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物的固相制备及气敏、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郎大宁 李怡招 +1 位作者 曹亚丽 贾殿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通过室温固相法制得氧化锌/石墨烯(ZnO/G)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ZnO/G复合材料的气敏和光催化性能,并与ZnO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ZnO/G复合材料制成气敏元件,其比ZnO... 通过室温固相法制得氧化锌/石墨烯(ZnO/G)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ZnO/G复合材料的气敏和光催化性能,并与ZnO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ZnO/G复合材料制成气敏元件,其比ZnO对于乙醇蒸汽有更高的响应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罗丹明B也有较好的光降解性能,在紫外光照射80 min后,其对染料有机物的降解率达94%以上,优于纳米Z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物 气敏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石墨烯基氧化锌纳米阵列异质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李颖 何春鹏 +1 位作者 朱忆仁 聂学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13,218,共6页
采用简单的低温湿化学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刺猬状形貌的磁性石墨烯基氧化锌纳米棒阵列(RGO-MFe_(2)O_(4)-ZnO NRAs)。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RGO-MFe_(2)O_(4)-ZnO NRAs进行了表征,并进行罗丹... 采用简单的低温湿化学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刺猬状形貌的磁性石墨烯基氧化锌纳米棒阵列(RGO-MFe_(2)O_(4)-ZnO NRAs)。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RGO-MFe_(2)O_(4)-ZnO NRAs进行了表征,并进行罗丹明B降解实验。结果表明:RGO-MFe_(2)O_(4)-ZnO NRAs由具有刺猬形状的ZnO NRAs垂直生长于磁性石墨烯纳米片表面(RGO-MFe_(2)O_(4),M=Mn^(2+)、Zn^(2+)、Co^(2+)、Ni^(2+)、Mg^(2+)、Ca^(2+)、Cu^(2+))。RGO-ZnFe_(2)O_(4)-ZnO NRAs的光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6种复合材料,虽然经过5次重复使用,但仍表现出90%左右的良好光催化效率,并且由于其磁性能可以通过外磁铁分离回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此外,还提出了可见光照射下基于协同效应和光敏效应的光催化性能增强机理,可为促进石墨烯修饰的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石墨 氧化纳米阵列 光催化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溶剂诱导相分离聚丙烯腈-掺铝氧化锌/石墨烯红外隐身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张楠 李洪启 刘栋良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成像、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红外成像等方法,对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AN-AZO薄膜中,AZO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红外发射率为0.28。AZO粒子的导电性使辐射能在复合材料内部得到更好的传导和分散,降低了红外发射率,但随着AZ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颗粒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导致红外发射率增大。考虑到π波段的光学跃迁,大多数碳材料可以用作光吸收剂。为增强红外隐身性能,引入石墨烯,制备了PAN-AZO/graphene复合薄膜,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低至0.23,表现出良好的热伪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氧化 石墨 复合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发光增强的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春霞 张双鸽 +3 位作者 何自娟 刘栋 李金榜 张海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0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纯ZnO和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通过SEM、TEM、拉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显示ZnO纳米颗粒成功地分散在少层石墨烯上。通过对比纯ZnO与复合物的形貌和... 采用溶剂热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纯ZnO和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通过SEM、TEM、拉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显示ZnO纳米颗粒成功地分散在少层石墨烯上。通过对比纯ZnO与复合物的形貌和光致发光谱,发现在没有石墨烯时,ZnO能够择优取向生长成六方棱柱,紫外发光峰弱且宽;在有石墨烯时,ZnO聚集成表面不规则的球形颗粒,紫外发光峰强且窄。上述结果表明ZnO形貌的变化和石墨烯的等离子体效应共同影响了ZnO的紫外发光,但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 形貌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复合多金属氧酸盐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钟丽蓉 夏铭 +1 位作者 李彦君 刘媛媛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高丰度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势,在后锂电时代的新型储能体系中脱颖而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发稳定高效的储锌正极材料,是锌离子电池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 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高丰度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势,在后锂电时代的新型储能体系中脱颖而出,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发稳定高效的储锌正极材料,是锌离子电池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和多电子转移特性,被视为极具潜力的电极材料,但多酸易溶解、易团聚和导电性较差等问题,阻碍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为基底材料,在其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PANI),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固载Keggin型多酸H_(3)PMo_(12)O_(40),得到了rGO-PANI-PMo_(12)(GPM)复合材料,利用石墨烯及其表面功能基团,提高多酸的抗流失性、分散性和导电性。通过XRD、FTIR、SEM、TEM、XPS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探究了GO和苯胺单体(ANI)的比例对GPM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GO和ANI在质量比为1∶20时,所制备的GPM材料融合多酸和石墨烯的优点,兼具较强的氧化还原活性和高导电性,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A/g下,放电比容量高达258mAh/g,且在2A/g的条件下,循环1000圈容量保持率为82.2%。