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08
1
作者 杨勇辉 孙红娟 彭同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83-2090,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分散,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加热还原制备了在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和ζ电位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形貌和ζ电位...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分散,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加热还原制备了在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和ζ电位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形貌和ζ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石墨被氧化后形成以C=O、C-OH、-COOH和C-O-C等官能团形式的共价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还原氧化石墨后形成的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与石墨的相似;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片厚度为1.0nm左右。考察并讨论了还原过程中水合肼用量,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石墨烯还原程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水合肼用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墨烯还原程度的主要因素;pH值对石墨烯稳定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石墨 Hummers法 氧化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冷继斌 于召洋 +3 位作者 李振虎 曾冬 戴伟 郭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3-1027,共5页
报道了用氮气和硫化氢的混合气模拟含硫天然气,在超重机中应用配合铁氧化还原法进行脱硫实验,研究了原料气中硫化氢浓度、原料气中气体流量、脱硫液流量、超重机转子转速和脱硫液pH值对H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配合铁体系... 报道了用氮气和硫化氢的混合气模拟含硫天然气,在超重机中应用配合铁氧化还原法进行脱硫实验,研究了原料气中硫化氢浓度、原料气中气体流量、脱硫液流量、超重机转子转速和脱硫液pH值对H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配合铁体系在超重机中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H2S脱除率稳定在99.9%左右。实验设备体积小,硫化氢脱除率稳定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氧化还原法 配合铁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表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瑞灿 王海燕 +5 位作者 韩永刚 王新星 王星雨 刘伟 叶方德 姚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氧化处理石墨粉制得氧化石墨,利用超声波作用将氧化石墨剥离,得到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胶状悬浮液,然后在水合肼的还原作用下得到石墨烯。采用SEM、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谱学的表征分析。考...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氧化处理石墨粉制得氧化石墨,利用超声波作用将氧化石墨剥离,得到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胶状悬浮液,然后在水合肼的还原作用下得到石墨烯。采用SEM、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谱学的表征分析。考察了还原过程中温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以及中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水合肼用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 墨石墨 氧化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分离润滑油基础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海丰 史权 陈月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38,共11页
为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氧化还原法分离润滑油基础油中各类硫化物的方案,选择氧化剂TBAPI和MCPBA 分别对模型硫化物环戊硫醚、二苯并噻吩进行氧化, 并选择还原剂LiAlH4 对各自的氧化产物进行还原,利用红外分析法考... 为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氧化还原法分离润滑油基础油中各类硫化物的方案,选择氧化剂TBAPI和MCPBA 分别对模型硫化物环戊硫醚、二苯并噻吩进行氧化, 并选择还原剂LiAlH4 对各自的氧化产物进行还原,利用红外分析法考察了氧化、还原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采用氧化还原法对高硫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富集,考察了氧化时间和氧化剂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GC/MS鉴定分离出的硫化物的结构和类型。结果表明,硫醚类化合物主要是带复杂长侧链的五元环和六元环硫醚,噻吩类化合物主要是烷基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及其同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氧化还原法 硫化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 被引量:5
5
作者 邝海 谭敦强 +1 位作者 何文 易志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5,共6页
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是一种简便环保的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重点讨论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氧化还原法回... 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是一种简便环保的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重点讨论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为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硬质合金 回收 氧化还原法 涂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处理黄栌叶废液制取鞣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武勇 杨兵 田金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2年第2期32-35,40,共5页
为使从黄栌叶中提取酸工业化 ,充分利用其剩余废液 ,减少污染。提出利用其剩余废液中的糖以及其它非鞣质成分和H2 SO4,将K2 Cr2 O7中的Cr6+ 还原成Cr3 + 而制成铬鞣剂 ,用于制革。实验结果表明 ,当用其剩余废液固含量为红矾钾重的 6 .6 ... 为使从黄栌叶中提取酸工业化 ,充分利用其剩余废液 ,减少污染。提出利用其剩余废液中的糖以及其它非鞣质成分和H2 SO4,将K2 Cr2 O7中的Cr6+ 还原成Cr3 + 而制成铬鞣剂 ,用于制革。实验结果表明 ,当用其剩余废液固含量为红矾钾重的 6 .6 % ,H2 SO4为 73.6 % ,反应温度为 6 0℃时 ,配得的鞣液具有良好的鞣性。它具有渗透快、不需另加隐匿剂、对边肷部有一定填充作用等优点。另外 ,还对所配鞣液的碱度 ,成革的性能 ,以及其剩余废液的酸量 ,总还原物 ,总固含量作了分析。从理论上和实际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法 黄栌叶 废液 制取 鞣剂 鞣质 铬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制备SnO_2纳米棒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鹤云 杨留方 +2 位作者 朱文杰 柳清菊 吴兴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6-97,103,共3页
