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氟乙酸/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催化煤沥青氧化脱硫的研究
1
作者 赵晨鹏 张瑞 +6 位作者 穆春丰 李德康 张大奎 刘海丰 靳立军 何莹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6-847,共12页
为避免煤沥青中硫对制备的炭材料性能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选择具有不同酸度的有机酸和氯化胆碱(ChCl)通过低温加热的方法制备低共熔溶剂(DES),并以H_(2)O_(2)为氧化剂构成煤沥青催化氧化-萃取脱硫体系,研究DES组成、氧化温度、氧化时... 为避免煤沥青中硫对制备的炭材料性能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选择具有不同酸度的有机酸和氯化胆碱(ChCl)通过低温加热的方法制备低共熔溶剂(DES),并以H_(2)O_(2)为氧化剂构成煤沥青催化氧化-萃取脱硫体系,研究DES组成、氧化温度、氧化时间以及H_(2)O_(2)用量等对煤沥青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乙酸(TFA)/ChCl DES具有较好的催化煤沥青氧化脱硫效果,在优化条件下的煤沥青脱硫率达到38.7%。利用元素分析、FT-IR、XRD和XPS等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ES催化煤沥青氧化脱硫时不仅引入一定量的含氧官能团,使煤沥青的亲水性大幅提高,而且煤沥青的表面微观形貌发生变化,产生裂纹和小颗粒,这些因素促使煤沥青中的噻吩硫氧化成砜,并进一步氧化为可溶性硫酸盐,从而实现沥青中硫的脱除。同时DES催化氧化处理的煤沥青引入的氧含量相对较低,对沥青炭化焦的晶体排列取向度的影响较小。研究工作对拓展高硫煤沥青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低共熔溶剂 H_(2)O_(2)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MoO_(3)/g-C_(3)N_(4)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
2
作者 姜楠 李健宇 +3 位作者 张琨宣 谭智赫 蒋博龙 王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比,MoO_(3)/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难以脱除的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脱硫效果;在催化剂用量0.06 g,氧硫物质的量比为10∶1、萃取剂用量1 mL、噻吩模拟油用量10 mL以及温度为70℃的反应条件下,在复合和负载的协同作用下,120 min后MoO_(3)(0.5)/g-C_(3)N_(4)复合催化剂对噻吩的脱硫率高达94.5%,远高于单一MoO_(3)催化剂的78.2%;MoO_(3)(0.5)/g-C_(3)N_(4)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经过5次重复性试验后,材料催化活性仅下降4.0%;具有高催化活性的MoO_(3)与高比表面积g-C_(3)N_(4)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在脱硫的过程中,噻吩被氧化为砜,并溶解在萃取剂或部分吸附在MoO_(3)(0.5)/g-C_(3)N_(4)表面而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金属氧化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V-O二元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有氧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延超 韩帅 +1 位作者 李秀萍 赵荣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3-741,共9页
有氧氧化脱硫(AODS)是一种经济、可持续的石油馏分脱硫方法,需要高性能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硫化物转化为砜。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片状的Mn-V-O,采用FT-IR、XRD、SEM、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考察。以氧气为... 有氧氧化脱硫(AODS)是一种经济、可持续的石油馏分脱硫方法,需要高性能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硫化物转化为砜。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片状的Mn-V-O,采用FT-IR、XRD、SEM、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考察。以氧气为氧化剂,考察了Mn-V-O氧化物的有氧氧化脱硫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氧气流量、硫化物的类型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设为110℃,模拟油量为20 mL,加入0.04 g的催化剂,同时通入流量为150 mL/min的氧气,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92.5%。不同硫化物的脱除顺序为: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苯并噻吩(BT)。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五次,脱硫活性仍然维持在90%以上。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在催化剂和氧气的作用下生成超氧自由基,其可以高效将DBT氧化成DBT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V-O 有氧氧化脱硫 DBT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4
作者 张津津 张旭斌 +2 位作者 王富民 邴常浩 秦志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9,401,共9页
