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清洗对鲜切紫甘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洪晨 欧阳宁宁 +2 位作者 郭丽娜 张莘妍 马海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为探究超声波清洗对鲜切紫甘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鲜切紫甘蓝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频率(28±2)kHz、功率密度60 W/L、频率周期400 ms、处理时间20 min]后,于4℃条件下贮藏8 d,研究超声处理对鲜切紫甘蓝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 为探究超声波清洗对鲜切紫甘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鲜切紫甘蓝进行超声波清洗[超声频率(28±2)kHz、功率密度60 W/L、频率周期400 ms、处理时间20 min]后,于4℃条件下贮藏8 d,研究超声处理对鲜切紫甘蓝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氧化损伤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清洗对照组相比,超声波清洗在贮藏初期能诱导鲜切紫甘蓝中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radical,O_(2)^(·-))和H_(2)O_(2)的产生,在贮藏后期减少了O_(2)^(·-)和H_(2)O_(2)的积累。超声处理提高了抗氧化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尤其是在贮藏第2天,超声清洗后鲜切紫甘蓝中的S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了31%和26%。此外,超声处理还通过增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活性提高了鲜切紫甘蓝中内源性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尤其是在贮藏第4天,超声清洗后鲜切紫甘蓝中的APX活性、GR活性、AsA含量、GSH含量分别增加了20%、17%、9%和9%。超声清洗还提高了鲜切紫甘蓝的抗氧化能力,并有效抑制了贮藏后期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由此可见,超声清洗引起的ROS的累积,触发了鲜切紫甘蓝的氧化应激防御机制。抗氧化酶活性的激活以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增加,提高了鲜切紫甘蓝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了鲜切紫甘蓝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紫甘蓝 超声波清洗 活性氧 氧化系统 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外源多巴胺对枇杷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莉 徐嘉宁 +5 位作者 罗弦 罗娅 林立金 黄科文 张慧芬 邓群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共8页
【目的】研究外源多巴胺对干旱胁迫下枇杷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明确多巴胺对枇杷幼苗耐旱性的调控作用及机理。【方法】以2年生‘大五星’枇杷盆栽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水分管理下分别预喷蒸馏水(CK)和100μmol/L多巴胺溶液... 【目的】研究外源多巴胺对干旱胁迫下枇杷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明确多巴胺对枇杷幼苗耐旱性的调控作用及机理。【方法】以2年生‘大五星’枇杷盆栽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水分管理下分别预喷蒸馏水(CK)和100μmol/L多巴胺溶液(DA)的处理,以及干旱胁迫10 d条件下分别预喷蒸馏水(DS)和100μmol/L多巴胺溶液的处理(DSDA)。试验结束随机选取不同处理的枇杷幼苗,分别测定其生长形态参数、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胞间CO_(2)浓度(C_(i))和气孔导度(G_(s)))、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果】正常水分管理下,与CK相比,DA处理的枇杷幼苗叶面积显著增加,叶绿素b含量显著提高,G_(s)显著增大,H_(2)O_(2)含量显著降低,APX活性显著增强,其余指标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下,DS处理枇杷幼苗生长受阻,植株明显萎蔫,与CK相比,株高、叶面积及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均显著减少,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P n、T r、G_(s)均显著降低,而C_(i)显著增加,MDA含量、REC、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以及SOD、POD、CAT、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外源多巴胺预处理则可显著缓解干旱对枇杷幼苗的伤害,萎蔫程度明显减轻,与DS处理相比,DSDA处理枇杷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及根系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均显著提高,3种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P_(n)、T_(r)、G_(s)均显著升高,而C_(i)显著降低,MDA含量、REC、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显著降低,SOD、CAT和APX活性进一步显著提高,而根系总长度、根系总体积和POD活性均与DS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外源多巴胺能够通过提高枇杷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增大气孔导度来改善光合作用效率,同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ROS清除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进而提高枇杷幼苗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干旱胁迫 多巴胺 光合特性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根系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
作者 刘寒宇 王鹏 +3 位作者 周文杰 苏宏 吕德国 李丽杰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5-1466,共12页
