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衍射测定催化剂及其载体中γ-氧化铝相含量
1
作者 杜亚雄 郑鑫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和SH/T 0625(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硅铝催化剂中γ-氧化铝含量测定法X射线衍射法)对6种典型催化剂及其载体中γ-氧化铝相的相对含量(又称相对结晶度)进行测定试验,发现SH/T 0625中步进扫描实验条件有问题,为此在SH/T 0625标... 采用X-射线衍射和SH/T 0625(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硅铝催化剂中γ-氧化铝含量测定法X射线衍射法)对6种典型催化剂及其载体中γ-氧化铝相的相对含量(又称相对结晶度)进行测定试验,发现SH/T 0625中步进扫描实验条件有问题,为此在SH/T 0625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试验方法,主要是选择步进扫描试验条件。改进方法仍采用外标法测定γ-氧化铝相的相对含量,测定范围35.9%~114.0%,标准偏差(SD)0.7%~1.9%,相对标准偏差(RSD)1.2%~1.8%;测定参比样γ-氧化铝相的相对含量(标称值114.0%)绝对偏差-2.3%~+1.6%(n=10),能够满足相关催化剂及其载体中γ-氧化铝相的相对含量测定的所有工艺技术要求,改进的方法可在石化生产行业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含量 相对结晶度 γ-氧化铝 载体 催化剂 相定性 相定量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蔗糖/γ-氧化铝制备碳均匀覆盖的碳/氧化铝复合材料(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林莉 林伟 +3 位作者 王培 朱月香 赵璧英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9-1181,共3页
碳/氧化铝复合材料(CCA)作为催化剂载体或吸附剂具有广泛用途.在文献报道中,大部分的碳-氧化铝复合材料是通过热解气相碳氢化合物制得的,这样在氧化铝表面覆盖的碳通常是不均匀的.本文提出了一个操作简便,且重复性高的新方法来制备碳均... 碳/氧化铝复合材料(CCA)作为催化剂载体或吸附剂具有广泛用途.在文献报道中,大部分的碳-氧化铝复合材料是通过热解气相碳氢化合物制得的,这样在氧化铝表面覆盖的碳通常是不均匀的.本文提出了一个操作简便,且重复性高的新方法来制备碳均匀覆盖的碳/氧化铝复合材料———热解均匀分散在氧化铝表面的蔗糖.在这种复合材料中,碳层厚度可控制为一个石墨单层的厚度,且碳的覆盖度及层数可以通过改变浸渍的蔗糖量及浸渍次数来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复合材料 热解 蔗糖 Γ-氧化铝 制备 催化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晶相和粒度对α-氧化铝载体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魏会娟 王辉 +3 位作者 廉括 李金兵 代武军 汤之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35,共5页
以两个系列不同晶相的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载体,研究氧化铝晶相和粒度对α-氧化铝载体的影响。采用XRD,TG-DSC,SEM等方法对载体坯料及载体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原料氧化铝的晶相会影响焙烧过程中氧化铝的晶相转变过程,从而改变... 以两个系列不同晶相的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载体,研究氧化铝晶相和粒度对α-氧化铝载体的影响。采用XRD,TG-DSC,SEM等方法对载体坯料及载体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原料氧化铝的晶相会影响焙烧过程中氧化铝的晶相转变过程,从而改变载体的晶体形貌及尺寸,进而导致吸水率和比表面积等物性的变化;氧化铝的粒度也会对载体物性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铝原料的晶相及粒度,可实现载体晶体形貌及尺寸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载体物性,实现载体的可控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铝载体 过渡态氧化铝 Α-氧化铝 晶相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材料用氧化铝基体及涂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谢征芳 肖加余 +2 位作者 陈朝辉 郑文伟 胡海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37,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研究了用三种起始物异丙醇铝[Al(OC3H7i)3]、氯化铝(AlCl3·6H2O)、硝酸铝[Al(NO3)3·9H2O)],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用氧化铝基体及涂层的工艺,考...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研究了用三种起始物异丙醇铝[Al(OC3H7i)3]、氯化铝(AlCl3·6H2O)、硝酸铝[Al(NO3)3·9H2O)],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用氧化铝基体及涂层的工艺,考察了三种体系反应物配比、水解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得的三种溶胶体系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溶胶配制参数;还考察了三种溶胶体系在通常情况下和在编织物中的凝胶化情况,获得了较佳的凝胶化条件;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种凝胶的裂解产物及其晶体类型。结果表明,不管经过何种途径,凝胶在经1260℃裂解后均可获得α-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氧化铝 涂层 复合材料 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α-氧化铝载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辉 李金兵 +1 位作者 陈建设 张志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9-853,共5页