此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GPM电极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为扩散和电容共同控制,表现出较快的Zn^(2+)扩散速率和电荷转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氧化石墨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材料的超声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洪亮 王树林 夏立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用浓硝酸对其插层后膨胀制备出膨胀石墨,以滚压振动磨预处理的超细微锌粉为锌源,以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经30kHz的超声波处理8h即得到复合结构良好的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ZnO/G),考察了锌粉和膨胀...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用浓硝酸对其插层后膨胀制备出膨胀石墨,以滚压振动磨预处理的超细微锌粉为锌源,以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经30kHz的超声波处理8h即得到复合结构良好的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ZnO/G),考察了锌粉和膨胀石墨不同比例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仪(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UV-Vis)等测试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氧化锌纳米棒呈现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并均匀覆盖在石墨烯表面上,其直径大约为20nm。不同比例制得的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差别较大,其中锌粉为1.0g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等量的氧化锌纳米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膨胀石墨 石墨-氧化纳米棒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状氧化锌/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潘启亮 赵建国 +5 位作者 邢宝岩 刘锐 屈文山 杜雅琴 宋洁 王海青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4-1437,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和醋酸锌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孔状氧化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氧化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循环... 以氧化石墨烯和醋酸锌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孔状氧化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氧化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电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孔状氧化锌/石墨烯复合材料,带孔微球氧化锌均匀分散于薄纱状石墨烯表面,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当扫描速度为5 m V/s时,比电容为256.9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 溶剂热法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军刚 彭同江 +2 位作者 孙红娟 吕霞 刘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0-187,共8页
为了探讨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技术及产物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微波法将钛酸丁酯引入季铵盐/氧化石墨插层复合物的层间域内,钛酸丁酯经原位水解在氧化石墨层间生成Ti(OH)4,再经焙烧处理制备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采用XR... 为了探讨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技术及产物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微波法将钛酸丁酯引入季铵盐/氧化石墨插层复合物的层间域内,钛酸丁酯经原位水解在氧化石墨层间生成Ti(OH)4,再经焙烧处理制备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采用XRD、SEM、FTIR和XPS对原料和不同阶段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及变化、微观形貌、氧化官能团特征和化学键特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酸丁酯在原位水解过程中将氧化石墨剥离为氧化石墨烯;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中锐钛矿型TiO2的形成温度比纯TiO2的提高了约100℃;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中的TiO2和纯TiO2的平均晶粒尺寸都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前者的平均晶粒尺寸均小于相同温度焙烧处理的纯TiO2的;在TiO2/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物中氧化石墨烯与TiO2之间形成Ti-O-C键,并抑制了锐钛矿型TiO2的形成,而氧化石墨烯作为阻隔层则阻碍了锐钛矿晶粒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TIO2 锐钛矿 纳米复合物 结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6
9
作者 鲁爱莲 胡中爱 +4 位作者 胡英瑛 徐欢 李丽 杨玉英 张子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作为还原剂和沉淀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rGO/LDH)。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作为还原剂和沉淀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rGO/LDH)。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配比为96.2∶3.8时,复合物具有最佳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其比电容高达918.4F·g-1,远高于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的比电容(732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复合物 电化学电容 还原氧化石墨 Al-Ni层状双氢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及其细胞毒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慧敏 杨林松 +3 位作者 周正伟 何光裕 王利群 陈海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8-1473,共6页
