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焙烧温度对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连奕新 王会芳 +2 位作者 张元华 方维平 杨意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9,共8页
采用混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并负载Co—Mo活性组分制备了Co—Mo/MgO—Al2O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一脱附、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质量滴定等方法考察了焙烧温... 采用混合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并负载Co—Mo活性组分制备了Co—Mo/MgO—Al2O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一脱附、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质量滴定等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载体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Co—Mo/MgO—Al2O3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500~800℃焙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以MgAl2O4·xMgO·yAl2O3无定形复合氧化物形式存在,900~1300℃焙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转变为MgAl2O4尖晶石;600~800℃焙烧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较高的零电荷点,有利于Co—Mo活性组分的吸附和分散,以其为载体制备的Co—Mo/Al2O3-MgO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氧化物载体 焙烧温度 水煤气变换 钴-钼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有机物在氧化物载体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小勇 王敏 +1 位作者 赵壁英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XRD and FT-IR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 studies of organic monolayer dispersionsystems. Naphthalene, borneol,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phthalic acid and tartaric acid weremixed with γ-Al2O3 and SiO2 separately... XRD and FT-IR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 studies of organic monolayer dispersionsystems. Naphthalene, borneol,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phthalic acid and tartaric acid weremixed with γ-Al2O3 and SiO2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compounds canalso disperse spontaneously onto the surfaces of different oxide-supports to become high dispersionstates like the behavior of inorganic salts and oxides. The organic substances studied are moreready to disperse with 1ess carboxyl or hydroxyl groups on their aromatic nucleus, suggesting themigr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is rate-determining during the dispersion. This point ofview is supported by the result of IR spectroscopy. The IR spectra of dispersed systems suggestthat the carboxy1 may react with the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of the support to form salt-likestructures on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单层分散 单层分散阈值 有机物 氧化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载体用于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铁珍 张文成 +2 位作者 刘文勇 张庆武 贾云刚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13-16,共4页
综述了用于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复合氧化物载体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含Al2O3、含TiO2和含ZrO2的复合氧化物载体的情况。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载体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钛氧化物载体对La_(0.8)Ce_(0.2)MnO_3催化燃烧甲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强 薛玉芬 +3 位作者 赵朝成 赵东风 刘芳 李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4-1300,共7页
以复合氧化物CeO_2-TiO_2为载体、La_(0.8)Ce_(0.2)MnO_3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La_(0.8)Ce_(0.2)MnO_3/CeO_2-TiO_2(记为La/Ce_xTi)。以甲苯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方法、n_(Ce)/n_(Ti)、焙烧温... 以复合氧化物CeO_2-TiO_2为载体、La_(0.8)Ce_(0.2)MnO_3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La_(0.8)Ce_(0.2)MnO_3/CeO_2-TiO_2(记为La/Ce_xTi)。以甲苯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方法、n_(Ce)/n_(Ti)、焙烧温度、钙钛矿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以共沉淀法制备的CeO_2-TiO_2作为载体负载钙钛矿活性组分制备的La/Ce_xTi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当采用载体中n_(Ce)/n_(Ti)为0.5、活性组分负载质量分数为20%、焙烧温度为600℃时制备的La/Ce_xTi催化剂,甲苯完全转化温度为240℃。CeO_2-TiO_2复合氧化物载体以非晶态Ce_xTi_(1-x)O_2固溶体形式存在,钙钛矿均匀分散在载体的表面,载体对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起到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燃烧 氧化物载体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佳佳 王广建 +2 位作者 陈晓婷 王芳 刘辉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6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综述了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包括单组分载体、二元氧化物载体以及三元氧化物载体。认为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在单组... 综述了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包括单组分载体、二元氧化物载体以及三元氧化物载体。认为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在单组分载体中添加助剂、制备多元氧化物载体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实现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可控是未来研发新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Co-Mo活性组分 催化剂载体 单组分载体 二元氧化物载体 三元氧化物载体 负载量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邵长丽 殷长龙 +1 位作者 刘晨光 周红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单一氧化物载体、复合氧化物载体、酸性载体以及炭材料等其他载体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单一氧化物载体容易与活性组分作用生成没有催化活性的相,从而影响催化剂的... 