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镍的表面沉积修饰及催化氧化选择性调控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凯敏 刘春红 +2 位作者 胡晨晖 祁志福 卓佐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0-935,共6页
采用液相沉积表面改性修饰纳米NiO制备NiO@xSi复合材料,利用XRD、SEM、XPS、H_(2)-TPR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尺寸、表面性质、氧化还原能力等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的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表面... 采用液相沉积表面改性修饰纳米NiO制备NiO@xSi复合材料,利用XRD、SEM、XPS、H_(2)-TPR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尺寸、表面性质、氧化还原能力等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的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表面沉积修饰后,NiO@xSi依然可保持10nm左右的尺寸粒径,表面Si与NiO之间存在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NiO主体的深度氧化能力有所抑制。在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NiO@xSi表现出较好的丙烯选择性调控能力,以NiO@1.0Si为例在相同活性转化率下表现出优于NiO样品2~3倍的丙烯选择性。该表面沉积修饰策略有助于研究其他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选择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 表面沉积 选择性催化氧化 选择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 -蒎烯选择性氧化制备(+)-2,3-蒎烷二醇
2
作者 秦顾天越 刘炜祺 +3 位作者 杨益琴 徐徐 王忠龙 王石发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对(-)-α-蒎烯的氧化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获得(+)-2,3-蒎烷二醇的高选择性制备方法。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溶剂种类和用量、体系水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α-蒎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 对(-)-α-蒎烯的氧化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获得(+)-2,3-蒎烷二醇的高选择性制备方法。考察了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溶剂种类和用量、体系水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α-蒎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氧化条件,结果表明:氧化剂用量0.2 mol,溶解高锰酸钾的NaOH水溶液用量与原料α-蒎烯的比例为37∶1(mL∶g),将高锰酸钾溶解在pH值为13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然后缓慢滴入系统。溶剂叔丁醇的用量为料液比1∶16(g∶mL),过氧化物抑制剂乙二醇用量1.44 mo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在最适条件下,产物(+)-2,3蒎烷二醇的平均选择性为90.1%(n=3)。采用GC-MS和1 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合成了(+)-2,3-蒎烷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2 3-蒎烷二醇 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NO研究进展
3
作者 毛星舟 赖飞 +4 位作者 高嘉奕 袁博 郝润龙 付东 赵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6,I0007,I0008,共10页
将NO选择性催化氧化为NO_(2)(NO-SCO)是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NH_(3)-SCR)中实现快速SCR反应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预氧化+碱液吸收)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开发具备优异催化性能的NO-SCO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将NO选择性催化氧化为NO_(2)(NO-SCO)是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NH_(3)-SCR)中实现快速SCR反应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预氧化+碱液吸收)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开发具备优异催化性能的NO-SCO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钙钛矿型(A_(x)B_(y)O_(3))催化剂因其低成本和良好的NO催化氧化性能而展现出巨大的商业应用潜力。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基础型钙钛矿、调控型钙钛矿以及改性/负载型钙钛矿在催化氧化NO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总结了A、B位调控对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NO-SCO技术在实际脱硝应用场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设计与开发具备优越催化活性以及抗硫抗水性能的钙钛矿型NO-SCO催化剂是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选择性催化氧化 NO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VWTi耦合催化剂对乙二胺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研究
4
