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尺寸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又晟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高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溶液化学方法在制备ZnO纳米材料时最为常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制备不同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粒子。本文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酸锌为前驱体,使用不同醇溶剂(乙醇、正丁醇、正己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 溶液化学方法在制备ZnO纳米材料时最为常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制备不同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粒子。本文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酸锌为前驱体,使用不同醇溶剂(乙醇、正丁醇、正己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球形纳米ZnO粒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方法对所得到的ZnO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五种不同尺寸的ZnO纳米粒子,使用平板浇注法,探究不同尺寸ZnO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杆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示:随着醇溶剂碳链长度和温度的增加,ZnO纳米粒子的尺寸会逐渐增加;随着ZnO纳米粒子的尺寸的减小,其抗菌效果逐渐增强。相比于金黄葡萄杆球菌,ZnO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较差。当ZnO纳米粒子的浓度为6×10^(-3)mol·L^(-1)时,对金黄葡萄杆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96.6%和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粒子 溶液化学法 平板浇注法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9
2
作者 袁金华 李光 +2 位作者 陈慧珍 查河霞 宋黎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73,178,共5页
【目的】研究化妆品添加剂-氧化锌纳米粒子对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生物毒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氧化锌纳米粒子对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评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纳米氧化锌作用前后表面微结... 【目的】研究化妆品添加剂-氧化锌纳米粒子对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生物毒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氧化锌纳米粒子对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评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纳米氧化锌作用前后表面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在测试的2.5~150mg·L-1浓度范围内,氧化锌纳米粒子对HELF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关系。浓度在20mg·L-1以上时,氧化锌纳米粒子可致使细胞生存率低于10%。荧光显微镜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HELF细胞表面与高浓度纳米粒子作用后产生的纳米级孔。【结论】纳米氧化锌粒子由于小尺寸效应和Zn2+自身毒性的协同作用,高浓度时抑制细胞结活性,致使细胞死亡。在化妆品中添加氧化锌纳米粒子作为紫外屏蔽剂时,建议控制浓度为20mg·L-1以下。旨在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功效添加方面起到警示作用,也为卫生监督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细胞 氧化锌纳米粒子 生物毒性 化妆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插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俊莉 赵燕茹 +1 位作者 马建中 马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38,43,共6页
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插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首先将蒙脱土充分充水后进行冷冻,具有层状结构的蒙脱土充水后会发生膨胀,部分从块状的蒙脱土上剥离形成超薄的片层结构。然后通过可控的水热过程使氧化锌纳米粒子进入蒙脱土层... 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插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首先将蒙脱土充分充水后进行冷冻,具有层状结构的蒙脱土充水后会发生膨胀,部分从块状的蒙脱土上剥离形成超薄的片层结构。然后通过可控的水热过程使氧化锌纳米粒子进入蒙脱土层间或覆盖于表面。结果表明,直径1~3nm的纳米氧化锌会插层于蒙脱土的层间,而直径达10~25nm的纳米氧化锌则会镶嵌在蒙脱土表面。该纳米复合材料对模拟污染物甲基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粒子 蒙脱土剥离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米提取物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忠 汤善文 +1 位作者 吴玉 王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5-199,共5页
以槐米提取物为原料,采用绿色合成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粒子(ZnO NP),通过UV-Vis、FT-IR、DLS、XRD、SEM和EDS表征产物的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绿色合成法制得的ZnO NP呈不规则颗粒状,粒径约为235nm;采用打孔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C... 以槐米提取物为原料,采用绿色合成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粒子(ZnO NP),通过UV-Vis、FT-IR、DLS、XRD、SEM和EDS表征产物的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绿色合成法制得的ZnO NP呈不规则颗粒状,粒径约为235nm;采用打孔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C)评价绿色合成ZnO NP及化学合成ZnO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活性。抑菌结果表明,ZnO NP对E.coli和S.aureus均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对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0g/L,对S.aureus的MIC为0.125g/L,而化学合成ZnO对E.coli和S.aureus的MIC均为0.25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提取物 氧化锌纳米粒子 绿色合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ZnO纳米粒子的超声化学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沈国柱 徐政 朱英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3-896,F009,共5页
