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Fe_2O_3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婷 冯根生 杨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3,238,共3页
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化石墨烯/Fe_2O_3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_2O_3纳米管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片状氧化石墨烯表面,材料... 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化石墨烯/Fe_2O_3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_2O_3纳米管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片状氧化石墨烯表面,材料具有稳定的晶型结构;Fe_2O_3纳米管能够与氧化石墨烯表面基团发生化学键作用,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fe2o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化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及石墨烯掺杂对微弧氧化铝材阻氚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涵 冯军 +2 位作者 翦奉林 杨旭东 王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氧化铝阻氚涂层,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磷酸盐为主要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中掺入Cr_(2)O_(3)和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在1060纯铝表面制备微弧氧化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涡流测厚仪、维氏硬度测量仪、摩擦磨损试验...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氧化铝阻氚涂层,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磷酸盐为主要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中掺入Cr_(2)O_(3)和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在1060纯铝表面制备微弧氧化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涡流测厚仪、维氏硬度测量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表征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组成、涂层厚度、涂层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同时加入3 g/L Cr_(2)O_(3)和1 g/L的石墨烯所制备的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形貌更加致密,涂层中α-Al_(2)O_(3)和γ-Al_(2)O_(3)的占比得到提高,厚度达25.3μm,硬度达763.01HV,平均摩擦因数为0.4781。同时,其自腐蚀电位为-0.185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095×10^(-9)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60纯铝 微弧氧化 Cr_(2)o_(3) 石墨 阻氚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电池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金宝 刘益林 +2 位作者 陈言伟 蔺华林 韩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39,共4页
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制备,以及电极材料的包覆方法方面叙述了Fe_2O_3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fe_2o_3 氧化石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还原法合成Pt/Fe_(2)O_(3)/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及其抗烧结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慧 王云鹏 +5 位作者 符婉琳 朱明芸 柴蕴玲 吴敏 孙岳明 代云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3,共11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多孔Fe_(2)O_(3)纳米棒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光还原法成功制备清洁、高活性的Pt/Fe_(2)O_(3)/N⁃RGO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光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多孔Fe_(2)O_(3)纳米棒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光还原法成功制备清洁、高活性的Pt/Fe_(2)O_(3)/N⁃RGO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光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Fe_(2)O_(3)对光的强吸收作用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产生,N⁃RGO有效延长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使得电子从O^(2-)转移到Fe^(3+)。Fe_(2)O_(3)/N⁃RGO中部分还原的Fe^(2+)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使PtCl_(6)^(2-)在Fe_(2)O_(3)表面还原并迅速成核,生长为粒径约2.13 nm的Pt纳米颗粒。此外,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耗掉扩散到载体表面的光生空穴,使导带中积累的电子与PtCl_(6)^(2-)发生还原反应,从而提高Pt纳米颗粒的光还原速率。电纺Fe_(2)O_(3)纳米棒独特的粗糙表面为Pt纳米颗粒异相成核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富含点缺陷的N⁃RGO片层能缩短Fe_(2)O_(3)的光生载流子扩散路径,提高光沉积的效率;同时,其特征褶皱结构可以作为物理屏障,防止Pt纳米颗粒聚集。得益于金属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在500℃高温老化后,Pt纳米颗粒仍能维持较小的尺寸(2.67 nm),表现出优良的抗烧结性能。在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Pt/Fe_(2)O_(3)/N⁃RGO在400℃老化后仍具有高达22.2 L·g^(-1)·s^(-1)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老化前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光沉积 fe_(2)o_(3) PT 还原氧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用于膜蒸馏分离H_(2)O/HDO
5
作者 孙大鹏 张鑫 +3 位作者 陈闽 杨昊崴 张国书 徐赐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0,I0003,共12页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氚化水(HTO)的处理涉及到H_(2)O/HTO分离难题。实验室研究常把无放射性H_(2)O/HDO(氘化水)分离作为研究模型来代替H_(2)O/HTO分离。近年来,基于多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膜的膜蒸馏分离工艺显示出较好的...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氚化水(HTO)的处理涉及到H_(2)O/HTO分离难题。实验室研究常把无放射性H_(2)O/HDO(氘化水)分离作为研究模型来代替H_(2)O/HTO分离。近年来,基于多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膜的膜蒸馏分离工艺显示出较好的H_(2)O/HDO分离效果,但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仍需开发新型膜材料或结构。