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诱导时间评估二次精炼棕榈液油热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徐振波 夏天 梁俊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82,共5页
为更好地应用油脂氧化诱导时间(IP值)这项关键指标,以二次精炼棕榈液油为研究模型,在温度120℃、空气流量20 L/h条件下测试得到其IP值,并分别进行了60℃烘箱加速氧化实验以及170℃高温加热实验,考察将IP值应用于评估油脂热稳定性的可行... 为更好地应用油脂氧化诱导时间(IP值)这项关键指标,以二次精炼棕榈液油为研究模型,在温度120℃、空气流量20 L/h条件下测试得到其IP值,并分别进行了60℃烘箱加速氧化实验以及170℃高温加热实验,考察将IP值应用于评估油脂热稳定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二次精炼棕榈液油的IP值与烘箱加速氧化速率存在一定关系,当油脂过氧化值低于0.34 mmol/kg时,IP值与烘箱加速氧化速率呈强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但当油脂过氧化值高于0.34 mmol/kg时,IP值与烘箱加速氧化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仅为-0.07;IP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二次精炼棕榈液油在170℃下加热过程中极性物质含量、酸值上升速率以及使用寿命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当二次精炼棕榈液油的初始过氧化值低于0.34 mmol/kg时,IP值对烘箱加速氧化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IP值不能对油脂在高温下的使用性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精炼棕榈液油 氧化稳定性 氧化诱导时间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条件对测定管材类聚乙烯树脂等温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化浩 者东梅 +1 位作者 桂华 刘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07,19,共3页
等温氧化诱导时间是检测聚乙烯燃气管材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以4种管材类聚乙烯树脂为样品,分别分析了测量温度和试样制备方式对管材类聚乙烯树脂等温氧化诱导时间测试结果的影响。根据评价效果和实际测试需要给出了适合管材类聚乙烯树... 等温氧化诱导时间是检测聚乙烯燃气管材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以4种管材类聚乙烯树脂为样品,分别分析了测量温度和试样制备方式对管材类聚乙烯树脂等温氧化诱导时间测试结果的影响。根据评价效果和实际测试需要给出了适合管材类聚乙烯树脂等温氧化诱导时间测定的试验条件。对规范塑料产品等温氧化诱导时间的测量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氧化诱导时间 聚乙烯 测量温度 试样制备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苗小培 武鹏 +2 位作者 者东梅 杨化浩 郭若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示差扫描量热法、化学发光法和热重分析法在研究聚烯烃耐热氧化稳定性方面被广泛应用。介绍了上述三种方法分别采用的仪器及测定氧化诱导时间(OIT)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这些方法在测试OIT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聚烯烃的耐热稳定性,不同... 示差扫描量热法、化学发光法和热重分析法在研究聚烯烃耐热氧化稳定性方面被广泛应用。介绍了上述三种方法分别采用的仪器及测定氧化诱导时间(OIT)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这些方法在测试OIT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聚烯烃的耐热稳定性,不同的方法是可以互为补充的,而且最好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多测试几个温度点下的OIT来综合判断材料的热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氧化 氧化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氧化诱导时间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苗小培 康鹏 +1 位作者 郭若海 者东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79-1482,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研究。将不同含量抗氧剂的LDPE与HDPE按一定质量比,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共混挤出,利用DSC研究了同种/不同种聚乙烯共混物及不同配比对氧化诱导时间(OIT)的影响...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研究。将不同含量抗氧剂的LDPE与HDPE按一定质量比,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共混挤出,利用DSC研究了同种/不同种聚乙烯共混物及不同配比对氧化诱导时间(OIT)的影响及二元聚乙烯共混物的熔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HDPE共混后因两种共混组分不均匀、导致OIT偏低;HDPE与HDPE共混时因相容性好、混合较均匀,OIT与抗氧剂含量成正比。以不同温度下测得的OIT为基础,建立温度与寿命相关的Arrhenius方程,可快速推算聚乙烯共混物料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共混 聚乙烯 氧化诱导时间 Arrheniu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诱导时间对高密度聚乙烯热氧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波 成薇 温浩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5,88,共5页
