙 谷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6-1097,共12页
在考虑谱线压力增宽效应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谱带通用无量纲吸收系数累积分布函数的辐射性气体宽带k累积分布模型,依据最新的气体辐射特性高分辨率光谱数据库,基于多项式对H2O和CO_2不同温度下的谱带特征参数计算式进行拟合;通过对H2O和C... 在考虑谱线压力增宽效应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谱带通用无量纲吸收系数累积分布函数的辐射性气体宽带k累积分布模型,依据最新的气体辐射特性高分辨率光谱数据库,基于多项式对H2O和CO_2不同温度下的谱带特征参数计算式进行拟合;通过对H2O和CO_2混合气体中存在重叠的各谱带进行合并处理,建立适用于谱带通用无量纲吸收系数累积分布函数的各合并谱带等效谱带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可以直接对高浓度H2O和CO_2混合气体重叠谱带的谱带吸收系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烟气再循环方式下烟气中H2O和CO_2动态计算模型,分析干、湿烟气再循环方式下烟气再循环过程、炉膛温度变化和氧气浓度变化对烟气辐射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循环流化床锅炉 辐射 宽带k累积分布模型 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非预混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曾强 刘汉周 阎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9-375,共7页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生成NO_x的浓度主要受温度影响.烟气再循环不仅能降低燃烧温度,而且减小了燃烧高温区域,使污染物排放降低.为减少NO_x排放,采用一台标定功率为800,k W的非预混燃烧器进行了烟气再循环非预混燃烧试验,主要研究了燃烧...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生成NO_x的浓度主要受温度影响.烟气再循环不仅能降低燃烧温度,而且减小了燃烧高温区域,使污染物排放降低.为减少NO_x排放,采用一台标定功率为800,k W的非预混燃烧器进行了烟气再循环非预混燃烧试验,主要研究了燃烧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烟气再循环率对NO_x生成的影响.同时,采用FLUENT6.3软件模拟计算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和NO_x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燃烧器热负荷的增加,会使烟气中NO_x质量浓度增加;过量空气系数?在1.0~1.15之间时,有利于降低NO_x排放;烟气再循环量增加能有效降低NO_x排放,在?为1.1和1.15时、烟气再循环率为20%,时,NO_x质量浓度为40~50,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再循环 数值模拟 NOX排放 过量空系数 非预混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蓄热式平焰燃气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伟鹏 张欢 +3 位作者 谢智辉 赵增武 李保卫 武文斐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平焰燃烧与蓄热式燃烧技术一起使用时火焰温度较高,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量较大。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是降低蓄热式燃烧过程中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采用蓄热式平焰燃气试验炉、综合烟气分析仪、热电偶等设备,对比研... 平焰燃烧与蓄热式燃烧技术一起使用时火焰温度较高,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量较大。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是降低蓄热式燃烧过程中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采用蓄热式平焰燃气试验炉、综合烟气分析仪、热电偶等设备,对比研究了采用烟气再循环和不采用烟气再循环2种工况下平展流火焰特性、炉顶温度分布和烟气中NO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使平展流火焰面暗区变小,燃烧区域扩大,火焰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烟气中NO浓度明显降低,火焰面峰值温度降低9℃,谷值温度升高37℃,NO浓度最大降幅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平焰燃烧 再循环 蓄热式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烟气再循环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阎维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9-62,共4页
能源及电力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和将要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当前国际能源署(IEA)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着重分析了具有向大气“零”排放特点的先进的烟气再循环O2/CO2煤粉燃... 能源及电力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和将要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当前国际能源署(IEA)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着重分析了具有向大气“零”排放特点的先进的烟气再循环O2/CO2煤粉燃烧技术,并对其应用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体排放 环境保护 再循环 煤粉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燃烧对烟气及炉膛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宁 薛宪阔 韩庆祝 《陕西电力》 2008年第10期22-24,共3页
