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台洪旭 丁国新 +1 位作者 吴敏敏 尚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2-2225,2233,共5页
从物理改性、原位生长以及化学改性三方面综述了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在制备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时工艺不同所带来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化学改性制备的研究进展。目前纳米SiO_(2)和GO已成为轮胎制造企业的主要... 从物理改性、原位生长以及化学改性三方面综述了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在制备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时工艺不同所带来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化学改性制备的研究进展。目前纳米SiO_(2)和GO已成为轮胎制造企业的主要增强填料,优化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生产步骤并提高产量,开发更加简便、高效的工艺路线的研究越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 原位生长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连文贤 刘玮欣 +3 位作者 银波 张洁 刘兴平 唐韶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4-831,共8页
针对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易吸水、各项性能难以兼顾等问题,以乙二胺(EDA)还原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作为增强材料,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作为疏水改性剂,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硅源,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溶... 针对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易吸水、各项性能难以兼顾等问题,以乙二胺(EDA)还原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作为增强材料,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作为疏水改性剂,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硅源,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浸渍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rGOA)中,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而冷冻干燥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rGOSA)。考察rGOA负载量对rGOSA的微观结构及其物化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rGOSA表现出更强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隔热性能。热分解温度高达400℃,水接触角高达143°,应变50%时的抗压强度为0.328 MPa,导热系数低至0.0390W·(m·K)^(-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还原氧化石墨 热稳定性 疏水性 机械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石墨烯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爽 王良旺 +3 位作者 朱建康 张双红 郭华超 文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为了考察石墨烯的腐蚀促进活性,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纳米二氧化硅对石墨烯进行绝缘改性,通过FT-IR、XPS、TEM和四探针表征手段对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添加到水性环氧树脂中测试其涂层防护性能和物... 为了考察石墨烯的腐蚀促进活性,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纳米二氧化硅对石墨烯进行绝缘改性,通过FT-IR、XPS、TEM和四探针表征手段对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将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添加到水性环氧树脂中测试其涂层防护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加入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填料能提高水性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性能和物理性能;与纯环氧树脂涂层相比,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材料水性防腐涂层的氧气透过率(OTR)和水蒸气透过率(WVTR)分别降低了96.1%和95.4%;电化学测试表明石墨烯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可以屏蔽掉石墨烯的导电性,从而抑制其腐蚀促进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二氧化硅 腐蚀促进活性 复合材料 水性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阎宗尧 乔鸿超 +3 位作者 王育奎 梅延坤 李骏 秦承暄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8,共6页
利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原位水解法制备了纳米SiO_(2)改性氧化石墨烯(GO-S),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和GO-S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了GO-S的成功制备。进一步地,制备了水性... 利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原位水解法制备了纳米SiO_(2)改性氧化石墨烯(GO-S),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和GO-S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了GO-S的成功制备。进一步地,制备了水性聚氨酯(WPU)、WPU/GO和WPU/GO-S,对比研究了样品的性能。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WPU相比,WPU/GO的拉伸强度有所提升,但断裂伸长率显著下降。WPU/GO-S的拉伸强度提升至WPU的256%,断裂伸长率略微下降。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WPU/GO-S的水接触角高达75°,明显高于WPU的61°,说明GO-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WPU涂层的疏水性。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WPU/GO-S的阻抗模最高,比基板增大约1个数量级,也明显优于WPU/GO涂层,证明WPU/GO-S的耐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水性聚氨酯 拉伸性能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亮 谢水波 +2 位作者 杨金辉 曾涛涛 刘金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4-1271,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GOS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GOS吸附U(Ⅵ)效果最佳;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Si O_2成功与GO复合,GOS对U(Ⅵ)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自身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以—COOH、—OH的离子交换作用为主,Si—OH的络合反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铀(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善荣 陆绍荣 +2 位作者 凌日华 袁正凯 祁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iO2-g-GO用量为5 phr,材料冲击强度提高到38.79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2倍左右;同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35倍、1.45倍、1.42倍。TGA及DMA研究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温度、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比环氧树脂有明显的提高。冲击断面的SEM表明,SiO2-g-GO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 环氧树脂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和氧化石墨烯复掺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瑞 张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5-840,共6页