以氢型超稳Y型分子筛(HUSY)为载体、偏钒酸铵和磷钨酸水合物(HPW)为原料,采用脱铝补位法制备了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V-HUSY/HPW)。通过XRD、FTIR、UV-Vis、TEM、SEM、N_(2)吸附-脱附及ICP-OE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V-HUSY/HPW用... 以氢型超稳Y型分子筛(HUSY)为载体、偏钒酸铵和磷钨酸水合物(HPW)为原料,采用脱铝补位法制备了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V-HUSY/HPW)。通过XRD、FTIR、UV-Vis、TEM、SEM、N_(2)吸附-脱附及ICP-OE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V-HUSY/HPW用于二苯并噻吩(DBT)模拟油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了V和HPW添加量对脱硫率的影响,测试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推测了氧化脱硫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V物种引入到HUSY骨架内部,HPW通过浸渍法负载在HUSY表面;V和HPW添加量分别为0.1 mmol和0.5%(以V-HUSY质量计,下同)时制备的V-HUSY0.1/HPW0.5具有最佳氧化脱硫性能。在V-HUSY0.1/HPW0.5用量为0.10 g、DBT模拟油(DBT质量浓度360 mg/L)20 mL、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15.8μL、60℃、20 min的条件下,模拟油脱硫率为99.5%。催化剂经6次循环使用后,DBT模拟油的脱硫率仍可达98.3%;在氧化脱硫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可将DBT转化成极性更强的砜类物质保留在催化剂孔结构中,无需萃取即可实现一步深度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分子筛 磷钨杂多酸 超稳Y型分子筛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掺杂钼酸铈的合成及其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泓力 巩政 +1 位作者 李秀萍 赵荣祥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共9页
以钼酸铵、氯化亚锡、六水合硝酸铈为反应物,采用回流法合成了Sn掺杂的钼酸铈[Ce(MoO_(4))_(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n成功掺杂到Ce(MoO_(4... 以钼酸铵、氯化亚锡、六水合硝酸铈为反应物,采用回流法合成了Sn掺杂的钼酸铈[Ce(MoO_(4))_(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n成功掺杂到Ce(MoO_(4))_(2)中。以Sn-Ce(MoO_(4))_(2)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研究了模拟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n离子的掺杂提高了催化剂中的氧空位的浓度,相比于未掺杂Sn的催化剂,脱硫率提高了23%。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Sn的掺杂量(w)为5.0%,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加入量为0.05 g,氧气流量为150 mL/min。在此条件下,脱硫率达到98.7%。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脱硫活性无明显降低。此外,通过自由基捕获试验探讨了催化剂的脱硫机理,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O_(2)^(-)]是氧化脱硫反应的主要活性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铈 Sn掺杂 好氧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HPW-TiO_(2)催化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理MSS氧化脱硫
6
作者 秦西凤 郭君渊 +2 位作者 温小栋 陈雪婷 李好新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复杂含硫物的逸出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MSS)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及浸渍法制备负载磷钨酸(HPW)的介孔二氧化钛(TiO_(2))催化剂(简称介孔HPW-TiO_(2)催化剂),并对含硫物的催化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复杂含硫物的逸出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MSS)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及浸渍法制备负载磷钨酸(HPW)的介孔二氧化钛(TiO_(2))催化剂(简称介孔HPW-TiO_(2)催化剂),并对含硫物的催化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浸渍法,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可获得更大比表面积和更多酸性位点的介孔HPW-TiO_(2)催化剂;在水泥预热窑温度(200、260、320℃)下,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合成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加高效的催化性能,能够有效加速MSS中的芳香族-S及脂肪族-S有机含硫物氧化转化为亚砜和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水泥窑协同 氧化脱硫 自组装 介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钴功能化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的合成及氧化脱硫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于霞 王垚 +2 位作者 郗瑜 吴家琛 彭国强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_(12-x)V_(x)][PMoV,x=1~10]和双核酞菁钴磺酸铵[C_(116)H_(80)O_(32)N_(42)S_(11)Co_(4)(Co-Pc),酞菁钴]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一系列复合型催化剂PMo_(12-x)V_(x)/Co-Pc.