针对发电厂大型煤粉锅炉,从理论上对传统热力计算方法相关参数、关联式进行改变,使其适用于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将改变后的计算方法应用于煤粉在O_2/CO_2气氛燃烧中,将求解结果与在常规空气中燃烧的结果进行对比,重点分析烟气成分... 针对发电厂大型煤粉锅炉,从理论上对传统热力计算方法相关参数、关联式进行改变,使其适用于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将改变后的计算方法应用于煤粉在O_2/CO_2气氛燃烧中,将求解结果与在常规空气中燃烧的结果进行对比,重点分析烟气成分变化对各参数及炉膛换热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煤粉在O_2/CO_2方式下燃烧的热力计算方法,为采用该燃烧技术的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再循环燃烧 O2/CO2 炉膛换热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焦循环流化床高氧气浓度燃烧气体污染物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皓宇 李诗媛 +2 位作者 李伟 任强强 张啸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22-2628,共7页
在1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中试装置上,以煤热解后的半焦为燃料,进行了空气燃烧和高氧气浓度(50%O_2)/再循环烟气(recycle flue gas,RFG)燃烧试验,考察了在炉膛平均温度为900℃时不同燃烧气氛对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 在1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中试装置上,以煤热解后的半焦为燃料,进行了空气燃烧和高氧气浓度(50%O_2)/再循环烟气(recycle flue gas,RFG)燃烧试验,考察了在炉膛平均温度为900℃时不同燃烧气氛对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半焦可在高氧气浓度O_2/RFG气氛下稳定燃烧,并且从空气燃烧向高氧气浓度O_2/RFG燃烧切换时,中试装置运行平稳。与空气燃烧工况相比,50%O_2/RFG燃烧工况下,工况稳定运行期间尾部CO_2干基浓度平均值可达到90%以上;半焦的燃烧特性得到了改善,CO排放和飞灰含碳量降低,燃烧效率升高;NO排放约为空气下的1/2,再循环NO被还原是减少的主要原因,但N_2O排放略高,与NO排放量级相同;无脱硫情况下,半焦灰自脱硫效率降低,从而导致SO_2排放较高,约是空气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富氧 半焦 氧气/再循环烟气燃烧 氧气浓度 体污染物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燃烧NO_x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志宁 杨协和 +3 位作者 张扬 金燕 张海 吕俊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27-4334,共8页
烟气再循环作为一种有效抑制NO_x生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酿酒等行业的天然气低氮燃烧过程,其作用机理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内/外烟气再循环的作用不同,设计了弱/强内烟气再循环两种扩散式燃烧器,结合外烟气... 烟气再循环作为一种有效抑制NO_x生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酿酒等行业的天然气低氮燃烧过程,其作用机理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内/外烟气再循环的作用不同,设计了弱/强内烟气再循环两种扩散式燃烧器,结合外烟气再循环技术,在0.8MW中试实验台上研究了内/外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燃烧过程NO_x生成的影响规律,同时开展了Fluent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烟气再循环能够有效抑制NO_x的生成,同时保证燃烧稳定。相同工况下,带内烟气再循环燃烧器初始排放远低于传统低氮燃烧器。同时结合外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使NO_x排放量维持在30mg/m^3以下。Fluent模拟结果显示了外烟气再循环能够显著地降低天然气燃烧火焰区的温度和O2浓度。其中温度的降低对于NO_x生成的抑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NO_x降低到约30mg/m^3时,快速型NO_x对整体NO_x生成的贡献超过热力型NO_x,此情况下必须考虑对快速型NO_x进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天然 低氮燃烧 数值模拟 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安文旗 朱彤 +3 位作者 潘登 管坚 于吉明 高乃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结合全预混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在350kW卧式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CO、NO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变化对NOx排放无明显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x... 结合全预混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在350kW卧式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CO、NO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变化对NOx排放无明显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x排放越低,但系统热效率随之降低;不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时,NOx排放低于30mg/m^3时过量空气系数需大于1.73,此时系统热效率低于92.1%;如采用23%的烟气再循环率,实现上述相同NOx排放水平仅需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3,系统热效率比无烟气再循环时高1.3%;随着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火焰燃烧不稳定加剧.出现炉膛震动时的烟气再循环率极限值随着负荷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纤维表面燃烧 再循环 过量空系数 排放特性 热效率 燃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660MW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燃烧和传热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凌霄 姚峤鹏 +2 位作者 靳晓灵 邓磊 车得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150-7159,共10页
