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增强MRI评价1型糖尿病兔骨髓H型血管
1
作者 雷浩然 王克军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nano-iron oxide,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兔骨... 目的探索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nano-iron oxide,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兔骨髓H型血管结构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开展,从40只2~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中随机选取20只兔耳缘静脉注入四氧嘧啶构建T1DM兔,其余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造模成功4个月后分别取T1DM组和对照组兔的胫骨干骺端和骨干部位样本进行骨髓H型血管内皮细胞分选与鉴定、H型血管免疫荧光检测、骨髓血管内皮细胞体外与体内USPIO标记与MRI以及离体骨髓Micro-CT微血管成像,并分别测量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MRI的T2值及血管体积分数(vessel volume/tissue volume,VV/TV)和血管数量(vessel number,VN)等定量参数结果。结果T1DM组兔相较于对照组兔,骨髓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VV/TV、VN都存在明显降低(P<0.05),骨髓T2值在USPIO注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和对照组干骺端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T2值最大改变和最快时段速率、VV/TV、VN相较于骨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T1DM兔骨髓H型血管结构是可行的,为探索糖尿病骨髓微血管病变提供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兔 骨髓微血管 内皮细胞 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李冠男 庞勇 +2 位作者 王宝春 张鹏 孙吉武 《当代农机》 2025年第9期40-41,共2页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农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次研究采用纳米氧化铁溶液及不适用纳米氧化铁溶液5种处理方式,每种处理20株番茄幼苗。观察记录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番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番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的影...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农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次研究采用纳米氧化铁溶液及不适用纳米氧化铁溶液5种处理方式,每种处理20株番茄幼苗。观察记录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番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番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 Fe2O3NPs的处理方式植株生长状况最好,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效果。可知,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番茄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影响,其中50 mg/L Fe2O3NPs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番茄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杜凯 张卓玲 +1 位作者 李婷华 饶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6,共16页
尽管肿瘤复杂的病理机制为精准诊疗带来严峻挑战,但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此开辟了新的应对策略,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肿瘤诊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在磁共振成像、靶向药物递送、磁场激活的机械治疗、磁热疗以及化学动力学治疗... 尽管肿瘤复杂的病理机制为精准诊疗带来严峻挑战,但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此开辟了新的应对策略,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肿瘤诊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在磁共振成像、靶向药物递送、磁场激活的机械治疗、磁热疗以及化学动力学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功效。综述了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颗粒包覆技术及其用于肿瘤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采用不同合成方法和修饰策略,可制备出尺寸、形状和表面性质各异的氧化铁纳米材料。结合其在体内的靶向性、药物递送效率、体内循环时间、造影效果和生物相容性等多维特性,合理设计氧化铁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可实现多模态成像与多元化诊疗的联合应用,这有助于提升肿瘤的诊疗效果,对促进此类复合材料的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药物递送 铁死亡 磁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铁热分解制备磁性纳米氧化铁及对砷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瑶姬 宋可鑫 +2 位作者 程微 吴峰 李进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03-4311,共9页
磁性纳米氧化铁可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砷(As),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但是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较复杂.本研究通过简单的乙酸铁热分解法制备了磁性纳米氧化铁,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了其对As的吸附性能.在氮气氛围... 磁性纳米氧化铁可以高效吸附去除水体中的砷(As),且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但是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较复杂.本研究通过简单的乙酸铁热分解法制备了磁性纳米氧化铁,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了其对As的吸附性能.在氮气氛围中250℃热分解乙酸铁,得到的纳米颗粒粒径约10—12 nm,材料的BET比表面积约90 m^(2)∙g^(−1),主要孔径分布为10—50 nm,为颗粒堆积孔结构.材料在pH 3—9范围内都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As,其中在pH 7下的效果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约30 mg∙g^(−1).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机制为表面化学配位形成内层络合物,离子强度对吸附没有影响.地下水中的常见共存离子对As的吸附没有显著影响.乙酸铁热分解法可作为制备磁性纳米铁基除砷吸附剂的低成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磁性吸附剂 水质净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调控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分析
5
