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低变质煤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探讨氧化还原作用的特征及其对成熟度评价的影响
1
作者 许桂生 张爱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0-56,共7页
低变质煤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如“A”/Cor,“H”/Cor,I_H,T(max)OEP,Pr/Ph,S_1+S_2,C_3-菲/总烷基菲等随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经受的氧化还原作用程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显示了氧化还原作用的各种特征.氧化作用以脱去一个至多个碳原子的... 低变质煤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如“A”/Cor,“H”/Cor,I_H,T(max)OEP,Pr/Ph,S_1+S_2,C_3-菲/总烷基菲等随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经受的氧化还原作用程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显示了氧化还原作用的各种特征.氧化作用以脱去一个至多个碳原子的脱羧基作用或断裂作用的形式,改变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和烷基菲的组成。并在其对残余部分性质所给予的影响的意义上,可被视为一种“超前煤化作用”。还原作用促进有机质向烃转化,随还原作用加深而发生的镜质组更加富氢的变化比镜质组数量的变化更能提高煤的产烃潜量。只有在查明了煤氧化还原程度的前提条件下,应用这些指标评价成熟度才可能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氧化还原作用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2
作者 叶聪林 郑国东 赵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7,共9页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储层润湿性变化、烃类与储层矿物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岩环境下水岩作用的机制、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如矿物成分、孔隙度变化等,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润湿性 氧化还原作用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金属硫化矿的生物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利 温建康 刘美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42,共5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胞外聚合物在生物浸出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状况,本研究对胞外聚合物的组成、结构、生物合成、性质及对金属硫化矿的作用进行了总结。胞外聚合主要通过络合在其糖醛酸残基等基团上的Fe3+的氧化作用来溶解金属硫化矿。
关键词 生物冶金 胞外聚合物 金属硫化矿 氧化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建明 郑宝山 +4 位作者 苏宏灿 李社红 毛大均 雷平 R.B.Finkelman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出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出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自然硒和“石煤”自燃形成的自然硒晶体。自然硒矿物的发现将为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提供新的认识和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硒 渔塘坝 湖北 成因 赋存条件 表生环境 氧化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某些岩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芳琴 罗鸿禧 王银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22,共6页
探讨了由于环境因素变化诱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对岩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有机质和微生物引起的氧化还原作用对起胶结作用的游离氧化铁赋存状态转化的影响。强调指出,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岩土工程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 微生物 游离氧化 氧化还原作用 岩土工程 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吕静 舒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313-3314,共2页
无嘌呤无嘧啶的核酸内切酶-1(APE-1),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高分子蛋白,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能够调节多种转录因子的DNA连接活性.也被命名为氧化还原因子(Ref-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APE-1不仅能修复DNA上无嘌呤无... 无嘌呤无嘧啶的核酸内切酶-1(APE-1),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高分子蛋白,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能够调节多种转录因子的DNA连接活性.也被命名为氧化还原因子(Ref-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APE-1不仅能修复DNA上无嘌呤无嘧啶(AP)位点,而且还能保持很多转录因子活性还原状态.减少活性氧化物(ROS)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和维护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氧化还原作用 活性氧化 胃癌 转录因子 功能蛋白 组织细胞 核酸内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区域风化与湖泊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进展与趋势
7
作者 万国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65-167,共3页
1.科学意义:风化与沉积是地质地球化学的传统命题。当代地球化学的发展赋予风化与沉积崭新的科学内涵;现代人类活动增添了风化与沉积特殊的科学意义。现代风化与沉积的机理成了环境地球化学的学科基础;现代风化与沉积的速率成了地球化... 1.科学意义:风化与沉积是地质地球化学的传统命题。当代地球化学的发展赋予风化与沉积崭新的科学内涵;现代人类活动增添了风化与沉积特殊的科学意义。现代风化与沉积的机理成了环境地球化学的学科基础;现代风化与沉积的速率成了地球化学环境演化的重要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人类活动 岩石表面 沉降作用 溶解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判识 形成模式 示踪元素 动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忧 荣辉 +2 位作者 黄琨 彭浩 万军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3,25,共8页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含铀储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铀成矿条件。通过系统采集伊犁盆地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开展伊犁盆地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铀含量测试,分析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含铀储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铀成矿条件。通过系统采集伊犁盆地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开展伊犁盆地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铀含量测试,分析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条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浅循环地下水均呈现为低TDS、低—中等铀含量的HCO_3-Ca型水;而地下水径流区的地下水则往往呈现出中等TDS、中等—高铀含量的HCO_3·SO_4-Na型或SO_4·Cl-Ca·Na型水,表现为岩石中的铀及其他物质成分已被充分氧化和溶滤进入地下水,即发生着"铀随水去"的氧化溶解过程;地下水径流-排泄区的地下水呈现出高TDS、低—中等铀含量的SO_4·Cl-Ca·Na型或Cl·SO_4-Na·C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沿程降低,表明地下水径流已进入还原带,地下水中的铀已被还原吸附到铀储层的固体颗粒表面,即发生着"水去铀留"的还原富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氧化还原作用 铀成矿模式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电缆细菌的生长特征及其对物质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开心 张靖天 +3 位作者 马春子 许晓玲 翁南燕 霍守亮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54-1863,共10页