用直接空气氧化法系统地... 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_(12-x)V_(x)][PMoV,x=1~10]和双核酞菁钴磺酸铵[C_(116)H_(80)O_(32)N_(42)S_(11)Co_(4)(Co-Pc),酞菁钴]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一系列复合型催化剂PMo_(12-x)V_(x)/Co-Pc.用直接空气氧化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数目钒原子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以及与酞菁钴不同摩尔比复合后对模拟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其中以n(PMo_(3)V_(9))∶n(Co-Pc)=7∶1得到的复合催化剂PMo_(3)V_(9)/Co-Pc为代表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_(2)吸附/脱附等表征.同时,对影响催化剂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催化剂的稳定性及氧化脱硫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Mo_(3)V_(9)/Co-P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是直接利用空气法深度氧化脱硫较好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脱硫 多金属氧酸盐 酞菁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敏化MIL-53(Al)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8
作者 赵凯慧 张雨帆 +3 位作者 朱亚芳 田敏 杨嫣 张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1-2237,共7页
采用水热法将羧基取代金属酞菁(MTc Pc,M=Mn、Fe、Co、Ni、Cu、Zn)负载在金属有机框架MIL-53(Al)表面上,制备了复合材料MTcPc/MIL-53(Al)。通过SEM、XRD、FTIR、UV-Vis吸收光谱和XPS对MTcPc/MIL-53(Al)进行了表征,在常温常压、空气中氧... 采用水热法将羧基取代金属酞菁(MTc Pc,M=Mn、Fe、Co、Ni、Cu、Zn)负载在金属有机框架MIL-53(Al)表面上,制备了复合材料MTcPc/MIL-53(Al)。通过SEM、XRD、FTIR、UV-Vis吸收光谱和XPS对MTcPc/MIL-53(Al)进行了表征,在常温常压、空气中氧气为氧化剂的条件下,测试其对噻吩/正辛烷为模拟燃油的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结果表明,MTcPc分子以有序晶态形式较均匀地分散在MIL-53(Al)表面上,其平面共轭结构对MIL-53(Al)晶体特定方向的生长具有明显诱导作用。与MTcPc相比,MTcPc/MIL-53(Al)的Q带存在一定程度的红移,扩展了光响应范围。MnTcPc/MIL-53(Al)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脱硫性能,催化反应150 min,噻吩转化率100%,经4次循环后,噻吩转化率为93.01%。MTcPc与MIL-53(Al)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提高了MTcPc的分散,MIL-53(Al)的呼吸效应促进了噻吩分子和氧分子在MTcPc/MIL-53(Al)表面的强吸附富集作用,有利于活性中间体MIL-53(Al)/MTcPc–^(1)O_(2)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氧化脱硫的活性;MTcPc的共轭结构和中心离子的构型也是影响氧化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 MIL-53(Al) 水热法 光催化 氧化脱硫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化锆基三元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和氧化脱硫性能
9
作者 王添渤 李秀萍 赵荣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655,共9页
通过简单加热乙二醇,对甲苯磺酸和八水氯氧化锆混合物制备了三元低共熔溶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验证了低共熔溶剂成功合成。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旋转式黏度计对其酸性和黏度进行测试。以... 通过简单加热乙二醇,对甲苯磺酸和八水氯氧化锆混合物制备了三元低共熔溶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验证了低共熔溶剂成功合成。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旋转式黏度计对其酸性和黏度进行测试。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以合成的低共熔溶剂为萃取剂和催化剂构成萃取-氧化脱硫系统,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的组成、反应温度、氧硫比、剂油比以及不同硫化物等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氯氧化锆、乙二醇和对苯甲磺酸物质的量比为1∶10∶10,反应温度50℃、剂油比为1∶5、氧硫比为8的最佳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苯并噻吩(BT)模拟油的脱硫率分别为100%、92.2%、60%,且低共熔溶剂重复使用五次后脱硫率仍可达到96.2%,最后对氧化脱硫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模板法制备大比表面积钼酸钴及其有氧氧化脱硫性能
10
作者 韩帅 李秀萍 赵荣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0,共10页