为了探索氧化石墨烯(GO)和纳米二氧化硅(NS)复掺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NS-GO)复合分散液,并掺入油井水泥制备了NS-GO水泥样品。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FT... 为了探索氧化石墨烯(GO)和纳米二氧化硅(NS)复掺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NS-GO)复合分散液,并掺入油井水泥制备了NS-GO水泥样品。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在基材中的分散性对复合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NS与GO的共价结合有利于NS-GO颗粒在水泥碱性环境中的分散;水化28 d后,NS-GO(0.03%GO+1.5%NS)水泥样品的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1.96%和41.71%,远优于单掺纳米材料(0.03%GO或1%NS)的水泥样品;GO和NS具有协同作用,其促进了水泥内部产生柱状和花状水化物,桥接了裂缝,使水泥硬化浆体致密化,最终改善了水泥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纳米二氧化硅 油井水泥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金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欢欢 李瑾 +1 位作者 王鹏飞 钟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本文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为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氯金酸的还原剂与稳定剂,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金(rGO/CMC/AuNPs)复合物。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 本文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为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氯金酸的还原剂与稳定剂,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金(rGO/CMC/AuNPs)复合物。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rGO/CMC/AuNPs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以NaBH 4为供氢体时,复合物对4-硝基苯酚(4-NP)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取代度为0.665的CMC对GO的还原性最强,得到了C/O比为3.97的rGO。在rGO/CMC/AuNPs复合物中,球形或准球形AuNPs均匀分布在rGO表面。rGO/CMC/AuNPs复合物对4-NP的催化还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剂活性。取代度为0.456的CMC制备的rGO/CMC/AuNPs中AuNPs平均粒径为(54.7±13.3)nm,以其为催化剂时,30℃反应30 min,4-NP转化率可达到98.1%,反应速率常数可达0.1520 min^(-1),反应活化能E a为31.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纳米金 羧甲基壳聚糖 催化性能 4-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钡铁氧体/石墨烯/二氧化硅柔性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杰 董子靖 +3 位作者 宋佳敏 张昭环 陈敏 孙润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5-4161,共7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伴随其而来的电磁污染也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具有“薄、轻、宽、强”的吸波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机械混合法将钡铁氧体(BaFe_(12)O_(19))、石墨烯(grap...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伴随其而来的电磁污染也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具有“薄、轻、宽、强”的吸波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机械混合法将钡铁氧体(BaFe_(12)O_(19))、石墨烯(graphene)、二氧化硅(SiO_(2))进行混合,制备多元复合吸波剂,以水性聚氨酯为粘结剂,使用流延工艺制备多元复合吸收剂涂层织物,并分析其结构、形貌、机械以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柔性吸波涂层织物在吸波剂配比为0.4(BaFe_(12)O_(19)-graphene)-0.6SiO_(2)、吸波涂层厚度为1.2 mm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14.58 dB,有效吸波带宽为0.94 GHz(12.91~13.58 GHz),具备涂层薄、吸波强度高、吸收频带宽、质量轻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铁氧体 石墨 二氧化硅 涂层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及对天然橡胶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江猛 熊玉竹 +3 位作者 张清坡 王倩 朱喻林 王魁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141,共8页
采用乳液共混与机械剪切法制备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MGO)/二氧化硅(SiO2)/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改性MGO/SiO2的微观结构,研究了改性MGO/SiO2互配填料对天然橡胶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经... 采用乳液共混与机械剪切法制备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MGO)/二氧化硅(SiO2)/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改性MGO/SiO2的微观结构,研究了改性MGO/SiO2互配填料对天然橡胶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经双偶联剂改性的MGO/SiO2可以形成片球三维结构,可有效改善MGO的层叠现象,并减小SiO2粒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布粒径,提高填料与NR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加橡胶复合材料的结合胶含量,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与MGO/SiO2(0/50)/NR复合材料相比,MGO/SiO2(3/47)/N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和300%定伸应力分别提高了7%、50%、42%,耐切割实验的质量损失下降了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片球三维结构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射光信号与石墨-二氧化硅激光辐照烧蚀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智 韦成华 +3 位作者 高丽红 马壮 王富耻 吴涛涛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42-648,共7页
石墨-二氧化硅作为无机添加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器烧蚀涂层领域,其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反应吸热焓,在高能激光烧蚀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石墨-二氧化硅的高能激光烧蚀研究较少,尤其在高能激光烧蚀中的反应时间和烧... 石墨-二氧化硅作为无机添加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器烧蚀涂层领域,其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反应吸热焓,在高能激光烧蚀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石墨-二氧化硅的高能激光烧蚀研究较少,尤其在高能激光烧蚀中的反应时间和烧蚀阈值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近红外探测器对激光辐照样品表面的散射光进行实时探测,并对其散射光曲线进行微分拟合处理。基于此散射光信号,结合样品烧蚀后的形态结构分析,研究了石墨-二氧化硅在不同激光功率密度下的反应时间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输出功率密度为500 W/cm^2持续辐照10 s时,散射光拟合曲线持续升高无突变,表明未发生明显的烧蚀;当激光功率密度升高至1 000~1 500 W/cm^2时,散射光微分拟合曲线出现明显转折点,对应的反应时间阈值分别为1.5 s和0.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二氧化硅 激光烧蚀 散射光 烧蚀时间阈值 微分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吸附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鹏鹏 李洁 +2 位作者 陈连喜 王雨 方金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70-1777,共8页