研究了氧化诱导时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在100℃人工热氧老化条件下老化特性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老化时间其主要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差异,考察了不同氧化诱导时间的PE-HD热氧老化过程中结晶度和氧化诱... 研究了氧化诱导时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在100℃人工热氧老化条件下老化特性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老化时间其主要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差异,考察了不同氧化诱导时间的PE-HD热氧老化过程中结晶度和氧化诱导时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热氧老化初期,PE-HD分子链以交联为主,后期分子链以降解为主;在100℃热氧老化环境条件下,随着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PE-HD的氧化诱导时间越长,耐热氧老化性能越好,氧化诱导时间可作为PE-HD氧化稳定水平的相对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热氧老化 氧化诱导时间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土工膜中碳黑、氧化诱导时间及灰分之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振凯 黄河 +2 位作者 王陲 马建翔 台来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氧化诱导时间(OIT)和碳黑含量、分散以及灰分均为检测聚乙烯复合土工膜材料的重要指标.对聚乙烯土工膜产品碳黑和OIT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聚乙烯土工膜产品中碳黑与OIT的影响关系:当碳黑分散度在1~2级的范围内,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OI... 氧化诱导时间(OIT)和碳黑含量、分散以及灰分均为检测聚乙烯复合土工膜材料的重要指标.对聚乙烯土工膜产品碳黑和OIT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聚乙烯土工膜产品中碳黑与OIT的影响关系:当碳黑分散度在1~2级的范围内,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OIT数值也不断增大;而碳黑分散度在1~3级的范围内,此时试样的碳黑粒子分布不均匀,并存在聚集体,碳黑含量和OIT数值没有相关联系.在OIT测试时,当试验恒温温度及气体等条件相同时,在试样质量为14.5~15.5 mg的范围内,得出了试样质量的变化对土工膜材料的OIT值并无线性影响.采用GB/T 13021-2000和GB/T 9345.1-2008两种方法对聚乙烯土工膜产品灰分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定的试样中灰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采用GB/T9345.1的方法反映了聚乙烯土工膜真实的灰分含量,并建议修订GB/T 17643时增加灰分含量技术要求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诱导时间 碳黑 灰分 分散 聚乙烯土工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修饰电极电化学阻抗法测量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艇 朱振中 +1 位作者 闵欣 赵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分别采用滴涂法制备石墨烯(GR)-壳聚糖(CS)修饰玻碳电极(GR-CS/GCE),以及电沉积-还原氧化石墨烯(GO)修饰玻碳电极(rGO/GCE),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rGO/GCE比GR-CS/GCE及GCE有较小的电子转移阻抗和较大的表观活性面积... 分别采用滴涂法制备石墨烯(GR)-壳聚糖(CS)修饰玻碳电极(GR-CS/GCE),以及电沉积-还原氧化石墨烯(GO)修饰玻碳电极(rGO/GCE),并对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rGO/GCE比GR-CS/GCE及GCE有较小的电子转移阻抗和较大的表观活性面积。rGO/GCE电极的制备条件为GO悬浮液浓度1.0g/L、扫描速度20mV/s和电沉积30圈。优化了油脂阻抗测量条件,研究了油脂样品在rGO/GCE上的交流阻抗行为。根据rGO/GCE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实际油脂样品(杏仁油)氧化过程中阻抗值及其变化,据此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和准确测量油脂氧化诱导时间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修饰电极 氧化诱导时间 交流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介质中植物油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耿佳佳 朱振中 郑曼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测定植物油氧化诱导时间的体系。对流动体系的油水体积比、流量、加入铜丝长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不同氧化程度的橄榄油与p H 7的磷酸缓冲溶液(PBS)混合分离的水相为测量对象,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r GO... 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测定植物油氧化诱导时间的体系。对流动体系的油水体积比、流量、加入铜丝长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不同氧化程度的橄榄油与p H 7的磷酸缓冲溶液(PBS)混合分离的水相为测量对象,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r GO/GCE)为工作电极,利用交流阻抗法对其阻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油水体积比为1∶1,最适流量为1.68 m L/min,铜丝长度40cm;交流阻抗法能够灵敏地测量橄榄油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易溶于水的物质所引起的水相溶液阻抗的变化;交流阻抗法与国标法得到的氧化诱导时间的相对偏差小于5%,且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通过建立的水相体系可以准确地对植物油的氧化诱导时间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介质 植物油 氧化诱导时间 交流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测量油脂氧化诱导时间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巍巍 朱振中 向思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构建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NRG)修饰丝网印刷电极交流阻抗法测量油脂氧化诱导时间的新型测量体系。优化了电极组成和阻抗测量条件,研究了油脂阻抗值与过氧化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导电碳浆配方为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 构建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NRG)修饰丝网印刷电极交流阻抗法测量油脂氧化诱导时间的新型测量体系。优化了电极组成和阻抗测量条件,研究了油脂阻抗值与过氧化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导电碳浆配方为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鳞片石墨粉和四乙氧基硅氧烷(TEOS)质量比为0. 1∶0. 1∶1∶2,NRG修饰量3μL,支持电解质为p H 7. 0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1∶2的乙腈与磷酸盐缓冲液(pH 7. 0)为萃取剂,油和萃取剂体积比1∶1,流量1. 5 m L/min,测量频率(5~8)×10~5Hz。在最优条件下,萃取剂能较快速高效地萃取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极性和弱极性氧化产物,所建立的测量体系能够灵敏地检测萃取相的阻抗值及其变化。由油脂氧化过程中阻抗值-时间曲线所得的氧化诱导时间,与由国标法所得的氧化诱导时间的相对偏差小于5%,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之间不存在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丝网印刷电极 油脂 氧化诱导时间 交流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抗氧化剂的抗氧-缓蚀协同作用研究