作者 李旭 朱聪旭 +5 位作者 法文君 张艳鸽 冯铭华 郭志勇 孔春生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9-2286,共8页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釉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梯度增加,还原气氛下钧瓷试片从淡青色变为蓝色再变为青灰色,氧化气氛下从白色变为黄色再变为酱黑色。当釉层中纳米氧化铁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釉面SiO_(2)晶相完全消失,呈非晶态。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的增加,釉面呈液-液分相结构,还原气氛下显微结构尺寸从85 nm增加至150 nm,且Fe^(2+)相对含量上升。氧化气氛下,当釉面达到玻璃化后,分相结构尺寸从217 nm增加到30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纳米氧化铁 显微结构 结构色 釉层 呈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武泽卿 龙海波 +2 位作者 于传顺 刘凯璇 付仲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48-11053,共6页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可以控制产物孔道实现有目的地“造孔”,进而根据其性能应用到各个领域。综述了纳米介孔氧化铁的制备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 纳米介孔氧化铁 模板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非等温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郝素菊 田杨 +3 位作者 刘政 蒋武锋 高一策 佟帅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兼具优良光学属性、磁响应特性等多种功能优势的纳米材料,结合碳包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新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确定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试验通过水热炭化法制备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在...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兼具优良光学属性、磁响应特性等多种功能优势的纳米材料,结合碳包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新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确定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试验通过水热炭化法制备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对样品的失重曲线分析,结合FWO法与CR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反应活化能约为102.06 kJ/mol,反应机理为三级化学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纳米氧化铁 碳包覆 直接还原 非等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云晖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郭吉 唐萌 张宇 顾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6-990,共5页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用.以激光粒度仪测定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溶藻菌两者单独和同时存在时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以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证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溶藻和降解MC-LR的作用,作用24 h后的溶藻率和MC-LR降解率分别达到44.3%和20.5%.同时加入氧化铁纳米颗粒后,溶藻率达到53.0%,MC-LR的降解率达到33.0%.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细菌混合后的颗粒物的平均直径增加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12.3倍,同时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细菌单独存在时的粒径分布峰消失.氧化铁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固定化材料,可能通过其特有的途径有效地固定化溶藻菌,并增强溶藻菌的溶藻和降解藻毒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氧化铁纳米颗粒 固定化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和羟基氧化铁纳米结构的水热法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钭启升 张辉 +1 位作者 邬剑波 杨德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利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的纳米结构,系统研究了Fe3+和OH-的比例、乙二醇的含量、溶液浓度以及后续热处理对氧化铁纳米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用形貌的氧化铁纳米结构对其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时,... 利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的纳米结构,系统研究了Fe3+和OH-的比例、乙二醇的含量、溶液浓度以及后续热处理对氧化铁纳米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用形貌的氧化铁纳米结构对其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时,无论有无乙二醇的加入,所得样品都为六方相的α-Fe2O3纳米颗粒;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有乙二醇辅助时,所得样品为正交相飞机状的FeOOH纳米结构;当Fe3+和OH-的摩尔比<1:4,无乙二醇辅助时,所得样品为正交相的FeOOH纳米棒.经过600℃,1h热处理后,飞机状的:FeOOH和FeOOH的纳米棒都可以转化为多孔的飞机状α-Fe2O3和α-Fe2O3的纳米棒.溶液浓度的提高只会增加样品的尺寸而对其形貌没有太大的影响.形貌和尺寸不同对材料的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辅助水热法 氧化铁纳米结构 羟基氧化铁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冯兆滨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腐殖酸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吸收铁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能够显著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机肥和纳米氧化铁配施(OM-Fe)处理,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89mg/g,... 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腐殖酸配合施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吸收铁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能够显著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机肥和纳米氧化铁配施(OM-Fe)处理,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89mg/g,显著高于柠檬酸铁处理(CT-Fe);纳米氧化铁和有机肥、腐殖酸配施可增强铁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使铁向叶部转移,叶部的含铁量明显增加。纳米氧化铁与有机肥配施(OM-Fe)、纳米氧化铁(Nano-Fe)、纳米氧化铁与腐殖酸配施(HAs-Fe)处理,其植株叶部含铁量分别为218.95mg/kg、207.48mg/kg、206.64mg/kg,均大于柠檬酸铁处理(187.00mg/kg),提高了铁的利用率。此外,纳米Fe2O3还有利于促进花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花生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改性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雷 全姬善 +3 位作者 于婷 梅萍 宋晓伟 金光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5-739,779,共6页
