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动态变化及其与肥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韩志卿 张电学 +1 位作者 王介元 陈洪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连续 8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 ,氧化稳定系... 通过连续 8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 ,氧化稳定系数 (Kos)升高 ,土壤供肥能力降低 ;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 ,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 ,但投入成本较高 ;长期施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常量N、P、K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 ,降低其Kos值 ,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 ,肥力提高 ,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系数 土壤有机质 施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对芸豆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1 位作者 张红 李士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200,共9页
为探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2009—201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 为探讨鸡粪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通过2009—2014年大田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鸡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芸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及有机碳氧化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M_(10)N_(90)、M30N70和M50N50处理的T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提高5.21%、12.74%和19.87%;M_(30)N_(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较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4.03%、16.50%和10.43%,CPMI分别提高75.10、30.75和27.94;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并较N100处理下降35.95%。此外,该处理能显著提高芸豆产量,明显改善品质,且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芸豆产量、维生素C含量与MBC、ROC、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和CPMI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认为,在芸豆/玉米轮作种植中配施鸡粪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供肥性能,并促进芸豆的高产优质生长,其中鸡粪氮与尿素氮以3∶7比例搭配的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玉米轮作 鸡粪 氧化 氧化稳定系数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垆土长期轮作培肥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春霞 郝明德 +1 位作者 魏孝荣 王旭刚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2,16,共4页
以黄土旱塬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不同轮作与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轮作系统引入豆科作物后,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加,且豆科作物茬口的氧化稳定性低于小麦茬口,利于养分的释放和肥力的持续供给。... 以黄土旱塬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不同轮作与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轮作系统引入豆科作物后,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增加,且豆科作物茬口的氧化稳定性低于小麦茬口,利于养分的释放和肥力的持续供给。培肥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表现在: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化肥氧化稳定性升高,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老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能明显提高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降低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苜蓿连作土壤剖面Kos的变化显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氧化稳定性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施肥 氧化 氧化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栽培中施用蚯蚓粪对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井大炜 王明友 +2 位作者 张红 郑芳 李士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樱桃栽培中蚯蚓粪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对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提高土壤质量管理和增强农业固碳减排潜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a的大田试验,研究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蚯蚓粪和... [目的]探讨樱桃栽培中蚯蚓粪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对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提高土壤质量管理和增强农业固碳减排潜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a的大田试验,研究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蚯蚓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蚯蚓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蚯蚓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M30N70和M50N50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高出12.07%和18.75%;M30N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比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1.34%,15.16%和6.47%,CPMI分别高出73.07,30.06和20.71;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比N100处理降低36.22%。[结论]在樱桃栽培中配施蚯蚓粪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蚯蚓粪与化肥以3∶7比例搭配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蚯蚓粪 氧化 氧化稳定系数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易氧化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袁喆 罗承德 +3 位作者 李贤伟 宫渊波 刘彬 房建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间伐强度林地易氧化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地;与对照林相比,10%,20%,30%间伐强度林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58.22%和182.90%,108.16%和176.28%,128.44%和221.61%。林地间伐抚育措施具有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CO2的释放以及增加有机碳库更新速度、促进土壤腐殖质形成,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稳定性降低的双重性,因此可以以中度间伐强度30%作为川西人工云杉林的间伐强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碳库管理指数 氧化稳定系数 抚育间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量对复种油菜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瑞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4-49,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菜种植密度与施氮肥对麦茬复种油菜苗期和收获期耕层土壤(0~15cm)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种饲料油菜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有机碳(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质量分数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菜种植密度与施氮肥对麦茬复种油菜苗期和收获期耕层土壤(0~15cm)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种饲料油菜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有机碳(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质量分数以及氮利用效率,而土壤稳定性有机碳(SOC)质量分数与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K_(os))明显降低.在油菜苗期,随种植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先增后减,全氮不断减少,氮效率以及碱解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逐渐提高,随增施氮肥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均不断提高,氮效率与速效磷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在收获期,随种植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先增后减,全氮、全磷不断减少,碱解氮、速效磷和氮效率不断增加,随增施氮肥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逐渐提高,氮效率却不断降低,差异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种植密度和施氮肥水平提高,耕层土壤中OC,ROOC和ROOC百分比均不断提高,而SOC,SOC百分比和K_(os)均逐渐降低,差异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层土壤OC和K_(os)分别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p<0.05或p<0.01),表明土壤OC和K_(os)可作为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潜力的表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复种油菜 土壤养分性状 氧化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配比对白浆土活性有机碳的调控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明 李玉玺 +4 位作者 马超 李兴吉 王语 刘兰 王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224-227,共4页
以等氮量为前提,通过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来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数量,使土壤活性有机碳向肥力保蓄的方向转化。以混有玉米秸秆的白浆土为供试对象,通过添加等量氮素、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摩尔比... 以等氮量为前提,通过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来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数量,使土壤活性有机碳向肥力保蓄的方向转化。以混有玉米秸秆的白浆土为供试对象,通过添加等量氮素、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摩尔比为4∶1、NH_4^+-N∶NO_3^--N摩尔比为1∶1、NH4-N∶NO_3^--N摩尔比为1∶4)]来揭示其对混料活性有机碳组分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氮素形态配比,添加氮素均有利于秸秆白浆土混料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简称WSOC)的消耗,使之占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简称TOC)的份额降低;其中,铵硝等比例(NH_4^+-N∶NO_3^--N为1∶1)供氮更利于WSOC成分的分解,其次是以铵态氮占优(NH_4^+-N∶NO_3^--N为4∶1)的供氮处理,后者在降低WSOC在TOC中的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3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皆有利于微生物对混料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简称ROC)的消耗,相比之下,以铵态氮为主要供氮形态时,微生物对ROC的消耗程度最大,其次是以硝态氮为主(NH_4^+-N∶NO_3^--N为1∶4)的处理;通过氮素形态配比对TOC含量的调控可间接改善ROC的产出环境,两者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铵态氮作为还原剂对ROC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铵硝等比例及以硝态氮为主的供氮形态更有利于提高TOC中ROC的比例,前者效果更佳;铵硝等比例供氮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混料有机碳的稳定性,而铵态氮占优则更利于氧化稳定系数(Kos)的提高进而有益于养分固存。可见,调控氮素形态配比能够改善白浆土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水平,相关规律可作为氮素形态掺混肥研制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氮素配比 白浆土 活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混料易氧化有机碳 调控 氧化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