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单一氧化物载体、复合氧化物载体、酸性载体以及炭材料等其他载体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单一氧化物载体容易与活性组分作用生成没有催化活性的相,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复合氧化物载体可以克服单一氧化物载体的缺陷,从而使制备的催化剂对芳烃的加氢和对二苯并噻吩及它的芳烃衍生物的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芳香烃大分子硫化物的脱除,酸性载体比其他载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炭材料等新型载体与金属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可达到最小,从而可以充分发挥金属活性组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效应 金属氧化物载体 深度加氢脱硫 催化剂 活性炭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V_2O_5-SiO_2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青 钟顺和 邵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IR)、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反技术研究了Pd/V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VSO载体表面VO键的端基氧上;Pd...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IR)、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反技术研究了Pd/V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VSO载体表面VO键的端基氧上;Pd/V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吸附时除有线式吸附态PdOC≡O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V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氧化 氧化物载体 催化剂 乙烯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调控催化剂性能的新要素:金属-载体的晶面协同效应
8
作者 张铁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7-2128,共2页
催化工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氧化物负载金属颗粒的多相催化体系在整个催化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催化科学发展的初期,一般认为氧化物载体只起到简单的支撑、分散活性组分的作用,不会影响到金属催化剂的性能。
关键词 催化剂性能 氧化物载体 金属颗粒 协同效应 晶面 调控 金属催化剂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甲烷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史建公 刘志坚 刘春生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0期70-87,共18页
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被认为是二氧化碳循环再利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目前关于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尚无统一认识,所提出的反应机理主要有三个:一氧化碳中间态机理、含氧酸根中间态机理和二氧化碳直接加氢机理。选取具有较高催化活... 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被认为是二氧化碳循环再利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目前关于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尚无统一认识,所提出的反应机理主要有三个:一氧化碳中间态机理、含氧酸根中间态机理和二氧化碳直接加氢机理。选取具有较高催化活性且同时具备优良选择性的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为Ⅷ族金属(Ni、Co、Rh、Ru和Pd)催化剂,该族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就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工业化催化剂而言,活性组分应以镍为主,以稀土元素为改性组分;催化剂载体应以氧化铝载体为主要方向,并添加热稳定性高的组分以提高载体的热稳定性;在催化剂制备中要控制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和表面酸碱性,以降低表面积碳的速率。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氧化物载体及其负载的镍基催化剂,应该是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早期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是通过外部引入热源对二氧化碳分子进行活化,最终越过能垒获得甲烷分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利用电催化和光催化的方法同样能使反应分子活化,而且还具有环境友好和绿色安全等优点,在工业化方面显示出一定潜力。充分利用太阳能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二氧化碳甲烷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甲烷化 反应机理 镍基催化剂 复合氧化物载体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制喷气燃料催化剂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玉 唐瑞源 +4 位作者 商雁超 田原宇 曹鹏程 罗建玲 杨婷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 以煤焦油中难转化的酚油为原料,采用Ni、W负载的MgO和酸碱耦合剂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内对酚油催化加氢制环烷烃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改性MgO(P质量分数为0.8%)与酸碱耦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结晶度、优化孔道结构、提高产物环烷烃和芳烃选择性;在Ni-W活性金属负载量(w)为9.0%时,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活性最高,环烷烃选择性达到57.5%。煤焦油加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初压8.0 MPa,温度380℃,反应时间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喷气燃料 碱性氧化物载体 磷改性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芳 杨建国 +5 位作者 刘红光 张国辉 于海斌 李佳 赵训志 张玉婷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8,共5页
以含SiO2和/或TiO2的γ-Al2O3为复合载体、以W-Mo-Ni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叶草形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X荧光射线、N2吸附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反应压力8.0MPa、反... 以含SiO2和/或TiO2的γ-Al2O3为复合载体、以W-Mo-Ni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叶草形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X荧光射线、N2吸附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反应压力8.0MPa、反应温度340℃、氢油体积比600∶1、体积空速1.5h-1条件下,测定了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表面酸性,采用100mL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进行了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催化剂对高氮劣质馏分油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脱氮及烯烃饱和性能,其中催化剂W-Mo-Ni/SiO2-TiO2-Al2O3的脱硫率可达到98%,脱氮率可达到97%和烯烃饱和率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脱氮加氢催化剂复合氧化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9-1359,共1页
一种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该专利涉及一种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该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是在酸性氧化物载体上负载钴和贵金属助剂或负载钴和贵金属助剂的氧化物,制得的负载于酸性氧化物载体上的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颗... 一种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该专利涉及一种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该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是在酸性氧化物载体上负载钴和贵金属助剂或负载钴和贵金属助剂的氧化物,制得的负载于酸性氧化物载体上的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颗粒粒径不小于10nm,在不高于500℃的温度条件下可被还原成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 氧化物载体 金属助剂 金属氧化物 颗粒粒径 温度条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4-644,共1页