在聚氧乙烯五醚(NP5)、聚氧乙烯九醚(NP9)和环己烷组成的微乳体系中用氧化还原法制备SnO_2前驱物,然后在熔盐中再经800℃、860℃焙烧2.5h,成功地制备了金红石结构的SnO_2纳米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SnO_2纳米棒的结构进行了... 在聚氧乙烯五醚(NP5)、聚氧乙烯九醚(NP9)和环己烷组成的微乳体系中用氧化还原法制备SnO_2前驱物,然后在熔盐中再经800℃、860℃焙烧2.5h,成功地制备了金红石结构的SnO_2纳米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SnO_2纳米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棒 氧化还原法 微乳液 熔盐 氧化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的烧结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习小明 廖达前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105,共5页
研究了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的烧结、烧结产物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确定了多相氧化还原法合成的钴酸锂的烧结制度:升温速度165℃/h、烧结温度850℃、恒温时间5 h。此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电化学性能优异,其初始放电容量大于150 mAh/g,在... 研究了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的烧结、烧结产物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确定了多相氧化还原法合成的钴酸锂的烧结制度:升温速度165℃/h、烧结温度850℃、恒温时间5 h。此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电化学性能优异,其初始放电容量大于150 mAh/g,在前8个循环中,平均每个循环的衰减率仅为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 正极材料 多相氧化还原法 烧结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处理有机硅废触体 被引量:2
9
作者 薛连海 李万海 王广铨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氧化还原法 有机硅 废触体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敏、简易的食盐加碘定性及半定量测定──改良砷铈氧化还原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宝印 张效良 +2 位作者 薛长勇 李溪雅 林世丹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9-60,共2页
灵敏、简易的食盐加碘定性及半定量测定──改良砷铈氧化还原法崔宝印,张效良,薛长勇,李溪雅,林世丹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北京)100853目前,有关检测碘盐的方法虽不少,但在敏感度和简易性方面仍感不够理想。我们经过实验研... 灵敏、简易的食盐加碘定性及半定量测定──改良砷铈氧化还原法崔宝印,张效良,薛长勇,李溪雅,林世丹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北京)100853目前,有关检测碘盐的方法虽不少,但在敏感度和简易性方面仍感不够理想。我们经过实验研究,改进了测定微量碘的砷销氧化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 加碘 碘盐 测定 砷铈氧化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钴酸锂前驱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习小明 廖达前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96,100,共5页
通过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得钴酸锂前驱体。XRD分析表明:合成的前驱体具有钴酸锂的晶型特征,与标准钴酸锂XRD的特征峰完全一致;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粒子非常均匀,分散状态良好。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Li+浓度等工艺条... 通过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得钴酸锂前驱体。XRD分析表明:合成的前驱体具有钴酸锂的晶型特征,与标准钴酸锂XRD的特征峰完全一致;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粒子非常均匀,分散状态良好。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Li+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合成钴酸锂前驱体的影响,得出合成该前驱体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5~85℃,反应时间6~8 h,Li+浓度20~30 g/L。此条件下,可以合成比表面积(BET)20~50 m2/g,粒径100 nm左右,Li、Co摩尔比为0.7~1.0的钴酸锂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CoO2正极材料 多相氧化还原法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滴定——氧化还原法测定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剑宏 马全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61-362,共2页
流动注射滴定法(简称FIA滴定),在高分散体系中进行,原则上可用于各类滴定反应。但至今有关FIA滴定的工作报道还不多见。本文把FIA滴定用于氧化还原滴定。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含量已成为公认的标准方法,其中预先还原Fe(Ⅲ)的步骤可... 流动注射滴定法(简称FIA滴定),在高分散体系中进行,原则上可用于各类滴定反应。但至今有关FIA滴定的工作报道还不多见。本文把FIA滴定用于氧化还原滴定。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含量已成为公认的标准方法,其中预先还原Fe(Ⅲ)的步骤可采用SnCl2-HgCl2法或无汞还原法。另外,还可用金属还原柱进行直接还原。但后者由于操作麻烦而较少应用。此外,为了定量还原Fe(Ⅲ),通过还原柱的流速不宜快,这样难免会引起部分Fe(Ⅱ)再度被氧化的可能。在我们工作中,由于FIA体系为一封闭体系,可避免Fe(Ⅱ)的现氧化。另外,FIA所测量的为非平衡信号,这样,采用短的还原柱,只要还原效率恒定不变,即使未达到100%还原,仍能获得重现性良好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滴定 氧化还原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防覆冰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占彦龙 李文 +1 位作者 李宏 胡良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
使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出疏水性能优异的超疏水表面,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对表面浸润性及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制得的铝基体超疏水表面接触角高达163.31°,滚动角小于5°。探究不同反应时间对表面形貌和浸润性的影响,使用... 使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出疏水性能优异的超疏水表面,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对表面浸润性及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制得的铝基体超疏水表面接触角高达163.31°,滚动角小于5°。探究不同反应时间对表面形貌和浸润性的影响,使用自制的结冰监测系统对制备出的超疏水表面的静态和动态水滴防覆冰性能进行探究,并结合一维传热理论和经典成核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80min时表面疏水效果最好,超疏水表面静态水滴延缓结冰时间约是普通样品的5倍,结冰温度也低了3.3℃,动态水滴撞击表面时,超疏水表面始终无积水和覆冰,表现出优异的静态和动态防覆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法 超疏水 静态防覆冰 动态防覆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制备氧化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强 康利涛 +1 位作者 解玲丽 史明杰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2-1098,共7页
