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体系相比例的X光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安胜利 吴卫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氧化 氧化 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子导电性的测定
2
作者 安胜利 吴卫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氧化 氧化 固体电解质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外加量对镁稳氧化锆材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冬冬 余同暑 +1 位作者 赵洪波 李红霞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16,223,共5页
为了提高钢铁小方坯连铸用高密度氧化锆定径水口的综合性能,以60%(w)的单斜氧化锆粉、40%(w)的电熔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外加1.1%(w)的稳定剂氧化镁微粉和一定量的氧化钇微粉,成型为125 mm×10 mm×10 mm的试样和标准... 为了提高钢铁小方坯连铸用高密度氧化锆定径水口的综合性能,以60%(w)的单斜氧化锆粉、40%(w)的电熔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外加1.1%(w)的稳定剂氧化镁微粉和一定量的氧化钇微粉,成型为125 mm×10 mm×10 mm的试样和标准水口芯,经1730℃保温8 h制备了高密度氧化锆材料。研究了稳定剂氧化钇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325%、0.65%、0.975%和1.3%)对氧化锆性能、显微结构、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氧化钇的外加量,可以弥合网状微裂纹,提高材料的常温抗折强度与耐钢液冲刷性,但单斜氧化锆相占比减少与网状微裂纹的弥合对材料抗热震性不利。通过控制氧化钇外加量,可以调整材料的抗热震性与耐钢液冲刷性,以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氧化 定径水口 单斜氧化 抗热震性 耐钢液冲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的抗渣侵蚀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耀东 张亚非 +2 位作者 强颖怀 孙智 江利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分别以3.5%(质量分数,下同)MgO部分稳定或4%CaO部分稳定的ZrO2陶瓷材料为试样,以CaO-Fe2O3-SiO2系的3种不同碱度与Fe2O3含量的渣为侵蚀剂,对试样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旋转(试样与渣的相对速率分别为0.06和0.5 m.m in-1)侵蚀试验,研究渣的... 分别以3.5%(质量分数,下同)MgO部分稳定或4%CaO部分稳定的ZrO2陶瓷材料为试样,以CaO-Fe2O3-SiO2系的3种不同碱度与Fe2O3含量的渣为侵蚀剂,对试样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旋转(试样与渣的相对速率分别为0.06和0.5 m.m in-1)侵蚀试验,研究渣的碱度、流速及Fe2O3含量对材料抗侵蚀性的影响。结果发现,MgO部分稳定ZrO2材料抗渣侵蚀性较好,试样在渣线部位较严重的侵蚀归因于Marangoni效应。试样侵蚀情况与渣的碱度、成分有密切关系,高碱度渣侵蚀的方式主要是形成新的化合物而降低试样强度,中碱度或低碱度高Fe2O3渣则先将稳定剂MgO溶出,使材料遭受侵蚀的同时还发生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 动态旋转法 抗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制备部分稳定氧化锆及其稳定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利军 李东波 +3 位作者 彭金辉 郭胜惠 张利波 陈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31-134,共4页
针对微波加热制备部分稳定氧化锆过程的非线性、多变量、时变等复杂特点,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LM-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以保温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降温速率和淬火温度作为输入量,稳定率为输出值,建立了微波加热制备部分... 针对微波加热制备部分稳定氧化锆过程的非线性、多变量、时变等复杂特点,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LM-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以保温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降温速率和淬火温度作为输入量,稳定率为输出值,建立了微波加热制备部分稳定氧化锆的稳定率预测模型。分别利用两种预测模型进行稳定率的预测,通过与稳定率的测量值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但SV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稳定氧化 微波 稳定 LM-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SVM)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结超细粉末及其烧结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安立国 安胜利 刘庆国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本文对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超细粉末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颗粒度分析仪、TG和DTA热分析仪等测定了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粉末的性能。研究了粉末的烧结特性,测定了烧结密度随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的变化。利用热膨... 本文对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超细粉末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颗粒度分析仪、TG和DTA热分析仪等测定了氧化镁部分稳定氧化锆粉末的性能。研究了粉末的烧结特性,测定了烧结密度随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的变化。利用热膨胀法对烧结过程中试样的长度变化作了模拟试验,以考察试样的收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超细粉 氧化 烧结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稳定氧化锆浆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杜亚男 谢建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4,66,共5页
