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萘厌氧降解菌群的富集及氧化还原介体的强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班巧英 岳立峰 +2 位作者 李建政 余敏 张立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50-3155,共6页
为揭示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萘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以萘为唯一碳源富集到中温萘厌氧降解菌群.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对接种污泥和富集培养物进行了细菌群落结构解析,并考察了固定化蒽醌-2,6-二磺酸(AQDS)、蒽醌-2-磺酸(AQS)和腐殖酸强... 为揭示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萘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以萘为唯一碳源富集到中温萘厌氧降解菌群.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对接种污泥和富集培养物进行了细菌群落结构解析,并考察了固定化蒽醌-2,6-二磺酸(AQDS)、蒽醌-2-磺酸(AQS)和腐殖酸强化萘厌氧降解的特征. 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 Pseudomonas、Thauera、和Georgfuchsia是该富集培养物中的优势萘降解菌,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2.4%、13.8%和17.6%.在污泥接种量为0.23g/L和萘初始浓度10mg/L条件下,富集菌群9d内对萘的降解率约为64%. ROMs强化试验结果表明, 3种ROMs对萘的厌氧降解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 AQDS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当AQDS浓度为0.8mmol/L,培养至第7d时,萘的去除率为92.0%,比同期的对照组高1.2倍.此外,硝酸盐对ROMs强化萘厌氧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aNO3浓度为0~0.8g/L范围内,萘的降解速率随着硝酸盐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aNO3浓度为0.6g/L时,萘的去除率在第6d就达到了91.0%,比对照组提高了15.2%.由此可见,在厌氧条件下添加适量硝酸盐可提高ROMs对萘降解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菌群 厌氧降解 氧化还原介体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厌氧活性污泥发酵产氢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立国 艾冰凌 +1 位作者 李建政 班巧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96-2202,共7页
为提高厌氧污泥的发酵产氢能力,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厌氧污泥发酵葡萄糖产氢效能的影响,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ROMs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液体积为100mL及葡萄糖初始浓度500mg/L条件下,... 为提高厌氧污泥的发酵产氢能力,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厌氧污泥发酵葡萄糖产氢效能的影响,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ROMs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液体积为100mL及葡萄糖初始浓度500mg/L条件下,对照的累计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R_(max))分别为11.0mL和0.28mL/h.当腐殖酸和蒽醌-2-磺酸钠(AQS)作为ROMs加入发酵体系后,厌氧污泥的产氢能力显著提高,其累计产氢量和R_(max)分别比对照高出56.4%、13.6%和53.6%、10.7%.相反,氧化石墨烯(GO)、指甲花醌和蒽醌-2,6-二磺酸钠(AQDS)导致厌氧污泥的产氢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Ill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发酵系统的优势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系统中的优势菌群主要来自5个属(Thermomarinilinea、Longilinea、Defluviimonas、Gimesia、Planctomicrobium),腐殖酸、AQS和指甲花醌发酵系统的主要优势菌群为Thermomarinilinea、Longilinea、Ottowia,而Thermomarinilinea、Longilinea、Ottowia、Defluviimonas为AQDS和GO发酵系统的主要菌群.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产氢量与Longilinea、Macellibacteroides、Trichococcus、Thioflavicoccus和Ottowia呈正相关,而与Defluviimonas、Pirellula、Gimesia和Ignavibacterium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活性污泥 氧化还原介体 发酵产氢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中氧化还原介体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彩玉 邸雪颖 +2 位作者 李永峰 谢静怡 赵津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806-11808,11811,共4页
论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传递过程中氧化还原介体的种类、特性,其包括外源性氧化还原介体(人造介体和天然存在介体)和内源性氧化还原介体(主要是指微生物自身产生的介体),并综述了氧化还原介体在不同微生物燃料点电池中的应用及其特性... 论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传递过程中氧化还原介体的种类、特性,其包括外源性氧化还原介体(人造介体和天然存在介体)和内源性氧化还原介体(主要是指微生物自身产生的介体),并综述了氧化还原介体在不同微生物燃料点电池中的应用及其特性,为其在提高生物降价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子传递 氧化还原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亚硒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俊江 宋圆圆 +4 位作者 刘雁滨 郭延凯 张伟宏 赵蕊 廉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3-83,共11页
