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纹石化橄榄岩的氧化-还原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先彬 卓胜广 +6 位作者 张明峰 迟洪兴 杨辉 马向贤 郑国东 范桥辉 孙则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8,共8页
蛇纹石化橄榄岩是温都尔庙蛇绿岩套中最为重要的岩石类型,主要矿物组合为蛇纹石+碳酸盐矿物+磁铁矿+滑石。富SiO_2流体的加入,促使岩石进一步发生蛇纹石化作用而缺失水镁石。穆斯堡尔谱测量揭示了铁元素化学种的分布特征,蛇纹石化程度... 蛇纹石化橄榄岩是温都尔庙蛇绿岩套中最为重要的岩石类型,主要矿物组合为蛇纹石+碳酸盐矿物+磁铁矿+滑石。富SiO_2流体的加入,促使岩石进一步发生蛇纹石化作用而缺失水镁石。穆斯堡尔谱测量揭示了铁元素化学种的分布特征,蛇纹石化程度与氧化-还原特征的相关性。蛇纹石化橄榄岩含铁总量和Fe^(3+)的分布与磁铁矿和蛇纹石密切相关,Fe^(3+)以分布于蛇纹石中占优势。这对正确估算蛇纹石化过程中H_2的生成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估算俯冲带Fe^(3+)输入和评估原生地幔岩的蛇纹石化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化橄榄岩 穆斯堡尔谱 蛇纹石化程度 铁元素化学种 氧化-还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古环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超 廖新武 +2 位作者 郭诚 赵大林 李扬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沉积古环境特征不清晰,油气地质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微量元素及古生物资料开展了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以及古水深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Li、Ga、Sr元素丰度以及Sr/Ba和Th/U等... 针对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沉积古环境特征不清晰,油气地质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微量元素及古生物资料开展了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以及古水深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Li、Ga、Sr元素丰度以及Sr/Ba和Th/U等微量元素比值指示明化镇组明下段整体属于淡水环境;对温度和湿度敏感的孢粉组合、反映沉积岩风化强度的蚀变指数(CIA)以及Sr/Cu、Rb/Sr微量元素比值均指示明化镇组明下段气候处于温寒过渡带;Co元素含量分析认为,明下段古水深介于2.10~12.75 m,平均古水深为6.15 m,指示浅水环境;U/Th、V/(V+Ni)、V/Cr、Ni/Co、Ce/Ce^(*)及Eu/Eu^(*)比值法证实,明化镇组明下段为弱还原-氧化环境。上述气候背景、稳定的构造、平缓的古地形以及充足的物源等地质因素的耦合为浅水三角洲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同时,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形成规模油藏提供了有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明化镇组明下段 古盐度 古气候 古水深 氧化-还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哈边境伊犁地区中二叠统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杨伟 姜亭 +1 位作者 宋博 牛亚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2-953,共12页
细粒沉积物中的暗色泥岩是利用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的最有利载体之一。中哈边境伊犁地区中二叠世泥岩较为发育,厘定泥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对其是否可以成为烃源岩和其生成油气潜力十分关键。本次研究主要从暗色泥岩主量元素、... 细粒沉积物中的暗色泥岩是利用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的最有利载体之一。中哈边境伊犁地区中二叠世泥岩较为发育,厘定泥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对其是否可以成为烃源岩和其生成油气潜力十分关键。本次研究主要从暗色泥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为基础,选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元素,分析研究区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沉积介质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伊犁地区中二叠世沉积期的湖盆气候条件、盐度、氧化还原条件等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m(Sr)/m(Ba)]、[m(B)/m(Ga)]和硼质量分数(w(B))共同反映出伊犁地区中二叠世为较咸水—咸水的沉积环境,且从早期的晓山萨依期向晚期的铁木里克期湖盆古盐度逐渐升高;&U、Th/U和V/(V+Ni)揭示出伊犁地区中二叠统为缺氧环境下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中出现H_2S的厌氧环境的过渡;依据中二叠世泥岩北美页岩标准化分布推测当时沉积应为化学风化作用较弱的较干燥气候,同时水体可能较安静。综上分析认为:伊犁地区中二叠世处于干燥缺氧的咸水环境,且从早到晚沉积环境水体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盐度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铁木里克组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地球化学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台间黑色岩系有机质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丁江辉 张金川 +3 位作者 李兴起 郎岳 郑玉岩 许龙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95,共13页