以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亲水性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然后对油酸的羧基进行活化,采用化学方法制备油酸改性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O-SPION)。用XRD、FTIR、DLS、TEM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MTT法... 以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亲水性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然后对油酸的羧基进行活化,采用化学方法制备油酸改性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O-SPION)。用XRD、FTIR、DLS、TEM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MTT法检测了O-SPIO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作用,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了其细胞摄取能力。结果表明:合成的O-SPION形态规则,其核心粒径为(12±1.5)nm,Zeta电位为(36±1.5)m V,可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的磁流体。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当O-SPION质量浓度最高为800 mg/L时,O-SPION对HepG2细胞无明显毒性。普鲁士蓝染色图可见,O-SPION较未改性的SPION细胞摄取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共沉淀法 化学方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雷 全姬善 +3 位作者 朴永男 孙玉今 李德奇 金光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5-1138,共4页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作为MR负性对比剂被广泛认知,通过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可明显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与作用效果。利用外加磁场及交变电流,SPION还可具有靶向传递和磁热疗的作用。本文旨在对SPION在肝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作为MR负性对比剂被广泛认知,通过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可明显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与作用效果。利用外加磁场及交变电流,SPION还可具有靶向传递和磁热疗的作用。本文旨在对SPION在肝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靶向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铁 被引量:31
13
作者 欧延 邱晓滨 +2 位作者 许宗祥 林敬东 廖代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2-885,共4页
以尿素为均匀沉淀剂、氯化铁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具有实用价值的α型纳米氧化铁.用XRD和TEM测定产品的形貌并确定产品的纳米尺度.实验表明,所合成的Fe2O3为α型,粒径在20~40nm范围,且分散性好.初步探讨了煅烧温度... 以尿素为均匀沉淀剂、氯化铁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具有实用价值的α型纳米氧化铁.用XRD和TEM测定产品的形貌并确定产品的纳米尺度.实验表明,所合成的Fe2O3为α型,粒径在20~40nm范围,且分散性好.初步探讨了煅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晶体粒径和形貌的影响以及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铁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均匀沉淀法 合成条件 粒径 形貌 分散性 煅烧温度 晶体 化铁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dopa-PEG-DOTA/RGD的^(64)Cu标记、纯化及生物分布 被引量:6
14
作者 史旭东 王晓 +4 位作者 申一鸣 孙钰林 梁积新 陈玉清 沈浪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0-256,共7页
对64 Cu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dopa-PEG-DOTA/RGD的标记及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并根据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结果,揭示其主要的代谢方式。通过对标记过程中配体浓度、温度、时间等条件的改变,探究64 Cu标记SPION-dopa-PEG-... 对64 Cu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dopa-PEG-DOTA/RGD的标记及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并根据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结果,揭示其主要的代谢方式。通过对标记过程中配体浓度、温度、时间等条件的改变,探究64 Cu标记SPION-dopa-PEG-DOTA/RGD的最优条件;并采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螯合标记混合物中游离的64 Cu,经PD-10柱纯化后得到放化纯较高的标记物;采用快速薄层层析法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分别测定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和脂水分配系数;将64 Cu标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经尾静脉注射到正常鼠的体内,分别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各脏器,称重、测定放射性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经条件优化后得到的64 Cu-SPION-dopa-PEG-DOTA/RGD的标记率为63%,PD-10柱纯化后放化纯大于95%,水溶性良好,且放化纯在标记后12h内在磷酸盐缓冲液和人血清白蛋白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稳定性;动物体内生物分布实验显示,该标记物在小鼠体内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血液中放射性清除较快。该标记物可用于后续的PET/MRI双模态显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放化纯 体外稳定性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O_2对纳米氧化铁脱除单质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孔凡海 邱建荣 +2 位作者 刘豪 赵然 曾汉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3-48,共6页