针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过程普遍存在的时间较长的问题,考察了4种水溶性醌类介体(α-AQS,AQS,1,5-AQDS和AQDS)对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亚硒酸盐过程的加速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对硒纳米颗粒的Z... 针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过程普遍存在的时间较长的问题,考察了4种水溶性醌类介体(α-AQS,AQS,1,5-AQDS和AQDS)对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亚硒酸盐过程的加速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对硒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醌类介体都加速了亚硒酸盐的还原,其中,AQDS的加速效果最显著;在pH值为8.0,温度为30℃,AQDS浓度为0.2mmol/L条件下,48h时亚硒酸盐的转化率达到100%;加入AQDS后会生成更大尺寸的硒纳米颗粒,并可能使硒纳米颗粒表面包裹的有机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修复亚硒酸盐污染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奥奈达希瓦氏菌 亚硒酸盐 硒纳米颗粒 条件优化 氧化还原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加速Escherichia coli BL21还原Cr(Ⅵ)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平佳芃 许志芳 +2 位作者 郭延凯 郭建博 廉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93-498,共6页
为了研究非水溶性醌类介体加速Cr(Ⅵ)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因素,采用乙酸纤维素包埋法固定非水溶性醌类介体,探讨其调控Escherichia coli BL21还原Cr(Ⅵ)的过程。结果表明,蒽醌、1-氯蒽醌、2-氯蒽醌、1,5-二氯蒽醌、1,8-二氯蒽醌和1,4,5,8... 为了研究非水溶性醌类介体加速Cr(Ⅵ)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因素,采用乙酸纤维素包埋法固定非水溶性醌类介体,探讨其调控Escherichia coli BL21还原Cr(Ⅵ)的过程。结果表明,蒽醌、1-氯蒽醌、2-氯蒽醌、1,5-二氯蒽醌、1,8-二氯蒽醌和1,4,5,8-四氯蒽醌6种非水溶醌的加速顺序为1-氯蒽醌>1,5-二氯蒽醌>2-氯蒽醌>1,8-二氯蒽醌>蒽醌>1,4,5,8-四氯蒽醌;1-氯蒽醌的最佳加速浓度为0.048mol/L;生物还原的最佳pH值为7.00;最佳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30mg/L;在温度范围为20~60℃时,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重复利用性实验中,1-氯蒽醌乙酸纤维素小球循环使用6次,Cr(Ⅵ)生物还原速率仍是空白菌液5倍以上。乙酸纤维素固定非水溶性醌可以有效加速Escherichia coli BL21还原Cr(Ⅵ)过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Cr(Ⅵ) 氧化还原介体 生物还原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介体介导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星程 贾方旭 +3 位作者 蒋伟彧 陈佳熠 刘晨雨 姚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6-1617,共12页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生物脱氮技术,是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理想替代。然而,该工艺的核心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菌(AnAOB)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反应器启动时间长,限制了该...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生物脱氮技术,是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理想替代。然而,该工艺的核心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菌(AnAOB)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反应器启动时间长,限制了该工艺的实际应用与推广。因此,如何提高AnAOB活性,进一步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还原介体(redox mediator,RMs)作为电子载体,通过加速电子传递过程,可增强AnAOB脱氮酶活性和代谢性能,从而提高整体脱氮效果。本文围绕RMs在强化Anammox性能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介绍了RMs的特性、种类及其基本原理,从Anammox性能、胞外聚合物产量、脱氮酶活性及功能菌丰度等方面综述了RMs对Anammox过程的影响,并对其潜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氧化还原介体 生物脱氮 工艺强化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生物反硝化脱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甜甜 王先宝 +3 位作者 张雨笛 高楚玥 谢怡俐 张安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99-3206,共8页
传统的生物脱氮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而反硝化过程是去除污水中含氮污染物的关键步骤.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低反硝化速率影响了生物系统脱氮效果.研究发现反硝化反应涉及多重电子传递过程,电子传递速率是影响反硝化速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生物脱氮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而反硝化过程是去除污水中含氮污染物的关键步骤.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低反硝化速率影响了生物系统脱氮效果.研究发现反硝化反应涉及多重电子传递过程,电子传递速率是影响反硝化速率的重要因素.氧化还原介体是一类能够在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之间可逆地被氧化和还原,加速电子传递的化合物.研究表明,氧化还原介体可以促进反硝化的电子转移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脱氮效果.本文总结了反硝化作用中电子传递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氧化还原介体定义及作用,重点分析氧化还原介体的种类及其在反硝化过程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提高氧化还原介体在反硝化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氧化还原介体 反硝化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介体对短程反硝化细菌亚硝氮积累影响研究
8
作者 尹鑫 何川 +4 位作者 魏立娥 赖发英 倪国荣 胡建民 周春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9-625,共7页