为给二次再热锅炉设计优化及运行调温提供参考,该文通过数值计算对某660MW二次再热四角切圆塔式锅炉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预测CO对NO_(x)的降低效果,研究烟气再循环对燃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膛上部受热面3种建... 为给二次再热锅炉设计优化及运行调温提供参考,该文通过数值计算对某660MW二次再热四角切圆塔式锅炉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预测CO对NO_(x)的降低效果,研究烟气再循环对燃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膛上部受热面3种建模方式中,将其简化成平面是最优的。再循环烟气可提高煤粉颗粒的燃尽率。烟气再循环会缩小燃烧器高温区(1565~1700K)范围,提高过热器出口温度。当烟气再循环倍率从0%增加到20%,炉内氧浓度和冷灰斗区域的CO浓度均降低,低温过热器出口NO_(x)浓度从143.69降至94.07mg·m^(-3)(6%O_(2)),水冷壁吸热量占锅炉总吸热量比值降低3.50%,但再热器、过热器和省煤器分别增加2.53%、2.13%和0.54%。在炉膛中心线两侧热流密度分布呈近似对称的特点,主燃区热流密度达到330kW·m^(-2)。烟气再循环技术使水冷壁吸热能力降低,高热流密度区域缩小,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 数值模拟 再循环 燃烧传热特性 受热面建模方式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煤锅炉烟气再循环方式选择与水分平衡计算 被引量:18
14
作者 阎维平 董静兰 马凯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3-898,943,共7页
在不同的二次烟气再循环方式下,以300 MW富氧燃烧锅炉机组为例,对分别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却器(DCC)进行烟气脱水和湿式脱硫(FGD)与DCC串联进行烟气脱硫及脱水的富氧燃烧系统详细计算并比较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计算和比较... 在不同的二次烟气再循环方式下,以300 MW富氧燃烧锅炉机组为例,对分别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却器(DCC)进行烟气脱水和湿式脱硫(FGD)与DCC串联进行烟气脱硫及脱水的富氧燃烧系统详细计算并比较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计算和比较了各种布置方式下的风机功耗.结果表明:单独采用DCC脱水情况下,锅炉烟气水蒸气体积分数比空气燃烧方式下高10%-15%;二次循环烟气脱水时,锅炉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燃烧方式下高约3%;FGD与DCC串联布置时的锅炉流通烟气水蒸气含量略高于采用单独DCC时二次循环烟气脱水的水蒸气含量;电厂循环水温度为30℃时,DCC出口烟气理论水蒸气体积分数为4.28%;单独采用DCC脱水的干烟气循环方式的风机总电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再循环 水蒸体积分数 DCC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煤锅炉再循环方式对烟气酸露点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春波 秦洪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5-769,788,共6页
以某600MW富氧燃煤锅炉为例,对其在3种不同再循环方式下烟气中H2O和SO2体积分数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预测了烟气酸露点,并分析了再循环方式对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氧燃烧下烟气的酸露点比空气状况下高15K左右;再循... 以某600MW富氧燃煤锅炉为例,对其在3种不同再循环方式下烟气中H2O和SO2体积分数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预测了烟气酸露点,并分析了再循环方式对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氧燃烧下烟气的酸露点比空气状况下高15K左右;再循环方式中脱硫脱水处理过程对烟气中H2O和SO2体积分数影响明显;3种再循环方式下烟气酸露点最大差值可高达11K;烟气酸露点随一次循环烟气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再循环 酸露点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毛玉如 方梦祥 +1 位作者 王树荣 骆仲泱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共5页
温室气体CO2 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在众多的CO2 分离回收技术中 ,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应用潜力。分析了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的提出背景及研究现状 ,探讨了... 温室气体CO2 的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在众多的CO2 分离回收技术中 ,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应用潜力。分析了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的提出背景及研究现状 ,探讨了空气分离 /烟气再循环技术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再循环技术 O_(2)/CO_(2)燃烧技术 SO_(2) N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0 MW亚临界CFB锅炉烟气再循环深度调峰运行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思海 张双铭 +4 位作者 张俊杰 苗苗 王家兴 张缦 杨海瑞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1-298,共8页