10
作者 陈仁义 隋猛 +2 位作者 覃该安 李法社 赵中锦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60,共5页
旨在为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产品指标保证提供参考,向小桐子生物柴油中分别添加丁基羟基茴香醚(BHA)、3,5-二叔丁基-4-羟基甲苯(BHT)、四乙烯五胺(TEPA)3种抗氧化剂,考察3种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和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 旨在为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产品指标保证提供参考,向小桐子生物柴油中分别添加丁基羟基茴香醚(BHA)、3,5-二叔丁基-4-羟基甲苯(BHT)、四乙烯五胺(TEPA)3种抗氧化剂,考察3种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和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均可提高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其中TEPA的效果最佳;3种抗氧化剂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添加0.1%3种抗氧剂后铜片腐蚀等级均达到1a,符合国家标准要求;TEPA的缓蚀效果最佳,在其添加量为0.2%时,小桐子生物柴油的腐蚀速率、缓蚀率和覆盖度分别为42.76g/(m^(2)·h)、80.24%和0.82;与未添加抗氧化剂相比,添加0.1%TEPA的生物柴油腐蚀96h的铜片,其表面铜元素含量由69.6%提高到79.2%,同时碳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含量分别降低7.9、0.5、1.2百分点。综上,TEPA可以捕捉铜离子,形成铜离子螯合物,抑制生物柴油被铜离子催化氧化,减缓生物柴油腐蚀铜片,起到抗氧、缓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氧化 氧化诱导时间 腐蚀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氧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培鑫 吕群 +2 位作者 张清锋 羊海棠 梁梦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聚丙烯(PP)和木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WPC),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WPC及其主要原料PP、木粉的热氧化曲线特征,并研究了木粉、抗氧剂对WPC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抗氧剂1010的条件下,PP和... 以聚丙烯(PP)和木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WPC),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WPC及其主要原料PP、木粉的热氧化曲线特征,并研究了木粉、抗氧剂对WPC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抗氧剂1010的条件下,PP和WPC都不会被显著氧化,而当抗氧剂1010消耗完毕后(氧化诱导时间之后),PP和WPC都会发生明显热氧化而使DSC曲线上出现放热峰,同时使TG曲线上出现快速热失重;抗氧剂对提高木粉的热稳定性没有显著效果;在WPC中加入抗氧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DLTP)对提高WPC的热稳定性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木粉 木塑复合材料 氧化性能 氧化诱导时间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籽仁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的制备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边凤霞 姚世勇 +2 位作者 刘荣 殷钟意 郑旭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4-268,共5页
为提高花椒籽仁油的降脂活性和氧化稳定性,将其制备成富含α-亚麻酸乙酯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PUFAEE)。以自制的花椒籽仁油为原料,以α-亚麻酸乙酯产率为检测指标,优化碱催化法制备混合脂肪酸乙酯的工艺,利用硝酸银络合法分离纯化出PUF... 为提高花椒籽仁油的降脂活性和氧化稳定性,将其制备成富含α-亚麻酸乙酯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PUFAEE)。以自制的花椒籽仁油为原料,以α-亚麻酸乙酯产率为检测指标,优化碱催化法制备混合脂肪酸乙酯的工艺,利用硝酸银络合法分离纯化出PUFAEE,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OIP)。结果表明,在乙醇钠用量为0.5%(wt%)、醇油体积比为6∶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制备混合脂肪酸乙酯,α-亚麻酸乙酯产率达94.69%;分离纯化的PUFAEE富含α-亚麻酸乙酯(76.9%),氧化稳定性好,其OIP为(5.39±0.07)h,远远高于花椒籽仁油的OIP(0.62±0.05)h;芝麻酚可作为花椒籽仁油及其PUFAEE的抗氧化剂,其强化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仁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 制备 氧化稳定性 氧化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芝麻酱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玉兰 麻梦含 +2 位作者 徐彦辉 刘燕 刘华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置于(50±1)℃恒温烘箱内储存至60 d,期间取样萃取其中的油脂并测定其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时间,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芝麻酱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对提升芝麻... 