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铁系乙苯脱氢催化剂的SEM-EDAX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发扬 祝以湘 蔡庆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用SEM-EDAX 对氧化铁系乙苯脱氢催化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微区成份分析,结果与 Mubler 等人描述的结构不同,该种催化剂是由外部覆盖层和内部主体层构成。覆盖层是由小块片状晶体堆垛成疏松的层状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松散地联接起来结成... 用SEM-EDAX 对氧化铁系乙苯脱氢催化剂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微区成份分析,结果与 Mubler 等人描述的结构不同,该种催化剂是由外部覆盖层和内部主体层构成。覆盖层是由小块片状晶体堆垛成疏松的层状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松散地联接起来结成薄层,覆盖在催化剂的表面上,内部主体层是由大量的棒状晶体松散地堆垛而成。分析表明,前者是钾的化合物,是活性相在大气中分解、水解和吸收CO_2生成的产物;后者是α-Fe_2O_3或Fe_3O_4的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铁系 乙苯脱氢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氧化铁系催化剂的研究——晶格氧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慧贞 何淡云 +1 位作者 肖漳龄 蔡启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5期433-440,共8页
本文探讨了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工业氧化铁系催化剂晶格氧与水蒸汽氧的交换以及晶格氧参与反应的微观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晶格氧参与反应,与水蒸汽氧有交换,反应途径以直接脱氢为主,并发生氧转移脱氢.讨论了两种脱氢反应途径中,... 本文探讨了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工业氧化铁系催化剂晶格氧与水蒸汽氧的交换以及晶格氧参与反应的微观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晶格氧参与反应,与水蒸汽氧有交换,反应途径以直接脱氢为主,并发生氧转移脱氢.讨论了两种脱氢反应途径中,晶格氧参与反应的微观过程.强调指出,晶格电子传递和邻近活性位氧化还原周期协同进行是氧转移脱氢机理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脱氢 催化脱氢 脱氢反应 晶格氧 氧化铁系催化剂 微观过程 反应途径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系催化剂上乙苯脱氢反应机理研究(Ⅰ)——乙苯吸附态的“原位”红外光谱及脱氢反应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平 何淡云 曹守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11期1020-1025,共6页
本文用“原位”FT-IR光谱研究乙苯在氧化铁系催化剂上的吸附物种,结合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对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考察,讨论了该反应的微观机理。
关键词 速率控制步骤 脱氢反应 乙苯 氧化铁系催化剂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红外光谱 吸附态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Fe_2O_3-K_2O系催化剂的XPS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淡云 林仁存 +1 位作者 夏明 祝以湘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77-582,共6页
对铈、钼助催的Fe_2O_3-K_2O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使用前后和工业用后卸下的样品作XPS研究,结果表明:用后催化剂中铁以Fe^(2+)和e^(3+)两种价态并存,表面上生成一定量羟基,反应条件下钾和氧化铁发生作用生成新相K_2Fe_2O_4,它也是活性... 对铈、钼助催的Fe_2O_3-K_2O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使用前后和工业用后卸下的样品作XPS研究,结果表明:用后催化剂中铁以Fe^(2+)和e^(3+)两种价态并存,表面上生成一定量羟基,反应条件下钾和氧化铁发生作用生成新相K_2Fe_2O_4,它也是活性相,表面钾被水蒸汽溶解随物料流动而迁移流失,钾的流失是失活的重要原因,还有结构因素的影响,在催化剂表面铈以CeO_2微晶存在,反应条件下部分被还原,因而增加了晶格氧的活动性和电子传递渠道,通过促进氧转移脱氢而使催化剂脱氢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氧化铁系催化剂 光电于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helating agent on oxidation rate of aniline in ferrous ion activated persulfate system at neutral pH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永清 谢晓芳 +1 位作者 黄少斌 梁海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41-1447,共7页
In the interest of accelerating aniline degradation, Fe2+ and chelated Fe2+ activated persulfate oxid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neutral pH condition. Three kinds of chelating agent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citric aci... In the interest of accelerating aniline degradation, Fe2+ and chelated Fe2+ activated persulfate oxid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neutral pH condition. Three kinds of chelating agent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citric acid, oxalic acid and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atate(EDTA) to maintain available Fe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lating agent and ferrous ion didn't follow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niline. A 1/1 ratio of chelating agent/Fe2+ results in a higher degradation rate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by other ratios. The oxidation enhancement factor using oxalic acid was found to be relatively low. In contrast, citric acid is more suitable chelating agent in the ferrous iron activated persulfate system and aniline exhibits a highest degradation with a persulfate/Fe2+/citric acid/aniline molar ratio of 50/25/25/1 compared to other molar rat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lating agent persulfate aniline ferrous 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脱氢Fe_2O_3-K_2O系催化剂中晶格氧和钾的助催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夏明 何淡云 祝以湘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XPS、高温真空XRD及活性和比表面测定等方法对单组分Fe_2O_3、双组分Fe_2O_3-K_2O催化剂及工业用XH-03催化剂研究晶格氧的性质和钾的助催作用;结果表明,纯Fe_2O_3催...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XPS、高温真空XRD及活性和比表面测定等方法对单组分Fe_2O_3、双组分Fe_2O_3-K_2O催化剂及工业用XH-03催化剂研究晶格氧的性质和钾的助催作用;结果表明,纯Fe_2O_3催化剂表面氧种的还原程度差别较大,反应时晶格氧易于失去,造成缺氧而迅速失活,钾的加入使催化剂生成新的K_2F_e2O_4相,其表面氧种的还原性趋向一定的温度范围,晶格氧数量增加,且其稳定性也增加,从而同时促进了氧转移脱氢和直接脱氢反应的活性,因此认为K_2Fe_2O_4可能是活性相,脱氢反应的活性中心应由Fe^(2+)、Fe^(3+)、还原程度一定的晶格氧和K~+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催化剂 晶格氧 助催作用 氧化铁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