【目的】中国北方地区早春土壤低温常导致苹果根系受到氧化损伤,进而抑制地上部萌芽等过程,通过外源添加不同糖溶剂,明确糖类物质在根系活性氧清除减轻根系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设置对照(CK)、根区亚低温[(5±0.2℃),L],... 【目的】中国北方地区早春土壤低温常导致苹果根系受到氧化损伤,进而抑制地上部萌芽等过程,通过外源添加不同糖溶剂,明确糖类物质在根系活性氧清除减轻根系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设置对照(CK)、根区亚低温[(5±0.2℃),L],根区亚低温+蔗糖(LS)、根区亚低温+果糖(LF)和根区亚低温+葡萄糖(LG)5个处理,研究山定子根系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L处理48 h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己糖激酶(H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均显著升高,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无显著变化,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与L相比,3种外源糖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山定子根系糖代谢关键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同时促进了根系抗氧化剂含量和糖含量的积累,进而降低根系ROS和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结论】在促进亚低温下山定子根系糖代谢进程,提高抗氧化水平中,外源蔗糖的处理效果要好于果糖和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根区亚低温 蔗糖代谢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系统在采后双孢蘑菇防御细菌褐斑病中的作用
4
作者 赵羚暄 焦璐 +1 位作者 刘翔 孟德梅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8,共9页
为探究抗氧化系统在双孢蘑菇防御细菌褐斑病中的作用,采用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接种采后双孢蘑菇,测定不同时间点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物质含量及基因表达规律,并进行关键酶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接种... 为探究抗氧化系统在双孢蘑菇防御细菌褐斑病中的作用,采用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接种采后双孢蘑菇,测定不同时间点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物质含量及基因表达规律,并进行关键酶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组相较于对照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上升,活性氧清除系统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上升,AsA-GSH系统关键编码基因AbGR、AbAPX1和AbAPX2表达水平显著上升,AbGPX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表明病原菌处理激活了双孢蘑菇中的抗氧化系统。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AbGR、AbGPX、AbAPX1和AbAPX2的启动子区域均含有防御应激、抗逆应答和激素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综上,抗氧化系统在双孢蘑菇防御细菌褐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褐斑病 氧化系统 贮藏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红毛菜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
作者 林晓希 汪文俊 袁艳敏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特色栽培海藻种类。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红毛菜对不同温度尤其是高温的响应,对指导耐高温品种的选育、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温度(5、10... 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特色栽培海藻种类。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红毛菜对不同温度尤其是高温的响应,对指导耐高温品种的选育、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和25℃)下,红毛菜的PSⅡ最大荧光产量(Fv/F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初步解析了红毛菜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和抗氧化生理响应。结果显示,红毛菜Fv/Fm和rETRmax值总体上呈现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培养周期内,15℃组红毛菜的Fv/Fm和rETRmax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和25℃组的Fv/Fm和rETRmax值在3 d内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但在5 d时上升到与15℃组相当的水平,显著高于5℃和10℃组。MDA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5℃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早期时(6 h),MDA含量在低温下(5℃和10℃)较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5 d),MDA含量在高温组(20℃和25℃)显著上升。SP的含量在15℃和20℃时最高,高温(25℃)和低温组(5℃和10℃)间无显著差异。SOD、APX、GR和CAT活性在低温(5℃)和高温(25℃)时均较高,尤其在5 d时,显著高于15℃和20℃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5 d),GR活性在25℃和10℃组显著上升,CAT活性在5℃和10℃组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15℃较适宜红毛菜的生长,但红毛菜对高温(20℃和25℃)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适应温度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类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菜 温度 叶绿素荧光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短期暴露对杜氏盐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6
作者 姜青青 高金伟 +11 位作者 刘洪涛 姜智飞 张文慧 张芮 王钰晴 张丹 贾旭颖 窦勇 邵蓬 夏苏东 邱琦 周文礼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483,共8页