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主要受铁锰化合物和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微生物氧化还原通常发生在细胞周质空间和外膜表层,或通过微生物纳米导线、细胞被膜等机制发生在细胞间.近年来,电缆细菌介导的长距离电子传递机制的发现,使得微生物... 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主要受铁锰化合物和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微生物氧化还原通常发生在细胞周质空间和外膜表层,或通过微生物纳米导线、细胞被膜等机制发生在细胞间.近年来,电缆细菌介导的长距离电子传递机制的发现,使得微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距离从纳米级扩展到厘米级.本文重点综述了电缆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对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的影响,总结了电缆细菌的环境效应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电缆细菌主要栖息于高硫化物含量、高电导率和低生物扰动的咸水沉积物中,在淡水沉积物中较少见.电缆细菌对硫化物的氧化是一种反向硫酸盐还原过程,使得表层沉积物处于偏碱性的环境中,并利用多种电子受体来实现硫氧化,从而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电缆细菌通常以O_(2)为电子受体将H_(2)S和FeS氧化为硫酸盐,并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形成一层铁氧化物保护层,在吸附间隙水中磷的同时也阻止了其他物质的释放.电缆细菌能够通过溶解FeS间接地促进硝酸盐异化还原作用,进而影响沉积物氮循环.未来有必要加强微尺度电缆细菌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和电缆细菌与其他细菌的协作关系研究,建议创新电缆细菌的纯化培育条件并开展其在硫污染沉积物修复中的应用,从而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细菌 沉积物 氧化还原作用 物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的出溶现象及成因机制:以西藏南部日玛那穹隆麻粒岩为例
10
作者 邸英龙 曾令森 +2 位作者 陈晶 高利娥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5-3444,共10页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β=90°,γ=120°;(3)陨硫铁的(001)面平行于方柱石的(100)面。出溶前的方柱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形成,其稳定压力上限与F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麻粒岩相作用时,无水条件下方柱石内的SO^(2-)_(4)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出溶矿物和O_(2),反应方程式为:Fe ^(2+)+SO_(2)-4=FeS+2O_(2)。类似反应可能导致下地壳氧逸度高于中上地壳。方柱石的形成与分解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在大陆俯冲与折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地壳深部挥发分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地球深部氧逸度调节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 出溶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俯冲与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文摘
11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59,共1页
一种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含铜抗生素废水及回收铜的方法 该发明涉及一种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含铜抗生素废水及回收铜的方法,属于水处理应用及资源化领域。该方法以高浓度的含铜抗生素废水为处理对象,主要采用廉价的铁粉和炭粉为... 一种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含铜抗生素废水及回收铜的方法 该发明涉及一种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含铜抗生素废水及回收铜的方法,属于水处理应用及资源化领域。该方法以高浓度的含铜抗生素废水为处理对象,主要采用廉价的铁粉和炭粉为原料,利用过程中炭的吸附作用、铁的还原作用以及铁-碳微电池的氧化还原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氧化还原作用 抗生素废水 微电解处理 铁-碳 吸附作用 回收铜 含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妍 胡永兴 +2 位作者 张翔 杨涛 欧扬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3-1165,共13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含铀砂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铀矿石主要为沥青铀矿(UO2),含铀砂岩可能来自古老沉积地体或克拉通/再...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含铀砂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铀矿石主要为沥青铀矿(UO2),含铀砂岩可能来自古老沉积地体或克拉通/再旋回造山带的石英岩沉积物源区。含铀砂岩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且具明显的Eu负异常,一致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区成矿围岩具有统一的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含铀砂岩的V/Cr、Ni/Co、U/Th、V/(V+Ni)比值特征说明,该区铀矿化主要发育于弱氧化—弱还原的过渡环境;其δEu和δCe值均随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反映U元素的富集成矿经历了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的过程,砂体颜色由浅红色褪色蚀变为灰白色。含铀砂岩中Th、Sc、Co、Mo含量与U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认为Th、Sc、Co、Mo可作为研究区洛河组砂岩型铀矿富集的指示元素。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深部向上逸散的还原性油气流体作用关系密切,油气流体的侵入增加了砂体的还原容量,有利于含铀含氧水中铀离子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发生沉积富集,形成洛河组大面积的铀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氧化还原作用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镇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可以提高肉鸡性能与肉质量
13
《农村科技》 2006年第1期58-58,共1页
韩国研究人员给肉鸡分别饲喂0.5%全酵母(WY)、0.3%酵母提取物呷)和0.3%酵母细胞壁(CW)。0~5周,饲喂WY和CW肉鸡增重高于对照。饲喂WY肉鸡生鸡腿下部肉剪切力比对照低,饲喂YE和CW居中。饲喂WY和YE肉鸡熟制胸肉和鸡腿下部肉... 韩国研究人员给肉鸡分别饲喂0.5%全酵母(WY)、0.3%酵母提取物呷)和0.3%酵母细胞壁(CW)。0~5周,饲喂WY和CW肉鸡增重高于对照。饲喂WY肉鸡生鸡腿下部肉剪切力比对照低,饲喂YE和CW居中。饲喂WY和YE肉鸡熟制胸肉和鸡腿下部肉剪切力比对照低。放置10天时,饲喂WY、YE和CW的肉鸡胸肌肉中2-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比对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酵母细胞 肉质量 氧化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initiation system for polymerization of acryl acid
14
作者 李海普 钟宏 +1 位作者 陈启元 尹周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The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for polyacrylate sodium of high molecular mass was designed and its effect with varying component dosage on th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 t... The redox initiation system for polyacrylate sodium of high molecular mass was designed and its effect with varying component dosage on th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 type and amount of inorganic salt, as well as amine initiator, are conductive to the increase o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The fine ingredient of the initiation system is as follows:the dosages of amine, persulphate and inorganic salt are 0.75%, 0.10% and 1.00% by mass based on acryl acid respectively, the molar ratio of sulphite to the persulphate is 1:1.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degree of polyacrylate can reach 7.43×107 with a acceptable polymerization tim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tion system POLYMERIZATION acryl acid redox pa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