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稀土成核改性抗菌PP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华集 杜娟 +2 位作者 陈晓 张雯 林增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氧化稀土为成核剂,油酸酰胺改性载银磷酸锆为抗菌剂,制备成核剂母粒、抗菌剂母粒和抗菌PP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氧化稀土成核改性的抗菌PP薄膜,球晶尺寸减小,结晶度提高;含0.3%氧化稀土和0.8%改...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氧化稀土为成核剂,油酸酰胺改性载银磷酸锆为抗菌剂,制备成核剂母粒、抗菌剂母粒和抗菌PP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氧化稀土成核改性的抗菌PP薄膜,球晶尺寸减小,结晶度提高;含0.3%氧化稀土和0.8%改性载银磷酸锆的PP薄膜,其拉伸强度、直角撕裂强度、透光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雾度明显下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99.87%和99.24%,抗菌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氧化稀土 载银磷酸锆 成核改性 抗菌聚丙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测定混合氧化稀土中三氧化二铝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亚源 《江西有色金属》 1999年第2期35-38,共4页
采用酸、碱两种试剂分步溶样,使不同物相的三氧化二铝均能进入溶液。在强碱性条件下,使稀土等与铝成固、液两相而相互分离。在微酸性介质中,用EDTA作络合剂和氟化钠为释放剂,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和硫酸锌作滴定剂,运用释放滴定... 采用酸、碱两种试剂分步溶样,使不同物相的三氧化二铝均能进入溶液。在强碱性条件下,使稀土等与铝成固、液两相而相互分离。在微酸性介质中,用EDTA作络合剂和氟化钠为释放剂,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和硫酸锌作滴定剂,运用释放滴定的原理,对三氧化二铝含量进行了准确测定。通过标准回收、不同方法结果对比和标准偏差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氧化稀土 测定 氧化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氢氧化稀土中微量硝酸根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易师 刘荣丽 邹龙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4,共3页
以靛蓝二磺酸钠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氢氧化稀土中微量硝酸根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硝酸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当硝酸根的质量浓度为0~1.0μg/mL时,溶液褪色程度与硝酸根含量呈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硝酸... 以靛蓝二磺酸钠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氢氧化稀土中微量硝酸根的含量,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硝酸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当硝酸根的质量浓度为0~1.0μg/mL时,溶液褪色程度与硝酸根含量呈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硝酸根测得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1%,加标回收率为97.6%~101.3%。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稀土 硝酸根测定 分光光度法 靛蓝二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含氧化稀土铝电解质中的氧化铝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01-302,共2页
在 p H3.0~ 3.5的 HOAc- Na OAc缓冲溶液中 ,二甲酚橙浓度较低时 ,二甲酚橙与铝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 1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55=1 .53× 1 0 4 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0~ 0 .5μg·ml-1。方... 在 p H3.0~ 3.5的 HOAc- Na OAc缓冲溶液中 ,二甲酚橙浓度较低时 ,二甲酚橙与铝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 1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55=1 .53× 1 0 4 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0~ 0 .5μg·ml-1。方法运用于含稀土铝电解质中氧化铝的测定 ,排除稀土干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二甲酚橙 氧化稀土铝电解质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磷灰石精矿提纯混合氧化稀土
5
作者 M.Milanova 许孙曲 卢尚文 《江西有色金属》 199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从硫酸处理磷灰石付产品中提纯稀土精矿的可行性,特别引入注目的是除硅。氢氧化物沉淀和草酸沉淀生产的混合氧化稀土的稀土含量达99.6%。
关键词 磷灰石 提纯 氧化稀土 精矿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耐火材料与稀土钢液中主要夹杂物界面反应研究