以氯化钴和钼酸铵为原料、KIT-6为硬模板,结合碱蚀过程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钼酸钴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技术确定了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特征。以介孔钼酸钴为催化剂、O_(2)为氧化剂,氧... 以氯化钴和钼酸铵为原料、KIT-6为硬模板,结合碱蚀过程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钼酸钴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技术确定了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特征。以介孔钼酸钴为催化剂、O_(2)为氧化剂,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考察反应温度、O_(2)流量、催化剂加入量以及硫化物种类对脱硫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模拟油量为20 mL,催化剂加入量为0.05 g,O_(2)通入流量为200 mL/min,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96.2%,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的超氧自由基是催化剂具有较高脱硫活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钴 氧化脱硫 比表面积 超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层状材料的燃料油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雪 刘可 +3 位作者 张程翔 李东霖 王江芹 杨万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2-436,共15页
二维(2D)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在燃料油氧化脱硫领域应用广泛,如石墨烯和类石墨烯材料(如类石墨相氮化碳和六方氮化硼等)、2D硅基材料、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Xene、2D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二硫化钼等。本文从不同2D层状材料出发,综述... 二维(2D)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在燃料油氧化脱硫领域应用广泛,如石墨烯和类石墨烯材料(如类石墨相氮化碳和六方氮化硼等)、2D硅基材料、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Xene、2D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二硫化钼等。本文从不同2D层状材料出发,综述了如何构建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催化剂脱硫效率以及脱硫过程和机制,并对2D层状材料在氧化脱硫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而,普通的2D层状材料大多因为材料本身的催化性能不足,不能直接应用于燃料油氧化脱硫工艺。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制造缺陷、元素掺杂、官能团改性和负载活性位点等方法对2D层状材料进行改性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氧化脱硫工艺。最后,本文对2D层状材料在氧化脱硫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指出了构建具有可控、开放2D传输孔道的2D层状氧化脱硫催化剂是未来脱硫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燃料油 催化 氧化脱硫 二维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燃料油催化氧化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闫博文 于鑫宇 +2 位作者 毕胜 孙京 丛玉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6,42,共6页
燃料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及芳香族硫化合物易于脱除等优点,制备高效的氧化脱硫催化剂一直是该技术的研究难点。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具有金属中心丰富、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及孔隙结构多样等优点,近年来基于... 燃料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及芳香族硫化合物易于脱除等优点,制备高效的氧化脱硫催化剂一直是该技术的研究难点。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具有金属中心丰富、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及孔隙结构多样等优点,近年来基于MOFs材料的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负载不同金属的MOFs催化剂在燃料油催化氧化脱硫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脱硫 金属-有机骨架 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15负载磷钼钒酸构筑高效室温光热氧化脱硫催化剂
13