作者 王加欣 刘志坚 +3 位作者 冯拥军 赵保槐 任靖 杨振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3,共6页
通过引入氧化和还原活性中心,可控制备了双活性位点的PdVWTi耦合催化剂,并通过XRD、N_(2)吸脱附等温仪、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了2种活性组分负载方法对乙二胺选择性氧化的活性和N_(2)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共浸渍法制备的... 通过引入氧化和还原活性中心,可控制备了双活性位点的PdVWTi耦合催化剂,并通过XRD、N_(2)吸脱附等温仪、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了2种活性组分负载方法对乙二胺选择性氧化的活性和N_(2)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Pd和V能更好地耦合协同,可以保留较好的氧化活性,在345℃下实现了乙二胺的完全转化,并且表现出优异的N_(2)选择性,达到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挥发性有机物 选择性氧化 催化剂 协同耦合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耦合技术净化有机胺废气
5
作者 汪鹏 王学海 +1 位作者 刘思佳 李宝忠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自制的整体式蜂窝状Cu-Mn-Ce催化剂与FN-2型V-W/Ti脱硝催化剂级配组合,考察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耦合工艺对有机胺(乙醇胺和乙二胺等体积混合)废气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积空速10000 h^(-1)、有机胺质量浓度2000 mg/m^... 采用自制的整体式蜂窝状Cu-Mn-Ce催化剂与FN-2型V-W/Ti脱硝催化剂级配组合,考察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耦合工艺对有机胺(乙醇胺和乙二胺等体积混合)废气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积空速10000 h^(-1)、有机胺质量浓度2000 mg/m^(3)、反应温度260℃时,在Cu-Mn-Ce催化剂的作用下,有机胺的非甲烷总烃转化率为96.4%,副产物中NH_(3)和NOx的选择性分别为13.67%和14.52%,二者的摩尔比接近于1;在催化氧化段体积空速6250 h^(-1)、催化还原段体积空速1000 h^(-1)、有机胺质量浓度1000 mg/m^(3)、反应温度260~280℃的条件下,经耦合工艺处理后,有机胺的非甲烷总烃转化率接近100%,反应器出口NH_(3)和N_(2)O未检出,NOx的选择性低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废气 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 耦合反应 Cu-Mn-Ce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n助剂对V_(2)O_(5)/TiO_(2)催化剂催化氨选择性氧化的影响
6
作者 岳鹏 石丽瑶 +2 位作者 崔静磊 张慧荣 郭彦霞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7,共15页
以V_(2)O_(5)/TiO_(2)催化剂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Ce、Mn改性催化剂,并结合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及活性组成,探究了其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V_(2)O_(5)/TiO_(2)催化剂... 以V_(2)O_(5)/TiO_(2)催化剂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Ce、Mn改性催化剂,并结合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及活性组成,探究了其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V_(2)O_(5)/TiO_(2)催化剂分散性好,Ce-Mn双金属改性提高了催化剂的NH3转化率和N_(2)选择性。Ce、Mn负载量(Ce或Mn与TiO_(2)的质量比)分别为8%、6%时,310℃下改性材料的NH3转化率为100%,N_(2)选择性为78%。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显示催化剂表面羟基吸附的NH3会优先参与反应,温度升高后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和Lewis酸位点上吸附的NH3开始参与反应,较高温度下Lewis酸位点是主要的NH3转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氧化 V_(2)O_(5)/TiO_(2) 催化剂 氧化 载体 金属助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氧化H_(2)S的富氮碳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金涛 杨学金 +4 位作者 宁平 王访 宋晓双 贾丽娟 冯嘉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1-1994,共14页
近年来,能高效净化H_(2)S并回收硫资源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H_(2)S-SCO)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高性能、高选择性及低成本的催化剂是H_(2)S-SCO技术的研究重点,其中富氮碳基催化剂(RNCC)具有高活性、无金属、易制备、低成本且易再生等优点... 近年来,能高效净化H_(2)S并回收硫资源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H_(2)S-SCO)受到了广泛关注.开发高性能、高选择性及低成本的催化剂是H_(2)S-SCO技术的研究重点,其中富氮碳基催化剂(RNCC)具有高活性、无金属、易制备、低成本且易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极具潜力的H_(2)S-SCO催化剂.本文介绍了金属基催化剂的发展,总结和归纳RNCC的制备方法、催化活性和物化性质,系统地讨论RNCC的构-效关系及影响RNCC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总结了RNCC的H_(2)S-SCO反应机理.最后指出RNCC目前存在机遇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氮碳基催化剂 H_(2)S 选择性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S空位ZnIn_(2)S_(4)催化剂的制备及选择性氧化HMF研究