为了消纳新能源上网,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利用自有调峰能力强特点,参与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但超低负荷运行时,受密相区流化安全约束,一次风总量无法持续下降,从而破坏了固有的一、二次风分级还原特性,导致更多的NOx生成。同时,炉... 为了消纳新能源上网,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利用自有调峰能力强特点,参与深度调峰灵活性运行。但超低负荷运行时,受密相区流化安全约束,一次风总量无法持续下降,从而破坏了固有的一、二次风分级还原特性,导致更多的NOx生成。同时,炉膛出口温度远低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温度窗口,导致设置在分离器内的脱硝系统效率下降。烟气再循环技术是一种适合CFB锅炉低负荷运行的NOx控制技术,介绍了330 MW亚临界CFB锅炉机组烟气再循环改造前后的运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超低负荷条件下,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能在维持密相区流化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一次风量,强化密相区还原氛围,同时降低密相区温度,延迟炉膛内燃烧,显著提高炉膛出口烟温,有效避免了分离器内SNCR脱硝效率的降低。并针对烟气再循环系统内的腐蚀提出了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 深度调峰 再循环 燃烧延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元泽民 柯希玮 +6 位作者 黄中 杨云凯 武广剑 刘青 马素霞 程亮 赵振宁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4,共7页
烟气再循环(flue gas recirculation,FGR)是提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运行安全性、减少NOx原始生成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小室CFB燃烧准静态数学模型研究了... 烟气再循环(flue gas recirculation,FGR)是提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运行安全性、减少NOx原始生成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小室CFB燃烧准静态数学模型研究了该锅炉在20%、30%、40%BMCR(最大连续负荷)下炉内温度分布,炉膛出口烟气NOx、CO质量浓度,O2体积分数,飞灰底渣可燃物含量等性能指标与FGR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床层温度、炉膛出口温度均随FGR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床层温度相对炉膛出口温度降低幅度较大,炉膛上下温差随FGR流量的增加逐渐缩小,较低负荷时炉膛上下温差受FGR影响更为显著;炉膛出口烟气NOx质量浓度随FGR流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存在最优FGR流量可使机组经济环保运行;随FGR流量的增加,炉膛出口烟气CO质量浓度、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FGR的投入在显著降低一次风氧含量同时,保证密相区流化风量始终高于保护值,进一步保障了低负荷下锅炉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低负荷 再循环 一维小室CFB燃烧模型 锅炉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烟气循环过程建模及燃烧产物体积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璐 王恩禄 +1 位作者 汪丽芬 宋治璐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7,共7页
以300MW煤粉锅炉为例,详细计算并分析比较了烟气再循环方式及锅炉漏风系数对富氧燃烧锅炉燃烧产物成分变化规律。根据富氧燃烧不同烟气再循环方式,建立了富氧燃烧循环过程中各燃烧产物的体积计算模型并运用流程迭代的方法对燃烧产物中... 以300MW煤粉锅炉为例,详细计算并分析比较了烟气再循环方式及锅炉漏风系数对富氧燃烧锅炉燃烧产物成分变化规律。根据富氧燃烧不同烟气再循环方式,建立了富氧燃烧循环过程中各燃烧产物的体积计算模型并运用流程迭代的方法对燃烧产物中各组分体积做了详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炉膛出口燃烧产物中氧气和氮气的份额主要受漏风系数的影响,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份额主要受烟气再循环方式的影响。所得研究结果对富氧燃烧锅炉受热面设计布置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漏风系数 再循环方式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率对主燃区燃料N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庠永 陈传威 +5 位作者 阮晨杰 宁克祥 肖雅 王东方 顾明言 郑明东 《冶金能源》 2022年第6期3-8,共6页
采用CHEMKIN软件构建了两段PFR反应器模型,研究了主燃区空气系数、烟气再循环率和温度对NO_(x)排放的影响。空气系数增加,燃料N转化率提高;当烟气再循环率较低时,增加空气系数会明显提高燃料N转化率。随着烟气再循环率增加,燃料N转化率... 采用CHEMKIN软件构建了两段PFR反应器模型,研究了主燃区空气系数、烟气再循环率和温度对NO_(x)排放的影响。空气系数增加,燃料N转化率提高;当烟气再循环率较低时,增加空气系数会明显提高燃料N转化率。随着烟气再循环率增加,燃料N转化率降低。温度对NO的排放有着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燃料N转化率提高。在反应器进口段,挥发分对NO生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反应器中段焦炭燃烧是影响NO生成的最主要反应,反应器末段煤烟对NO起还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CHEMKIN 分级燃烧 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