以三水氧化铝为前体,在前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和不同含量的添加剂,通过挤压成型的方法制备α-氧化铝载体,利用添加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的特点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性能,并以α-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采用XRD、颗粒... 以三水氧化铝为前体,在前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和不同含量的添加剂,通过挤压成型的方法制备α-氧化铝载体,利用添加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的特点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性能,并以α-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采用XRD、颗粒强度测定仪、压汞仪、TG-DTA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剂及其加入量对α-氧化铝载体晶型、抗压强度、孔结构、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利用乙烯环氧化反应评价了银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能抑制焙烧过程中氧化铝颗粒间的烧结团聚、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抗压强度及其孔直径尺寸、改变氧化铝α相变温度、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可进一步优化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铝载体 添加剂 银催化剂 乙烯 氧化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技术研究银催化剂及其载体α-氧化铝的表面酸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雷志祥 饶国瑛 张志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银催化剂及其载体α -氧化铝的表面酸性 ,并比较了载体α -氧化铝与加铯和未加铯的银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的差别。研究表明 :载体α -氧化铝上负载了银后 ,其L酸性中心浓度有所下降 ,而加入助催化剂铯后 ,其L酸性中心... 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银催化剂及其载体α -氧化铝的表面酸性 ,并比较了载体α -氧化铝与加铯和未加铯的银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的差别。研究表明 :载体α -氧化铝上负载了银后 ,其L酸性中心浓度有所下降 ,而加入助催化剂铯后 ,其L酸性中心浓度更是明显降低。银催化剂及其载体的表面酸性对银催化剂的选择性等性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技术 银催化剂 载体 Α-氧化铝 固体催化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中钠含量对α-氧化铝载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敬畅 李红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96-699,共4页
通过外加钠组分的方法提高氧化铝起始物料中的钠含量,并由不同钠含量的起始物料制备α-氧化铝载体。通过测定载体的强度、吸水率、比表面积、孔结构及酸碱性能等,得出载体的最终钠含量仅与焙烧条件有关,与原料中钠含量无关,钠含量不影响... 通过外加钠组分的方法提高氧化铝起始物料中的钠含量,并由不同钠含量的起始物料制备α-氧化铝载体。通过测定载体的强度、吸水率、比表面积、孔结构及酸碱性能等,得出载体的最终钠含量仅与焙烧条件有关,与原料中钠含量无关,钠含量不影响α-氧化铝载体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含量 Α-氧化铝 载体 性能 影响 负载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孔钛片为载体的氧化铝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涛 钟邦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5-90,共6页
γ-alumine membranes supported by porous titanium plate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techniqe with alumina isopropoxid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membrane per formance, in the membrane prepar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 γ-alumine membranes supported by porous titanium plate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techniqe with alumina isopropoxid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membrane per formance, in the membrane prepar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A dynamic flow-weighted acti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pparatus for inorganic membrane were set-up on the basis of Kelvine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composite porous membrane the acti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s about 6-8nm, the most probable pore size is about 7nm and nitrogen permeability is 7. 1×10-6mol·m-2·Pa-1 ·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微孔膜 溶胶-凝胶法 膜孔径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O-NiTi-LDH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氧化乙硫醇性能研究
9
作者 崔洪珊 何杰 +2 位作者 徐从波 赵玲玲 王丽平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将氧化银(Ag_(2)O)负载到镍-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Ti-LDH)上以构建Ag_(2)O-NiTi-LDH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XPS、UV-vis、电化学工作站和FT-IR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光催化的方法对乙硫醇进行吸附氧化降解... 本文将氧化银(Ag_(2)O)负载到镍-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Ti-LDH)上以构建Ag_(2)O-NiTi-LDH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XPS、UV-vis、电化学工作站和FT-IR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光催化的方法对乙硫醇进行吸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Ag_(2)O和NiTi-LDH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Ag_(2)O-NiTi-LDH复合材料比单一基体材料的带隙能小,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和迁移效率高;在光催化实验中,单一的基体材料NiTi-LDH对乙硫醇的光催化效果不明显,Ag_(2)O和Ag_(2)O-NiTi-LDH虽然都能将乙硫醇光催化氧化成硫酸盐,但Ag_(2)O-NiTi-LDH复合材料光催化氧化降解效率高于Ag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 复合材料 光催化 乙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隔热性能 被引量:22
