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料修饰电极加速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电化学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挺 谢远武 董绍俊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评述了染料修饰电极加速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电子传递反应.讨论了染料修饰电极的修饰方法和性质,简评了伏安法、流动分析、光谱电化学法等几种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可逆电催化反应的机理,并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 评述了染料修饰电极加速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电子传递反应.讨论了染料修饰电极的修饰方法和性质,简评了伏安法、流动分析、光谱电化学法等几种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可逆电催化反应的机理,并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引用了47篇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修饰电极 氧化还原蛋白质 可逆电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强 邹颉 +2 位作者 赵杰宏 王轶 任学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0,共4页
植物氧化还原调节参与细胞的每一个代谢,影响细胞稳态和能量平衡。植物中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在调节酶活性和控制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研究蛋白氧化应激翻译后修饰的技术中,尤以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最适合。对蛋白质可逆的氧化... 植物氧化还原调节参与细胞的每一个代谢,影响细胞稳态和能量平衡。植物中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在调节酶活性和控制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研究蛋白氧化应激翻译后修饰的技术中,尤以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最适合。对蛋白质可逆的氧化还原翻译后修饰、氧化应激、氮化应激、抗病防御和细胞氧化还原应激与调控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 氧化还原调节 病原菌防御 活性氧 活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蛋白质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慧 陈斌 +2 位作者 周元臻 张思敬 陈双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24-328,共5页
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黏合剂、支持电解质和修饰材料这三种功用在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此种生物传感器应用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复合材料 氧化还原蛋白质 直接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的界面设计与传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艳霞 胡成国 胡胜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血红蛋白为人体红细胞中的一种主要蛋白质,是血液中运输氧气的主要物质。由于其类酶的性质、确定的结构以及分布的广泛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以及生物传感研究的理想模型。近年来,受益于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 血红蛋白为人体红细胞中的一种主要蛋白质,是血液中运输氧气的主要物质。由于其类酶的性质、确定的结构以及分布的广泛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以及生物传感研究的理想模型。近年来,受益于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的界面设计以及生物传感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介绍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生物传感的原理和研究现状,以探索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蛋白质 血红蛋白 直接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血红蛋白与聚乙烯硫酸盐层层组装薄膜电极的探测
5
作者 杨培慧 蔡继业 +1 位作者 夏科 梁志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血红蛋白 氧化还原蛋白质 模拟生物膜电极 生命物质 代谢过程 血红素蛋白质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纳米氧化铝模板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9
6
作者 秦玉华 周立恒 +2 位作者 王胜天 许宏鼎 李景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637,共2页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ytochrome c at a bis(4-pyridyl)disulphid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s covered with nanoporous alumina templa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porous alumina tem...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ytochrome c at a bis(4-pyridyl)disulphid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s covered with nanoporous alumina templa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porous alumina templates promote further th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of cytochrome c on th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resulting in a well-defined fast votammetric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纳米氧化 修饰电极 直接电化学 氧化-还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活性区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定璋 陈少贤 +3 位作者 陈景 罗琼 黄曙方 丁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1-1867,共7页
目的:筛选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催化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TPOR)活性域相互结合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选。首先构建pBTM116-MIF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L40;将表达MIF催化TPOR活性域的L40酵母菌株制备成感受态菌,... 目的:筛选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催化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TPOR)活性域相互结合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选。首先构建pBTM116-MIF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L40;将表达MIF催化TPOR活性域的L40酵母菌株制备成感受态菌,在人骨肉瘤cDNA文库中筛选。通过组氨酸(HIS3报告基因活性和β半乳糖苷酶实验,初步确定与催化TPOR活性域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最终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技术来确认。结果:分别构建含野生型MIF的pBTM116-MIF和野生型硫氧还蛋白样蛋白2(TXNL2)的pACT2-TXNL2质粒,将其共转染L40酵母菌。HIS3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和β半乳糖苷酶阳性实验结果提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将重组质粒pcDNA3.1-Myc-TXNL2转染MCF7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MIF抗体能够共沉淀Myc-TXNL2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c-TXNL2与MIF在细胞质中位置分布相同。结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为MIF氧化还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相互作用 硫氧还蛋白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