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3+)掺杂二氧化硅磨料的合成及其在氧化锆陶瓷中的化学机械抛光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代三威 雷红 付继芳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为了提高氧化锆陶瓷的抛光效率,在二氧化硅表面掺杂Y^(3+)得到改性磨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表明,Y元素以Y(OH)_(3)的形式存在于改性磨料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为了提高氧化锆陶瓷的抛光效率,在二氧化硅表面掺杂Y^(3+)得到改性磨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表明,Y元素以Y(OH)_(3)的形式存在于改性磨料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磨料呈球形,粒度均匀,无聚集体和2次颗粒出现.与纯胶体二氧化硅磨料相比,材料去除率(material removal rate,MRR)提高了33%左右.MRR增大的原因是掺杂的Y(OH)_(3)改变了二氧化硅颗粒的Zeta电位,减小了二氧化硅颗粒与氧化锆陶瓷之间的排斥力,增大了二氧化硅颗粒和氧化锆陶瓷基体之间的接触概率,导致摩擦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化学机械抛光 磨料 掺杂氧化硅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掺杂氧化硅气凝胶的发光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利 周斌 +3 位作者 沈军 朱雷 王珏 李郁芬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报道了C60掺杂气凝胶的奇异光致发光现象.利用两种掺杂方法制备了C60掺杂SiO2气凝胶样品,红外吸收光谱及飞行时间质谱测试表明C60分子被成功地掺入SiO2气凝胶中.在室温条件下,以Ar+激光(488nm,10mW... 报道了C60掺杂气凝胶的奇异光致发光现象.利用两种掺杂方法制备了C60掺杂SiO2气凝胶样品,红外吸收光谱及飞行时间质谱测试表明C60分子被成功地掺入SiO2气凝胶中.在室温条件下,以Ar+激光(488nm,10mW)激发,观测到C60掺杂气凝胶的强可见发光,发光峰位置较纯C60明显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60 气凝胶 掺杂 光致发光 富勒烯 氧化硅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掺杂二氧化硅用于雪菊中木犀草苷的富集及近红外光谱分析
3
作者 楚刚辉 姜盼盼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3-1009,共7页
用制备的铜掺杂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富集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测量富集有目标组分吸附剂的近红外光谱,所得光谱经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木犀草苷的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铜掺杂二氧化硅的用量为0.25 g、常温振荡2... 用制备的铜掺杂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富集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测量富集有目标组分吸附剂的近红外光谱,所得光谱经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木犀草苷的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铜掺杂二氧化硅的用量为0.25 g、常温振荡20 min时,对木犀草苷吸附率达89.7%;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经吸附剂富集后,无需脱附可直接检测;所得近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后,木犀草苷校正模型的预测质量浓度和参考质量浓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75 0,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959 8 mg/L,木犀草苷在1.5~19.5 mg/L的较低质量浓度范围内,预测集的回收率可达82.6%~1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苷 掺杂氧化硅 雪菊 富集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掺杂二氧化硅在雪菊中木犀草苷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韩想 阿迪拉·阿布都热西提 +2 位作者 贺小刚 冯昱龙 楚刚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4-11220,共7页
采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锌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建立了一种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选择性测定雪菊中木犀草苷的分析方法。在讨论对吸附剂吸附率的影响条件中,对pH值、吸附剂的用量和吸附时间进行了研究。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富集了木... 采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锌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建立了一种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选择性测定雪菊中木犀草苷的分析方法。在讨论对吸附剂吸附率的影响条件中,对pH值、吸附剂的用量和吸附时间进行了研究。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富集了木犀草苷的吸附剂直接进行检测,并且在对模型的定量校正过程中使用了偏最小二乘法。以上研究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常温吸附20 min吸附剂质量为0.25 g时,木犀草苷的吸附率可达到87.1%;经SNV处理后,木犀草苷校正模型的参考浓度和预测浓度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909,预测回收率在87%~118%范围内。结果表明,锌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富集雪菊中微量的木犀草苷,将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实现了雪菊中微量的木犀草苷快速、灵敏、选择性地测定。这对于其他药食两用植物中微量活性成分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氧化硅吸附剂 木犀草苷 定量校正 富集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无机纳米粒子PVA复合改性香精微胶囊壁性能研究
5