10
作者 高庆福 张长瑞 +2 位作者 冯坚 武纬 冯军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仲丁醇铝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氧化铝溶胶,并将其与无机陶瓷纤维毡复合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得到氧化铝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样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热平板法对材料的隔热性能进... 以仲丁醇铝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氧化铝溶胶,并将其与无机陶瓷纤维毡复合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得到氧化铝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等方法对样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热平板法对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了氧化铝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隔热机理。研究表明:与氧化硅气凝胶相比,氧化铝气凝胶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经1000℃热处理后仍然能够较好地保持其纳米多孔结构;将气凝胶与纤维复合后,充分发挥了氧化铝气凝胶优良的隔热特性,使得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较纯纤维毡有了明显的改善,其热面温度1000℃时导热系数为0.0685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氧化铝气凝胶 复合材料 隔热性能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离子液体/钛硅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在胺羰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石峰 马宇春 +1 位作者 周瀚成 邓友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81-1783,共3页
A highly efficient Pd\|BMImCl/TiO\-\%y\%\|SiO\-\%x\% catalyst system synthesized through sol\|gel method from palladium complex, ionic liquid, titanate and silicate esters was found for the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 A highly efficient Pd\|BMImCl/TiO\-\%y\%\|SiO\-\%x\% catalyst system synthesized through sol\|gel method from palladium complex, ionic liquid, titanate and silicate esters was found for the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amines. The catalyst efficiency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reported in previous papers and the TOF number reached to 10 372 when catalyst 0.05%Pd\|4.6%BMImCl/TiO\-\%y\%\|SiO\-\%x\% was used. The usability of ionic liquid was the key point for preparation of this catalyst system because of its high dissolvability to palladium complex and affording appropriate micro\|environment for the reaction. The synergism among palladium complex, ionic liquid, titanate and silicate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system. BET, AES and XRD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d the catalysts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合成 羰化 溶胶-凝胶 苯胺 氨基甲酸酯 环己胺 催化反应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碱氧化铝吸附分离丙二醇中的乙二醇
12
作者 黄振华 艾硕 +1 位作者 玉万国 黄承都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0-137,144,共9页
乙二醇是生物质基1,2-丙二醇的主要杂质。通过浸渍法将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分散于介孔Al_(2)O_(3)中,真空干燥后制得吸附剂,通过吸附方法分离、纯化含质量分数为10%乙二醇的1,2-丙二醇。发现碱性位点对乙二醇有优先吸附的特性,且多... 乙二醇是生物质基1,2-丙二醇的主要杂质。通过浸渍法将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分散于介孔Al_(2)O_(3)中,真空干燥后制得吸附剂,通过吸附方法分离、纯化含质量分数为10%乙二醇的1,2-丙二醇。发现碱性位点对乙二醇有优先吸附的特性,且多孔Al_(2)O_(3)负载的NaOH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在负载过程中,Al_(2)O_(3)的比表面积大幅下降,且因NaOH沉积而形成新的介孔。CO_(2)-TPD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铝载体的碱量远低于其负载的NaOH的碱量,因此,24.7NaOH-Al_(2)O_(3)对乙二醇的强吸附能力应归因于NaOH而非氧化铝载体。在NaOH负载质量分数为24.7%、吸附剂质量分数为20%、吸附温度为20℃、吸附时间为4 min的较优条件下,1,2-丙二醇的质量分数从90%提高到92%,乙二醇吸附量高达69.2 mg/g。乙二醇移除率约为丙二醇损失率的10倍,表现出较高的分离选择性。Gaussian 03分子模拟软件的计算结果表明:乙二醇的羟基氢原子带有明显的正电性,而1,2-丙二醇的羟基氢原子显示负电性或电中性,故只有乙二醇的羟基有显著的Lewis酸性,这种独特的酸-碱相互作用是分离选择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1 2-丙二醇 乙二醇 氧化钠(NaOH) 氧化铝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改性γ-氧化铝负载碳酸钾催化酯化的活性研究
