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合成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K_2Mn_4O_8超级电容器纳米复合材料(英文)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乐 贺蕴秋 +3 位作者 储晓菲 李一鸣 孙芳芳 黄河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81-1690,共10页
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温度以及氧化石墨烯(GO)与高锰酸钾的填料比,合成了两组部分还原的GO-K2Mn4O8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说明水热过程中合成了α-MnO2和一种新的晶相K2Mn4O8.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水热反应前后氧化石... 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温度以及氧化石墨烯(GO)与高锰酸钾的填料比,合成了两组部分还原的GO-K2Mn4O8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说明水热过程中合成了α-MnO2和一种新的晶相K2Mn4O8.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水热反应前后氧化石墨的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样品由片状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构成,其表面附有许多小的纳米颗粒,这种结构有利于储能时电子的传递.通过这两组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更好地理解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变化.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比较了材料的电容性能.用1mol·L-1的硫酸钠做电解液,电位范围是0-1V,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测得的样品最佳比电容达到251F·g-1,能量密度为32Wh·kg-1,功率密度为18.2kW·kg-1.并且在5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样品的比电容仍维持在初始比电容的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还原的氧化石墨 氧化 氧化 复合材料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驱动氧化锰刻蚀制备纳米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及其锂空气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娟 郎俊伟 +1 位作者 张鹏 刘宝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1-630,共10页
本文通过简单的电荷吸附制备了高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含锰化合物(Mn-GO),利用高温驱动下氧化锰的生长以及热运动同时实现了GO的还原、刻蚀和纳米氧化锰的负载,即成功构筑了纳米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MnO-PGNSs).对影响GO分散性的Mn2+... 本文通过简单的电荷吸附制备了高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含锰化合物(Mn-GO),利用高温驱动下氧化锰的生长以及热运动同时实现了GO的还原、刻蚀和纳米氧化锰的负载,即成功构筑了纳米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MnO-PGNSs).对影响GO分散性的Mn2+的添加量、影响GO层数的分散液浓度以及影响MnO热运动的烧结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发现,当Mn-GO同时满足优异的分散性、适合的片层厚度和烧结条件(>800oC,>2h),才能在GNSs表面刻蚀成孔制备得到MnO-PGNSs.本文进一步将MnO-PGNSs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结果表明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深度放电后容量达到5100 mA h·g-1,相比于GNSs和PGNSs,MnO-PGNSs具有更高的比容量.锂空气电池性能的提高得益于GNSs表面的多孔结构和MnO优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氧化 氧化锰-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 锂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己基噻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孙成龙 董延茂 +2 位作者 李佳轩 朱广爱 戴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7,101,共4页
首先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酰氯化得到石墨烯酰氯(GO-Cl),再与3-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石墨烯基噻吩(GOT),然后GOT与3-己基噻吩(3-HT)接枝共聚得到聚3-己基噻吩(P3HT)/GO复合材料(P3HT-g-GO)。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E... 首先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酰氯化得到石墨烯酰氯(GO-Cl),再与3-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石墨烯基噻吩(GOT),然后GOT与3-己基噻吩(3-HT)接枝共聚得到聚3-己基噻吩(P3HT)/GO复合材料(P3HT-g-GO)。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元素分析(EDX)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用紫外吸收(UV-vis)、荧光发射光谱(AFS)、Z-扫描技术(Z-scan)初步研究了P3HT-g-GO的非线性光学特性(NLO)。结果表明,含有5%(wt,质量分数)GO的P3HT-g-GO紫外吸收相对于P3HT发生了16nm的红移。随着G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容易产生荧光猝灭现象。在相同的线性透过率下,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吸收系数(18cm/GW)高于纯的P3HT(10cm/GW)和GO(9.2cm/GW),说明P3HT-g-GO具有良好的NLO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己基噻吩 氧化石墨 复合材料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的双酚A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培杰 刘艳清 +2 位作者 姚夙 马国坚 汪洪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4-809,共6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rGO@Pd)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双酚A为模板分子,吡咯为聚合单体,成功制备出双酚A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考察了该传感...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还原氧化石墨烯-钯复合材料(rGO@Pd)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双酚A为模板分子,吡咯为聚合单体,成功制备出双酚A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考察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传感器表面进行结构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电极的峰电流与双酚A在1.0~10.0 n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 7,检出限(S/N=3)为0.1 nmol/L。该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已成功应用于自来水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1%~1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还原氧化石墨-复合材料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EVA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玉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102,共7页
采用纵向氧化切割多壁碳纳米管法制得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与GONRs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随后利用溶液成型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K-GONR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 采用纵向氧化切割多壁碳纳米管法制得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与GONRs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随后利用溶液成型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K-GONR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薄膜。用FTIR,XRD,XPS,TEM,FE-SEM,氧气透过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制得薄条状K-GONRs,其层间距约为0.970nm,相比GONRs增加了0.095nm;K-GONRs形状均一、规整并均匀分散于EVA基体中;当K-GONRs质量分数为1%时,K-GONRs/EVA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相比纯EVA薄膜分别降低了54.5%和提高了89.3%,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氧化石墨纳米带 -乙酸乙共聚物复合材料薄膜 阻隔性能 氧气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氧电池用石墨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芳 王倩 +2 位作者 李恬恬 陈子昂 王伟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有效提升锂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钴铝复合金属氢氧化物(Co Al-LDH)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共沉淀法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后,制备出r GO/Co Al-LDH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氧电池.