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氧化石墨烯/SiO_(2)的LAS玻璃薄膜涂层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1
作者 常习政 张继红 +2 位作者 贺建雄 李军葛 谢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4-3044,共11页
本文在研究不同质量氧化石墨烯(GO)在水和乙醇中的分散性,以及GO粉末和GO水分散液与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液的复合分散作用的基础上,以TEOS和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O/TEOS溶液,并使用旋涂法在锂铝硅(LAS)玻璃表面镀膜,分析了... 本文在研究不同质量氧化石墨烯(GO)在水和乙醇中的分散性,以及GO粉末和GO水分散液与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液的复合分散作用的基础上,以TEOS和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O/TEOS溶液,并使用旋涂法在锂铝硅(LAS)玻璃表面镀膜,分析了GO/二氧化硅(SiO_(2))膜层的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断面元素分布,研究了GO/SiO_(2)膜层对LAS玻璃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O质量为0.05 g、去离子水为15 mL时,GO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加入TEOS水解液后可形成均匀镀膜液。将旋涂法表面镀膜后的LAS玻璃在氮气气氛和600℃热处理2 h后获得致密GO/SiO_(2)薄膜,碳元素分析表明,GO在膜层中均匀分布。对比分析无镀膜、SiO_(2)薄膜以及GO/SiO_(2)复合薄膜对LAS玻璃在盐酸(HCl, 1 mol/L)溶液、氢氧化钠(NaOH,质量分数5%)溶液中的腐蚀性的影响,证明GO/SiO_(2)复合薄膜可以提高LAS玻璃的耐酸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LAS玻璃 氧化石墨 正硅酸乙酯 玻璃耐腐蚀 均匀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兴丽 陈之岳 陈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2-1096,共5页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基于氧化石墨烯优越的物理性能,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高度有序层状结构以提高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力学强度和疏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4%时,...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基于氧化石墨烯优越的物理性能,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高度有序层状结构以提高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力学强度和疏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4%时,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04.4 MPa,比原始CNCs薄膜抗拉强度提升58.8%。层状薄膜的弹性模量随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层状薄膜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验证了力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纳米纤维素薄膜和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的接触角进行测定,发现由于纳米纤维素的氢键网络与氧化石墨烯表面游离羟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层状薄膜的疏水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薄膜 真空抽滤 力学性能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燕珍 李永锋 +2 位作者 杨永岗 温月芳 王茂章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并在水中超声分散获得氧化石墨烯水溶胶,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法使氧化石墨烯片定向流动组装制得氧化石墨烯薄膜。进一步对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真空低温热处理,并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 采用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并在水中超声分散获得氧化石墨烯水溶胶,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法使氧化石墨烯片定向流动组装制得氧化石墨烯薄膜。进一步对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真空低温热处理,并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使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导电性,且其导电率可达到527S/m,并有利于进一步炭化。该法简单易行,避免了水合肼等有毒且污染环境的化学试剂的使用,有益于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石墨 薄膜 低温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樊志敏 郑玉婴 +1 位作者 曹宁宁 张延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5-3109,3114,共6页
采用氧化法将碳纳米管纵向切割成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溶液成形在涂膜机上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FT-IR、拉曼光谱、XRD、FE-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地被纵向切割成带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力学测试表明... 采用氧化法将碳纳米管纵向切割成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溶液成形在涂膜机上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FT-IR、拉曼光谱、XRD、FE-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地被纵向切割成带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力学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薄膜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相比TPU薄膜提高了160%与123%。氧气透过率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薄膜氧气透过率降低77%,阻隔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纳米带 TPU复合材料薄膜 氧气透过率 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硅橡胶复合薄膜湿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良 孙晓君 +1 位作者 施云波 张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084-19088,共5页
采用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与 Hummers 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超声混合,加入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具有湿敏特性的 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借助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 采用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与 Hummers 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超声混合,加入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具有湿敏特性的 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借助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分别对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及氧化石墨烯进行表征,并对基于 o-MWCNTs/GO/RTV的复合薄膜的湿敏性能及湿敏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混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端口打开,侧壁和开端处产生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有利于水分子的吸附,同时也有利于与 GO 表面的基团作用,形成三维的纳微米结构,提高了碳纳米管与硅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所制备的 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灵敏度提高.