本工作采用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支撑的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用于研究膜蒸馏分离H_(2)O/HDO:(1)选用两种不同横向尺寸的单层GO研究GO横向尺寸对膜的H_(2)O/HDO分离性能影响,基于横向尺寸较小GO膜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可达0.944 L/(m^(2)·h)和1.043,整体分离性能比基于横向尺寸较大GO膜高;(2)为结合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的结构特点,把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混合制备复合膜,当两种石墨烯质量比例为1∶1时,所得GO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可达0.806 L/(m^(2)·h),比基于横向尺寸较大GO复合膜的渗透通量高,而两者分离因子相近;(3)对横向尺寸较大GO进行刻蚀处理,可提高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结果表明:单层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可影响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基于横向尺寸较小单层氧化石墨烯或混合不同横向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制备的膜具有较好的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并且刻蚀处理横向尺寸较大GO也可提高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因此,本工作可指导后续发展新型膜材料或膜结构以实现H_(2)O/HDO分离效果更好的膜蒸馏工艺,为含HTO的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单层氧化石墨 复合膜 H_(2)o/HDo分离 氚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燚 陈彪 +1 位作者 杨祖培 张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1266,共6页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振荡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M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发展的M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可控的优点,所制备的M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超顺磁性.该类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望在磁靶向药物、基因输运、磁共振造影以及磁介导的生物分离和去除环境污染物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旭珍 周泉 +2 位作者 任素贞 万鹏 邱介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45-3049,共5页
以氧化石墨和二茂铁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原位一步合成了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RGO)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循环伏安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 以氧化石墨和二茂铁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原位一步合成了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RGO)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循环伏安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磁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可控的优点,通过调变前驱物中氧化石墨和二茂铁的比例,可以控制复合物中Fe3O4纳米粒子的负载量。所制备Fe3O4/RGO复合材料由平均粒径约20nm的Fe3O4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上组成,具有较好的超顺磁性,电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还原氧化石墨 溶剂热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煤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亚婷 李景凯 +1 位作者 周安宁 邱介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07,共4页
以自然界富产煤炭为原料,通过高温处理、化学氧化及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煤基石墨烯,并进一步通过水热合成法将Fe2O3负载在所制石墨烯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采用SEM、T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Fe2O3/石墨烯... 以自然界富产煤炭为原料,通过高温处理、化学氧化及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煤基石墨烯,并进一步通过水热合成法将Fe2O3负载在所制石墨烯表面,成功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采用SEM、T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锂电池系统,研究了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比为50%的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各项电化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石墨 fe2o3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付长璟 赵伟玲 +4 位作者 张海礁 吴岩 刘锦辉 张佳 程希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7-1222,共6页
采用软化学方法控制氧化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一步完成了石墨烯/Fe2O3纳米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采用XRD和Raman光谱分析及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特征,并对石墨烯/Fe2O3复合负极的电化学储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采用软化学方法控制氧化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一步完成了石墨烯/Fe2O3纳米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采用XRD和Raman光谱分析及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特征,并对石墨烯/Fe2O3复合负极的电化学储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Fe2O3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和倍率性能,充放电循环性能稳定。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可逆容量为606 mAh/g,放电效率保持在91%;在2 A/g下放电容量是其在250 mA/g下放电容量的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fe2o3 放电容量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焕新 马增杰 +3 位作者 王玮敏 张学军 吴丹 尹格格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94,共5页