8
作者 徐俪菲 侯浩强 +3 位作者 马春慧 李伟 罗沙 刘守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采用一步法原位制备了具有丰富S空位的硫化铟锌(V S-ZIS)可见光催化剂,对其光催化5-羟甲基糠醛(HMF)选择性氧化为2,5-呋喃二甲醛(DFF)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V S-ZIS光催化HMF选择性氧化制备DFF的机理。采用电子顺... 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采用一步法原位制备了具有丰富S空位的硫化铟锌(V S-ZIS)可见光催化剂,对其光催化5-羟甲基糠醛(HMF)选择性氧化为2,5-呋喃二甲醛(DFF)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V S-ZIS光催化HMF选择性氧化制备DFF的机理。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证实S空位的存在,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PS考察V S-ZIS的光学性质和元素组成,利用SEM、XRD观察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可以成功制备ZnIn_(2)S_(4),其呈花瓣微球状,且Zn、In、S元素均匀分布,可见光波长吸收范围为420~530 nm;制备时间对ZnIn_(2)S_(4)的晶体结构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通过控制制备时间可以调控催化剂中S空位,制备时间2~10 h制得的样品V S-ZIS-2~V S-ZIS-10中,6 h时制得的V S-ZIS-6具有丰富的S空位。80℃加热6 h制备的V S-ZIS-6在反应时间4 h、V S-ZIS-6/HMF质量比值3.2、HMF浓度1.0 mmol/L、空气流量20 mL/min条件下选择性氧化HMF的性能最佳,HMF转化率为95.4%,DFF产率为61.8%。V S-ZIS表面丰富的S空位能够促进O 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活化,通过捕获光生电子生成更多O_(2)^(-)·,从而提高催化剂对HMF的选择性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空位 硫化铟锌 5-羟甲基糠醛 光催化 选择性氧化 2 5-呋喃二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介导铜络合物活化过一硫酸盐选择性氧化水体四环素的分子内电子转移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湘楚 叶雨婷 +2 位作者 武哲 韦瑞松 刘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共12页
虽然水中游离的Cu(Ⅱ)无法有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但与四环素(TC)络合形成的铜络合物则具有活化PMS自催化降解TC的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验证了Cu(Ⅱ)-TC混合溶液中铜络合物的形成;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 虽然水中游离的Cu(Ⅱ)无法有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但与四环素(TC)络合形成的铜络合物则具有活化PMS自催化降解TC的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验证了Cu(Ⅱ)-TC混合溶液中铜络合物的形成;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揭示了铜络合物形成的反应路径、分子结构模型、自由能变、态密度(DOS)和络合作用力.研究发现,Cu(H_(2)O)_(4)^(2+)中Cu的d轨道接受TC中羟基、羰基及酰胺基中O的p轨道孤对电子形成络合物.构筑的5种可能的络合形式均呈现稳定的二配位六元环状结构.其中,形成络合物M1的自由能变最小、结构最稳定.铜络合物形成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弱相互作用、共价键、空间位阻及配位键等.Cu(Ⅱ)/PMS体系对TC具有显著的自催化降解作用,在240min内可以完全降解(降解率>99%);并且在碱性(pH=10)条件下,Cu(Ⅱ)络合物活化PMS原位生成Cu(Ⅲ)络合物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主导了TC的选择性氧化.通过DFT计算从动态、微观视角进一步阐明了pH介导铜络合物活化PMS选择性氧化水体TC的分子内电子转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络合物 过一硫酸盐 四环素 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掺杂的MoVTeNbO x催化剂用于丙烷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
10
作者 燕晓宇 孙宇涵 +3 位作者 徐晓晴 李春义 曹佳卉 张雨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4,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MoVTeNbO_(x)催化剂,并在催化剂中掺杂少量In组分,制备了一种可用于丙烷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的In掺杂MoVTeNbO_(x)催化剂(Mo_(1.00)V_(0.30)Te_(0.23)Nb_(0.12)In_(y)O_(x)),与不掺杂In的MoVTeNbO_(x)催化剂相比,新制...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MoVTeNbO_(x)催化剂,并在催化剂中掺杂少量In组分,制备了一种可用于丙烷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的In掺杂MoVTeNbO_(x)催化剂(Mo_(1.00)V_(0.30)Te_(0.23)Nb_(0.12)In_(y)O_(x)),与不掺杂In的MoVTeNbO_(x)催化剂相比,新制备催化剂上的丙烯酸产率和选择性显著提高。使用X射线衍射、H_(2)程序升温还原、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In掺杂催化剂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In掺杂能够有效提升催化剂表面Mo^(6+),V^(5+),Te^(4+)的含量,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以及丙烯酸的选择性。y的最佳范围是0.025~0.04,在该范围内的In掺杂有助于调节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的数量,使催化剂的氧化性提高。