为探究微塑料颗粒污染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在温度(26±1)℃、光暗比12 h∶12 h和光照度6000 lx培养箱中,将指数生长初期杜氏盐藻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25、50、100 mg/L聚丙烯中,短期暴露(6 d),通过测量藻细胞生长、光合... 为探究微塑料颗粒污染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在温度(26±1)℃、光暗比12 h∶12 h和光照度6000 lx培养箱中,将指数生长初期杜氏盐藻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25、50、100 mg/L聚丙烯中,短期暴露(6 d),通过测量藻细胞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来揭示聚丙烯对杜氏盐藻的生态生理影响。结果显示,聚丙烯暴露显著影响杜氏盐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等相关指标(P<0.05)。在不同质量浓度聚丙烯中暴露6 d,杜氏盐藻藻细胞密度显著降低(P<0.05),100 mg/L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制杜氏盐藻生长的强度随聚丙烯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50 mg/L和100 mg/L组中藻细胞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聚丙烯暴露显著降低杜氏盐藻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光合色素含量(P<0.05),50 mg/L和100 mg/L组总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聚丙烯暴露显著提高了杜氏盐藻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表明聚丙烯氧化损伤杜氏盐藻。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暴露影响了杜氏盐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而杜氏盐藻则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对聚丙烯的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聚丙烯 生长 光合作用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施丛枝菌根真菌和独脚金内酯对盐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7
作者 邹泉 邢伟明 +1 位作者 王若玎 周文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3,共12页
为探究盐碱胁迫下根施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离子平衡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在150 mmol/L盐碱胁迫下对多年生黑麦草根... 为探究盐碱胁迫下根施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离子平衡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在150 mmol/L盐碱胁迫下对多年生黑麦草根施5个浓度(0、0.2、0.4、0.8、1.6μmol/L)SL时,分别设接种AMF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CK)处理,以探明两者缓解多年生黑麦草盐碱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根施SL能促进AMF侵染多年生黑麦草,0.4μmol/L SL处理下AMF侵染率最高(62.7%),泡囊数最多(22.3个)。与CK相比,根施0.4μmol/L SL处理下接种AMF的多年生黑麦草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提高18.7%、13.2%,叶绿素a含量以及叶绿素b含量提高21.1%、13.4%;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以及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分别提高4.7%、8.7%、32.9%,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下降19.3%。AMF和SL二者协同可降低多年生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提高K^(+)含量以及K^(+)/Na^(+)值,改善植物体离子平衡。与CK相比,0.4μmol/L SL处理下接种AMF的多年生黑麦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43.4%、36.0%,PAL、P5CS活性分别提高26.8%、26.7%,多酚氧化酶(PP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降22.9%,PPO活性下降15.6%。接种AMF还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可溶性蛋白以及脯氨酸含量,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综上,SL能促进AMF侵染发育,其中,接种AMF配合根施0.4μmol/L SL改善多年生黑麦草生长状况、维持叶绿素荧光以及抗氧化系统,最终提高植物抗盐碱胁迫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丛枝菌根真菌 独脚金内酯 叶绿素荧光 离子平衡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小籽花生萌发及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吴晓峰 杨日华 +2 位作者 孔玄庆 李林 严亚辉 《作物研究》 2025年第2期95-100,178,共7页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小籽花生萌发及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2023年在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生试验基地以新收获的小籽花生湘花5011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干燥方式处理,对不同处理花生的含水量、种子活力、质膜透性和根系抗氧化...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小籽花生萌发及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2023年在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生试验基地以新收获的小籽花生湘花5011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干燥方式处理,对不同处理花生的含水量、种子活力、质膜透性和根系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6种干燥方式处理花生的含水量均小于10%,符合花生存储要求;不同处理花生的发芽率都超过90%,但发芽势差异较大,均为去壳棚下阴干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去壳棚下阴干和带壳棚下阴干处理花生的质膜透性较小,浸泡48 h时,带壳暴晒晒干处理花生的相对电导率分别是带壳棚下阴干和去壳棚下阴干处理的2.08、2.48倍,去壳暴晒晒干处理的相对电导率分别是带壳棚下阴干和去壳棚下阴干处理的1.94、2.31倍;幼苗根系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播种后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均以去壳棚下阴干和带壳棚下阴干处理较低,其他处理均波动较大后逐渐平稳。综合分析,小籽花生采用传统干燥留种工艺时,以阴干的干燥方式,特别是去壳棚下阴干的方式较好,有利于保证花生种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籽花生 干燥方式 氧化系统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渗透胁迫下甜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天国 张梅娟 +2 位作者 马天意 翟莹 李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4,共8页