为了获得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氧化镁稳定氧化锆浆料,通过黏度测试和沉降试验,并结合Zeta电位和粒径测试,分析了固含量、分散剂加入量、浆料pH和球磨时间对浆料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含量增大,浆料的黏度增大,流动性变... 为了获得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氧化镁稳定氧化锆浆料,通过黏度测试和沉降试验,并结合Zeta电位和粒径测试,分析了固含量、分散剂加入量、浆料pH和球磨时间对浆料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含量增大,浆料的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稳定性增加;随着分散剂加入量和浆料pH增加以及球磨时间延长,浆料的流动性先增强后变差,稳定性先增强后趋于稳定;浆料呈碱性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较大,浆料的稳定性好;随分散剂加入量增加,Zeta电位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当固含量为45%、加入稳定剂的体积分数为2%、浆料pH为9、球磨时间为48h时,可获得流动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的陶瓷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氧化 浆料 流动性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渣组分对部分稳定氧化锆原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聚良 金胜利 +1 位作者 李亚伟 田彩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4-49,72,共7页
选择CaO稳定氧化锆、CaO-Y2O3复合稳定氧化锆、Y2O3稳定氧化锆和MgO稳定氧化锆原料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Al2O3、SiO2、Fe3O4、MnO2及3种不同组分的结晶器保护渣对这些原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稳... 选择CaO稳定氧化锆、CaO-Y2O3复合稳定氧化锆、Y2O3稳定氧化锆和MgO稳定氧化锆原料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Al2O3、SiO2、Fe3O4、MnO2及3种不同组分的结晶器保护渣对这些原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稳定氧化锆原料的高温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稳定剂与渣组分的反应程度;高碱度渣有利于保持部分稳定氧化锆原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稳定氧化 高温稳定 结晶器保护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MR在部分稳定氧化锆稳定率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志刚 刘明清 +2 位作者 汪小志 岳晓光 武曲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2-65,共4页
为了预测部分稳定氧化锆稳定率,讨论了国内外数据处理的相关研究方法,采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ession,SVMR)方法应用到预测中去。首先,通过工程实例建立预测模型;其次,使用Matlab仿真了SVMR模型和BP(Back ... 为了预测部分稳定氧化锆稳定率,讨论了国内外数据处理的相关研究方法,采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ession,SVMR)方法应用到预测中去。首先,通过工程实例建立预测模型;其次,使用Matlab仿真了SVMR模型和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完成了两种模型下的部分稳定氧化锆稳定率预测。预测结果表明,SVMR方法的性能优于BP神经网络方法,回归型支持向量机是预测部分稳定氧化锆稳定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稳定氧化 稳定 回归型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涂层的高温耐久性辨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博宇 杨加胜 +7 位作者 陶诗倩 赵华玉 钟兴华 庄寅 盛靖 倪金星 邵芳 陶顺衍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9-95,共7页
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热障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复杂高温工况,其优异的高温耐久性主要由不可相变介稳四方相(t′)所贡献。然而,目前对t′相可靠服役温度上限的界定较为模糊,主流观点仍停留在1200℃左右。基于此,采用大气等离... 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热障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复杂高温工况,其优异的高温耐久性主要由不可相变介稳四方相(t′)所贡献。然而,目前对t′相可靠服役温度上限的界定较为模糊,主流观点仍停留在1200℃左右。基于此,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工艺制备YSZ陶瓷涂层,经不同时效热处理,针对涂层微结构、相组成、烧结收缩和断裂韧性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24 h@1400℃热处理附加7年室温存放后,陶瓷层未见单斜相;300 h@1400℃和300 h@1600℃热处理涂层中单斜相体积分数分别为3.55%和35.41%,且均未碎裂。300 h@1600℃涂层烧结线性收缩率为0.4%。高温时效热处理同时伴随晶粒生长和孔隙愈合,涂层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随之增加,因而认为APS YSZ涂层可在1400℃下长时间(~300 h)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部分稳定氧化(YSZ) 热障涂层(TBCs) 等离子体喷涂 高温耐久性 相组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电熔稳定氧化锆对镁白云石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俊庆 闫利军 +2 位作者 郑连营 杨晓峰 辛庆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3-204,208,共3页
