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南部氧同位素3期以来沉积动力环境演变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百顺 陈志华 +2 位作者 王西蒙 吴少林 戴清清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本文基于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南部D3-7沉积岩芯粒度分析数据,采用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散点图和CM图来研究古沉积环境,其中CM图效果最好。结果表明,构成D3-7岩芯的各种碎屑在搬运到研究区至沉积到海底前过程中呈静水悬浮状态;首次按照古沉... 本文基于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南部D3-7沉积岩芯粒度分析数据,采用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散点图和CM图来研究古沉积环境,其中CM图效果最好。结果表明,构成D3-7岩芯的各种碎屑在搬运到研究区至沉积到海底前过程中呈静水悬浮状态;首次按照古沉积水动力环境条件,将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南部沉积演化分成四个阶段,从单一静水沉积方式→多种沉积方式→单一静水沉积方式→多种沉积方式,并发现演化具有循环性特征。剖面中的粗组分搬运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启动能量,推断物源和搬运与冰筏作用、火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鲍威尔海盆 氧同位素3期 D3-7沉积岩芯 粒度 古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08P23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10
2
作者 章陶亮 王汝建 +3 位作者 陈志华 陈建芳 程振波 孙烨忱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7,共12页
通过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楚科奇海台采集的08P23孔样品的多项指标分析以及与其他孔的沉积记录综合对比,将08P23孔沉积物初步分为氧同位素3期(MIS 3)-MIS 1的沉积序列。MIS 3以来,楚科奇海台08P23孔可以识别出5个显著的冰筏碎... 通过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楚科奇海台采集的08P23孔样品的多项指标分析以及与其他孔的沉积记录综合对比,将08P23孔沉积物初步分为氧同位素3期(MIS 3)-MIS 1的沉积序列。MIS 3以来,楚科奇海台08P23孔可以识别出5个显著的冰筏碎屑(Ice-Rafted Detritus,IRD)事件,分别出现在MIS 2和MIS 3。其中,MIS 3的IRD事件中碎屑碳酸盐岩主要来自于加拿大北极群岛分布广泛的古生代碳酸盐岩露头,MIS 2的IRD事件中碎屑石英可能来源于欧亚大陆边缘。该孔大部分层位浮游有孔虫左旋厚壁新方球虫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istral)(Nps)的δ18O和δ13C都轻于表层沉积物中的平均值。MIS 3中两个褐色层中偏轻的Nps-δ18O和Nps-δ13C值是由冰融水造成;MIS 1和MIS 3灰色层中偏轻的Nps的δ18O和δ13C值指示海冰形成速率的提高,导致轻同位素卤水的生产和下沉。MIS 2的Nps的δ18O和δ13C值变化趋势相反,是因为温度急剧降低导致Nps-δ18O变重,海水冻结成冰,海气交换明显降低使得Nps-δ13C偏轻。MIS 1和MIS 3的Nps的δ18O和δ13C受到融冰水或轻同位素卤水影响导致同时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冰洋 楚科奇海台 氧同位素3期 冰筏碎屑事件 同位素 水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盆地孢粉记录的29kaBP气候转型事件
3
作者 李杏茹 张世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位于低纬度高原上的滇池盆地的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及东亚季风的控制,盆地沉积物是气候变化的敏感记录。通过对该盆地北部钻孔MIS3晚期孢粉记录的研究,发现在29kaBP该地区的气候明显发生了由暖干向凉湿的转型。29kaBP之前,孢粉组合中,乔... 位于低纬度高原上的滇池盆地的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及东亚季风的控制,盆地沉积物是气候变化的敏感记录。通过对该盆地北部钻孔MIS3晚期孢粉记录的研究,发现在29kaBP该地区的气候明显发生了由暖干向凉湿的转型。29kaBP之前,孢粉组合中,乔木以喜暖的壳斗科、山核桃、鹅耳枥等为主,草本植物中较为耐旱的菊科、石竹科、禾本科等较发育,气候暖干;29 kaBP之后,孢粉组合改变较大,松属花粉含量增加突出,喜湿的铁杉和云杉少量出现,草本植物中莎草科增加,蕨类增多,气候较之前偏凉湿。通过对比发现,该气候转型事件具有区域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盆地 孢粉 气候 深海氧同位素3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腾冲和香格里拉沉积记录看60ka BP以来的印度季风活动特征
4
作者 方念乔 包锐 +4 位作者 丁旋 殷勇 赫鹏飞 温延星 聂浩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7-185,共9页
通过腾冲北海与香格里拉纳帕海有机碳含量、δ^13C、粒度等沉积指标和若干孢粉指标的对比,参照60ka BP以来孟加拉湾的沉积韵律互层与δ^18O记录,发现它们同与印度季风系统存在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经纬与海陆分布的差异,夏季风和冬季风对... 通过腾冲北海与香格里拉纳帕海有机碳含量、δ^13C、粒度等沉积指标和若干孢粉指标的对比,参照60ka BP以来孟加拉湾的沉积韵律互层与δ^18O记录,发现它们同与印度季风系统存在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经纬与海陆分布的差异,夏季风和冬季风对各处的影响亦有很大差别。大约发生于37-32ka BP的强大的暖湿型气候事件在北海与纳帕海盆地的沉积序列之中反映突出,成为过去60ka间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却缺乏海域记录的有力呼应。海陆记录对比结果表明,MIS3后期区域气候事件的控制因素来自陆地而非海洋,青藏高原在此期间的特别升温导致印度冬季风的衰退及其他大气环流型式的改变有可能是重大气候事件形成的主因。此外,陆地地貌对于季风的降水效应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季风 腾冲 香格里拉 海洋同位素3 重大暖湿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