利用汞在线测量装置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NO,SO2对纳米氧化铁吸附剂脱除气态单质汞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的加入对纳米氧化铁除汞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NO浓度增加,吸附剂汞吸附量增加,在体积浓度为200×10-6的NO通... 利用汞在线测量装置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NO,SO2对纳米氧化铁吸附剂脱除气态单质汞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的加入对纳米氧化铁除汞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NO浓度增加,吸附剂汞吸附量增加,在体积浓度为200×10-6的NO通入条件下,最高吸附效率达到96%以上。受竞争吸附的影响,SO2的加入对纳米氧化铁的除汞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O和SO2共同作用时,在低SO2浓度条件下,NO/SO2组合气氛对纳米氧化铁的汞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SO2的加入会抵消NO的促进作用,使得吸附剂脱汞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单质汞 吸附 NO/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对吸收药热分解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宏 刘剑洪 +2 位作者 陈沛 赵凤起 田德余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1-52,65,共3页
用室温湿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氧化铁 ,并进行了表征。用 DSC研究了纳米氧化铁对吸收药 (硝化棉吸收硝化甘油的混合物 ,NC/ NG)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并提出了该催化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氧化铁能有效地催化吸收药的热分解。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热分解催化 炸药 催化剂 吸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对砷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美娜 刘海玲 +1 位作者 刘树深 朱义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8-1423,共6页
用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相转移法和溶胶-凝胶蒸发干燥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制备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以上3种方法制备的氧化铁,颗粒均在100-300nm之间。用溶胶-凝胶蒸发干燥法制备的样... 用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相转移法和溶胶-凝胶蒸发干燥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制备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以上3种方法制备的氧化铁,颗粒均在100-300nm之间。用溶胶-凝胶蒸发干燥法制备的样品C和样品D具备典型α型Fe2O3的物相特征。吸附实验表明,合成的纳米氧化铁对砷(V)均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在初始砷质量浓度为2mg/L,pH值在4.0-6.0的范围内,能使溶液中的砷含量降到0.01mg/L以下,且吸附速度快,平衡时间短。溶胶-凝胶蒸发干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铁在pH值为3.0、7.0和10.0时的最大砷吸附容量分别为30.96、30.58和17.06mg/g,与其他纳米氧化物相比,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铁对As(v)有较大的吸附能力,较普通块体氧化铁的吸附除砷性能更优。其吸附等温线能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确定系数R^2〉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制备 砷(V)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中制备纳米氧化铁 被引量:19
18
作者 董睿 姜继森 杨燮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7-972,共6页
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铁纳米粒子,采用FTIR、XRD、TEM、TG-DTA、M(?)ssbauer谱等方法对所得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室温晾干后,得到无定形的FeOOH超细粉体;通过控制热处理的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晶型的氧化铁... 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铁纳米粒子,采用FTIR、XRD、TEM、TG-DTA、M(?)ssbauer谱等方法对所得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室温晾干后,得到无定形的FeOOH超细粉体;通过控制热处理的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晶型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即:在300℃热处理1h,主要得到约30nm的Fe3-xO4,450℃处理1h,可得到粒径约为98nnm的α-Fe2O3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 制备 纳米氧化铁 硬脂酸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活性炭/纳米氧化铁对磷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美娜 王敦球 +3 位作者 朱义年 张华 陆荣荣 张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79-1280,共2页
目前,水中磷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沉淀法、人工湿地法、离子交换法及吸附法等.生物法和化学沉淀法会产生大量的含磷剩余污泥,提高了处理成本,磷的回收也有一定的困难.人工湿地法对磷的去除效率不高,而离子交换法的处理成本较... 目前,水中磷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沉淀法、人工湿地法、离子交换法及吸附法等.生物法和化学沉淀法会产生大量的含磷剩余污泥,提高了处理成本,磷的回收也有一定的困难.人工湿地法对磷的去除效率不高,而离子交换法的处理成本较高.目前,研究较多的吸附除磷的吸附剂有,粘土矿、石英砂负载氧化铁、橙子皮负载三价铁和锆、蛋壳负载氢氧化铁等;而用甘蔗渣活性炭/纳米氧化铁作为吸附剂除磷的研究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活性炭/纳米氧化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条件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正国 周四维 +4 位作者 刘继红 宋晓东 罗刚 鲁雄兵 孙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DMN)的制备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作DMN,通过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HR色谱和离心法分离DMN,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和磁化强度分析仪检测DMN,研究制备过程中葡聚... 目的探讨葡聚糖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DMN)的制备对其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作DMN,通过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HR色谱和离心法分离DMN,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和磁化强度分析仪检测DMN,研究制备过程中葡聚糖用量、铁盐含量、氨水浓度、搅拌速度、离心速度、Fe3+/Fe2+摩尔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DMN的有效粒径、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制备条件影响着DMN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大小。DMN直径最小为3nm,有效粒径介于42.7~189.1nm,比饱和磁化强度介于0.16~0.38emu/g。结论制备反应条件对DMN有效粒径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符合化学共沉淀反应的一般规律,可以用沉淀反应的理论指导DMN的制备,为DMN作为基因和药物纳米载体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有效粒径 比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