为了提高镁白云石砖的抗热震性和抗水化性,在镁白云石砖的配料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和3.0%的电熔稳定氧化锆,经混练、成型、干燥后,在隧道窑中经1 550℃烧成,然后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在镁白云石砖中加入1.0%~3.0%(w)的... 为了提高镁白云石砖的抗热震性和抗水化性,在镁白云石砖的配料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和3.0%的电熔稳定氧化锆,经混练、成型、干燥后,在隧道窑中经1 550℃烧成,然后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在镁白云石砖中加入1.0%~3.0%(w)的电熔稳定氧化锆后,镁白云石砖的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抗热震性和抗水化性提高,显气孔率降低;电熔稳定氧化锆的最佳加入量为2.0%(w),此时镁白云石砖的体积密度为3.05 g·cm-3,显气孔率为8.6%,常温耐压强度为117 MPa,950℃风冷热震循环次数达70次,水化质量变化率为1.1%,荷重软化开始温度为1 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砖 稳定氧化 抗热震性 抗水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氧化锆陶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孙静 黄传真 +3 位作者 刘含莲 王随莲 邹斌 艾兴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25,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稳定氧化锆陶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稳定剂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单一稳定和复合稳定氧化锆陶瓷的性能对比以及近年来其他稳定剂(Nb2O5、Ta2O5、La2O3等)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氧化陶瓷 稳定作用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降解Ⅲ.高温稳定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朱麟勇 常志英 +2 位作者 马昌期 李妙贞 王尔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利用粘度法研究了添加剂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水溶液的高温稳定作用 ,发现一般的胺类和硫化物添加剂对 HPAM水溶液的稳定作用不显著。然而硫脲和二价钴离子对 HPAM水溶液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而且二者的复合物对 HPAM水溶液的高温... 利用粘度法研究了添加剂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水溶液的高温稳定作用 ,发现一般的胺类和硫化物添加剂对 HPAM水溶液的稳定作用不显著。然而硫脲和二价钴离子对 HPAM水溶液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而且二者的复合物对 HPAM水溶液的高温稳定作用有突出的超加和作用 ,是一类高效的 HPAM水溶液的高温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 聚丙烯酰胺 氧化降解 高温稳定作用 溶液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贺智勇 洪彦若 +3 位作者 李林 孙加林 于力 孟宪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刚玉、尖晶石、纯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微粉为主原料 ,研究了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加入约 3%的氧化锆可以大幅度提高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 以刚玉、尖晶石、纯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微粉为主原料 ,研究了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加入约 3%的氧化锆可以大幅度提高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 ,但过多的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不利 ;含锆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提高的机理为微裂纹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刚玉 尖晶石 浇注料 热震稳定 纯铝酸钙 水泥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钇稳定氧化锆的制备与电性能表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彭冉冉 夏长荣 +2 位作者 杨蔚光 彭定坤 孟广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以共沸蒸馏过程辅助的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级的钇稳定氧化锆 (YSZ)粉体 .结果表明共沸蒸馏的方法有效地实现了沉淀的完全脱水 ,从而阻止了颗粒间的硬团聚 .X射线衍射研究指出共沉淀物转变为立方相的最低温度为 6 0 0℃ .X射线衍射谱和高... 以共沸蒸馏过程辅助的化学方法制备了纳米级的钇稳定氧化锆 (YSZ)粉体 .结果表明共沸蒸馏的方法有效地实现了沉淀的完全脱水 ,从而阻止了颗粒间的硬团聚 .X射线衍射研究指出共沉淀物转变为立方相的最低温度为 6 0 0℃ .X射线衍射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均显示在 6 0 0℃下灼烧得到的粉体的粒径为 6nm ,而由BET比表面积测定计算所得到的粉体粒径则为 1 1nm ,从而确定团聚为软团聚 .YSZ样片在1 5 0 0℃下烧结 5h得到了相对密度为 94.8%的烧结体 .以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在空气和氩气气氛中材料的电导率 ,在 90 0℃空气气氛下测得的电导率为 0 .0 5 6S·cm-1,而在氩气气氛下可达到 0 .0 6 7S·cm-1,显著高于用单纯共沉淀法制备的YSZ样片的电导率 (0 .0 0 9S·cm-1)及用Plastercasting法制备的电导率 (0 0 2 8S·cm-1) .而电导活化能为 0 .88- 0 .89eV ,较文献报导值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氧化 共沸蒸馏 固体电解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制备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超细粉末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文广 安胜利 +1 位作者 张丽英 安立国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3mol%Y2O3-ZrO2超细粉末,使用乙醇或丙酮洗涤沉淀,以消除颗粒团聚。应用DTA热分析仪、颗粒度分析仪和X光衍射仪研究分析了粉末的热分解特性、颗粒大小和分布以及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粉末平均颗...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3mol%Y2O3-ZrO2超细粉末,使用乙醇或丙酮洗涤沉淀,以消除颗粒团聚。应用DTA热分析仪、颗粒度分析仪和X光衍射仪研究分析了粉末的热分解特性、颗粒大小和分布以及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粉末平均颗粒直径小于0.5μm,在650℃下处理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超细粉末以单斜-四方晶型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 氧化 超细粉末 粒度分布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负载的Ni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琪 侯玉慧 +4 位作者 董玲玉 黄铭湘 翁维正 夏文生 万惠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45-2254,共10页