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台间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下石炭... 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台间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大塘组黑色岩系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为0.90%~2.83%,平均为1.45%,且TOC变化与地层旋回具有很好的相关性。②U,V和Mo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氧化-还原敏感指标U/Th,V/Cr,Ni/Co及EF_U-EF_(Mo)协变模式,黄铁矿粒径均超过5μm,三大证据均反映黔南坳陷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这种水体的富氧状态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台间水体相对较浅,部分生物快速埋藏来不及被氧化或降解,也可形成有机质的富集。③U/Th,V/Cr和Ni/Co与TO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古生产力指标Mo含量与TOC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台间黑色岩系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控制,且陆源碎屑的输入对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④早石炭世研究区区域性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的生物更加繁盛,提高了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于海陆过渡相煤系、中小型含煤盆地中的有机质富集规律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大塘组 台间区域 黔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中蜗牛壳Mn^(2+)的EPR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盛雪芬 陈骏 +1 位作者 季峻峰 眭云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5,共6页
对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和甘肃省西峰剖面中黄土 -古土壤层中的蜗牛壳进行了EPR波谱分析 ,同时对洛川地区的现代蜗牛壳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1)不同种类的蜗牛壳具有相近的EPR信号强度 ,表明不同种类的蜗牛对Mn2 + 的吸收没有差异性。... 对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和甘肃省西峰剖面中黄土 -古土壤层中的蜗牛壳进行了EPR波谱分析 ,同时对洛川地区的现代蜗牛壳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1)不同种类的蜗牛壳具有相近的EPR信号强度 ,表明不同种类的蜗牛对Mn2 + 的吸收没有差异性。 (2 )黄土层中蜗牛壳的EPR信号强度远大于古土壤中的 ,即黄土中蜗牛壳所含的Mn2 + 远大于古土壤中的蜗牛壳的Mn2 + 的含量 ,说明前者生活在比较还原的条件下 ,后者形成环境的氧化性较高。因此本文认为蜗牛壳中Mn2 + 的含量可反映其生长环境中Mn2 + 的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波谱 蜗牛壳 黄土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气候 锰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古沉积背景重建——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彤 朱筱敏 +4 位作者 董艳蕾 陈贺贺 苏彬 刘宇 伍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30-3851,共22页
作为沉积背景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微量元素丰度及其比值对物源构造背景识别、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23件泥质岩类样品开展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岩心与薄片等相标志,完... 作为沉积背景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微量元素丰度及其比值对物源构造背景识别、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23件泥质岩类样品开展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岩心与薄片等相标志,完成了研究区古沉积背景的恢复。研究表明:(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微量元素上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以及Th/Sc-Zr/Sc、La/Yb-REE、La-Th-Sc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指示,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物源供给较为稳定,物源区风化程度较高,再旋回及分选作用不明显;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母岩岩石类型以酸性火成岩为主,主要为大陆岛弧成因,扎伊尔山早石炭世侵入岩是可能的物源区;(2)元素Li、Sr、Sr/Ba和Th/U组合以及U/Th、δU、δCe、Ceanom和Ce/La组合指示,安集海河组沉积期表现为陆相半咸水的氧化型沉积环境,该沉积环境受古近纪系列热气候事件的影响,在极热气候背景下,湖盆水体蒸发强烈,湖平面略有下降且湖水浓缩,水体盐度增高,部分湖底沉积物因暴露水面而被氧化,该现象可在陆相红层的特殊沉积物中得到进一步印证;(3)纵向上,安集海河组Sr/Cu以及Cu和Cs含量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反应气候的干旱程度不断增加,同时风化作用指数Rb/Cs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受气候干旱的影响,该时期风化作用逐渐减弱。综上,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研究区气候经历了由湿热向干热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物源 古水深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光耀 刘宇 +1 位作者 周小琳 李源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7-1245,共19页
为了明确川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有机质主控因素,充分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获得了YD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总有机碳(TOC)、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五峰组—龙马溪组... 为了明确川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有机质主控因素,充分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获得了YD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总有机碳(TOC)、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古环境演化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总有机碳(平均值为4.50%)整体高于五峰组(平均值为1.26%);地球化学指标V/Cr值、C_(org)/P值、Mo含量及Mo/TOC值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沉积环境处于中等—强的局限程度,同时海水经历了氧化—次氧化(五峰组V/Cr平均值为3.39,C_(org)/P平均值为138.16,Mo平均含量为4.28×10^(-6))向缺氧硫化(龙马溪组V/Cr平均值为6.71,C_(org)/P平均值为249.38,Mo平均含量为61.49×10^(-6))的变化过程;古生产力指标Ni含量、(Ni+Cu)/Al值、Ba_(bio)含量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这主要归因于同期频繁火山活动引起的丰富营养物质的输入以及上升流的发育。