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钕和氧化镨钕在大气中的吸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永春 崔萌萌 +2 位作者 吴胜利 姜银举 刘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3,62,共5页
研究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特性及吸水稳定后物质的结构与形态表征,通过增重试验及增重稳定后物质的X射线衍射试验,讨论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吸水的一般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研究表明,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过程... 研究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特性及吸水稳定后物质的结构与形态表征,通过增重试验及增重稳定后物质的X射线衍射试验,讨论了氧化钕和氧化镨钕吸水的一般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研究表明,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的吸水过程为未反应核模型,Lageren准一级、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仅能对其诱导期之后的某个阶段拟合较好。氧化镨钕明显异于氧化钕,吸水产物孔隙率减小,吸一定水后出现类似"饱和"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镨钕 吸水特性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氧化镨钕中氯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华 吴锦绣 郭晓晖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1,共4页
氯化镨钕经过沉淀、灼烧后得到镨钕氧化物中氯根含量偏高,研究两种沉淀工艺中的沉淀时间和料液浓度,灼烧过程中温度、装料方式和通风量等工艺条件对氯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沉淀工艺,料液浓度为180g/L,沉淀时间大于6h,控制灼烧温... 氯化镨钕经过沉淀、灼烧后得到镨钕氧化物中氯根含量偏高,研究两种沉淀工艺中的沉淀时间和料液浓度,灼烧过程中温度、装料方式和通风量等工艺条件对氯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沉淀工艺,料液浓度为180g/L,沉淀时间大于6h,控制灼烧温度为1 050℃,增加装料松散度,每吨REO的通风量为150m^3/min,得到碳酸镨钕的氯根含量≤0.035%,氧化物中氯根含量≤0.010%。通过SEM表征表明,碳酸盐和氧化物的晶体形貌对氯根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氯根 碳酸 氧化镨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沉淀法制备大粒度高纯度氧化镨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毅 李益民 +6 位作者 曾纪术 周志伟 秦健春 李宽 潘务霞 江泽佐 何琦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7,122,共5页
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采用正序分段加料的方式制备氧化镨钕,研究了沉淀终点pH值、沉淀温度对氧化镨钕前驱体及产品氧化镨钕粒度、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淀终点pH值为5.10、沉淀温度50℃时,制备的氧化镨钕粉体中位粒度D_(50)为21... 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采用正序分段加料的方式制备氧化镨钕,研究了沉淀终点pH值、沉淀温度对氧化镨钕前驱体及产品氧化镨钕粒度、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淀终点pH值为5.10、沉淀温度50℃时,制备的氧化镨钕粉体中位粒度D_(50)为21.45μm,粒度分布窄,形貌为片状结晶团聚形成的类球形粉体,其中Cl^(-)含量为0.017%,Na_(2)O含量为0.012%,关键指标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镨钕 温度 pH值 粒度 杂质 沉淀剂 碳酸氢钠 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镨钕氧化物催化合成DOP、DOM和DOA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其瑞 张凤美 +1 位作者 罗明润 焦肇林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价廉的混合镨钕氧化物,对合成增塑剂DOP、DOM和DOA有较明显的催化效果。且产品精制简单,催化剂可回收再生。
关键词 氧化 催化 酯化 合成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镨钕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对其电解生产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5
5
作者 柳云龙 聂仲文 +1 位作者 罗启顺 陈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3,84,共5页
镨钕氧化物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其电解生产的稳定性、电流效率、能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其物性指标须保持均一恒定,减少波动。通过对镨钕氧化物的比表面积、粒度、微观结构等物理性质的比较,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其物理性质对电解... 镨钕氧化物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其电解生产的稳定性、电流效率、能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其物性指标须保持均一恒定,减少波动。通过对镨钕氧化物的比表面积、粒度、微观结构等物理性质的比较,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其物理性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探讨了改进镨钕氧化物物理性质以满足电解要求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物理性质 电解 影响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镨钕金属抛光废料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艳玲 邱小英 +1 位作者 葛刘生 肖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2,共5页
室温(5~35℃)下,采用筛选、湿法磁选、酸化、草酸沉淀和焙烧等工序对镨钕金属抛光废料中的稀土、氟和铁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此方法得到的氧化镨钕和氟化镨钕具有较高的纯度,且稀土、氟和铁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稀土的回收率为96%以上,氟... 室温(5~35℃)下,采用筛选、湿法磁选、酸化、草酸沉淀和焙烧等工序对镨钕金属抛光废料中的稀土、氟和铁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此方法得到的氧化镨钕和氟化镨钕具有较高的纯度,且稀土、氟和铁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稀土的回收率为96%以上,氟的回收率为90%以上,铁的回收率为93%以上。回收处理酸不溶物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和水洗筛上料的粉尘和洗水均可返回下批料的处理中得以回收利用。整套工艺既可实现二次资源的利用,又无废渣的产生,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解决了环保中的废渣问题。本工艺提供的镨钕金属抛光废料回收处理方法简单易操作,易于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抛光废料 回收 稀土 氧化镨钕 氟化 铁珠(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