以常压有机溶剂置换(A)和溶剂置换-表面改性(B)方式制备的两种SiO2气凝胶(SiO2-A(或B)型气凝胶,记为SiO2-A(or B)G)为载体,采用常规浸渍法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浸渍法合成不同SiO2气凝胶负载的Ni/SiO2催化剂,并考察其催化的甲烷部... 以常压有机溶剂置换(A)和溶剂置换-表面改性(B)方式制备的两种SiO2气凝胶(SiO2-A(或B)型气凝胶,记为SiO2-A(or B)G)为载体,采用常规浸渍法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浸渍法合成不同SiO2气凝胶负载的Ni/SiO2催化剂,并考察其催化的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各催化剂的初始反应性能相近,但Ni/SiO2-BG的POM稳定性明显较Ni/SiO2-AG的差,而PVP添加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则获明显改善,Ni/SiO2-AG-PVP、Ni/SiO2-BG-PVP上POM稳定性相近.结合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反应(H2-TPR)、高分辨透射电镜(TEM)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等表征结果的分析发现:(1)SiO2-AG表面上存在一定量的羟基,可促进亲水性金属物种与其的相互作用,而SiO2-BG表面上基本为有机基团,与亲水性金属物种几乎无作用;(2)PVP的存在可使金属物种进入亲/疏水载体孔道深处,抑制焙烧中载体骨架的收缩和金属颗粒的生长,进而促进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这二者均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POM反应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气凝胶 甲烷部分氧化 羟基 PVP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水系料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晓光 李国军 +1 位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0-32,29,共4页
选用8%(摩尔分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制成氧化锆水系料浆。通过调节pH值和分散剂含量,利用测试zeta电位、流变性质、沉积实验、沉积颗粒形貌SEM观察等分析手段,最终得到高分散、稳定的氧化锆料浆。
关键词 氧化水系料浆 ZETA电位 沉积实验 稳定 超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用量和pH值对纳米氧化锆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红佳 张祥林 +2 位作者 熊妮 蔡昊 董春法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氧化锆陶瓷制作过程中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时,为了获得高分散性、低粘度的浆料,试图使用聚丙烯酸铵(PAA-NH4)作为分散剂,主要研究了氧化锆悬浮体的3个指标:Zeta电位、流变学行为、沉降度,在不同p H值和分散剂用量下的变化规律,并分... 在氧化锆陶瓷制作过程中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时,为了获得高分散性、低粘度的浆料,试图使用聚丙烯酸铵(PAA-NH4)作为分散剂,主要研究了氧化锆悬浮体的3个指标:Zeta电位、流变学行为、沉降度,在不同p H值和分散剂用量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AA-NH4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氧化锆浆料的Zeta电位,用氨水调节悬浮体p H为11的情况下,当添加3.0 wt%的分散剂聚丙烯酸铵PAA-NH4时,Zeta电位为负值,达到最小,粘度和沉降高度也均达到最小值,此时,ZrO2水基浆料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流变学行为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悬浮液 分散性 稳定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稳定剂制备的四方氧化锆晶型转变临界尺寸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志龙 薛群虎 +1 位作者 赵亮 田丽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4,共7页
以八水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原料,以氨水(NH_3·H_2O)、氢氧化钠(Na OH)溶液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锆粉体,对前驱体加入不同的稳定剂,通过吸滤、干燥、煅烧等工艺,得到以四方氧化锆晶相为主、不同粒度... 以八水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原料,以氨水(NH_3·H_2O)、氢氧化钠(Na OH)溶液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锆粉体,对前驱体加入不同的稳定剂,通过吸滤、干燥、煅烧等工艺,得到以四方氧化锆晶相为主、不同粒度组成、不同四方相含量的样品。利用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分别对粉体的粒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分别采用晶面公式、谢乐公式对四方相含量、晶粒尺寸进行计算。分析了室温下加入不同稳定剂制备的氧化锆纳米粉体中四方相含量和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粒度更细、粒度分布更均匀。经400~1000℃×2 h煅烧后,通过氧化锆纳米粉晶粒尺寸累积分布与四方相含量的关系可以得出以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钇为稳定剂制备的氧化锆纳米粉相变临界粒径分别为24~28 nm、26~33.6 nm、18~22.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相氧化 稳定 溶胶-凝胶法 临界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