13
作者 王敏炜 王志远 +2 位作者 蒋启忠 程新炎 江梅珍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采用Fe2O3改性的γ-Al2O3作为载体负载K2CO3,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癸酸六聚甘油酯的合成。考察了Fe2O3改性γ-Al2O3作为载体的固体碱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XRD、CO2-TPD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 采用Fe2O3改性的γ-Al2O3作为载体负载K2CO3,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癸酸六聚甘油酯的合成。考察了Fe2O3改性γ-Al2O3作为载体的固体碱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XRD、CO2-TPD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γ-Al2O3中加入适量Fe2O3改性剂可以产生了新碱性中心,使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Fe2O3最佳加入量为5%,催化反应的酯化率可达到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载体改性 Γ-氧化铝 聚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生长法合成多级孔道FAU/氧化铝复合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佳 赵天波 +1 位作者 宗保宁 杜泽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72,共8页
以整体型大孔-介孔氧化铝为载体,使用浸涂法负载NaY晶种并二次生长合成大孔-介孔-微孔FAU/氧化铝复合物,考察载体晶型及晶种胶的辅助作用对合成沸石复合物的影响;采用XRD、SEM、氮气吸附-脱附、DTA/TG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沸... 以整体型大孔-介孔氧化铝为载体,使用浸涂法负载NaY晶种并二次生长合成大孔-介孔-微孔FAU/氧化铝复合物,考察载体晶型及晶种胶的辅助作用对合成沸石复合物的影响;采用XRD、SEM、氮气吸附-脱附、DTA/TG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沸石在整体材料上的覆盖度由载体的物化性质、晶种悬浊液或二次晶化液的化学组成共同决定;γ-Al_2O_3载体经过含晶种胶的沸石悬浊液负载晶种,二次晶化后形成载体骨架部分转化为沸石且保持载体微观形貌的结构;α-Al_2O_3载体沸石的覆盖度因二次晶化液中晶种胶的辅助作用而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道结构 NaY晶种 二次生长法 FAU/Al2O3复合 氧化铝载体晶型 晶种胶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富勒烯铵碘盐复合载体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氧化乙醇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周晨 黄巧茜 雷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3-1018,共6页
采用水合肼水热还原法制备了不同比例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n型自掺杂富勒烯铵碘盐(PCBANI)的复合载体RGO-PCBANI,并在电极上用这些载体负载Pd纳米粒子制备了Pd/RGO-PCBANI电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 采用水合肼水热还原法制备了不同比例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n型自掺杂富勒烯铵碘盐(PCBANI)的复合载体RGO-PCBANI,并在电极上用这些载体负载Pd纳米粒子制备了Pd/RGO-PCBANI电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RGO-PCBANI和Pd/RGO-PCBANI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电催化氧化乙醇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RGO-PCBANI(6∶1)载体的分散性较好,用其负载的Pd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 2 nm,且Pd/RGO-PCBANI(6∶1)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质量电流密度达到1288. 8 m A/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富勒烯复合载体 间隔材料 钯电催化剂 燃料电池 乙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高表面氧化铝的制备及性质──添加钡及钡与镧的协同作用对氧化铝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龚茂初 章洁 +5 位作者 林之恩 谢春英 陈耀强 郑林 李孝维 许清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47-949,共3页
氧化铝是高温催化反应中常用的载体材料.高于1000℃时,Al2O3 通过表面活性原子的迁移和表面羟基脱水发生烧结,并向α相转变[1,2],同时随着比表面积剧烈下降,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聚集,催化剂活性下降等.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元素,... 氧化铝是高温催化反应中常用的载体材料.高于1000℃时,Al2O3 通过表面活性原子的迁移和表面羟基脱水发生烧结,并向α相转变[1,2],同时随着比表面积剧烈下降,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聚集,催化剂活性下降等.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硅及碱土元素可明显改善氧化铝的热稳定性[3-8].本文以溶胶-凝胶法单独引入Ba元素,考察了Ba添加量对Al2O3热稳定性的影响.还采用溶胶-凝胶与表面浸渍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引入La和Ba,考察了两元素协同作用对Al2O3 热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氧化铝 协同作用 热稳定性 催化剂 载体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氧化铝—氧化硅纳米粉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青松 简科 +1 位作者 陈朝辉 郑文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AlCl3·6H2 O和 (CH2 ) 6 N4 为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比表面积为 189. 6m2 /g的γ相氧化铝粉 ,平均粒径约为 9nm。以铝溶胶和硅溶胶为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反应活性高的Al2 O3-SiO2 复合粉体。该粉体在 13 0