【目的】亚硝酸盐的稳定获得对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期望通过筛选投加合适的氧化还原介体将反硝化控制在亚硝氮的阶段,实现稳定的短程反硝化,并优化反应条件进一步增加亚硝氮的积累量,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提供... 【目的】亚硝酸盐的稳定获得对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期望通过筛选投加合适的氧化还原介体将反硝化控制在亚硝氮的阶段,实现稳定的短程反硝化,并优化反应条件进一步增加亚硝氮的积累量,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提供一种新的亚硝氮供给方式。【方法】通过序批式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2-羟基-1,4萘醌(ME)、蒽醌(AQ)和1-氯蒽醌(1-AQ)的投加对短程反硝化细菌亚硝氮积累的影响,并且通过酶促动力学实验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最后通过16S rDNA分析,对短程反硝化细菌菌群群落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首先,相比对照,投加75μmol/L AQ和1-AQ分别导致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提高了74.8%和1.06倍,但是ME的投加几乎没有增加亚硝氮的积累;其次,试验结果表明,当投加C/N比为2时,亚硝氮积累量最多,使得投加1-AQ效果最好,亚硝氮积累量最高达到了52.98 mg/L(初始硝氮为100 mg/L);再次,酶促动力学试验揭示了1-AQ使得亚硝酸盐迅速积累的原因在于其提高了69.13%的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却仅仅将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提高了36.74%;最后,16S rDNA结果显示,本试验所用菌群中具备短程反硝化能力的菌群有Yersinia frederiksenii、Thauera、Hydrogenophaga、Trichococcus、Klebsiella和Dechloromonas。【结论】合适的氧化还原介体投加能够明显增加短程反硝化细菌亚硝氮的积累量,氧化还原介体筛选的关键在于其对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的增加速率高于亚硝酸盐还原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介体 短程反硝化 亚硝氮积累 硝酸盐还原 亚硝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介体催化难降解污染物厌氧生物还原 被引量:4
9
作者 吕红 张甜甜 +2 位作者 张海坤 王竞 周集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65,共7页
生物法处理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是目前最为经济环保的方法之一,但厌氧生物转化速率缓慢是生物法处理的限制因素。研究发现,一些醌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加速电子的传递,促进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为避免直接应用这些醌类化合物而... 生物法处理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是目前最为经济环保的方法之一,但厌氧生物转化速率缓慢是生物法处理的限制因素。研究发现,一些醌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加速电子的传递,促进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为避免直接应用这些醌类化合物而造成的运行费用增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人们发现各种碳材料、醌改性载体和微生物分泌的核黄素等新型介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根据这些新型介体的来源,该文分别综述了它们的特性,并比较了其加速有毒难降解污染物厌氧还原转化的能力,以促进新型介体在实际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难降解污染物 厌氧生物转化 新型氧化还原介体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聚合固定化介体催化强化2,6-二硝基甲苯生物还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竞 李丽华 +3 位作者 吕红 金若菲 周集体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7-882,共6页
难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会随出水而流失,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活性炭毡(ACF)电极上电聚合吡咯单体掺杂蒽醌二磺酸盐技术制备的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AQDS/PPy/ACF,考察了其作为一种新型固态介体催化2,6-二硝基甲苯(2,6-DNT)生物还原... 难生物降解的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会随出水而流失,造成二次污染.采用活性炭毡(ACF)电极上电聚合吡咯单体掺杂蒽醌二磺酸盐技术制备的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AQDS/PPy/ACF,考察了其作为一种新型固态介体催化2,6-二硝基甲苯(2,6-DNT)生物还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体材料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性影响很大,在铂片上形成的聚吡咯呈"菜花状",而在ACF上则呈现"微球"状;AQDS/PPy/ACF对2,6-DNT具有较强的生物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它的加入可使2,6-DNT的生物还原速率提高近4倍,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达到0.0345h-1;在该反应体系中,2,6-DNT首先被还原为中间产物2-氨基-6-硝基甲苯(2-A-6-NT),后者再被还原为终产物2,6-二氨基甲苯(2,6-D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氧化还原介体 聚吡咯 电聚合 2 6-二硝基甲苯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醌基氧化石墨烯介体膜的制备与催化偶氮染料生物降解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进 叶茜 +1 位作者 黄茵茵 吴汉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8,共9页
氧化还原介体能催化加速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但易随水流失,介体的膜基固定化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文中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醌基氧化石墨烯(AQS-RGO)为氧化还原介质,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氧化还原介体AQS-RGO/PVDF膜,探究介体膜... 氧化还原介体能催化加速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但易随水流失,介体的膜基固定化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文中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醌基氧化石墨烯(AQS-RGO)为氧化还原介质,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氧化还原介体AQS-RGO/PVDF膜,探究介体膜催化偶氮染料生物降解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QS-RGO已被成功固载在膜上。利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QS-RGO介体的引入,使膜内胞腔变小,海绵孔变得更致密。同时,对膜的接触角、水通量和截留率进行测定。发现AQS-RGO的添加使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渗透性,最大纯水通量为283.09 L/(m^(2)·h),比PVDF原膜高4.7倍。