以高锰酸钾(KMnO_4)和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介孔氧化锰。研究发现,产物的晶型和微观结构受KMnO_4溶液浓度的影响。当KMnO_4溶液浓度从0.1 mol·L^(-1)增加到0.3 mol·L^(-1),产物从比表面积13.6 m^2... 以高锰酸钾(KMnO_4)和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介孔氧化锰。研究发现,产物的晶型和微观结构受KMnO_4溶液浓度的影响。当KMnO_4溶液浓度从0.1 mol·L^(-1)增加到0.3 mol·L^(-1),产物从比表面积13.6 m^2·g^(-1)的晶态Mn_3O_4转变成比表面积约60 m^2·g^(-1)的非晶态MnO_2。电化学测试表明:非晶MnO_2具有最佳电化学性能,在2 mol·L^(-1)KOH溶液中,1 A·g^(-1)的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可达442 F·g^(-1),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100次后比电容保有率为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还原法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氧化还原法制备Co3O4/Ce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CO催化氧化反应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欣 冯锡岚 +3 位作者 刘大鹏 苏雨童 张政 张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2-660,共9页
采用简单的自发氧化还原法合成了Co3O4/Ce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反应参数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Ce摩尔比、pH值、反... 采用简单的自发氧化还原法合成了Co3O4/Ce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反应参数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Ce摩尔比、pH值、反应温度和煅烧温度均显著影响Co3O4/CeO2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性能最优的样品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在140℃时即可实现100%的转化率,并且在循环测试中其催化活性保持不变,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钴 氧化 自发氧化还原法 氧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还原方法对氧化还原法制备的功能化石墨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飞 余林 +2 位作者 曹小荣 陈胜洲 林维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
利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分别采用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将氧化石墨还原制得功能化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FT-IR)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对功能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原料石墨、氧化石墨和石... 利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分别采用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将氧化石墨还原制得功能化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FT-IR)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对功能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原料石墨、氧化石墨和石墨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都能还原氧化石墨制得功能化石墨烯,但还原程度不同。与化学还原法相比,热还原法制备的功能化石墨烯含有较少含氧基团,且工艺简单,耗时少,是一种高效制备大量功能化石墨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 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
17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0,共1页
以氨水、硝酸镍为原料,在氧化还原体系下制备了纳米镍粉末。该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粒度小、粒径分布窄等特点,而月.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高性能的纳米粉末。制得的纳米金属镍粉平均粒径为35nm,粒径范围在30-40nm。实验过程为:配制... 以氨水、硝酸镍为原料,在氧化还原体系下制备了纳米镍粉末。该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粒度小、粒径分布窄等特点,而月.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高性能的纳米粉末。制得的纳米金属镍粉平均粒径为35nm,粒径范围在30-40nm。实验过程为:配制一定浓度的含有分散剂的乙醇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粉 氧化还原法 制备 氧化还原体系 粒径分布 纳米粉末 产品纯度 平均粒径 纳米金属 乙醇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热解膨胀氢气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同鑫 程琥 曾若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石墨热解膨胀氢气还原法制备出石墨烯。通过SEM、XRD、Laman光谱及TEM对石墨、氧化石墨以及石墨烯的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单层石墨烯,同时考察了氢气还原温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 氢气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还原法制备锰酸锂前驱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习小明 廖达前 +1 位作者 胡柳泉 覃事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05-1908,共4页
以二氧化锰为锰源、水合肼或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在氢氧化锂溶液中,采用二氧化锰还原法,实现了常压水溶液中合成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前驱体。温度实验表明:80℃为二氧化锰还原法合成锰酸锂前驱体的最佳温度。对产物进行XRD、SEM和粒度... 以二氧化锰为锰源、水合肼或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在氢氧化锂溶液中,采用二氧化锰还原法,实现了常压水溶液中合成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前驱体。温度实验表明:80℃为二氧化锰还原法合成锰酸锂前驱体的最佳温度。对产物进行XRD、SEM和粒度分析,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锰酸锂是在二氧化锰表面原位形成的。随着反应的进行和嵌锂程度的提高,产物的比表面积增加,表明电解二氧化锰的还原嵌锂反应具有自催化特性。该方法制备的锰酸锂,均匀性明显提高,微观组分差异基本消除,对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2O4正极材料 氧化还原法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硫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继明 程胜高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3,共5页
试验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二氧化硫还原连续反应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的工艺,研究了二氧化硫还原反应时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硫磺投料量对含铬废水中六价铬污染物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硫还原反应条件控制在pH值为2-4、... 试验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二氧化硫还原连续反应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的工艺,研究了二氧化硫还原反应时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硫磺投料量对含铬废水中六价铬污染物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硫还原反应条件控制在pH值为2-4、反应温度为40-60℃、硫磺投料量为理论反应所需投料量的1.2倍、反应时间为40min时,可使高浓度含铬废水中的六价铬得到有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法 含铬废水 六价铬去除率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