在反应温度为400℃、空速为1000 mL(g·h)、原料气组成n(C_(3)H_(8))∶n(O_(2))∶n(H_(2)O)为1∶2∶12、催化剂In和Mo摩尔比为0.025的条件下,丙烷转化率可达67.99%,丙烯酸选择性为58.30%,丙烯酸收率为3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选择性氧化 丙烯酸 MoVTeNbO_(x) 催化剂 I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醛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崇艳东 张晨霖 +4 位作者 周理龙 曹云丽 张恒 郑艳霞 王硕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等。基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原料的C3/C4法被认为是生产MMA的绿色工艺,其中甲基丙烯醛(MAL)氧化为甲基丙烯酸(MAA)是该工艺的关键步骤。对催化该反应...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等。基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原料的C3/C4法被认为是生产MMA的绿色工艺,其中甲基丙烯醛(MAL)氧化为甲基丙烯酸(MAA)是该工艺的关键步骤。对催化该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工业上所用的以Keggin结构磷钼钒酸盐为基础的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活性物种、不同组分的作用、负载型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可催化该反应的非金属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于非金属碳催化剂,指出未来应从2个方面展开研究:1)设计制备高活性和稳定性的碳催化剂;2)利用表征手段构建催化剂的结构模型,探究碳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甲基丙烯醛 选择性氧化 甲基丙烯酸 杂多酸 非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促进的硫醚选择性氧化制备亚砜/砜
12
作者 王金龙 范吉霞 +1 位作者 刘祈星 周海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6-2552,共7页
以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为氧化剂,在室温、无溶剂球磨条件下,考察了二苯硫醚选择性氧化制备亚砜或砜的反应条件,并考察了底物的普适性。结果表明,在氧化剂Oxone用量1.0~4.0 mmol、160个氧化锆球(其中,直径为10、8、5 mm氧化锆球的... 以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为氧化剂,在室温、无溶剂球磨条件下,考察了二苯硫醚选择性氧化制备亚砜或砜的反应条件,并考察了底物的普适性。结果表明,在氧化剂Oxone用量1.0~4.0 mmol、160个氧化锆球(其中,直径为10、8、5 mm氧化锆球的数量比分别为20∶40∶100)、球磨时间5~50 min和转速400 r/min的条件下,硫醚类化合物实现了系列亚砜或砜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制备(收率90%~99%),产物通过^(1)HNMR、^(13)CNMR进行了确认。该法具有选择性好、收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 研磨法 亚砜 选择性氧化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aPHI光催化氧化5-羟甲基糠醛选择性生成2,5-呋喃二甲酸
13
作者 裴习瑞 张佳元 +1 位作者 钮腾飞 倪邦庆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257,共9页
以KOH、NaOH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使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得到光催化剂聚七嗪酰亚胺钾钠混合物(KNaPHI),采用SEM、TEM、FT-IR、XRD、XPS、ICP-OES等方法分析了该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测试了其氧化还原电势、能带结构及光电性... 以KOH、NaOH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使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得到光催化剂聚七嗪酰亚胺钾钠混合物(KNaPHI),采用SEM、TEM、FT-IR、XRD、XPS、ICP-OES等方法分析了该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测试了其氧化还原电势、能带结构及光电性能,并考察了KNaPHI光催化氧化5-羟甲基糠醛(HMF)制备2,5-呋喃二甲酸(FDCA)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KNaPHI催化剂为片层块状结构,表面光滑平整,主要由C、N、O、K、Na这5种元素组成;具有光吸收性能,这使得催化剂光生载流子能够定向移动,进而提高了其光电效应。与传统的固体氮化碳相比,KNaPHI纳米颗粒可以在水中形成拟均相的溶液,从而实现对底物的高效光催化。在1 mmol(126 mg)HMF、3 mL水溶剂、40 mg KNaPHI催化剂、101.325 kPa O_(2)、50 W紫外灯光照射、室温反应24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HMF的转化率达到82%,产物FDCA的选择性为91%;在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剂水溶液仍然保持较好的催化效果,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仅略微下降。活性物质捕获实验结果发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空穴(h^(+))是HMF光催化氧化生成FDCA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选择性氧化 光催化 5-羟甲基糠醛 2 5-呋喃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气氛下CeO2-NiO纳米棒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树娜 朱刚 +5 位作者 石奇 杜威 朱华青 王瑞义 李志凯 张亚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1119,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Ni物质的量比的纳米棒CeO2(x)-NiO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TEM、拉曼光谱、H2-TPR及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Ni物质的量比对CeO2(x)-NiO催化剂形貌及富氢气氛下CO...