关键词 纳米粉 氧化铝 莫来石 溶胶-凝胶法 陶瓷 复合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高比表面多孔Ti-Si复合氧化物材料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敬哲 杨少凤 +4 位作者 王子忱 沙晓祥 赵慕愚 单志军 丁世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2-294,共3页
A new method named peptizingge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ynthesize TiSi dioxide composite, whose surface area is above 1 000 m2/g. The character of this method is that Ti exists in the form of ion and ion cluster duri... A new method named peptizingge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ynthesize TiSi dioxide composite, whose surface area is above 1 000 m2/g. The character of this method is that Ti exists in the form of ion and ion cluster during the hydrolysis of Si(OC 2H 5) 4 . This is the progress on the cohydrolysis of Si(OC 2H 5) 4 and Ti(OC 4H 9) 4. During the calcination of gelation, Ti—O—Si was formed with Ti element in the situation of SiO 2 crystal cell. This is confirmed by FTIR analysis. TiSi dioxide composite with Ti molar fraction of 13.1%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amorphous based on XRD analysis, which reveals that TiSi dioxide composite is uniform in structure. Furthermore, extra Ti element presents on the surface layer of TiSi dioxide composite examined by Raman and EES analysis. Owning to these two characters, TiSi dioxide composite prepared by peptizinggelation method becomes a good catalyst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溶-凝胶法 复合氧化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复合氧化物局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晓光 董鹏 +4 位作者 周亚松 刘涛 张静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 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 Ti K 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 用 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 Ti K 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气相沉积法最差,不论哪种方法,随钛含量(或钛硅原子比)的增加,边前特征峰 A2降低,钛的第一配位层 Ti-O 的配位数和键长增加;在复合载体中既有钛中心对称的八面体6配位 TiO_6的结构也有钛中心对称性差的四面体4配位 TiO_4或五面体5配位结构,并且随钛含量增加,钛的局域结构越来越接近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根据 XAFS、XRD、IR 表征结果,提出了钛硅复合氧化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FS 复合氧化 溶胶-凝胶 液相浸渍 化学气相沉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连奕新 王会芳 +2 位作者 张元华 方维平 杨意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9,共8页
采用混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并负载Co—Mo活性组分制备了Co—Mo/MgO—Al2O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一脱附、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质量滴定等方法考察了焙烧温... 采用混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并负载Co—Mo活性组分制备了Co—Mo/MgO—Al2O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一脱附、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质量滴定等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载体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Co—Mo/MgO—Al2O3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500~800℃焙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以MgAl2O4·xMgO·yAl2O3无定形复合氧化物形式存在,900~1300℃焙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转变为MgAl2O4尖晶石;600~800℃焙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较高的零电荷点,有利于Co—Mo活性组分的吸附和分散,以其为载体制备的Co—Mo/Al2O3-MgO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氧化载体 焙烧温度 水煤气变换 -钼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