6
作者 马飞祥 李红霞 +1 位作者 刘国齐 顾强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8,共6页
开发与稀土夹杂物反应弱的水口耐火材料是解决稀土钢水口堵塞的重要方向,为了研究耐火材料与稀土夹杂物的界面反应,先以粒度均为5~10μm的La_(2)O_(3)、CeO_(2)、ZrO_(2)、La_(2)S_(3)和Al_(2)O_(3)为原料,于1400℃保温2 h高温固相法合... 开发与稀土夹杂物反应弱的水口耐火材料是解决稀土钢水口堵塞的重要方向,为了研究耐火材料与稀土夹杂物的界面反应,先以粒度均为5~10μm的La_(2)O_(3)、CeO_(2)、ZrO_(2)、La_(2)S_(3)和Al_(2)O_(3)为原料,于1400℃保温2 h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_(2)Ce_(2)O_(7)、La_(2)Zr_(2)O_(7)和LaAlO_(3)粉体,再将La_(2)Ce_(2)O_(7)、La_(2)Zr_(2)O_(7)、Y_(2)O_(3)粉体以PVA为结合剂压制成Ф30 mm×7 mm的衬底试样,在其表面分别放置等量的La_(2)O_(3)、La_(2)S_(3)和LaAlO_(3)粉末,于1550℃埋碳反应3 h。研究了3种稀土氧化物耐火材料(La_(2)Ce_(2)O_(7)、La_(2)Zr_(2)O_(7)、Y_(2)O_(3))与稀土钢水中主要稀土夹杂物(La_(2)O_(3)、La_(2)S_(3)、LaAlO_(3))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La_(2)Ce_(2)O_(7)试样的结构稳定性较差,易与La_(2)S_(3)反应导致试样裂解;La_(2)Zr_(2)O_(7)试样与La_(2)O_(3)和LaAlO_(3)的反应较弱,但抗La_(2)S_(3)侵蚀性较差;Y_(2)O_(3)试样与3种稀土夹杂物作用最弱,且结构最稳定,有较大的潜力作为稀土钢专用防堵内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 防堵内衬 浸入式水口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稀土氧化物浓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费鹏宇 王新春 +1 位作者 杨培宏 王震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针对当前稀土电解工业自动化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稀土氧化物浓度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稀土熔盐电解工艺的特点,分析槽电阻、稀土氧化物浓度以及下料速率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相应的浓度控制策略。利用遗传算... 针对当前稀土电解工业自动化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稀土氧化物浓度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稀土熔盐电解工艺的特点,分析槽电阻、稀土氧化物浓度以及下料速率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相应的浓度控制策略。利用遗传算法的迭代寻优能力,实现对模糊控制的量化因子与比例因子的动态调整,进而得到一个性能较好的模糊控制器。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当比例因子和量化因子K_(e)、K_(ec)、K_(u)分别为0.01、0.03和7.94时系统达到最优,模糊控制器超调量为0.1%,调节时间为16 s,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均有所改善。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将稀土氧化物浓度控制在理想区域内,能够满足现场稀土熔盐电解的工作需求。由于此方法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在稀土氧化物浓度控制这种复杂系统中需要较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后续可考虑对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优化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熔盐电解 稀土氧化物浓度 槽电阻 下料速率 遗传算法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_(2)O_(3)/La_(2)O_(3)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发光传感1,2-环氧丙烷
8
作者 张雨薇 杜一浩 +1 位作者 张琰图 李云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6,共8页
开发了基于Dy_(2)O_(3)/La_(2)O_(3)稀土复合氧化物的高性能催化发光传感平台,用于1,2-环氧丙烷(PO)的特异性检测.通过优化调控稀土氧化物的组成比例,Dy_(2)O_(3)/La_(2)O_(3)异质界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了对PO分子的高灵敏... 开发了基于Dy_(2)O_(3)/La_(2)O_(3)稀土复合氧化物的高性能催化发光传感平台,用于1,2-环氧丙烷(PO)的特异性检测.通过优化调控稀土氧化物的组成比例,Dy_(2)O_(3)/La_(2)O_(3)异质界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了对PO分子的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检测(LOD=82.8μmol/L,对PO的响应强度是干扰物的10倍以上).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波长575 nm,检测温度360℃,气体流速320 mL/min),催化发光强度与PO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9701.25x+15085.19,检出限为8.28×10^(−5) mol/L,R2=0.9969.该传感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1次循环测试RSD<3%),加标回收率为96%~108%.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光激发-氧活化-选择性氧化-特征发光”的传感机制.本工作为开发新型稀土氧化物基传感材料提供了新策略,并为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识别与传感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氧化 界面协同效应 环氧丙烷检测 催化发光传感器 气敏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9
