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用油条件下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研究
1
作者 黄明翠 舒树敏 +5 位作者 张岩 赵晨伟 郑梦林 金俊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1,共6页
旨在为家庭合理用油提供参考,探究了实际家庭用油环境中瓶装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行为。以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4种不同脂肪酸类型的5 L包装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指数(OSI),探究2种包装规格... 旨在为家庭合理用油提供参考,探究了实际家庭用油环境中瓶装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酸败行为。以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4种不同脂肪酸类型的5 L包装食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指数(OSI),探究2种包装规格(1 L和5 L)的4种食用植物油在63 d内的氧化酸败(酸值、过氧化值)情况,并分析其脂肪酸与氧化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主要脂肪酸分别为亚麻酸、亚油酸、亚油酸和油酸;4种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5 L包装的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分别在使用42、49、56 d和63 d时超过GB 2716—2018规定的限值(0.25 g/100 g),使用1 L包装时4种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变化趋势与5 L包装时类似,其中亚麻籽油氧化速度最快,花生油氧化速度最慢,其过氧化值分别在使用28、56 d时超过国标限值;4种食用植物油的酸值变化幅度较小,均未超过GB 2716—2018规定的限值;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食用植物油的OSI与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建议5 L桶装食用植物油在42 d内食用完,1 L包装食用植物油在28 d内食用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用油 植物油 包装规格 氧化 氧化稳定指数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cimat法测定3种坚果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振宝 刘梦颖 易建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7-101,119,共6页
研究了温度、气流速度以及样品质量等参数对Rancimat法测定坚果油脂氧化稳定指数(OSI)的影响,以核桃、杏仁、扁桃油脂为试材,通过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3种坚果油脂的诱导时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建立回... 研究了温度、气流速度以及样品质量等参数对Rancimat法测定坚果油脂氧化稳定指数(OSI)的影响,以核桃、杏仁、扁桃油脂为试材,通过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3种坚果油脂的诱导时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了优化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3种油的氧化稳定指数测定结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气流速度及样品质量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温度、气流速度及样品质量等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由回归方程得到Rancimat法测定核桃油OSI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20℃、气流速度18.14L/h、样品质量3.00g;测定扁桃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20℃、气流速度13.48L/h、样品质量3.93g;而杏仁油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20℃;气流速度12.18L/h;样品质量4.20g.通过优化温度、气流速度和样品质量等条件,可以保证结果稳定、可信的前提下,缩短分析测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扁桃油 杏仁油 RANCIMAT法 氧化稳定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脂质体对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博文 李大伟 +3 位作者 张士康 汪辉 朱跃进 张春媛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EGCG脂质体对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氧化稳定指数法评价不同浓度EGCG脂质体在葵花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并观察加入EGCG脂质体后对葵花籽油色泽、粘度、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脂质体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葵... 研究EGCG脂质体对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氧化稳定指数法评价不同浓度EGCG脂质体在葵花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并观察加入EGCG脂质体后对葵花籽油色泽、粘度、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脂质体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葵花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在葵花籽油中加入EGCG含量为200 mg/kg的脂质体相当于加入100 mg/kg的TBHQ的抗氧化效果;EGCG脂质体的加入会使葵花籽油的色差和粘度略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脂质体 氧化稳定指数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产区核桃油组成成分与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张涛 高盼 +1 位作者 章景志 何东平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选取我国西南、西北和东部三大产区的 16 种薄皮核桃分别压榨制油,测定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总酚、生育酚、植物甾醇和氧化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不同产区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 C18∶2(51.21%~68.97%),油酸 C18... 选取我国西南、西北和东部三大产区的 16 种薄皮核桃分别压榨制油,测定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总酚、生育酚、植物甾醇和氧化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不同产区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 C18∶2(51.21%~68.97%),油酸 C18∶1(12.56%~26.04%),亚麻酸 C18∶3(6.82%~15.01%)和棕榈酸 C16∶0(3.05%~8.27%),甘油三酯包含三亚酸甘油酯 LLL(27.87%~39.47%)和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甘油酯 OLLn(17.07%~24.18%)。微量伴随物植物甾醇,生育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为 540~1 594 mg/kg,10~1 303 mg/kg,345~2 579 mg/kg。根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核桃油比较,可以推断出不同的种植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导致了核桃油成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将氧化稳定性指数与脂肪酸组成、微量伴随物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亚油酸,α-生育酚和总酚是影响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不同产区 多元线性回归 成分分析 氧化稳定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伟芬 陶婷婷 汪海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45,共4页
