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金鑫 蔡林运 +2 位作者 李刚华 侯朋福 王绍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85,共6页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设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两个处理,研究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提高了水稻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高6.3% ~6.9%和2.4%~10.0%,但使有效分蘖期(...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设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两个处理,研究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提高了水稻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高6.3% ~6.9%和2.4%~10.0%,但使有效分蘖期(移栽后25 d)稻田水体含氧量降低了19.2% ~ 68.4%,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2%~14.2%和15.1% ~86.5%,水溶性Fe2+含量提高9.7% ~30.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水稻根系活力分别下降3.6% ~ 22.4%和13.5%~21.1%,拔节期分蘖数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分别减少9.5%和1.8%~4.3%.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水稻生长前期稻田水体氧消耗量,促进了土壤还原物质积累,降低了土壤Eh和水稻根系活力,对水稻前期的群体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最终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全量还田 土壤 氧化还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物质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庞学群 张昭其 +1 位作者 段学武 季作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7,共3页
探讨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离体荔枝果皮花色素苷颜色及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化剂可显著促进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 ,花色素苷由红色迅速变为褐色 ,当pH值升高时 ,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还原剂不能抵消氧化剂的破坏作用 ,反而促进花色... 探讨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离体荔枝果皮花色素苷颜色及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化剂可显著促进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 ,花色素苷由红色迅速变为褐色 ,当pH值升高时 ,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还原剂不能抵消氧化剂的破坏作用 ,反而促进花色素苷的降解 ,导致花色素苷褪色 .Na2 S2 O7可提高花色素苷的稳定性 ,形成花色素苷SO-3 复合物 .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皮 花色素苷 活性氮 还原 稳定性 氧化还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中草药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氧化还原物质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涛 梁康 +1 位作者 侯纬敏 张昌颖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正常和半乳糖性白内障及给中草药的大鼠晶状体中某些吡啶核苷酸成分、糖类、非蛋白质巯基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白内障晶状体中,NADPH及非蛋白质巯基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晶状体的,而NADP、半乳糖及半乳糖醇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 对正常和半乳糖性白内障及给中草药的大鼠晶状体中某些吡啶核苷酸成分、糖类、非蛋白质巯基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白内障晶状体中,NADPH及非蛋白质巯基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晶状体的,而NADP、半乳糖及半乳糖醇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晶状体的;当注射半乳糖的同时分别用黄岑、石斛、菟丝子及玉蝴蝶四种中草药水煎剂灌胃,上述变化为基本恢复至正常晶状体的水平。表明四种中草药对晶状体中的异常生化变化具有阻止及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中草药 糖类 氧化还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氧化还原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先宝 冉家荣 +6 位作者 陈甜甜 张雨笛 张敏婷 谢怡俐 侯银萍 贺超 张安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方法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氧化还原特性,采用四种典型的方法:加热法、超声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分别提取活性污泥EPS,对其组分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醛-NaOH法提取EPS含量最高,达到68.59 mg·... 为了探明不同方法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氧化还原特性,采用四种典型的方法:加热法、超声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分别提取活性污泥EPS,对其组分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醛-NaOH法提取EPS含量最高,达到68.59 mg·g^(-1),其次为EDTA法(23.40 mg·g^(-1))、加热法(18.2 mg·g^(-1))和超声法(4.07 mg·g^(-1));化学法(甲醛-NaOH法和EDTA法)对EPS中氧化还原物质的提取效率高于物理法(加热法和超声法);不同方法提取EPS的电子接受能力和电子供给能力分别为0.07~0.30μmol_(e-)·g^(-1)和0.01~0.04μmol_(e-)·g^(-1),其中EDTA法提取EPS的电子接受能力与电子供给能力最高.紫外可见光谱图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均显示出EPS中存在腐殖类物质,且化学法提取的含量高于物理法;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出蛋白质和腐殖酸的荧光峰,加热法提取EPS的蛋白质峰荧光强度更高,而化学法提取EPS的腐殖酸峰荧光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 氧化还原特性 氧化还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O工艺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先宝 陈甜甜 +5 位作者 高楚玥 张雨笛 谢怡俐 孙静 孙福乐 张安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38,共7页
采用加热法分别提取LB-EPS和TB-EPS,结合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通过电化学方法对EPS电化学特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两类EPS含量随AAO工艺流程逐渐减少,PN含量占EPS总量的60%~75%,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循环伏安图表明EPS中存在氧化还原物质;EPS... 采用加热法分别提取LB-EPS和TB-EPS,结合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通过电化学方法对EPS电化学特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两类EPS含量随AAO工艺流程逐渐减少,PN含量占EPS总量的60%~75%,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循环伏安图表明EPS中存在氧化还原物质;EPS的EAC和EDC值分别为0.373~0.568 μmol_(e-)·g^(-1)和0.066~0.113 μmol_(e-)·g^(-1);紫外可见光谱表明TB-EPS中含有更多的细胞色素c类物质,且其含量随着AAO工艺处理流程逐渐减少;EEM图显示缺氧池污泥LB-EPS中含有更多的富里酸和腐殖质类物质,其次是好氧池;TB-EPS中腐殖质类物质的荧光强度: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该结果与其电子转移能力相对应,推测富里酸、腐殖质类物质是EPS参与电子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工艺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 电化学特性 氧化还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