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Ni物质的量比的纳米棒CeO2(x)-NiO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TEM、拉曼光谱、H2-TPR及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Ni物质的量比对CeO2(x)-NiO催化剂形貌及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COPROX)反应性能的影响。TEM测试结果表明,调变Ce/Ni物质的量比可制得不同粒径的CeO2(x)-NiO纳米棒催化剂。H2-TPR测试结果表明,将NiO掺入CeO2可提升CeO2(x)-Ni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拉曼光谱及XPS测试结果表明,镍含量较低时,CeO2(x)-NiO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及氧空位含量均较多,利于提升其催化性能。COPROX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镍含量较低的CeO2(0.89)-NiO纳米棒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好,在170-220℃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为100%,CO2选择性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NIO 纳米棒 CO 选择性氧化 富氢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氧化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云辉 林红 陈宇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氧化纤维素的应用领域,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了二醛基纤维素棉纤维,用红外光谱、X衍射等手段分析了氧化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轻度氧化棉纤维的结晶度略有提高,而深度氧化棉纤维的结晶度降低;... 为了进一步拓展氧化纤维素的应用领域,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了二醛基纤维素棉纤维,用红外光谱、X衍射等手段分析了氧化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轻度氧化棉纤维的结晶度略有提高,而深度氧化棉纤维的结晶度降低;氧化棉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氧化程度的提高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氧化 高碘酸钠 氧化棉纤维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化合物催化丙烷的选择性氧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彤彤 余长林 +3 位作者 蔡铁军 邓谦 彭振山 彭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28,共2页
The Cs0.1Cu0.2HXPVAs0.2Mo10Oy and Fe0.12HXPVAs0.3Mo11Oy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TPR.The propane oxidation on the cataly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continuous flow fi... The Cs0.1Cu0.2HXPVAs0.2Mo10Oy and Fe0.12HXPVAs0.3Mo11Oy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TPR.The propane oxidation on the cataly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continuous flow fixed-bed reactor.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under the conditions:V(N2)∶V(O2)∶V(C3H8)=2.2∶3.6∶1.2 θ=440℃,the catalysts performed in activity to a certain extent:over the catalyst of Cs0.1Cu0.2HXPVAs0.2Mo10Oy,the conversion for propane reach 72.92%,with a selectivity of 6.01% to acrylic acid and 2.91% to acetic acid;over Fe0.12HXPVAs0.3Mo11Oy catalyst,the conversion for propane was only 35.56%,but the selectivity for acrylic was as high as 12.15%,and acetic acid was 18.62%.The result showes that Cu could improve the conversion of propane,but could not inhibit the total oxidation product effectively,while Fe could enhance the selectivity for acrylic and acetic acid,but could not improve the conversion for prop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化合物 丙烷 选择性氧化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先明 李春福 +4 位作者 高浩华 蒋大林 冯景隆 康小平 席宗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1,共5页