One-dimensional ZnO nanorods and shuttle-like ZnO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of Zn(CH3COO)2 aqueous solution and Zn-NH3 complexes solution. The obtained ZnO nanoparticles h... One-dimensional ZnO nanorods and shuttle-like ZnO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of Zn(CH3COO)2 aqueous solution and Zn-NH3 complexes solution. The obtained ZnO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elected area electronic diffraction (SAED). And the formative mechanism of the prepared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ZnO nanoparticles is also discussed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氧化锌纳米粒子 制备 结构表征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粒子抑制体外小鼠光感受器细胞MnSOD的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园园 郭大东 +3 位作者 刘滨 丁红燕 徐溢 毕宏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754,共8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以及化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索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本文通过MTT、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实时荧...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以及化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索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本文通过MTT、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分别对经不同浓度ZnO纳米粒子处理的小鼠光感受器细胞活性、活性氧水平、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通过诱导细胞线粒体产生过多的活性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导致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Mn SOD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降低Mn SOD活性,加剧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损伤。因此,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导致了过量的活性氧产生及Mn SOD表达和活性的下降,与ZnO纳米粒子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粒子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 线粒体 活性氧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粒子的溶胶凝胶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亚微 贺惠蓉 +2 位作者 张弘弛 马养民 顾鑫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8-60,6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ZnO粒子,通过XRD、SEM对所制备粉体颗粒的物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且通过K-B纸片扩散法研究了抗菌性能,并对比了紫外光照前后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0nm左右,显示优良的抗...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ZnO粒子,通过XRD、SEM对所制备粉体颗粒的物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且通过K-B纸片扩散法研究了抗菌性能,并对比了紫外光照前后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0nm左右,显示优良的抗菌活性,未经紫外光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圈达到18~22mm,并对其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氧化粒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体系无表面活性剂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培义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高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8-111,共4页
以乙酸锌为前驱物,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不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醇水体积比、pH值、前驱物浓度,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 以乙酸锌为前驱物,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不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醇水体积比、pH值、前驱物浓度,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氧化锌样品在350~365 nm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吸收峰,减小醇水体积比、减弱溶剂极性、增加前驱物乙酸锌浓度,均可以导致纳米氧化锌粒子尺寸变大、团聚加重,前驱物溶液pH值的改变对纳米氧化锌的吸收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反应体系 氧化锌纳米粒子 溶剂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声脉冲法测量聚合物绝缘表面陷阱能级分布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霞 陈少卿 +1 位作者 成霞 屠德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对紫外光老化不同时间的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试样及3%含量的纳米氧化锌(ZnO)粒子与LDPE复合材料试样进行了交流击穿实验,结果表明纯LDPE试样的击穿强度随光老化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3%含量的纳米ZnO粒子与LDPE... 对紫外光老化不同时间的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试样及3%含量的纳米氧化锌(ZnO)粒子与LDPE复合材料试样进行了交流击穿实验,结果表明纯LDPE试样的击穿强度随光老化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3%含量的纳米ZnO粒子与LDPE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光老化后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对老化前后试样的老化面分别进行电晕放电注入负电荷,并采用电声脉冲法测量短路状态下表面注入电荷随时间的衰减特性,通过公式推导计算得出试样老化面的陷阱能级分布。结果表明,纳米ZnO粒子不仅能提高聚乙烯的光稳定性,还通过成核和界面作用减少聚乙烯体内深陷阱密度,增加浅陷阱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粒子 聚乙烯 陷阱能级分布 电声脉 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ge scale synthesis of ZnO nanoparticles via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益明 李建华 洪若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863-868,共6页
In order to synthesize ZnO nanoparticles economically, industrial-grade zinc sulfate and urea were utilized to synthesize ZnO precursors in a stirred-tank reactor or a Teflon-lined autoclave at 100-180 ℃ under comple... In order to synthesize ZnO nanoparticles economically, industrial-grade zinc sulfate and urea were utilized to synthesize ZnO precursors in a stirred-tank reactor or a Teflon-lined autoclave at 100-180 ℃ under complete sealing condition. The ZnO precursors were calcined at 450 ℃ for 3 h to, synthesize ZnO nanoparticl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recursor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ZnO were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 ZnO powders demonstrate that high-purity zincite ZnO nano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maximum yield and the minimum size. The ett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ize ofZnO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temperature is propitious to obtain smaller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homogeneous synthesis sealing condi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