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置于(50±1)℃恒温烘箱内储存至60 d,期间取样萃取其中的油脂并测定其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时间,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芝麻酱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对提升芝麻酱的储存稳定性是有效的;在延长芝麻酱中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方面,添加迷迭香提取物比茶多酚效果好,且随着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氧化诱导时间延长;在过氧化值升高及芝麻酱综合感官品质方面,添加茶多酚比迷迭香提取物效果好。茶多酚在添加量达到0.4 g/kg时可将芝麻酱的氧化诱导时间从12.9 h提高至16.8 h,提高了3.9 h,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达到0.70 g/kg时,可将芝麻酱的氧化诱导时间从12.9 h提高至31.6 h,提高了18.7 h。综合芝麻酱过氧化值、氧化诱导时间及综合感官品质的结果,本着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抗氧化剂使用量的原则,茶多酚的最适添加量为0.26 g/kg,迷迭香提取物的最适添加量为0.4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天然抗氧化 茶多酚 迷迭香提取物 氧化 氧化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价润滑油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43
14
作者 姚俊兵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3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高温润滑油氧化诱导时间、起始氧化温度、沉积物形成趋势等指标的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酯类润滑油及其抗氧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润滑油 氧化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法 氧化诱导时间 起始氧化温度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稳定性高的植物营养调和油的研制
15
作者 孙立斌 赵清霞 +5 位作者 梁宝生 李俊 李相昕 赵丹丹 贺雁鸣 胡立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44-47,共4页
以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为原料,按照营养需求制得调和油。以调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作为指标,考察了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菜籽油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氧化稳定调和油中各植物油... 以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为原料,按照营养需求制得调和油。以调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作为指标,考察了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菜籽油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氧化稳定调和油中各植物油的最佳配比为:稻米油15g,花生油1.0g,大豆油36g,亚麻籽油6g,菜籽油40g。按最佳配比制得的调和油,其氧化诱导时间为4.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油 最佳配比 氧化稳定性 氧化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怡心 刘萱 +3 位作者 李志刚 蓝东明 王卫飞 王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0,69,共6页
为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及其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抗氧化作用。以氧化诱导时间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抗氧化剂组合。考察了优化的抗氧... 为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及其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抗氧化作用。以氧化诱导时间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抗氧化剂组合。考察了优化的抗氧化剂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高温加热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三者组合能显著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最优抗氧化剂组合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84 mg/kg、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405 mg/kg、维生素E添加量1808 mg/kg,在此条件下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13 h,是空白对照的6.79倍;该抗氧化剂组合能抑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天然抗氧化剂绿色、安全,可有效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甘油二酯油 天然抗氧化 氧化诱导时间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法提取棉秆木质素及其对聚丙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卉桐 吴磊 +4 位作者 古丽美合日·艾散 丁李杰 谭煜 买买提江·依米提 孔德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70,共8页