为探讨多胺提高作物抗渗透胁迫的生理机制,以甜瓜品种‘齐甜2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法培养甜瓜幼苗,以15%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研究1 mmol·L^(-1)亚精胺(Spd)对不同渗透胁迫时间下甜瓜幼苗的生长、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渗... 为探讨多胺提高作物抗渗透胁迫的生理机制,以甜瓜品种‘齐甜2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法培养甜瓜幼苗,以15%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研究1 mmol·L^(-1)亚精胺(Spd)对不同渗透胁迫时间下甜瓜幼苗的生长、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非酶抗氧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后4 d,与胁迫处理相比,1mmol·L^(-1)Spd处理使甜瓜幼苗生物量提高11.34%,根系活力提高24.20%;叶片和根系H_(2)O_(2)含量、■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降低,叶片中分别降低30.72%、29.99%、29.34%和14.62%,根中分别降低29.33%、25.31%、28.23%和20.34%。Spd诱导甜瓜叶片和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与胁迫处理相比,叶中SOD、POD、CAT和APX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5.54%、28.70%、27.72%和28.41%,根中分别提高23.35%、27.38%、25.06%和20.34%。与渗透胁迫处理相比,Spd处理在渗透胁迫后16 d甜瓜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增加46.51%、49.72%和40.25%;渗透胁迫后16 d幼苗叶片ASA含量增加62.50%,渗透胁迫后12 d幼苗叶片GSH含量增加37.17%,ASA/DHA和GSH/GSSG分别提高74.46%、60.95%。说明在渗透胁迫下1 mmol·L^(-1)浓度Spd能够促进甜瓜幼苗生长,稳定生物膜系统,增强甜瓜幼苗抗氧化能力,有效缓解渗透胁迫对甜瓜幼苗伤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甜瓜幼苗 渗透胁迫 膜脂过氧化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盐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亚慧 马春 +5 位作者 张晓燕 张田 王开喜 赵祥 朱慧森 王永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2-780,共9页
为探讨外源硫化氢对盐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盐胁迫下的达乌里胡枝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硫化氢,并在盐胁迫第0,10,20,30 d分别测定幼苗的生长特性和抗氧化系统指... 为探讨外源硫化氢对盐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盐胁迫下的达乌里胡枝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硫化氢,并在盐胁迫第0,10,20,30 d分别测定幼苗的生长特性和抗氧化系统指标。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硫化氢缓减了盐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盐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了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的含量。综上所述,施加外源硫化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延缓了膜脂过氧化的发生,因此增强了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对盐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里胡枝子 硫化氢 盐胁迫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方式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宇航 杨甜 +3 位作者 温瑞琦 王香 张显 马建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7-1027,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方式缓解甜瓜幼苗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为选取适宜嫁接方式以提高甜瓜低温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厚皮甜瓜品种和1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接穗,‘白籽南瓜’为砧木,并以甜瓜自根苗为对照,考察3类嫁接苗(双根嫁接...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方式缓解甜瓜幼苗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为选取适宜嫁接方式以提高甜瓜低温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厚皮甜瓜品种和1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接穗,‘白籽南瓜’为砧木,并以甜瓜自根苗为对照,考察3类嫁接苗(双根嫁接、靠接、贴接)在15℃/10℃低温处理前、中、后期(复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1)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降低,在复温后均比低温处理有所上升,并以贴接苗下降幅度最小,上升幅度最大;(2)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升高,在复温处理后均比低温处理有所下降,并以贴接苗上升幅度最小,下降幅度最大;(3)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提高,在复温处理后均比低温处理显著升高,并均以贴接苗上升幅度最为显著。