总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指标、氧化-还原指标、古生产力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氧化—次氧化的水体环境抑制了五峰组有机质的保存;强烈的缺氧条件及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共同促成龙马溪组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使得龙马溪组更加有利于页岩气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 沉积环境 黑色页岩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氧化-还原条件 有机质富集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吉木乃地区下二叠统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杨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07,共10页
选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元素,对吉木乃地区珠万喀腊剖面早二叠世卡拉岗组14件泥岩样品开展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分析研究区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沉积介质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吉木乃地区早二叠世沉... 选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元素,对吉木乃地区珠万喀腊剖面早二叠世卡拉岗组14件泥岩样品开展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分析研究区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与沉积介质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吉木乃地区早二叠世沉积期的湖盆气候条件、盐度、氧化还原条件等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盐度指标w(B)、[m(Sr)/m(Ba)]和[m(B)/m(Ga)]平均值分别为51.32×10^-6、0.29%和2.42%,共同反映出吉木乃地区早二叠世为淡水环境,期间存在多个水体咸淡变化的次级旋回;氧化-还原条件指标V/(V+Ni)、Th/U和&U平均分别为0.82%、3.62%和0.92%,揭示出吉木乃地区下二叠统为缺氧环境下的沉积;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发现泥岩中稀土元素比北美页岩的含量低,推测当时沉积应为化学风化作用较弱的较干燥气候,同时水体可能较安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乃地区 卡拉岗组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下二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groundwater from deep seated limestone aquifer in Renlou Coal Mine,Anhu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林华 桂和荣 +1 位作者 陈陆望 陈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646-1653,共8页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ICP-MS for groundwater collected from deep seated Taiyuan Fm limestone aquifer (from -400 to -530 m) in Renlou Coal Mine,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China. It...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ICP-MS for groundwater collected from deep seated Taiyuan Fm limestone aquifer (from -400 to -530 m) in Renlou Coal Mine,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Chin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groundwater is warm (34.0-37.2 ℃) C1-Ca, Na type water with circum-neutral pH (7.35-8.28) and high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1 746-2 849 mg/L). The groundwater exhibits heavy REEs enrichment relative to light REEs compared with Post Archean Average Shale (PAAS), as well as their aquifer rocks (limestone). The enrichment of REEs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rolled by terrigeneous materials (e.g. zircon) in aquifer rocks, whereas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s is controlled by marine derived materials (e.g. calcite), to a less extent, terrigeneous materials and inorganic complexation. The Ce anomalies normalized to PAAS and aquifer rocks are weak, which probably reflects the signature of the aquifer rock rather than redox conditions or pH. The similarities of REE patter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aquifer rocks imply that aquifer rock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then provide a probability for discrimina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by using 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GEOCHEMISTRY water-rock interaction limestone aquifer GROUND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