近十年来,氧化石墨烯(GO)基复合材料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而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GO/Si 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吸附领域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非共价键法和共... 近十年来,氧化石墨烯(GO)基复合材料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兴趣,而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GO/Si 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吸附领域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非共价键法和共价键法,在非共价键法中,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法和二氧化硅表面改性法;在共价键法中,包括形成酰胺键(-CO-NH-)、硅酯键(-COOSi-)、碳氧硅键(-C-O-Si-)。吸附领域的应用包括对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的吸附。最后,我们对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杂化改性对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志辉 张跃 +3 位作者 梁智明 程圣 陈雪冰 亢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1,共6页
将二氧化硅(SiO_(2))引入氧化石墨烯(GO)表面,得到接枝改性GO(SiO_(2)@G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热失重测试(TGA)和透射电镜(TEM)对SiO_(2)@GO的化学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 将二氧化硅(SiO_(2))引入氧化石墨烯(GO)表面,得到接枝改性GO(SiO_(2)@G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热失重测试(TGA)和透射电镜(TEM)对SiO_(2)@GO的化学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SiO_(2)@GO的成功制备。与未改性GO相比,SiO_(2)@GO的表面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缺陷更加明显,表面变粗糙并均匀附有SiO_(2)颗粒物,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液更加均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SiO_(2)@GO对EP/GO的非等温固化动力学行为,加入未改性GO和SiO_(2)@GO分别使固化温度下降了3℃和7℃左右,说明SiO_(2)@GO对EP的固化过程有更显著的催化作用。Kissinger方法研究发现,与纯EP相比,加入未改性GO和SiO_(2)@GO分别使固化活化能(Ea)分别降低了8%和22.3%,明显降低了EP/GO复合材料的固化活化能并显著提升了固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氧化石墨 二氧化硅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氧化石墨烯核酸适配体分离材料构建17β-雌二醇传感器
14
作者 金心宇 陈乐源 +2 位作者 刘艳娜 谢文菁 彭汉勇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17β-雌二醇(E2)是天然的甾体雌激素,在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外源性E2也被归类为内分泌干扰物(EDC),即使在ng/L水平上也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且在医疗、畜牧业废水中均能检测到E2污染。目前,E2的检测方... 17β-雌二醇(E2)是天然的甾体雌激素,在生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外源性E2也被归类为内分泌干扰物(EDC),即使在ng/L水平上也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且在医疗、畜牧业废水中均能检测到E2污染。目前,E2的检测方法主要以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为主,但受仪器等限制,难以应用于现场检测或大量样品检测。为了解决该难题,本工作用油包水微乳液法(W/O microemulsion)合成了一种基于磁性氧化石墨烯(MGO)的核酸分离材料,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以开发高灵敏度、快速检测、高通量的荧光恢复(“turn-on”)型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样品中的E2。传感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FRET),即MGO通过吸附荧光基团标记的E2核酸适配体发生FRET效应猝灭荧光信号,而在E2存在时,核酸适配体与E2结合,从MGO上脱附,实现荧光信号恢复,且信号响应与一定范围的E2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本工作引入了磁性固相分离方法,降低了背景信号值,从而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本方法中相对荧光恢复强度与E2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1 ng/mL,对多种干扰离子有较好的抵抗性,且在同族雌激素类似物中有良好的选择性。与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E2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磁固相分离 荧光生物传感器 磁性氧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并用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开业 王健 +1 位作者 费国霞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123,共7页
胶乳法是制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文中在胶乳法的基础上,将静电自主装的技术运用于石墨烯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即,将正电荷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CMNH4H)、表面带负电荷的... 胶乳法是制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文中在胶乳法的基础上,将静电自主装的技术运用于石墨烯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即,将正电荷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CMNH4H)、表面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带负电荷的橡胶乳胶粒共混,使三者在水溶液中发生静电自组装制备了一种新型三元复合纳米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系统地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O)和MCM-NH4H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M-NH4F和GO之间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当GO的用量为0.75phr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9.4 MPa,提高了32.6%,介电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 天然橡胶 静电自组装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阴钰娇 吴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52-3358,共7页