作者 张巍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0-774,共15页
在Al_(2)O_(3)陶瓷中掺杂稀土氧化物会影响其耐磨性能。为了拓宽稀土氧化物的应用范围,根据掺杂稀土氧化物影响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稀土氧化物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应用现状。首先,概述Al_(2)O_(3)陶瓷耐磨... 在Al_(2)O_(3)陶瓷中掺杂稀土氧化物会影响其耐磨性能。为了拓宽稀土氧化物的应用范围,根据掺杂稀土氧化物影响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稀土氧化物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应用现状。首先,概述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影响因素;其次,介绍稀土氧化物对Al_(2)O_(3)陶瓷耐磨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最后,展望稀土氧化物未来在Al_(2)O_(3)耐磨陶瓷中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的稀土氧化物会对Al_(2)O_(3)陶瓷的耐磨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并非所有的稀土氧化物掺杂后都能提高Al_(2)O_(3)陶瓷的耐磨性能。掺杂Y2O_(3)、La_(2)O_(3)、CeO_(2)、Nd_(2)O_(3)、Sm_(2)O_(3)、Tb_(4)O_(7)、Yb_(2)O_(3)、Gd_(2)O_(3)、Er_(2)O_(3)和Lu_(2)O_(3)等一元或多元稀土氧化物会产生积极影响,其中Gd_(2)O_(3)、Er_(2)O_(3)和Lu_(2)O_(3)3种稀土氧化物在更低掺杂量时可使Al_(2)O_(3)陶瓷表现出最佳耐磨性能;相反,掺杂Eu_(2)O_(3)、Ho_(2)O_(3)和Tm_(2)O_(3)等稀土氧化物后会对Al_(2)O_(3)陶瓷的耐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Al_(2)O_(3)耐磨陶瓷的设计和生产中,选择合适的稀土氧化物对制备高耐磨产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 Al_(2)O_(3)陶瓷 掺杂 耐磨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掺杂对钼铼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广达 熊宁 况春江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247,共7页
通过在钼铼合金中加入La_(2)O_(3)和ZrO_(2),研究了氧化物掺杂对烧结坯料相对密度以及最终轧制板坯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氧化物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掺杂氧化物可以明显降低合金粉末粒度、细化晶粒,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晶... 通过在钼铼合金中加入La_(2)O_(3)和ZrO_(2),研究了氧化物掺杂对烧结坯料相对密度以及最终轧制板坯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氧化物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掺杂氧化物可以明显降低合金粉末粒度、细化晶粒,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晶粒尺寸最小,但会因晶型相变降低烧结坯的相对密度。轧制变形可以提高合金板材的硬度和强度,掺杂La_(2)O_(3)的钼铼合金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并且塑性几乎不变,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降低。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分别为1034 MPa和888.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铼合金 稀土氧化 陶瓷氧化 弥散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对铜线材抗氧化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晨阳 国秀花 +7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周延军 刘海涛 张朝民 曹军 曹飞 高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土Y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与氧化膜的生长过程,揭示了添加稀土元素Y提高纯铜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稀土Y的引入提高了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在600℃、10 h条件下,Cu-0.03Y线材相对于Cu线材氧化增重率由0.55%降低至0.2%,降幅达63%。稀土元素Y的添加使铜线材的(100)晶面占比减少,(111)晶面占比增多,基体表面易被活化的(100)原子面占比降低,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提高。在Cu-0.1Y线材中稀土元素浓度较高时发生偏聚,稀土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铜与氧的亲和力,偏聚处形成不连续的稀土氧化物,使氧离子与铜离子的接触反应面积增大,相比Cu-0.03Y线材抗氧化性能降低。结论氧化过程中稀土离子的扩散速率慢、半径大,对铜离子的向外扩散起到阻碍作用,降低了铜离子的扩散速度,提高了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线材 稀土元素Y 稀土氧化 增重率 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氧化物示踪法探究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雅俊 刘帅 +2 位作者 甘磊 张中彬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4-977,共14页