当相对湿度在23%~87%的范围,m (GO)∶m (o-MWCNTs)=1∶3时,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的湿滞为5%RH,灵敏度为0.3152/%RH,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4和2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 硅橡胶 薄膜 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杂化薄膜导电性能的调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永锋 刘燕珍 +2 位作者 杨永岗 王茂章 温月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水溶胶作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通过超声空化作用分散于其中得到稳定均质的多壁纳米管/氧化石墨烯(MWCNT-GO)悬浮液。采用微滤自组装...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水溶胶作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通过超声空化作用分散于其中得到稳定均质的多壁纳米管/氧化石墨烯(MWCNT-GO)悬浮液。采用微滤自组装法制备MWCNT-GO杂化薄膜,然后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低温(200℃)热处理1 h以脱除GO中的大部分含氧官能团,即得部分还原的多壁碳纳米管-还原石墨烯(MWCNT-RGO)杂化薄膜。结果表明:MWCNT-GO杂化薄膜呈现均质层状的"三明治"式结构,MWCNTs与GO形成3D交联导电网络,通过控制MWCNTs的添加量和低温热处理,可实现氧化石墨烯导电性的恢复和有效调控。随着MWCNTs含量的增加,所得MWCNT-GO杂化薄膜的导电率增加。掺杂质量分数50%的MWCNTs所制MWC-NT-GO-50杂化薄膜的导电率为1 120 S/m,经200℃热处理后,导电率高达5 380 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多壁碳纳米管 薄膜 导电性 低温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多酸P_5W_(30)/阳离子聚电解质/氧化石墨烯杂化多层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斌 王晓红 +4 位作者 李久明 王晓晖 谢立娟 段莉梅 刘宗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241,共9页
为了提高薄膜[PEI/P_5W_(30)]_(30)的电致变色性能,将具有大的二维尺寸和良好导电性的氧化石墨烯引入该薄膜中。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构筑了基于盘状多酸K12.5Nal.5[Na P_5W_(30)O_(110)]·15H_2O(P_5W_(30))、氧化石墨烯(GO)的... 为了提高薄膜[PEI/P_5W_(30)]_(30)的电致变色性能,将具有大的二维尺寸和良好导电性的氧化石墨烯引入该薄膜中。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构筑了基于盘状多酸K12.5Nal.5[Na P_5W_(30)O_(110)]·15H_2O(P_5W_(30))、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薄膜[PEI/P_5W_(30)/PEI/GO]_(30)(PEI:聚乙烯亚胺),并利用UV-Vis光谱对薄膜的组成及增长进行监测;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考察,利用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薄膜在外加氧化还原电位下呈现出无色/蓝色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在10 s以内;此外,薄膜在阶跃电位0.75 V/-0.75 V下循环150次,电致变色性能没有明显减弱,体现了薄膜良好的电致变色可逆性。氧化石墨烯的引入使薄膜[PEI/P_5W_(30)/PEI/GO]_(30)呈现出响应速度快、抗电疲劳强的电致变色性能,将在电致变色器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氧化石墨 可控自组装薄膜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阻隔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思维 赵文誉 +2 位作者 李长 郑玉婴 樊志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以氧化解压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然后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GONRs化学修饰得到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采用溶液成形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备了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IPGONR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 以氧化解压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然后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GONRs化学修饰得到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采用溶液成形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备了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IPGONR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研究了IP-GONRs对TPU薄膜阻隔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的数据表明,IP-GONRs完全剥离地均匀分散在TPU基体中,并且基本沿着纳米复合材料薄膜表面平行分布。仅添加3.0%(质量分数,下同)的IP-GONRs时,TPU薄膜的氧气透过率便下降67%,因此获得了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IPGONRs/TPU纳米复合材料薄膜。这种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复合材料薄膜在食品包装和轻量气体存储容器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氧化石墨纳米带 热塑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薄膜 氧气透过率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子豪 韦春 +2 位作者 龚永洋 吕建 刘天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0-154,共5页
以纳米纤维素(CNF)为分散介质,氧化石墨烯(GO)为增强介质,多壁碳纳米管(MWNT)为导电介质,机械搅拌后真空抽滤制备CNF/GO/MWNT复合薄膜,研究GO/MWNT含量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Raman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薄膜的结构和形... 以纳米纤维素(CNF)为分散介质,氧化石墨烯(GO)为增强介质,多壁碳纳米管(MWNT)为导电介质,机械搅拌后真空抽滤制备CNF/GO/MWNT复合薄膜,研究GO/MWNT含量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Raman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研究薄膜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薄膜的拉伸强度随GO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薄膜电导率和耐热性随MWNT用量增加而增加,当CNF/GO/MWNT质量比为20/10/70时,复合薄膜性能最佳,薄膜的电导率达到236.07 S/m,拉伸强度为25.13 MPa,180~300℃区间材料的热失重为9.45%,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温度达到322.69℃。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结果表明,GO在材料内部呈现规整结构,CNF能有效分散GO/MWNT,形成均匀分散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氧化石墨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及其光电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有 贺蕴秋 李一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备氧化石墨烯(GO)薄膜的方法,并通过调节GO薄膜的含氧量来调控其能级结构.采用阳极电泳及阴极电化学还原联用的方法在F掺杂Sn O2(F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不同层数及含氧量的GO薄膜,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 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备氧化石墨烯(GO)薄膜的方法,并通过调节GO薄膜的含氧量来调控其能级结构.采用阳极电泳及阴极电化学还原联用的方法在F掺杂Sn O2(F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不同层数及含氧量的GO薄膜,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及电化学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用20-350 s不同时间电泳沉积得到层数约为77-570层的GO薄膜.经过不同时间阴极还原的GO薄膜的禁带宽度为1.0-2.7 e V,其导带位置及费米能级也随之改变.GO作为p型半导体,与FTO导电膜之间会形成p-n结,在光强为100 m 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电泳300 s且电化学还原120 s时GO薄膜阳极光电流密度达到5.25×10-8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电化学 薄膜 能级 光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咚 黄颖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8-1842,共5页