采用氧化稳定指数(OSI)法对添加至菜籽油和猪油中的番茄红素和其他抗氧化剂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番茄红素与它们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对菜籽油和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添加量为0... 采用氧化稳定指数(OSI)法对添加至菜籽油和猪油中的番茄红素和其他抗氧化剂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番茄红素与它们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对菜籽油和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添加量为0~0.0025%的范围内具有剂量效应关系;α-生育酚对番茄红素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没有协同作用,但在猪油体系中复配增效效果明显;茶多酚对番茄红素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不明显,但与番茄红素在猪油体系中复配增效效果明显:柠檬酸和EDTA对番茄红素在猪油和菜籽油中的抗氢化均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食用油脂 氧化 氧化稳定指数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清华 翁新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7-40,共4页
探讨了压力、温度和时间对厚朴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加入10%乙醇作夹带剂,不仅大大提高了萃取率,而且大大缩短了萃取时间。用不同极性... 探讨了压力、温度和时间对厚朴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加入10%乙醇作夹带剂,不仅大大提高了萃取率,而且大大缩短了萃取时间。用不同极性溶剂索氏抽提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比较,并用OSI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OSI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实验结果一致,其抗氧化活性的顺序是: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加入10%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未加夹带剂)>乙醇提取物。厚朴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是小极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石油醚、氯仿和超临界CO2的提取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氧化稳定指数 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茶油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性质研究
7
作者 江丽 杜先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对番茄红素茶油制备工艺以及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指数(OSI)对茶油中添加番茄红素和其他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番茄红素添加量、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对番茄红素茶油中番茄红素质量浓度的影响,以番茄红素... 对番茄红素茶油制备工艺以及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指数(OSI)对茶油中添加番茄红素和其他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番茄红素添加量、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对番茄红素茶油中番茄红素质量浓度的影响,以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5 g茶油中番茄红素添加量26 mg(0.104%),溶解时间8 h,溶解温度63℃。在最佳条件下,茶油中番茄红素质量浓度达30.26μg/mL,与预测值相差不大。研究表明,0.104%番茄红素对茶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低于0.02%TBHQ,与0.02%PG抗氧化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茶油 氧化稳定指数 番茄红素质量浓度 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大豆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预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唐瑞丽 袁先雯 +6 位作者 冯燕玲 韩洪玲 董月 高瑀珑 袁建 汪海峰 鞠兴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6-261,共6页
以一级大豆油为原料,储藏温度设定为40℃,研究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大豆油品质指标(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 以一级大豆油为原料,储藏温度设定为40℃,研究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大豆油品质指标(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建立了大豆油品质随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变化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指数的影响显著;大豆油品质指标预测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模型皆极显著(P<0.001),实验误差小,可以此模型来预测大豆油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随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氧化 氧化稳定指数 响应面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酸败仪操作参数对油茶籽油OSI测定及其货架期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进英 钟海雁 梁永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的操作参数温度、空气流速、样品量对油茶籽油化稳定指数(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温度系数,Q10的测定及货架期预测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完全二次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空... 研究了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的操作参数温度、空气流速、样品量对油茶籽油化稳定指数(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温度系数,Q10的测定及货架期预测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完全二次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流速对OSI的影响显著(P<0.01)。此外,通过简化的线性模型检测表明在温度占主导效应的同时,与样品量相比,空气流速对油茶籽油OSI的测定也有较大的影响(P<0.05)。此项研究获得的油茶籽油温度系数平均值为-3.02×10-2。Q10的计算平均值为2.02,表明温度每升高10℃油茶籽油的OSI减半。计算出的20℃下的OSI表现出明显不同,说明空气流量和样品量对油茶籽油货架期的预测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油脂氧化酸败测定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操作参数水平会降低长期室温贮藏和加速氧化对货架期预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 氧化稳定指数 货架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