为区分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破碎过程,阐明冻融循环对黑土土壤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稀土氧化物(REOs)示踪技术,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不同初始含水量(50%田间持水量(T50)vs.100%田间持水量(T100))和冻融循环次数(0次、3次、6次、12次和20次)... 为区分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破碎过程,阐明冻融循环对黑土土壤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稀土氧化物(REOs)示踪技术,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不同初始含水量(50%田间持水量(T50)vs.100%田间持水量(T100))和冻融循环次数(0次、3次、6次、12次和20次)对团聚体粒径分布、平均质量直径(MWD)以及团聚体周转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初始含水量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MWD、>0.25mm和<0.053m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0.25~0.053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6次冻融循环后,T50处理下的MWD显著高于T100处理(P<0.05),5~2mm和<0.25mm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除5~2mm团聚体外,冻融循环处理下,相邻粒级团聚体之间周转更为激烈。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5~2 mm团聚体向0.25~0.053 mm团聚体的破碎量在T100处理下显著高于T50处理(P<0.05)。冻融循环促进了>0.25 mm团聚体的破碎和<0.053mm团聚体的团聚,表现为0.25~0.053mm团聚体的累积。冻融循环过程中,MWD与各粒径团聚体相对形成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相对破碎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粒径团聚体周转时间显著增加(P<0.05)。同一冻融循环次数下,>0.25mm团聚体的周转时间高于<0.25mm团聚体,T100处理下的团聚体周转时间显著高于T50处理(P<0.05)。综上所述,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初始含水量通过影响团聚体形成和破碎过程改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冻融循环下黑土土壤结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团聚体周转 黑土 稀土氧化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对低温固相合成镁铝尖晶石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江鹏 邓长宇 +3 位作者 王昕悦 陈昕煜 段红娟 张海军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13,418,共5页
为探究稀土氧化物和合成温度对合成镁铝尖晶石纤维的影响,以碱式硫酸镁晶须、铝溶胶为主要原料,分别以Y_(2)O_(3)、La_(2)O_(3)、Nd_(2)O_(3)为添加剂,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制备了镁铝尖晶石纤维,研究了添加剂的种类(Y_(2)O_(3)、La_(2)O... 为探究稀土氧化物和合成温度对合成镁铝尖晶石纤维的影响,以碱式硫酸镁晶须、铝溶胶为主要原料,分别以Y_(2)O_(3)、La_(2)O_(3)、Nd_(2)O_(3)为添加剂,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制备了镁铝尖晶石纤维,研究了添加剂的种类(Y_(2)O_(3)、La_(2)O_(3)、Nd_(2)O_(3))、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3%)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800、1000和1200℃保温3 h)对低温固相合成镁铝尖晶石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碱式硫酸镁晶须、铝溶胶为原料,添加质量分数为3%(w)的Nd_(2)O_(3)或Y_(2)O_(3)在800℃热处理时均对镁铝尖晶石纤维的合成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2)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添加3%(w)Nd_(2)O_(3)合成镁铝尖晶石纤维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纤维 稀土氧化 添加剂 低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氧化铕中13种稀土杂质元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维涵 李鹰 +1 位作者 李剑 杨萌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稀土杂质元素直接影响高纯单金属稀土材料的整体性能,是高科技领域许多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消解酸量、温度、时间,氧气反应气流量,稀释气流量,建立了基于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法直接测定氧化铕中13种稀... 