【结论】3种嫁接方式均可显著增强低温胁迫和复温后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活性氧积累,维持光合能力,提高低温耐受性,并均以贴接方式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低温胁迫 嫁接方式 光合作用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对白粉菌胁迫下草地早熟禾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凡 赵宇民 +5 位作者 张艺凝 许志宇 高鹏 赵祥 朱慧森 梁银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0-3090,共11页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使用年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作为植物体内关键的抗氧化剂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GSH调控下植物抗氧化系统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中的...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使用年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作为植物体内关键的抗氧化剂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GSH调控下植物抗氧化系统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中的角色,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中抗品种‘太行’和极感品种‘探险家’为材料,通过喷施0.1 mmol·L^(-1)和1.6 mmol·L^(-1)外源GSH,测定接种白粉菌后3 d和7 d植物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白粉菌侵染早期施用0.1 mmol·L^(-1) GSH后草地早熟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关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显著提高(P<0.05),0.1 mmol·L^(-1) GSH处理下草地早熟禾抗病能力更强。本研究明确了外源GSH通过调控草地早熟禾抗氧化系统增强白粉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防治草地早熟禾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白粉病 谷胱甘肽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镉胁迫下蒿柳抗氧化系统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殷佳慧 宁崴 +3 位作者 李奥 李霞 刘俊祥 孙振元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短轮伐期木本植物蒿柳(Salix viminalis)具有镉(Cd)污染修复潜力,但对高浓度Cd耐性低,改善其生长状态是提高Cd污染植物修复效率的关键。研究褪黑素(MEL)对高浓度Cd条件下蒿柳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揭示MEL对木本植物抗氧化系统响... 短轮伐期木本植物蒿柳(Salix viminalis)具有镉(Cd)污染修复潜力,但对高浓度Cd耐性低,改善其生长状态是提高Cd污染植物修复效率的关键。研究褪黑素(MEL)对高浓度Cd条件下蒿柳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揭示MEL对木本植物抗氧化系统响应Cd胁迫的生理调控模式,为MEL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实践指导。以同一无性系蒿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定4个处理,空白对照(BT)、叶施MEL(MT)、Cd胁迫(CT)及叶施MEL后Cd胁迫(MCT)。研究MEL对Cd胁迫下蒿柳活性氧水平、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模式,探讨MEL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在处理后第7天,Cd胁迫下蒿柳根过氧化氢及丙二醛(MDA)含量提高69%和28%,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49%。叶施MEL后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分别提高120%、33%和23%,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R活性提高60%和36%。在处理后第21天,Cd胁迫下蒿柳叶超氧阴离子和MDA含量提高70%和81%,MDHAR活性降低47%,叶肉细胞器消失;根过氧化氢和MDA含量提高124%和69%,MDHAR活性降低36%。叶施MEL后叶超氧阴离子和MDA含量降低25%和36%,SOD、过氧化物酶(POD)、CAT、GR和MDHAR活性分别提高26%、34%、22%、27%和141%,叶肉细胞结构完整;根过氧化氢和MDA含量降低35%和40%,POD、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提高25%、33%和10%。MEL通过提高过氧化物酶、根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升镉胁迫下蒿柳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提高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抗坏血酸含量,通过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谷胱甘肽含量,以促进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这些过程稳定了镉胁迫下蒿柳地上及地下部的活性氧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并降低膜透性。从而保护镉胁迫下蒿柳叶肉细胞及叶绿体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蒿柳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残留对海洋小球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4
作者 王宝龙 张韬 +7 位作者 张伟霄 黄瑞频 马鹏飞 李娜 张莺脐 薛明雨 张倩 刘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笔者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海洋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究氟苯尼考对其可能的作用效应。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氟苯尼考暴露72 h...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笔者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海洋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究氟苯尼考对其可能的作用效应。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氟苯尼考暴露72 h后,海洋小球藻细胞生长、色素含量、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海洋小球藻在氟苯尼考暴露72 h后藻细胞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藻细胞的叶绿素含量随氟苯尼考质量浓度增加呈倒“U”型趋势,0.100 mg/L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74.6%;氟苯尼考胁迫会对微藻细胞膜产生氧化损伤,20 mg/L氟苯尼考暴露导致藻细胞丙二醛含量升高,是对照组的2.45倍,诱导合成类胡萝卜素,参与抵抗氧化损伤。试验质量浓度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作用。与球等鞭金藻相比,海洋小球藻对氟苯尼考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养殖尾水中抗生素残留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海洋小球藻 生长 类胡萝卜素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砷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响应和抗氧化系统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琳 刘梦宇 +3 位作者 周航 曾鹏 廖柏寒 辜娇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2,共11页