作者 祝梦春 李齐齐 +1 位作者 田洪瑞 毕研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9-1480,共12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介孔SBA-15负载SBA-15的质量分数X%(X=10,20,30,40,50)Keggin型杂多酸H_(4)PMo_(11)VO_(40)(PMoV),制备系列催化剂X%PMoV,用于室温条件下可见光光热氧化脱硫。通过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介孔SBA-15负载SBA-15的质量分数X%(X=10,20,30,40,50)Keggin型杂多酸H_(4)PMo_(11)VO_(40)(PMoV),制备系列催化剂X%PMoV,用于室温条件下可见光光热氧化脱硫。通过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催化剂在乙腈溶剂中的表现出了光热转换能力,且光热转化效果随活性组分负载量增加而变强。以H2O2为氧化剂,二苯并噻吩(DBT)为例的模型油中,对催化剂光热氧化脱除硫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催化剂对DBT具有光催化和光驱动热催化的协同氧化脱硫能力。得益于活性组分PMoV在载体SBA-15孔道内的有效负载,当负载量为30%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底物氧化产物选择性。催化剂的光热催化脱硫策略也适用于其它噻吩类衍生物以及硫醚类化合物。此研究为利用可见光吸收活性组分负载于分子筛,用于光驱动光催化和热催化脱硫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钒酸 SBA-15 光热转换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磷酸改性铁基空心玻璃微珠催化剂用于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
14
作者 宣玉娜 陈鸿元 +5 位作者 王星渝 杨春韩 袁波 彭锐 刘志豪 邱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目的为了避免常规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工艺中硫磺沉积引发的设备堵塞问题,开发了一种氨基-磷酸双官能团改性的铁基空心玻璃微珠(HGB)催化剂,用于脱硫-再生分步进行方案中脱硫富液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再生。方法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催化剂的结... 目的为了避免常规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工艺中硫磺沉积引发的设备堵塞问题,开发了一种氨基-磷酸双官能团改性的铁基空心玻璃微珠(HGB)催化剂,用于脱硫-再生分步进行方案中脱硫富液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再生。方法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催化剂的结构。通过静态脱硫实验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的配比、焙烧温度、FeCl 3投加量等因素对脱硫剂再生及脱硫效果的影响,并考查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氨基-磷酸改性铁基HGB催化剂可实现脱硫富液的有效再生,且能在酸性的脱硫液中保持稳定,在温度为300℃下焙烧6 h、HGB与KH-550质量比为1∶8、HGB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5的条件下制备的铁基HGB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对脱硫液重复再生3次后,脱硫液性能基本保持稳定。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保持完好。结论氨基-磷酸改性铁基HGB催化剂在天然气湿法氧化脱硫领域中对脱硫富液的再生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目前脱硫富液的再生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磷酸 双官能团 天然气 铁基 空心玻璃微珠 湿法氧化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离子液体萃取/催化二苯并噻吩氧化脱硫反应的优化 被引量:39
15
作者 赵地顺 孙智敏 +1 位作者 李发堂 单海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以Br nsted酸性离子液体N-甲基-2-吡咯烷酮磷酸二氢盐([Hnmp]H2PO4)为萃取剂和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二苯并噻吩(DBT)溶于正辛烷为模型油,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DBT氧化脱硫反应工艺。所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模型油与离子液... 以Br nsted酸性离子液体N-甲基-2-吡咯烷酮磷酸二氢盐([Hnmp]H2PO4)为萃取剂和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二苯并噻吩(DBT)溶于正辛烷为模型油,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DBT氧化脱硫反应工艺。所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模型油与离子液体体积比为1∶1,氧/硫摩尔比为16,氧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模型油脱硫率达99.8%,实际柴油脱硫率为64.3%。由正交实验极差可知,各因素对DBT脱硫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硫摩尔比>剂油比;离子液体循环利用6次,脱硫率下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豪 唐晓东 +1 位作者 周建军 刘亮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柴油低硫化及其含硫标准的日趋严格 ,是世界各国柴油产品质量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加氢脱硫技术生产低硫柴油 ,由于装置投资大、操作费用高 ,导致柴油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柴油氧化脱硫技术汇聚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 柴油低硫化及其含硫标准的日趋严格 ,是世界各国柴油产品质量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加氢脱硫技术生产低硫柴油 ,由于装置投资大、操作费用高 ,导致柴油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柴油氧化脱硫技术汇聚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认为现有的柴油氧化脱硫技术仍存在生产成本、柴油收率和氧化态含硫化合物的出路等技术经济问题。