通过化学浴沉淀法制备了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将其作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pH、温度、过硫酸钾含量、Fe3O4-RGO剂量等要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解反应活化能为10.8 kJ/mol,低于目前... 通过化学浴沉淀法制备了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将其作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pH、温度、过硫酸钾含量、Fe3O4-RGO剂量等要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解反应活化能为10.8 kJ/mol,低于目前报道的其他活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硫酸根自由基。Fe3O4-RGO具有良好的稳定性,5次重复使用后,脱色率仍能维持在90%以上。在处理高含量RhB(COD=800 mg/L)染料废水时,当pH为3、温度20℃、n(RhB):n(K2S2O8)为1:20、Fe3O4-RGO剂量1 g/L时,反应3 h后的脱色率为100%,COD去除率为8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fe3o4-RGo 氧化石墨 过硫酸钾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明娜 郑晓东 +3 位作者 唐望 张彦 石强 邱少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1-604,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_2O_3/石墨烯复合物。采用XRD、FTIR、RAMAN、SEM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不同升温速率的TG-DSC研究Fe_2O_3/石墨烯复合物对HMX热分解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氧化石墨烯被还原为石... 以氧化石墨烯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Fe_2O_3/石墨烯复合物。采用XRD、FTIR、RAMAN、SEM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不同升温速率的TG-DSC研究Fe_2O_3/石墨烯复合物对HMX热分解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氧化石墨烯被还原为石墨烯过程中,同时Fe_2O_3纳米粒子负载于石墨烯片层上;Fe_2O_3/石墨烯复合物可使HMX热分解活化能降低51.13 kJ·mol^(-1),对HMX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石墨 水热法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2@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水中Pb(Ⅱ)的吸附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龙昊宇 黄彬彬 +1 位作者 翁白莎 王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88-2900,共13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MnO2@Fe3O4/石墨烯(RGO),考察吸附过程中MnO2@Fe3O4/RGO投加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计算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采用...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MnO2@Fe3O4/石墨烯(RGO),考察吸附过程中MnO2@Fe3O4/RGO投加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计算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为89.164m^2/g,孔容为0.284cm^3/g;随着pH值在2~10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对Pb(Ⅱ)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pH=6时达到最大值.通过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Temkin、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伪二级动力学、Elovich、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发现,MnO2@Fe3O4/RGO对Pb(Ⅱ)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iur模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为265.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fe3o4 MNo2 Pb(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α-Fe_2O_3/掺氮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晓峰 米常焕 张文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50,共9页
针对α-Fe2O3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及首次库伦效率低等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α-Fe2O3/掺氮石墨烯(N-GNS)/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XRD,SEM,TEM及XPS等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成功... 针对α-Fe2O3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及首次库伦效率低等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α-Fe2O3/掺氮石墨烯(N-GNS)/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XRD,SEM,TEM及XPS等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成功插入到掺氮石墨烯片层间,暴露N-GNS表面的晶格缺陷,为α-Fe2O3晶体生长提供了大量成核位点。粒径大小为30~70 nm的α-Fe2O3颗粒均匀锚定于N-GNS/CNTs三维复合碳载体内进行高效储锂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这种三维复合结构有效改善了α-Fe2O3/GNS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氮石墨 锂离子电池 碳纳米管 Α-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体外毒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芳芳 庞锦英 +1 位作者 李建鸣 陆春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粒子,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仪器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一系列溶血试验及MTT细胞毒性试验对复合纳米粒子的体外毒性进行评价。结... 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粒子,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仪器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一系列溶血试验及MTT细胞毒性试验对复合纳米粒子的体外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复合纳米粒子浓度小于5g/L时,溶血率低于5.00%;当复合纳米粒子浓度不高于0.25g/L、孵育时间不长于72h时,细胞相对增殖率大于75%,属0~1级,认为此范围浓度材料没有细胞毒性。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制备所得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fe3o4纳米粒子 生物相容性 细胞毒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Al_2O_3-氧化石墨烯吸附材料用于尿液中核苷的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星羽 黄玮 +2 位作者 佟育奎 朱富贵 田苗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用γ-Al_2O_3纳米粒子键合的氧化石墨烯(GO)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建立了一种对人体尿液中4种核苷分离测定的新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洗脱液种类... 用γ-Al_2O_3纳米粒子键合的氧化石墨烯(GO)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建立了一种对人体尿液中4种核苷分离测定的新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洗脱液种类、吸附剂用量、样品体积及样品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吸附量衡量吸附效果。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该吸附剂对核苷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胞苷、肌苷、鸟苷在0. 10~10 mg/L,尿苷在0. 05~10 m 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 996 7~0. 997 3,检出限为0. 010~0. 021 m g/L,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1%~0. 8%和1. 0%~3. 1%。实际尿样中,4种核苷的加标回收率为71. 3%~107. 4%,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4. 8%。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尿液样品中核苷类物质的富集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2o3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 固相萃取 核苷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在水热法制备Sc_2W_3O_(12)粉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居相文 吴日民 +3 位作者 周亚洲 马双彪 杨娟 程晓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8,共5页