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改善离子液体溶剂纤维素(CE)的综合性能,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去离子水中,通过热还原法得到RGO,RGO与离子液体(IL)混合后采用减压蒸馏法去除水分,得到均匀分散的RGO/IL溶液,以RGO/IL溶液为纤维素溶剂,利用RGO... 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改善离子液体溶剂纤维素(CE)的综合性能,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在去离子水中,通过热还原法得到RGO,RGO与离子液体(IL)混合后采用减压蒸馏法去除水分,得到均匀分散的RGO/IL溶液,以RGO/IL溶液为纤维素溶剂,利用RGO改善CE薄膜的各项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RGO质量分数为1%时,RGO/CE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122MPa和6.77GPa,较纯CE薄膜分别提高了188%和320%。RGO/CE复合薄膜的电导率为4.7×10^(–6)S/m,较纯CE薄膜(2.5×10^(–14) S/m)提高了9个数量级,由于RGO与CE分子链间新的氢键的形成以及RGO优异的二维结构,RGO可以显著提高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导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还原氧化石墨 离子液体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厚度对元件湿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浩 彭同江 孙红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40-145,共6页
以改进Hummers法获得的氧化石墨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旋涂法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水相分散液制备不同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薄膜湿敏元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探针显... 以改进Hummers法获得的氧化石墨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旋涂法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水相分散液制备不同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薄膜湿敏元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和湿度测试仪对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结构、形貌和湿敏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随氧化石墨烯薄膜厚度减小(139nm、102nm、65nm、35nm和18nm),湿敏元件响应时间由10S缩短至2S,恢复时间由37S缩短至8S;在11.3%-93.6%RH范围内,湿敏元件电阻随湿度增加而显著减小,从兆欧级减小至千欧级,变化达到3个数量级;湿敏元件的最佳响应时间为2S,恢复时间为8S,最高灵敏度可迭96.06%,具有较好的湿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薄膜厚度 旋涂法 叉指电极 湿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分散单壁碳纳米管及薄膜的导电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宏章 王洁 +2 位作者 罗志佳 达世勋 贾松霖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1,27,共6页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溶液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分散效果,采用Hummers法并通过控制氧化和超声过程获得不同尺寸的GO溶液对SWCNTs进行分散,制备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分散液(GO/SWCNTs),以喷涂法制备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GO/SWCNT-TCF...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溶液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分散效果,采用Hummers法并通过控制氧化和超声过程获得不同尺寸的GO溶液对SWCNTs进行分散,制备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分散液(GO/SWCNTs),以喷涂法制备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GO/SWCNT-TCFs),并通过SEM、TEM、紫外可见光光谱和四探针测试等方法表征不同尺寸的GO对SWCNTs的分散效果和不同分散液喷涂得到的薄膜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尺寸最小的S-GO对SWCNTs的分散效果最好,S-GO/SWCNTs分散液的紫外可见光吸光度最高,S-GO/SWCNTs-TCFs的导电性能最佳,在透光率为85%时,薄膜面电阻为1.8 kΩ/s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单壁碳纳米管 透明导电薄膜 分散 尺寸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钨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界面电子传输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章 刘洋 +2 位作者 李洁 杨亚辉 陈启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57-1962,共6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连接剂,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钨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Raman光谱等方法对复合结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光电流测试、交流阻抗谱(EIS)、瞬态光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连接剂,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钨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Raman光谱等方法对复合结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光电流测试、交流阻抗谱(EIS)、瞬态光电流谱和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等方法,研究复合薄膜电极在光电作用下界面上的载流子转移过程和电荷传输行为.结果表明,组成薄膜的氧化钨纳米颗粒与石墨烯充分复合,光电性能显著提高;与石墨烯复合后,薄膜的瞬态时间常数增大,电子-空穴对寿命延长;电子传输时间减少,为纯氧化钨薄膜的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石墨 复合薄膜 光电化学 界面电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压电泳沉积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生长过程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保平 周峰 +2 位作者 曹恒喜 张兴凯 张俊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12-2216,共5页