以氧化石墨和乙酸锌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氧化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大肠杆菌(E.coli)为实验菌种,对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测... 以氧化石墨和乙酸锌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氧化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大肠杆菌(E.coli)为实验菌种,对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选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评价了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颗粒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形貌均一,平均粒径为12 nm左右.复合材料在60μg·m L-1时可以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新型抑菌材料.L-929细胞毒性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生物毒性比较缓和,氧化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无机抑菌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 纳米复合材料 抑菌性能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纳米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肖力光 庞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1-445,451,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与负压负载法结合,以硝酸锌为前驱物,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硅藻土为载体,制备硅藻土/纳米氧化锌,并与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进行复合,得到硅藻土/纳米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XRD、BET... 采用溶胶-凝胶与负压负载法结合,以硝酸锌为前驱物,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硅藻土为载体,制备硅藻土/纳米氧化锌,并与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进行复合,得到硅藻土/纳米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XRD、BE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硅藻土/纳米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形貌、孔径分布情况,氧化石墨烯的引入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对纳米氧化锌的负载,采用负压负载方法优于普通负载方法,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5%时,硅藻土/纳米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的2 h的光降解率达到最大值88.7%,比同时间的纯纳米氧化锌高出63%,比硅藻土高出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溶胶-凝胶法 纳米氧化 氧化石墨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石墨烯纳米片导热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春宝 徐随春 +2 位作者 朱宪忠 陈和祥 杨绪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106-16109,16114,共5页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和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氰酸酯树脂(CE)制备了系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氰酸酯复合材料导热、绝缘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当树脂基体中加入50%ZnOw或10%GNP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0...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和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氰酸酯树脂(CE)制备了系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氰酸酯复合材料导热、绝缘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当树脂基体中加入50%ZnOw或10%GNP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0.77和0.97 W/(m·K),较纯树脂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185%和259%。将ZnOw与GNP混合填充氰酸酯树脂则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树脂基体中加入40%ZnOw和10%GNP混合填料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到1.54 W/(m·K),较纯树脂基体材料提高了470%,并且该复合材料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TGA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和氧化锌晶须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石墨纳米片 氧化晶须 热性能 电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门传玲 王婉 曹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采用Hummers法制得氧化石墨,再经溶剂热法一步合成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GZO).在6 mol·L-1氢氧化钾电解液中,测试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谱图和计时电位曲线.结果表明,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电极的比电容为115 F·g-1,具有较... 采用Hummers法制得氧化石墨,再经溶剂热法一步合成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GZO).在6 mol·L-1氢氧化钾电解液中,测试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谱图和计时电位曲线.结果表明,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电极的比电容为115 F·g-1,具有较好的循环寿命,改善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 超级电容器 纳米复合材料 循环伏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三元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红英 张海英 +3 位作者 张富海 梁鹏举 张亚军 胡中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4-58,共5页
采用两步法成功构筑SnO2/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SnO2/RGO/PANI)三元复合材料。首先制备出均匀分散的SnO2/还原氧化石墨烯(SnO2/RGO)二元复合物,然后再以二元复合物为载体,通过苯胺(An)单体的化学氧化聚合获得终端产物。利用傅里叶红外... 采用两步法成功构筑SnO2/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SnO2/RGO/PANI)三元复合材料。首先制备出均匀分散的SnO2/还原氧化石墨烯(SnO2/RGO)二元复合物,然后再以二元复合物为载体,通过苯胺(An)单体的化学氧化聚合获得终端产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测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电容性能进行研究,并讨论了PANI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三元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随PAN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达到424.8F/g,其电容性能的增强源于SnO2、RGO与PANI三者的相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还原氧化石墨 聚苯胺 三元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珺沬 律涛 +3 位作者 刘彦 李程 王新宇 马海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3-918,共6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贻贝仿生化学涂层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SBSE/HPLC-FLD)同时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基于贻贝仿生化学制备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固相萃取材料,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对样... 