采用X射... 为有效提升锂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钴铝复合金属氢氧化物(Co Al-LDH)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共沉淀法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后,制备出r GO/Co Al-LDH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氧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同步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EIS)和线性伏安扫描(LSV)对电池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可明显提升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 662 m A·h·g^(-1),与单纯石墨烯相比提高了51.5%,同时充电电位降低了430 m V.循环过程中电池库伦效率较高,电池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电池 石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共沉淀法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多孔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方华 张振华 +2 位作者 常鑫波 张含之 张辉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采用液相共混法,以酚醛树脂和氧化石墨为原料,得到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再通过高温碳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出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征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0. 5 A·g-1的电... 采用液相共混法,以酚醛树脂和氧化石墨为原料,得到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再通过高温碳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出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征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0. 5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197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1时,比电容为163 F·g-1,电流增加20倍,电容保持率为83%,在0. 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未见容量有衰减,电容保持率为100%.这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酚醛树脂 石墨/活性炭复合材料 分级多孔 电化学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8
作者 朱家乐 白羽婷 冯思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15-321,327,共8页
光催化因其绿色安全、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之一是光催化材料的研发,制备光催化活性高、组成稳定、可回收再利用的光催化剂是许多研究者的共同追求。近... 光催化因其绿色安全、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之一是光催化材料的研发,制备光催化活性高、组成稳定、可回收再利用的光催化剂是许多研究者的共同追求。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新型光催化材料已被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结构不稳定、容易聚集、光生电子空穴对极易复合等缺点,其光催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限制了MOFs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找到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来改善MOFs的光催化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实验证实,将氧化石墨烯(GO)与MOFs复合是有效方法之一。GO表面丰富的含氧基团使其易与MOFs复合,GO稳定的二维平面结构能增强MOFs的结构稳定性,同时GO极强的亲水能力还使MOFs容易分散在溶剂中。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GO/MOF复合材料的电子-空穴复合速率得到有效降低,相比于母体组分其光催化活性显著提升。该方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且对多种MOFs都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综述了GO/MOF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此类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去除环境污染物中的应用,包括去除气态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降解抗生素类药物、降解有机染料和降解其他有机污染物等方面。最后对GO/MOF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期推动MOFs新型复合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金属-有机框架 复合材料 光催化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S-GO掺杂的银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致动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星震 李廷鱼 +3 位作者 郭丽芳 李银辉 李朋伟 胡珂祺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驱动软材料,具有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力较小、驱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在基膜内掺杂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以提高保水性和驱动能力的银基IP...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驱动软材料,具有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力较小、驱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在基膜内掺杂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以提高保水性和驱动能力的银基IPMC,通过对纯Nafion IPMC与TEOS-GO/Nafion IPMC致动器的含水量、尖端位移、输出力和稳定性等参数的测试,证实优化后IPMC的驱动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1.5%TEOS-GO的IPMC在3 V直流电压下,尖端位移达到16.579 mm,相当于纯Nafion IPMC的3.37倍;输出力最高达到0.439 gf(1 gf=9.8 mN),是纯Nafion IPMC的5倍。这种改进方式弥补了IPMC用于致动器的缺点,为今后的发展开拓了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 致动性能 硅酸乙酯-氧化石墨(TEOS-GO) 柔性致动器 NAFION 表面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桂银 丁兵 +2 位作者 聂平 骆宏钧 张校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552,共7页
以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CNTs/GO)为主体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NTs/GO负载硫的复合正极材料CNTs/GO/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CNTs均匀插层在GO片间,从而形成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活性物... 以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CNTs/GO)为主体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NTs/GO负载硫的复合正极材料CNTs/GO/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CNTs均匀插层在GO片间,从而形成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活性物质硫均匀地负载在CNTs/GO表面.电化学测试表明,CNTs/GO/S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C倍率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904mAh·g-1,经过50圈循环之后,复合材料的比容量仍保持在578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电池 氧化石墨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离子液体/石墨烯环氧复合材料力学及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子策 尚垒 敖玉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6,共5页