深度脱除CO2的吸收剂,一种粗甘油的利用方法,铝锆复合氧化物载体和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
关键词 专利文摘 加氢脱硫催化剂 复合氧化物载体 吸收剂 CO2 粗甘油 负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9-869,共1页
多元助剂修饰的选择性加氨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氧化铝和氧化硼为载体,经多元助剂镁、钾和磷修饰,同时负载活性组分钴和钼。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铝和氧化硼... 多元助剂修饰的选择性加氨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氧化铝和氧化硼为载体,经多元助剂镁、钾和磷修饰,同时负载活性组分钴和钼。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铝和氧化硼混合,加入田菁粉和硝酸,再经混捏、成型、干燥和焙烧后制得复合氧化物载体;在复合氧化物载体上依次负载镁、钾、磷助剂以及钴、钼活性组分,再经干燥和焙烧,制成催化剂成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加氢脱硫催化剂 复合氧化物载体 制备方法 活性组分 氧化 氧化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5-1375,共1页
基于ⅧB族金属和含氧化铝、二氧化硅、尖晶石和磷的氧化物载体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等 该专利涉及一种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相含有至少一种ⅧB族金属(选自Co,Ni,Ru,Fe),活性相沉积在含氧化铝、二氧化硅、尖晶石和磷的氧化物载体上。... 基于ⅧB族金属和含氧化铝、二氧化硅、尖晶石和磷的氧化物载体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等 该专利涉及一种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相含有至少一种ⅧB族金属(选自Co,Ni,Ru,Fe),活性相沉积在含氧化铝、二氧化硅、尖晶石和磷的氧化物载体上。该催化剂可用于费托合成反应,水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有所提高,催化性能也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合成催化剂 氧化物载体 费托合成反应 氧化 水热稳定性 机械性能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吸附和杀灭病毒活性的纳米催化剂
1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1,共1页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和杀灭病毒活性的纳米催化剂。它是在多孔氧化物载体上负载金属纳米材料。多孔氧化物载体可以是天然沸石、人工合成的分子筛、多孔硅胶、氧化铝、氧化钛等。金属纳米材料可以是Ag,Cu,Zn,Au,Pt等。该发明的...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和杀灭病毒活性的纳米催化剂。它是在多孔氧化物载体上负载金属纳米材料。多孔氧化物载体可以是天然沸石、人工合成的分子筛、多孔硅胶、氧化铝、氧化钛等。金属纳米材料可以是Ag,Cu,Zn,Au,Pt等。该发明的纳米催化剂对多种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都具有显著的吸附和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吸附 活性 金属纳米材料 呼吸道合胞病毒 氧化物载体 副流感病毒 天然沸石 人工合成 多孔硅胶 杀灭作用 分子筛 氧化 氧化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天然气间歇转化制城市煤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17
作者 宋晓军 《齐鲁石油化工》 2009年第4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城市煤气 催化剂 天然气 制备方法 复合氧化物载体 转化 间歇 Α-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18
作者 《齐鲁石油化工》 2021年第1期68-68,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汽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的新方法。该催化剂组成为贵金属/CeO_(2)/铝氧化物,贵金属负载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1%~1%,CeO_(2)与铝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9~3∶7,铝氧化物为无定形氧化铝。其制备方法是先采用溶胶?凝胶蒸发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汽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的新方法。该催化剂组成为贵金属/CeO_(2)/铝氧化物,贵金属负载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1%~1%,CeO_(2)与铝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9~3∶7,铝氧化物为无定形氧化铝。其制备方法是先采用溶胶?凝胶蒸发方法合成铝氧化物,然后采用旋蒸法将铈前驱体沉积在铝氧化物上,焙烧得到CeO2/铝氧化物载体,最后采用浸渍法将贵金属负载到CeO_(2)/铝氧化物载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载体 水汽变换 贵金属负载 催化剂 氧化物 无定形 浸渍法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富甲烷气自热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19
作者 宋晓军 《齐鲁石油化工》 2009年第4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转化催化剂 富甲烷气 制备方法 复合氧化物载体 自热 活性组分 AL2O3 稀土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Mixed Oxide Support for Ni/ZnO in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20
作者 Chen Weicheng Yu Xiaoling +2 位作者 Huang Huan Shi Li Meng Xu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期11-18,共8页
The effect of mixed oxide support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ZnO in the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RADS)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by using thiophene as the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in ... The effect of mixed oxide support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ZnO in the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RADS)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by using thiophene as the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in the model gasoline. A series of oxide supports for Ni/ZnO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N_2-adsorption, TPR and NH_3-TPD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capacity of Ni/ZnO was enhanced greatly when active components were supported on the proper mixed oxide. Ni/ZnO supported on oxides exhibited much higher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and sulfur adsorption capacity than the unsupported Ni/ZnO and the synthesized Ni/ZnO-SA adsorbent exhibit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for thiophene removal. The higher 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and sulfur capacity of Ni/ZnO supported on SiO_2-Al_2O_3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could promote the high dispersion of active metal phase and the transfer of sulfur to ZnO with lower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 γ-Al_2O_3 species could weaken the interaction of active phases and SiO_2 as well as could increase greatly the amount of weak acids. Therefore, these oxides could impos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Ni/ZnO support effect mixed 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