建立了一种基于贻贝仿生化学涂层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SBSE/HPLC-FLD)同时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基于贻贝仿生化学制备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固相萃取材料,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以甲醇-乙腈-水(10%磷酸调至p H 3.5,体积比3∶3∶5)作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0.200~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 9),加标回收率为81.5%~96.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3.4%,日间RSD为1.9%~3.5%,方法检出限为0.025~0.050μg/L。该方法高效、灵敏、可靠,能够满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仿生化学 多巴胺-氧化石墨复合物 搅拌棒吸附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食用油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立权 张权 +4 位作者 张英 裴丽欣 侯军亮 董建芳 刘玲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良好的亲水性,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可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吸附能力超过诸多目前常用的吸附剂。但同时由于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良好的亲水性,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可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吸附能力超过诸多目前常用的吸附剂。但同时由于氧化石墨烯结构和性质的原因,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氧化石墨烯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及受控的影响因素;同时,也综述了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以及其解吸与重复利用能力;此外,对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重金属 吸附 氧化石墨复合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波 郎雷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2-94,共3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醋酸锌的乙醇溶液中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锌(ZnO);然后利用葡萄糖为原料,通过热裂解的方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GQDs);再将二者混合制备不同比例的ZnO-GQDs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形貌、晶相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 采用溶剂热法在醋酸锌的乙醇溶液中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锌(ZnO);然后利用葡萄糖为原料,通过热裂解的方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GQDs);再将二者混合制备不同比例的ZnO-GQDs复合材料,对材料的形貌、晶相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汞灯光照120min,纳米ZnO、GQDs和ZnOGQDs-0.3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91%、43.26%和90.24%。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适量引入GQDs可以更好地吸附有机染料,同时促进ZnO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降低其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石墨量子点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欢 胡中爱 +4 位作者 胡英瑛 鲁爱莲 李丽 杨玉英 李志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1,共3页
用回流法以及后续热处理过程合成了Co3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并对样品的成分、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Co3O4与rGO的质量比为87∶13时,复合物比电容达到760F.g-1,并且此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 用回流法以及后续热处理过程合成了Co3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并对样品的成分、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Co3O4与rGO的质量比为87∶13时,复合物比电容达到760F.g-1,并且此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 还原氧化石墨 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铝氧化锌/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霞 吴建达 +1 位作者 王赞 李亚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还原石墨烯(rGO)复合材料。通过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Raman光谱和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铝掺入了氧化锌的晶格,颗粒状的氧化锌颗粒(60~150 nm)...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还原石墨烯(rGO)复合材料。通过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Raman光谱和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铝掺入了氧化锌的晶格,颗粒状的氧化锌颗粒(60~150 nm)均匀分布在rGO纳米片上。以100 mA/g的电流在0.01~3.00 V充放电,使用10 ml氧化石墨分散液和2 ml硝酸铝溶液制得的AZO/rGO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36.6 mAh/g,第3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462.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铝掺杂氧化 石墨 电化学性能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对可燃气体响应的温度依赖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洪全 高素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64-1666,共3页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采用电沉积工艺在石墨烯表面沉积了氧化锌层,获得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形貌,测试了石墨烯、氧化锌及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气敏元件对乙醇的气敏响应特性。结果表明...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采用电沉积工艺在石墨烯表面沉积了氧化锌层,获得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形貌,测试了石墨烯、氧化锌及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气敏元件对乙醇的气敏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膜是氧化锌为壳,石墨烯片为核的核壳状复合纳米片结构;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对乙醇的响应信号最大、最稳定,而该元件对乙醇的响应信号对温度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300℃高温下仍可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 化学气相沉积 电沉积 气敏元 可燃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