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AQS-RGO/PVDF膜能够将活性红X-3B的降解(脱色率≥90%)时间从48 h缩短到30 h,表明其对偶氮染料生物降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并且在活性红和酸性红染料的4次循环实验中都能保持90%以上的脱色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展示出氧化还原介体膜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介体 醌基氧化石墨烯 偶氮染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导电水凝胶制备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凯鹏 陈胜利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微生物细胞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效率是影响产电性能的关键因素.借助阳极修饰可以促进电子转移速率,提高电池的性能.本文合成了一种以聚4-乙烯基吡啶为骨架,中性红单体为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生物兼容性的... 微生物细胞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效率是影响产电性能的关键因素.借助阳极修饰可以促进电子转移速率,提高电池的性能.本文合成了一种以聚4-乙烯基吡啶为骨架,中性红单体为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生物兼容性的氧化还原水凝胶材料.其中通过共价键合固定氧化还原中介体,避免了对外界环境的二次污染.以该材料修饰碳纸作为阳极组装电池,实验表明经过修饰的生物阳极驯化周期缩短,阳极电势更接近NADH/NAD的平衡电位.该电池的功率密度较未修饰的电极的电池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修饰 水凝胶 氧化还原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偶氮染料还原产物强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隆 王竞 +2 位作者 周集体 李丽华 吕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考察醌还原菌群利用酸性偶氮染料的生物还原产物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酸性红B等酸性偶氮染料的还原产物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可以强化多种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当酸性红B还原产物浓度为0.2mol/L时,其对活性艳红KE-3B最佳脱... 考察醌还原菌群利用酸性偶氮染料的生物还原产物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酸性红B等酸性偶氮染料的还原产物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可以强化多种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当酸性红B还原产物浓度为0.2mol/L时,其对活性艳红KE-3B最佳脱色pH值为7~11,在4~40℃范围内脱色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根据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酸性红B还原产物的分析结果,推测起氧化还原介体作用的物质是2-氨基-4-磺酸基-1-萘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菌群 酸性红B 偶氮染料 氧化还原介体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过程中氧化亚氮释放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晨 潘玉婷 +1 位作者 刘敏 陈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74-3084,共11页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并会严重破坏臭氧层,其在污水厂的释放问题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释放机制,本文介绍了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产生途径和影响因素,涉及碳源、碳氮比、电子受体、溶解氧(...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并会严重破坏臭氧层,其在污水厂的释放问题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释放机制,本文介绍了反硝化过程中N_2O的产生途径和影响因素,涉及碳源、碳氮比、电子受体、溶解氧(DO)、pH、污泥龄(SRT)、N_2O还原酶抑制物等方面。首先重点分析了反硝化过程中一些情况下N_2O的积累原因,认为是四步反硝化酶对电子的竞争,电子竞争协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N_2O的积累;随后分别从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角度介绍了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以及氧化还原介质在反硝化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这两个方面应用于电子竞争研究的可能性;最后指出将反硝化过程中碳源氧化和氮氧化物还原的动力学剥离作为后期研究电子竞争的方向。本文有助于揭示电子竞争机制下反硝化过程中间产物尤其是N_2O形成的作用机理,归纳出导致N_2O在反硝化过程中积累的关键因素,可以成为污水厂中N_2O减排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氧化亚氮(N2O) 电子竞争 电子传递抑制剂 氧化还原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固定化介体催化强化硝基苯的厌氧生物转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丽华 周集体 +2 位作者 王竞 张隆 吕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29,79,共4页
首次使用电化学聚合-掺杂技术制备了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用以提高硝基苯的厌氧转化效率。以典型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6-二磺酸钠(AQDS)为掺杂剂,以吡咯为载体,以活性炭毡(ACF)为电极基体材料制备了聚吡咯(PPy)复合材料,ACF/PPy/AQDS,并... 首次使用电化学聚合-掺杂技术制备了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用以提高硝基苯的厌氧转化效率。以典型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6-二磺酸钠(AQDS)为掺杂剂,以吡咯为载体,以活性炭毡(ACF)为电极基体材料制备了聚吡咯(PPy)复合材料,ACF/PPy/AQDS,并使用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间歇厌氧生物实验考察了ACF/PPy/AQDS作为一种新型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催化硝基苯厌氧生物转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CF/PPy/AQDS不仅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介体 聚吡咯 活性炭毡 电化学聚合-掺杂 硝基苯 厌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类化合物厌氧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家浩 吴卫红 黄进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58,共7页