为探究玉米幼苗在镉(Cd)和砷(As)胁迫下的生理性状、重金属累积和抗氧化系统特征,以具有Cd低累积特性的玉米DJ26为应试品种,开展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一As胁迫下,玉米植株鲜质量和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下降76.0%和52.8%,而在单... 为探究玉米幼苗在镉(Cd)和砷(As)胁迫下的生理性状、重金属累积和抗氧化系统特征,以具有Cd低累积特性的玉米DJ26为应试品种,开展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一As胁迫下,玉米植株鲜质量和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下降76.0%和52.8%,而在单一Cd及低浓度Cd和As复合胁迫下,玉米的生长性状差异小,表现出一定耐受性。随培养液Cd浓度的增大,玉米各部位Cd含量增大,As的加入进一步使根系Cd含量增大14.1%~103.5%,但使茎叶Cd含量降低28.9%~72.6%;相比单一As胁迫,Cd的加入对茎叶As含量有增大效应,增大170.1%~198.8%,表明复合胁迫下As促进了Cd在根系中的累积并降低了Cd向地上部转运,Cd则促进了As向地上部的转运。复合胁迫下玉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能力,玉米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液中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高于单一Cd胁迫,在叶片中分别增大了366.0%~1409.8%和1372.7%~4366.7%,根系中分别增大了27.4%~702.2%和230.0%~1004.0%。复合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玉米叶片中增大而根系中降低,叶片受到Cd和As的显著毒害。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对单一Cd及低浓度Cd和As复合胁迫具有耐受性,其根系对Cd和As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和有限转运能力,具备在单一Cd或Cd和As复合污染严格管控区安全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胁迫 生理性状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暴露对海水青鳉生存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6
作者 刘涛 缪丰锴 +2 位作者 娄琦 杜鹏 李正炎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90,共9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世界沿海国家积极探索海洋碳封存实践,然而迄今人们对碳封存可能引发的二氧化碳泄漏及其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本文以生态毒理试验模式物种海水青鳉为受试生物,研究二氧化碳暴露...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世界沿海国家积极探索海洋碳封存实践,然而迄今人们对碳封存可能引发的二氧化碳泄漏及其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海洋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本文以生态毒理试验模式物种海水青鳉为受试生物,研究二氧化碳暴露对海水青鳉存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探求其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暴露对海水青鳉48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0.8 mmol/L和19.5 mmol/L。亚致死暴露条件下(暴露浓度0.87~8.65 mmol/L),海水青鳉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暴露14 d后呈诱导趋势,但暴露21 d后诱导趋势减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二氧化碳暴露浓度升高受到显著抑制,暴露21 d后的最高无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效应浓度(LOEC)分别为3.57 mmol/L和6.89 mmol/L。脂质过氧化的生物标志物丙二醛(MDA)含量对二氧化碳暴露响应更敏感,21 d后NOEC和LOEC分别为0.87 mmol/L和1.56 mmol/L。该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暴露可能导致海水青鳉体内自由基累积并引发抗氧化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系统 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火龙果植株抗氧化系统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莉 罗弦 +1 位作者 王楚侨 徐嘉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下2种火龙果植株的耐寒性差异及机理。【方法】以‘白水晶’和‘台湾6号’火龙果植株为材料,设置适温(30℃/24℃)、冷害(15℃/8℃)、冻害(4℃/-2℃)3个温度梯度,分析火龙果植株的冷害指数、抗氧化系统及脂肪酸组分...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下2种火龙果植株的耐寒性差异及机理。【方法】以‘白水晶’和‘台湾6号’火龙果植株为材料,设置适温(30℃/24℃)、冷害(15℃/8℃)、冻害(4℃/-2℃)3个温度梯度,分析火龙果植株的冷害指数、抗氧化系统及脂肪酸组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低温胁迫使2种火龙果植株的冷害指数均升高,且在冻害下升高幅度更大;冷害和冻害下,‘白水晶’的冷害指数均低于‘台湾6号’。低温诱导2种火龙果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白水晶’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始终高于‘台湾6号’;同时,‘白水晶’植株ROS积累量、MDA含量和REC增幅更低。