针对环氧树脂的阻燃问题,基于咪唑与石墨层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设计了咪唑基含磷离子液体([Dmim]Es)与石墨烯在环氧树脂(EP)中的分散体系。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的石墨烯纳米片材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阻燃、抑烟和热... 针对环氧树脂的阻燃问题,基于咪唑与石墨层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设计了咪唑基含磷离子液体([Dmim]Es)与石墨烯在环氧树脂(EP)中的分散体系。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的石墨烯纳米片材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阻燃、抑烟和热稳定性。当加入7.5%[Dmim]Es和1%石墨烯(Gr)时,极限氧指数达到32.2%,UL-94测试等级达到V-0。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分别提高了23%和44%。离子液体[Dmim]Es改性的石墨烯纳米片材基体中的良好分散性不仅给EP带来了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离子液体 石墨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 阻燃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CoFe/Ni_(4)Zn/FeO/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丹丹 王政炎 +2 位作者 张含笑 张妍兰 王永祯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带宽(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与高温煅烧制备了磁性CoFe/Ni_(4)Zn/Fe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MR)复合吸波材料,MR复合材料具有...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带宽(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与高温煅烧制备了磁性CoFe/Ni_(4)Zn/Fe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MR)复合吸波材料,MR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异质界面与多孔结构,通过引入磁性颗粒调节电磁参数、提高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在12.88GHz时最小反射损耗可以达到-46.15dB,有效吸收带宽高达约6.1GHz(10.64~16.72GHz)。MR复合材料优异的电磁吸波性能归因于三维多孔结构的多重反射、散射和弛豫过程以及界面基质的强界面极化。磁/介电性的多组分复合材料MR具备多种损耗机制,其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复合材料 界面极化 磁性颗粒 还原氧化石墨(rGO) 三维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石墨烯/苯胺-吡咯共聚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智新 彭同江 +1 位作者 孙红娟 汪建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21,34,共7页
以制备的氧化石墨凝胶和苯胺-吡咯共聚物为原料,将二者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再以其混合分散液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三维石墨烯/苯胺-吡咯共聚复合物(3DAP)。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 以制备的氧化石墨凝胶和苯胺-吡咯共聚物为原料,将二者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再以其混合分散液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三维石墨烯/苯胺-吡咯共聚复合物(3DAP)。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3DAP拥有丰富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并且颗粒状的苯胺-吡咯共聚物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孔隙间;作为电极材料,该复合物在0.5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628.5F·g^(-1),即使在大电流密度(20A·g^(-1))条件下仍可高达384F·g^(-1),且在1A·g^(-1)电流密度下经过1 0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高达86.1%,表现出良好的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其超级电容性能远优于单纯的石墨烯以及苯胺-吡咯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水热法 苯胺-吡咯共聚物 多孔网状结构 超级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修饰电极测定洋葱中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卞惠芳 魏杰 +1 位作者 王涛 张钱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6-1250,共5页
制备了在水中有良好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透射电镜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将此材料滴涂于GCE表面,经电化学方法还原制得MWCNT/RGO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 制备了在水中有良好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透射电镜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将此材料滴涂于GCE表面,经电化学方法还原制得MWCNT/RGO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对槲皮素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能用于槲皮素的灵敏测定。在pH 4.2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开路富集150s,50mV·s-1的扫描速率下,槲皮素浓度在0.1~75μ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05×10-2μmol·L^(-1)。取粉碎的洋葱样品,用无水乙醇提取10h置于上述缓冲溶液中进行DPV扫描。所得提取液中槲皮素的测定值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接近。加标回收率在82.1%~87.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氧化石墨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修饰电极 槲皮素 洋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银纳米立方体构建高灵敏CA-153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翠娟 张思宝 杜璋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癌抗原-153(CA-153)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利用CA-153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性构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免疫传感器,在玻碳电极上修饰金纳米/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纳米金和CA-153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体固定... 癌抗原-153(CA-153)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利用CA-153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性构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免疫传感器,在玻碳电极上修饰金纳米/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纳米金和CA-153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金银(AuAg)纳米立方体标记CA-153二抗,标记的AuAg纳米立方体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电子媒介体硫堇,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CA-153的电化学信号。在最优条件下,此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CA-153浓度的对数在2.0×10^(-5)~100 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7.0×10^(-6)U/mL。对实际血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2.2%~110.2%,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AuAg纳米材料 金纳米/氧化石墨复合材料 癌抗原-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在材料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界面研究中心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3 位作者 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 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 2019年第2期76-79,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学锋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稀土配位的黑磷方面取得进展。近年来,与石墨烯一样拥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黑磷展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然而,黑磷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可示踪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学锋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稀土配位的黑磷方面取得进展。近年来,与石墨烯一样拥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黑磷展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然而,黑磷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可示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深入研究和应用。为了通过界面调控技术实现黑磷的稳定性强化和性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体 黑鳞 氧化纳米颗粒 靶向肿瘤 3D打印 软骨修复 高导热复合材料 碳化硅纳米线 氧化石墨 气凝胶球 固态超电容 超导电 钾掺杂联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