以硝酸钪,钨酸铵等为原料,氧化石墨烯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类十字架状Sc2W3O12粉体。利用XRD、TG-DSC、Raman及SEM考察了加入氧化石墨烯对所合成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TMA测试了所得Sc2W3O12粉体的热膨胀性质。分析表明:... 以硝酸钪,钨酸铵等为原料,氧化石墨烯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类十字架状Sc2W3O12粉体。利用XRD、TG-DSC、Raman及SEM考察了加入氧化石墨烯对所合成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TMA测试了所得Sc2W3O12粉体的热膨胀性质。分析表明:在200℃水热条件下,氧化石墨烯包裹在Sc2W3O12晶粒表面并抑制了原有某些晶面的增长,使晶粒逐渐长为棒状,进而纳米棒团聚成类十字架状,产物经620℃热处理10 min后得到纯净的Sc2W3O12粉体,其在室温~800℃均呈现出负热膨胀特性,且平均热膨胀系数为-4.75×10-6/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表面活性剂 Sc2W3o12 负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对不同孔径Al_2O_3微滤膜纯水渗透通量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学兵 于云 +1 位作者 汪永清 周健儿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41,共5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并将该氧化石墨烯用于不同孔径的Al_2O_3微滤膜改性,探讨了改性工艺对氧化石墨烯涂层显微结构以及对Al_2O_3微滤膜纯水渗透通量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二次改性的条件下,氧化石墨烯涂层平整均一,且...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并将该氧化石墨烯用于不同孔径的Al_2O_3微滤膜改性,探讨了改性工艺对氧化石墨烯涂层显微结构以及对Al_2O_3微滤膜纯水渗透通量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二次改性的条件下,氧化石墨烯涂层平整均一,且厚度约为5nm.氧化石墨烯二次改性的较小孔径(约175nm)的Al_2O_3微滤膜纯水渗透通量,相对于原膜.可提高35.7%;而改性的较大孔径(约370nm)的Al_2O_3微滤膜纯水渗透通量,其增幅没有较小孔径膜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Al2o3微滤膜 改性 纯水渗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氧化石墨烯制备及对汞(II)的吸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鹤 周超 +3 位作者 王钦 周晓吉 郭永福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4,60,共8页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对水中重金属汞的吸附性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及共沉淀方法原位合成出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Zet...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对水中重金属汞的吸附性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及共沉淀方法原位合成出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Zeta电位和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GO对水中Hg(II)的吸附时的各项参数,用4种动力学模型、2种吸附等温模型以及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MGO的BET高达741.3 m^2/g,相比GO的BET增加了43.7%;在温度320 K和p H为8.0时,MGO对Hg(II)的Langmuir吸附容量可达63.7 mg/g,吸附后的材料易于固液分离;MGO对Hg(II)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和自发的,受颗粒内扩散过程的影响,并涉及部分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石墨 fe3o4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Ru_(0.6)Mn_(0.4)O_3/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9
作者 房新梅 米常焕 +1 位作者 陶洪亮 张迎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与固相法制备的Li_2Ru_(0.6)Mn_(0.4)O_3复合得到Li_2Ru_(0.6)Mn_(0.4)O_3/GO复合电极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与固相法制备的Li_2Ru_(0.6)Mn_(0.4)O_3复合得到Li_2Ru_(0.6)Mn_(0.4)O_3/GO复合电极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分别对其晶体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氧化石墨烯不仅可以改善Li_2Ru_(0.6)Mn_(0.4)O_3的导电性,而且可减小其在电解液中因溶解而发生的副反应。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后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0圈以后容量依然为初始容量的87.5%;5C大倍率的充放电后,电流密度回到0.1C时,容量保持在初始容量的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Ru0.6Mn0.4o3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氧化石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2O3/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卫国 范松华 +1 位作者 王宏智 姚素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0-1858,共9页
采用水热法自组装合成超薄α-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3DGH)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α-Fe2O3/3DGH材料呈三维多孔结构,直径约100 nm的α-Fe2O3颗粒均匀生长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上;通过调节复合材料中Fe3... 采用水热法自组装合成超薄α-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3DGH)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α-Fe2O3/3DGH材料呈三维多孔结构,直径约100 nm的α-Fe2O3颗粒均匀生长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上;通过调节复合材料中Fe3+的负载量,可实现α-Fe2O3颗粒的可控生长,粒径为200~30 nm;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α-Fe2O3粒径为100 nm左右时,铁负载量为40%的α-Fe2O3/3DGH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比电容(750.8 F/g,1 A/g)和循环稳定性(在10 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5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81.9%),高于纯α-Fe2O3材料的比电容(251.6 F/g,1 A/g)和循环稳定性(充放电5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氧化石墨 多孔结构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