介绍了作者开发的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非H2 O2 法 )的研究成果 ,该法克服了FCC柴油或出厂柴油原料H2 O2 氧化法脱硫技术的缺点。认为柴油氧化脱硫技术将成为今后生产超低硫清洁柴油的主要工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氧化脱硫 研究进展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H2O2体系催化汽油氧化脱硫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钢 赵月峰 +1 位作者 刘斌 王祥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在钛硅分子筛/H2O2催化氧化体系下,研究了在固定床反应器上低温常压下真实汽油中硫化物的催化氧化脱除.研究结果表明,钛硅分子筛TS-1催化剂的晶粒大小对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有影响,TS-1催化剂晶粒越小,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越高.催化剂吸附... 在钛硅分子筛/H2O2催化氧化体系下,研究了在固定床反应器上低温常压下真实汽油中硫化物的催化氧化脱除.研究结果表明,钛硅分子筛TS-1催化剂的晶粒大小对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有影响,TS-1催化剂晶粒越小,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越高.催化剂吸附研究表明,银物种对噻吩有很强的选择吸附能力,银改性能提高TS-1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用孔径较大的含钛分子筛代替TS-1,催化剂催化氧化脱除较大分子硫化物的性能提高.汽油催化氧化脱硫处理后族组成和辛烷值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双氧水 氧化脱硫 汽油 银改性 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气-液-固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1 位作者 何柏 李晶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从七种金属无机盐和氧化物中筛选出较优的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通过采用纯氧和优选催化剂及不同萃取剂对柴油进行气-液-固三相催化氧化脱硫研究。实验表明,选用Al2O3作氧化催化剂,以含水糠醛溶液作脱硫萃取剂,在搅拌速度700r/min、催化... 从七种金属无机盐和氧化物中筛选出较优的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通过采用纯氧和优选催化剂及不同萃取剂对柴油进行气-液-固三相催化氧化脱硫研究。实验表明,选用Al2O3作氧化催化剂,以含水糠醛溶液作脱硫萃取剂,在搅拌速度700r/min、催化剂用量5%(W)、反应温度140℃、氧化时间90min和充氧压力0.6MPa的操作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其硫含量由1441μg/g降到262μg/g,脱硫率达到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三相催化 氧化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在超声波/Cu^(2+)/H_2O_2中的氧化脱硫 被引量:15
19
作者 戴咏川 亓玉台 +1 位作者 赵德智 张会成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为了实现生产低硫柴油和超低硫柴油的目标,以超声波为外加能源,构筑超声波/类Fenton试剂的柴油氧化脱硫反应体系,考察了水相pH值和超声功率这两个参数对柴油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类Fenton试剂的水相pH值为2.00左右时,其... 为了实现生产低硫柴油和超低硫柴油的目标,以超声波为外加能源,构筑超声波/类Fenton试剂的柴油氧化脱硫反应体系,考察了水相pH值和超声功率这两个参数对柴油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类Fenton试剂的水相pH值为2.00左右时,其脱硫效果较好;无超声波下H2O2、类Fenton试剂、超声波/H2O2及超声波/类Fenton试剂的柴油氧化脱硫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超声波功率的提高对氧化脱硫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功率的增加,有助于加速空穴的形成与内爆,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柴油 氧化脱硫 类FENTON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燃料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 被引量:50
20
作者 陈兰菊 郭绍辉 赵地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概述了应用于车用燃料油的多种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加氢脱硫、催化裂化脱硫、吸附脱硫、萃取脱硫、生物脱硫等,并详细介绍了氧化脱硫技术及其脱硫机理。氧化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的氧化和分离两个步骤,从原子结构上来看,硫原子比... 概述了应用于车用燃料油的多种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加氢脱硫、催化裂化脱硫、吸附脱硫、萃取脱硫、生物脱硫等,并详细介绍了氧化脱硫技术及其脱硫机理。氧化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的氧化和分离两个步骤,从原子结构上来看,硫原子比碳原子多5个3d轨道,使得含硫化合物更容易接受氧原子而被氧化,通过氧化剂将有机硫化合物氧化成砜类, 就能增加其极性,使其更容易溶于极性溶剂, 从而达到与烃类分离的目的。与其他脱硫技术相比氧化脱硫技术的投资少,操作条件温和且不消耗氢气,对加氢脱硫难以脱除的二苯并噻吩(DBT)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脱硫效率,能达到超深度脱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燃料油 氧化脱硫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