综述了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添加载体及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对VPO催化剂选择氧化正丁烷制顺酐反应路径的最新认识,探讨了VPO催化剂的活性位的形成机制以及... 综述了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添加载体及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对VPO催化剂选择氧化正丁烷制顺酐反应路径的最新认识,探讨了VPO催化剂的活性位的形成机制以及V4+相与V5+相的相间协同作用,并展望了VPO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酐 选择性氧化 VPO催化剂 活性位分离 相间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浆长纤维的TEMPO选择性催化氧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毛连山 马朴 +2 位作者 刘桂南 Claude Daneault Francois Brouillette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1,共5页
采用TEMPO/NaBr/NaClO体系将机械浆长纤维糖基单元中的伯羟基选择性氧化成羧基来提高纸浆纤维羧基的含量。研究了TEMPO、NaBr和NaClO的用量以及浆浓对纸浆纤维氧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羧基含量对机械浆长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 采用TEMPO/NaBr/NaClO体系将机械浆长纤维糖基单元中的伯羟基选择性氧化成羧基来提高纸浆纤维羧基的含量。研究了TEMPO、NaBr和NaClO的用量以及浆浓对纸浆纤维氧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羧基含量对机械浆长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过程中,随着TEMPO和NaBr用量的增加,反应速度提高,而氧化后的纸浆纤维羧基含量没有增加,随着NaClO用量的增加,纸浆纤维的羧基含量上升。随着纸浆纤维浓度的增加,羧基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浆浓在1.3%时,羧基含量达到最高值。随着纸浆纤维羧基含量的增多,浆料抄片的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上升,撕裂指数下降,氧化的纸浆纤维对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下降;浆料的保水值上升而游离度下降;浆纤维的卷曲和扭曲系数降低。研究还发现,低羧基含量的纤维能够吸附部分有机溶解物以及其他物质,使得白水中的有机溶解物和总有机碳的含量下降,这种吸附性能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 机械浆 选择性氧化 羧基含量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蕾 张锁江 +2 位作者 李增喜 张香平 王玉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改变钼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pH值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o Bi Co Fe Ce Cs K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借助于BET、TG DSC、XRD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改变钼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pH值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o Bi Co Fe Ce Cs K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借助于BET、TG DSC、XRD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常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系统地考察了上述三种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异丁烯选择性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平均孔径小的催化剂选择性较差。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钼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10%、pH值2~3、焙烧温度500℃。在异丁烯∶空气=6∶94(体积比)、GHSV=3600h-1和360℃条件下,异丁烯转化率87.2%,甲基丙烯醛选择性72.0%,甲基丙烯醛收率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烯 甲基丙烯醛 选择性氧化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镁铝类水滑石液相选择性催化苯甲醇氧化合成苯甲醛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杰 周维友 +3 位作者 吴中 孙富安 何明阳 陈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3-1039,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o2Al Mgx(x=0.5、1、1.5和2)原子比的类水滑石,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面孔吸附(BET)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比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o2Al Mgx(x=0.5、1、1.5和2)原子比的类水滑石,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面孔吸附(BET)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比表面积,并考察了其催化苯甲醇选择氧化制苯甲醛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Mg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碱性增强,苯甲醛的选择性提高。在优化条件:苯甲醇0.02 mol,催化剂Co2Al Mg1类水滑石100 mg,过氧化氢叔丁醇0.04 mol,溶剂乙腈8 m 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9 h下,苯甲醇的转化率为39.5%,苯甲醛的选择性达到89.2%。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性与选择性未见明显降低,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碱性 苯甲醇 选择性氧化 苯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