2种火龙果植株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UFA/SFA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其中‘白水晶’植株的降幅较小。【结论】低温胁迫使2种火龙果植株均受冻,其中‘白水晶’的耐寒性强于‘台湾6号’。在冷害和冻害下,‘白水晶’植株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ROS清除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是其耐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结果可为亚热带地区火龙果植株的抗寒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火龙果 耐寒性 氧化系统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木霉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李传收 付志顺 +1 位作者 殷潇 杨静静 《果农之友》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探讨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对苹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参数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设计了组培苗和盆栽苗两大试验系列。结果表明,棘孢木霉在苹果根际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并且能够显著促进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具体来说,接种后... 为了探讨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对苹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参数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设计了组培苗和盆栽苗两大试验系列。结果表明,棘孢木霉在苹果根际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并且能够显著促进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具体来说,接种后的幼苗根部定殖率高达9×103CFU/克,根表面积、根长、根体积及投影面积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在盆栽苗设计试验中也观察到了棘孢木霉对苹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后的幼苗在株高、叶片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幼苗生长的40~50天时,生长速度达到了峰值,相较于对照组,增长率分别为27.97%和32.86%。此外,经棘孢木霉诱导的苹果苗在叶片光合作用方面也展现出优异的表现,包括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Chi)的显著提升。同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明显增强,而胞间CO2浓度及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苹果 叶片 光合作用 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超富集植物滇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4
19
作者 汤叶涛 关丽捷 +3 位作者 仇荣亮 应蓉蓉 刘凤杰 胡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332,共9页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镉(Cd)对一种新发现的Cd超富集植物——滇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Cd(1-10μmol.L-1)处理下滇苦菜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高浓度Cd(50-100μmol.L-1)抑制了滇苦菜的生长,整株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镉(Cd)对一种新发现的Cd超富集植物——滇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Cd(1-10μmol.L-1)处理下滇苦菜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高浓度Cd(50-100μmol.L-1)抑制了滇苦菜的生长,整株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72%和86%。10μmol.L-1Cd处理下地上部Cd浓度达到270mg·kg-1(干重),转运系数为1.41,符合超富集植物的特征。滇苦菜地上部Cd富集浓度最高达3919mg·kg-1,且64%-87%的Cd分布在地上部。中、低浓度Cd(1-10μmol.L-1)胁迫下,滇苦菜的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及各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高浓度Cd(50-100μmol.L-1)胁迫下,地上部MDA、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17、1.6-6倍和2.9-7.2倍,地下部分别提高了1-5、1.4倍和9.5-11倍。同时,高浓度Cd处理下地上部和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地上部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上升,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滇苦菜对Cd有较强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中、低浓度Cd处理未对滇苦菜造成明显的氧化胁迫,高浓度Cd处理时滇苦菜地上部与地下部均受到氧化胁迫,但对抗氧化胁迫的响应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系统 超富集植物 滇苦菜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海滨木槿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65
20
作者 薄鹏飞 孙秀玲 +2 位作者 孙同虎 杜希华 俞慈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盐生植物海滨木槿为材料,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 以盐生植物海滨木槿为材料,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它们达到最高活性时的NaCl浓度不同;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先下降后升高,但始终低于对照;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在200 mmol.L-1时达到最高;各处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均较对照增加且升幅较大。研究表明,海滨木槿在NaCl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木槿 NACL胁迫 MDA含量 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