稀土杂质元素直接影响高纯单金属稀土材料的整体性能,是高科技领域许多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消解酸量、温度、时间,氧气反应气流量,稀释气流量,建立了基于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法直接测定氧化铕中13种稀土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0.1%基体直接进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前处理分析效率。利用碰撞模式测定氧化铕稀土中的Y、La、Pr、Nd、Sm、Gd、Tb、Dy、Ho、Er、Yb、Lu元素,氧气质量转移模式测定氧化铕中的Tm,两种模式结合可以有效去除多原子干扰,实现氧化铕的稳定测试。通过对氧化铕标准物质(GBW02902)直接测定,结果表明,在碰撞和氧气质量转移模式下,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23 mg/kg,测试精密度优于2.0%,13种元素的测定值都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之内。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稳定、效率高,为实验室进行氧化铕材料中REE杂质的准确测定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MS 氧化稀土 碰撞模式 氧气质量转移模式 REE杂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阴极放电复合稀土氧化物对Ti6Al4V合金离子渗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赛男 董志宏 鲍泽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4,107,共8页
目的改善Ti6Al4V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探究辅助渗氮手段的引入对Ti6Al4V合金离子渗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空心阴极放电(Hollow Cathode Discharge,HCD)及稀土氧化物(Y_(2)O_(3)纳米颗粒)辅助在720℃对Ti6Al4V合金进行4 h离子渗... 目的改善Ti6Al4V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探究辅助渗氮手段的引入对Ti6Al4V合金离子渗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空心阴极放电(Hollow Cathode Discharge,HCD)及稀土氧化物(Y_(2)O_(3)纳米颗粒)辅助在720℃对Ti6Al4V合金进行4 h离子渗氮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测试仪、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比研究常规离子渗氮、HCD辅助离子渗氮以及HCD复合稀土氧化物辅助离子渗氮3种条件下Ti6Al4V合金的渗氮组织和性能。结果HCD复合稀土氧化物辅助离子渗氮条件下,Ti6Al4V合金表面生成约126μm厚的渗氮层,分别是常规离子渗氮条件和HCD辅助离子渗氮条件的3.1、2.4倍。化合物层中,TiN含量显著增加,渗氮层表面硬度达到1067.9HV0.05。渗氮层整体硬度明显提高,且硬度梯度降低。Ti6Al4V合金的摩擦系数从常规离子渗氮时的0.4降至0.2。同时,TiN含量的提高,使Ti6Al4V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降低,极化电阻增大,耐蚀性能得到改善。结论HCD复合Y_(2)O_(3)辅助可显著提高氮势,促进氮向Ti6Al4V合金内快速扩散,提高合金的硬度,改善合金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空心阴极放电 稀土氧化 TI6AL4V 摩擦磨损 渗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预曝露对多元稀土氧化物YSZ热障涂层的CMAS腐蚀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文君 米栋 +4 位作者 程昊 王旭 艾兴 李子昂 李东旭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共11页
针对预曝露对多元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YSZ热障涂层Gd_(2)O_(3)-Yb_(2)O_(3)-Y_(2)O_(3)(GYb-YSZ)CMAS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备标准件试样,开展三类实验:高温预曝露实验、CMAS腐蚀实验以及高温预曝露后CMAS腐蚀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针对预曝露对多元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YSZ热障涂层Gd_(2)O_(3)-Yb_(2)O_(3)-Y_(2)O_(3)(GYb-YSZ)CMAS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备标准件试样,开展三类实验:高温预曝露实验、CMAS腐蚀实验以及高温预曝露后CMAS腐蚀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纳米压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涂层在进行上述三类实验前后微观形貌组织与基本力学特性的变化,从而讨论高温预曝露对CMAS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预曝露处理会引起多通道渗透,长时预曝露处理会导致纵向贯穿裂纹发生。对于980℃或1050℃预曝露处理125 h会降低CMAS渗透效果。当温度达到1150℃时,CMAS以熔融态渗入陶瓷层中,在冷却过程中,CMAS重新凝固导致柱状晶间隙膨胀形成垂直裂纹,直至贯穿陶瓷层,加速涂层剥落;同时,CMAS腐蚀后样品涂层的杨氏模量约增加48%,硬度约增加50%。因此,经过980℃或1050℃预曝露处理125 h的试样具有明显的抗CMAS腐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稀土氧化 热障涂层 预曝露 CMAS腐蚀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离子色谱法测定稀土氧化物中微量和痕量氟和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曼宁 陈然兵 +3 位作者 王贵超 刘荣丽 陈燕群 许博思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938,共8页