偶氮化合物(azo)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含azo废水主要通过厌氧—好氧生物组合工艺去除。由于azo分子中的偶氮基团(-N=N-)具有强烈的吸电子能力,导致其厌氧还原速率较慢。因此探索影响azo还原速率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文章归纳了偶氮还... 偶氮化合物(azo)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含azo废水主要通过厌氧—好氧生物组合工艺去除。由于azo分子中的偶氮基团(-N=N-)具有强烈的吸电子能力,导致其厌氧还原速率较慢。因此探索影响azo还原速率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文章归纳了偶氮还原酶、电子供体、氧化还原介体(RMs)以及其他无机电子受体等因素对azo生物还原的影响,重点总结分析了基于电子供给与传递的azo高效还原去除的作用机理,并为今后的技术突破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化合物 厌氧还原 偶氮还原 电子供体 氧化还原介体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中性红为介体的生化需氧量微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密 颜家保 +2 位作者 胡杰 鲍彦舟 孙玲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7-251,256,共6页
制备了一种用于生化需氧量检测的新型微生物传感器,选用玻碳电极为基底电极、海藻酸钠(SA)改性的聚乙烯醇(PVA)凝胶为微生物包埋载体、地衣芽孢杆菌为固定化微生物,将氧化还原介体中性红(NR)电聚合到微生物细胞表面形成聚中性红(PNR),... 制备了一种用于生化需氧量检测的新型微生物传感器,选用玻碳电极为基底电极、海藻酸钠(SA)改性的聚乙烯醇(PVA)凝胶为微生物包埋载体、地衣芽孢杆菌为固定化微生物,将氧化还原介体中性红(NR)电聚合到微生物细胞表面形成聚中性红(PNR),并对传感器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与微生物敏感膜内细胞结合的PNR能有效保持氧化还原性能,从而促进微生物与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该电极在4~24 mg/L BOD标准溶液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性能,检出限2 mg/L(S/N=3),响应时间400 s。固定化微生物存活率80%以上,最适酸碱环境为中性,最适温度为35℃。微生物传感电极在2个月内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传感器 玻碳电极 氧化还原介体 聚中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膜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亚雯 贾方旭 +3 位作者 贾非睿 刘晨雨 赵星程 姚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05-5819,共15页
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中的生物膜法因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材料,在生物膜处理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然... 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中的生物膜法因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材料,在生物膜处理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然而,目前所开发的生物膜载体大多只能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稳定的生态位,并不具有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的能力。为此,本文围绕五种能够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的新型生物膜载体(缓释生物膜载体、氧化还原介体生物膜载体、磁性生物膜载体、亲水改性生物膜载体、亲电改性生物膜载体)进行讨论,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分类与作用机理,并针对其今后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未来大范围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膜载体 缓释生物膜载体 氧化还原介体生物膜载体 磁性生物膜载体 亲水改性生物膜载体 亲电改性生物膜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条件下染料酸性橙7的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禄艳 王竞 +2 位作者 吕红 金若菲 周集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5,共6页
针对偶氮染料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中的高盐度抑制生物活性和芳香胺自氧化问题,通过多种强化策略,考察了NaCl为100g/L时酸性橙7(AO7)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加入葡萄糖(0.5g/L)、蛋白胨(1g/L)和酵母粉(0.5g/L)有利于高盐条件下AO7的... 针对偶氮染料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中的高盐度抑制生物活性和芳香胺自氧化问题,通过多种强化策略,考察了NaCl为100g/L时酸性橙7(AO7)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加入葡萄糖(0.5g/L)、蛋白胨(1g/L)和酵母粉(0.5g/L)有利于高盐条件下AO7的生物降解.进水中加入酸性红B对AO7的脱色有加速作用.耐盐污泥中加入蒽醌形成的蒽醌-污泥自固定化体系可以促进AO7脱色,当蒽醌浓度为100mg/L时,AO7最大脱色率约为92%.以活性炭毡作为生物载体,厌氧和好氧体系均可实现稳定运行,且体系污泥沉降性良好,脱色速率达26.67mg/(L?h),且可有效抑制脱色中间产物1-氨基-2-萘酚的好氧自氧化,使COD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高盐 氧化还原介体 氧化 活性炭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污水处理/发电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道广 陈银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同步污水处理/发电技术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生物催化剂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污泥产率低、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本文阐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反应器的类型及结构,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燃... 同步污水处理/发电技术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生物催化剂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污泥产率低、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本文阐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反应器的类型及结构,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污水处理 氧化还原介体 质子交换膜 库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