为减缓废弃棉秆造成的环境压力,提高棉秆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采用乙二醇溶剂分离棉秆中的木质素,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提取物的各项性能及其对PP抗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0℃用0.8 mol/L的乙二醇溶液对棉秆处理1 ... 为减缓废弃棉秆造成的环境压力,提高棉秆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采用乙二醇溶剂分离棉秆中的木质素,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提取物的各项性能及其对PP抗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0℃用0.8 mol/L的乙二醇溶液对棉秆处理1 h可达到最高产率84.58%;木质素改性对PP的结晶性能及熔融和结晶温度影响不大,但是对其氧化诱导时间、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当在PP中添加质量分数0.5%的木质素,氧化诱导时间相较纯PP试样提高38.3%,微量混合流变测试中剪切扭矩提高了25.58%,断裂伸长率降低9.34%、冲击强度无变化。说明乙二醇法提取的木质素在PP中能够有效发挥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丙烯 氧化 氧化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籽抗氧剂对聚丙烯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热依扎·别坎 关莉 +2 位作者 马俊红 阿山卡德尔·居马卡德尔 买买提江·依米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0,116,共5页
以饮料厂加工废弃物中的石榴籽为原料,提取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作为聚丙烯(PP)的抗氧剂。试样经过室内热氧老化,并对老化前后试样进行微量混合流变、氧化诱导时间、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投射电镜等分析判断石榴籽抗氧剂(PSA)... 以饮料厂加工废弃物中的石榴籽为原料,提取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作为聚丙烯(PP)的抗氧剂。试样经过室内热氧老化,并对老化前后试样进行微量混合流变、氧化诱导时间、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投射电镜等分析判断石榴籽抗氧剂(PSA)对PP试样抗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SA可使PP试样流变扭矩与氧化诱导时间增大,对PP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可知,PSA的加入不会对PP热性能以及结晶能力产生影响;经室内热氧老化后,PSA可有效保持PP各项力学性能,PSA质量分数为0.5%时抗氧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石榴籽抗氧剂 氧化诱导时间 热氧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黄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何梅 郭怡雯 +6 位作者 张雪怡 黎硕硕 倪思祺 王晶晶 刘淦琪 常明 刘睿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为给黄油中复配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思路,通过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Rancimat法测定氧化诱导时间,研究单一和复配添加α-生育酚、γ-谷维素和植物甾醇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黄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 为给黄油中复配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思路,通过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Rancimat法测定氧化诱导时间,研究单一和复配添加α-生育酚、γ-谷维素和植物甾醇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黄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黄油的氧化稳定性;不同复配组合对黄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有差异,其中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125 mg/kg和1250 mg/kg)、α-生育酚和植物甾醇(125 mg/kg和1250 mg/kg)、γ-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均为800 mg/kg)3种复配组合对黄油氧化稳定性的提升较大,特别是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125 mg/kg和1250 mg/kg)组合的氧化诱导时间可提升3.70 h,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0.4%,氧化稳定性能优于其他复配组合。综上,将复配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黄油中可提高其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 黄油 氧化稳定性 氧化诱导时间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C法实验研究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小芹 周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6-261,共6页
使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PDSC)法测定不同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氧化诱导时间(tonset)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氧... 使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PDSC)法测定不同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氧化诱导时间(tonset)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对山核桃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得到模型tonset=2019.496-0.833 A-1.935 B-28.105C+5.040×10^-3AC+1.470×10^-2BC+6.621×10^-4×A^2+9.859×10^-2×C^2,预测在常压、常氧、20℃条件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24 d。因此建议山核桃油贮存在低温、密封的条件下,并且避免在高压条件下处理,以保持山核桃油的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用于预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PDSC法测定油脂货架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油 高压差式扫描量热法 氧化诱导时间 响应面法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