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中的分散性较差,限制了其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GOS),在模拟的水泥孔隙溶液中对比了GO和GOS的分散稳定性;同时,制备了添加纳米片的水泥浆体,研究了GO和GOS... 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中的分散性较差,限制了其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物(GOS),在模拟的水泥孔隙溶液中对比了GO和GOS的分散稳定性;同时,制备了添加纳米片的水泥浆体,研究了GO和GOS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S在水泥环境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GO;与对照组相比,GO/水泥基复合材料的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0.48%和13.14%,而GOS/水泥基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35.42%和23.90%。微观分析表明,GO/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花状水化晶体,GOS/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的水化晶体彼此交联,结构致密,降低了水泥脆性,提高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纳米二氧化硅 分散性 水泥 力学性能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协同氧化石墨烯改性丁苯橡胶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博煜 尹常杰 张秋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1,共5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法首先制备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粒子(SiO_(2)@GO),然后对改性后的复合粒子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最后,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得到了SiO_(2)@GO增强的丁苯橡胶(SBR)复... 采用静电自组装法首先制备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粒子(SiO_(2)@GO),然后对改性后的复合粒子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最后,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得到了SiO_(2)@GO增强的丁苯橡胶(SBR)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二氧化硅增强的SBR复合材料相比,SiO_(2)@GO/SBR的最小转矩、最大转矩、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较大,硫化时间也较长,并随着复合粒子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大。当加入质量分数约为13%的复合粒子时,增强后的橡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分别能达到5.40MPa、36.35kN/m,动态力学性能表明增强后SBR复合物的抗湿滑性和低滚动阻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二氧化硅/氧化石墨复合粒子 丁苯橡胶 抗湿滑性 低滚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层对氧化石墨烯表面生长碳纳米管的影响
18
作者 朱静泊 邹杨君 +4 位作者 唐小天 闫兵 岳建岭 刘愚 黄小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7-294,共8页
目的 通过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过渡层,实现碳纳米管在其表面的可控生长。方法 在氧化石墨烯(GO)的分散液中,滴入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调节分散液的pH,使得TEOS水解,并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层(SiO_(2)),获得二氧化... 目的 通过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过渡层,实现碳纳米管在其表面的可控生长。方法 在氧化石墨烯(GO)的分散液中,滴入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调节分散液的pH,使得TEOS水解,并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层(SiO_(2)),获得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石墨烯(GO@SiO_(2));然后,采用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GO@SiO_(2)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通过调节沉积时间,获得二氧化硅包覆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GO@SiO_(2)-CNTs);将未沉积二氧化硅层的氧化石墨烯在同样条件下通过CVD得到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GO-CNTs);结合SEM、STEM、EDS分析,对比有无二氧化硅层的氧化石墨烯基底对生长碳纳米管的影响。结果 在GO表面直接生长的CNTs不能实现全面均匀的包覆,相比之下,在SiO_(2)包覆的GO表面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均匀且致密,呈现典型的“刷”状结构,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可以控制碳纳米管的生长密度和长度。结论 二氧化硅层可以有效地促进碳纳米管在氧化石墨烯基底的生长,实现碳纳米管形貌的可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氧化石墨 碳纳米管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邓玲娟 古元梓 +1 位作者 徐维霞 马占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2-947,共6页
以氧化石墨和商业用二氧化钛为前驱物,在150℃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物,利用XRD、Raman、SEM、TEM和低温N2吸附-脱附测试对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物在紫... 以氧化石墨和商业用二氧化钛为前驱物,在150℃水热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物,利用XRD、Raman、SEM、TEM和低温N2吸附-脱附测试对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物在紫外光及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该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较之商业用二氧化钛有较大提高。对光催化机理的研究表明,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物光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是其对于染料分子的吸附能力提高、吸光能力增强,并且复合物中电荷分离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二氧化-石墨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原位聚合及气体渗透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彩虹 满春利 +4 位作者 薛琬蕾 王挺 陈迪 陈潜 吴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6-693,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TiO_2-GO)复合物,再将TiO_2-GO复合物与4,4'-(六氟异亚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通过原位聚合构建TiO_2-GO/TiO_2-GO/PI(聚酰亚胺)混合基质...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TiO_2-GO)复合物,再将TiO_2-GO复合物与4,4'-(六氟异亚丙基)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通过原位聚合构建TiO_2-GO/TiO_2-GO/PI(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用于CO_2的渗透脱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TG)和Zeta电位等表征了TiO_2-GO复合物和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形貌与结构;探讨了TiO_2掺杂量对TiO_2-GO复合物及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结构和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GO复合物中TiO_2纳米粒子较均匀地沉积在GO片层上,TiO_2纳米粒子在形成的同时破坏了GO的结构,使其无序度增加.TiO_2的掺杂对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形貌与结构影响较小,但提升了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CO_2和N2渗透性能.但过量的掺杂使TiO_2粒子在GO片层上团聚,从而导致TiO_2-GO复合物在混合基质膜中的分散性变差,CO_2渗透性及CO_2/N2渗透选择性降低.当TiO_2掺杂质量分数为30%时,TiO_2-GO/PI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为360 Barrer[1 Barrer=10^(-10)cm^3(STP)·cm/(cm^2·s·cm Hg)=7.5×10^(-14)cm^3(STP)·cm/(cm^2·s·Pa)],CO_2/N_2的渗透选择性可达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氧化石墨复合物 聚酰亚胺 混合基质膜 原位聚合 气体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