利用恒电压电泳沉积方法在单晶硅(100)表面通过控制不同沉积时间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利用AFM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的表面元素化学状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原位纳米压痕仪和旋转摩... 利用恒电压电泳沉积方法在单晶硅(100)表面通过控制不同沉积时间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利用AFM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的表面元素化学状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原位纳米压痕仪和旋转摩擦测试仪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恒电压电泳沉积氧化石墨烯是一个沉积速率逐渐减小,先沉积大片径氧化石墨烯,后沉积小片径氧化石墨烯的过程,并且力学性能逐渐增强。摩擦学性能表征发现含氧基团和缺陷越少的氧化石墨烯更有利于减摩抗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压电泳沉积 氧化石墨薄膜 生长过程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EVA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玉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102,共7页
采用纵向氧化切割多壁碳纳米管法制得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与GONRs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随后利用溶液成型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K-GONR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 采用纵向氧化切割多壁碳纳米管法制得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与GONRs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随后利用溶液成型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K-GONR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薄膜。用FTIR,XRD,XPS,TEM,FE-SEM,氧气透过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制得薄条状K-GONRs,其层间距约为0.970nm,相比GONRs增加了0.095nm;K-GONRs形状均一、规整并均匀分散于EVA基体中;当K-GONRs质量分数为1%时,K-GONRs/EVA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相比纯EVA薄膜分别降低了54.5%和提高了89.3%,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氧化石墨纳米带 -乙酸乙共聚物复合材料薄膜 阻隔性能 氧气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TPU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辉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利用溶液成型法制得3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pGONRs-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和TEM对所得pGONRs-CNT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所得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表面形... 利用溶液成型法制得3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pGONRs-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和TEM对所得pGONRs-CNT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所得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表面形貌观察,研究GONRs与CNTs的协同作用以及不同含量pGONRs-CNTs对TPU复合材料薄膜阻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ONRs-CNTs复合体具有独特的3D交织状结构,其中GONRs间通过CNTs链接,二者间较强的π-π键使得这种结合形态牢固紧密,同时CNTs的存在也起到支撑骨架的作用,防止GONRs的滑移与团聚;通过异氰酸苯酯的改性处理,pGONRs-CNTs复合体的亲油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较为庞大的异氰酸根的引入,使得GONR-GONR间的层间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有利于其在聚合物基体中实现均匀分散。当pGONRs-CNTs质量分数为0.5%时,pGONRs-CNTs/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相比纯TPU薄膜分别降低了63.08%和提高了46.55%,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氧化石墨纳米带一碳纳米管 TPU复合材料薄膜 氧气透过率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增强淀粉/聚乙烯醇全生物降解薄膜的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慧 薛志飞 +1 位作者 田家瑶 龚国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4,共7页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与聚乙烯醇(PVAL)按质量比40∶60混合,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使用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HACS/PVAL/GO共混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与聚乙烯醇(PVAL)按质量比40∶60混合,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使用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HACS/PVAL/GO共混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综合热分析仪等对共混膜的表面形态、拉伸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热稳定性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发现,在共混膜中添加适量GO可以有效提高共混膜的的结晶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和热稳定性。当添加GO质量分数为0.04%时,共混膜的结晶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75%,10.12 MPa,205.72%;当添加GO质量分数为0.06%时,共混膜拥有最高的透光率,为86.08%;当添加GO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6%时,共混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分别1962.53,1878.04 g/(m^(2)·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 氧化石墨 生物降解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鸿鹰 张文存 高小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0-764,777,共6页
阐述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特性以及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石墨烯以及其改性材料处理水体中污染物的研究及进展,主要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物质的去除。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薄膜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掺杂氧化锡薄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辰杰 洪瑞金 温和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13-16,共4页
以SnCl4.5H2O和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SnO2掺杂石墨烯的薄膜,研究了膜层厚度对SnO2薄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掺入使氧化锡薄膜的晶体质量得到提高,薄膜样品的光学带边往长波方向... 以SnCl4.5H2O和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SnO2掺杂石墨烯的薄膜,研究了膜层厚度对SnO2薄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掺入使氧化锡薄膜的晶体质量得到提高,薄膜样品的光学带边往长波方向发生移动,即产生"红移"现象,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氧化锡薄膜光致发光强度表现为逐步淬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薄膜 溶胶-凝胶法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