为准确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通过硫酸预蒸馏降低空白值,稀土氧化物经硫酸分解,其中的氟和氯随水蒸气逸出与样品分离,经水吸收,用阴离子分离柱分离,以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建立了水蒸气蒸馏... 为准确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通过硫酸预蒸馏降低空白值,稀土氧化物经硫酸分解,其中的氟和氯随水蒸气逸出与样品分离,经水吸收,用阴离子分离柱分离,以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建立了水蒸气蒸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氟离子和氯离子的分析方法。通过保留时间对氟和氯进行定性分析,以标准曲线法对氟和氯进行定量分析,氟和氯的线性相关性为0.9998和0.9997,测定下限均为0.0006%。通过选择样品前处理方式、硫酸用量、样品量、蒸馏时间、吸收液等,确定实验的最佳条件。通过加标回收实验和方法比对实验评估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实验表明,氟和氯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8.2%~99.7%和95.5%~103%,与现有标准方法GB/T 12690—2003测定结果相比较,相对偏差小于5%。通过精密度实验验证方法的稳定性,氟和氯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分别为1.7%~4.1%和1.7%~7.6%。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适用于对高纯稀土氧化物中微量和痕量氟离子和氯离子的快速测定,为高纯稀土氧化物中杂质氟和氯的质量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蒸馏 离子色谱 稀土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点稀土氧化物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任永春 李健达 +9 位作者 曹笑 黄燚 张帆 张宁 薛艳艳 王庆国 唐慧丽 徐晓东 董永军 徐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9-1839,共11页
高熔点稀土氧化物因具备高热导率、高机械强度、低声子能量及较大的阳离子位点密度等优势,表现出大分凝系数、强电声子耦合及多晶格位点等特性,已成为高功率、超快及红外波段激光晶体研究的热点。然而,高熔点稀土氧化物熔点较高,特别是... 高熔点稀土氧化物因具备高热导率、高机械强度、低声子能量及较大的阳离子位点密度等优势,表现出大分凝系数、强电声子耦合及多晶格位点等特性,已成为高功率、超快及红外波段激光晶体研究的热点。然而,高熔点稀土氧化物熔点较高,特别是稀土倍半氧化物(约2450℃),晶体的生长十分困难。因此,尽管首次报道高熔点稀土氧化物晶体已过去数十年,但其发展至今仍处于初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对多种晶体生长技术的不断探索与优化,高熔点稀土氧化物的生长技术取得了突破,稀土离子掺杂的激光研究也愈加多样化。本文在总结高熔点稀土氧化物性能优势及晶体生长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红外1、2、3μm波段的高熔点稀土氧化物激光性能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稀土氧化 倍半氧化 高熔点 超快激光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对PE结晶性的影响及稀土矿物填充PVC板材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炯玺 赵步鹏 +2 位作者 方海林 张萍 段予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5-41,共7页
本文利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对加入稀土氧化物的结晶高聚物进行了热分析,发现稀土化合物对PE的结晶度、熔点都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表明氟碳饰精矿及尾矿可以作为塑料填充剂来使用,并且对精矿及尾矿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 本文利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对加入稀土氧化物的结晶高聚物进行了热分析,发现稀土化合物对PE的结晶度、熔点都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表明氟碳饰精矿及尾矿可以作为塑料填充剂来使用,并且对精矿及尾矿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育意义的结果。该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 PVC板材 稀土氧化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对钼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久兴 王永建 +1 位作者 刘丹敏 周美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稀土氧化物La2O3对烧结态和加工态钼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不仅显著提高了烧结态和加工态钼材的强度,而且显著改善了钼的韧性,显示出综合强韧化作用.
关键词 强度 韧性 稀土氧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