作者 蔡明建 王秀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71,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掺杂了金属Fe^(3+)、Zr4+、Ce4+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及TiO2纳米粒子填充聚乙烯醇(PVA)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微胶囊复合壁材,橙花精油为芯材,制备了掺杂TiO_2纳米粒子填充PVA改性囊壁的相变微胶囊。采用傅...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掺杂了金属Fe^(3+)、Zr4+、Ce4+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及TiO2纳米粒子填充聚乙烯醇(PVA)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微胶囊复合壁材,橙花精油为芯材,制备了掺杂TiO_2纳米粒子填充PVA改性囊壁的相变微胶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掺杂TiO2纳米粒子对微胶囊力学性能、热性能及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囊壁中均匀地加入掺杂纳米TiO2后,芯材释放速率减小;当壁材中Fe3+掺杂纳米TiO2含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微胶囊的破损率为18.1%,芯材的10d释放速率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纳米二氧化硅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橙花精油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SnO_2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夏鑫 牛潇 +1 位作者 周惠敏 魏取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7,共5页
利用静电纺丝及煅烧技术,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掺杂及氢氟酸蚀刻后处理技术,成功制备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氢氟酸蚀刻前后纤维形貌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仪分析二... 利用静电纺丝及煅烧技术,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掺杂及氢氟酸蚀刻后处理技术,成功制备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氢氟酸蚀刻前后纤维形貌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仪分析二氧化锡及掺杂纤维的晶型结构,验证了纤维比表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掺杂二氧化硅颗粒含量的增加,二氧化锡纤维直径变粗,表面粗糙度增加;经过氢氟酸蚀刻后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溶胀现象,二氧化硅颗粒成功被蚀刻,纤维比表面积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氧化硅掺杂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g气凝胶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小港 丰江丽 +4 位作者 刘鹏 杨潇东 朱斐超 于斌 孙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7,共9页
为提升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Ag的SiO_(2)气凝胶(SiO_(2)-Ag),并采用熔融共混法获得不同比例的SiO_(2)-Ag PLA共混材料,经熔喷加工制备出SiO_(2)-Ag 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通过对复合熔... 为提升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Ag的SiO_(2)气凝胶(SiO_(2)-Ag),并采用熔融共混法获得不同比例的SiO_(2)-Ag PLA共混材料,经熔喷加工制备出SiO_(2)-Ag 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通过对复合熔喷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空气过滤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Ag能够均匀分布于PLA基体中,随着SiO_(2)-Ag含量的增加,复合熔喷材料的平均纤维直径和孔径略有增大,过滤效率与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过滤阻力下降,透气率和品质因子提高。当SiO_(2)-Ag质量分数为3%时,SiO_(2)-Ag PLA复合熔喷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掺杂银二氧化硅气凝胶 生物可降解 复合熔喷材料 空气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具有高效傅式烷基化催化性能的铁功能化有序介孔催化剂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钱 修洋 +1 位作者 李国栋 陈接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662,共6页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一步合成了金属铁离子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催化剂(FeMS).表征结果显示,FeMS催化剂具有六方结构的一维直孔道,孔径约为3.5 nm,其中铁离子以四配位形式高度分散于主体二氧化硅骨架上,并且...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一步合成了金属铁离子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催化剂(FeMS).表征结果显示,FeMS催化剂具有六方结构的一维直孔道,孔径约为3.5 nm,其中铁离子以四配位形式高度分散于主体二氧化硅骨架上,并且掺杂后的样品仍保持了主体二氧化硅有序的介孔结构.铁离子的掺杂量可以通过反应物中硝酸铁的含量进行调变.在苯与苄基氯的傅式烷基化反应中,FeMS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随着铁掺杂量的增加,FeMS的催化活性逐渐提高.其中FeMS(40)样品可以在2 min内完成催化反应,二苯甲烷的选择性为100%.这种良好的催化性能主要是由于该催化剂具有高度分散的铁离子活性位点、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以及空旷的骨架结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介孔二氧化硅 一步法(一锅法)合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傅式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