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东司家营BIF型铁矿北矿区典型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对成矿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韬 董国明 +5 位作者 丁枫 曹瑞明 杨立群 范宇航 刘佳 郑新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6,共19页
冀东司家营BIF型铁矿床是我国最典型的条带状铁矿床之一,系统的矿石、矿物特征研究对BIF型铁矿床的成矿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该矿区多种典型铁矿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结合矿物原位电子探针(EPMA)测试分析,共识别出5种磁... 冀东司家营BIF型铁矿床是我国最典型的条带状铁矿床之一,系统的矿石、矿物特征研究对BIF型铁矿床的成矿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该矿区多种典型铁矿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结合矿物原位电子探针(EPMA)测试分析,共识别出5种磁铁矿类型,划分出原始沉积期、变质变形期、热液蚀变期以及表生氧化期4个成矿演化期次,并获得与之相关的磁铁矿、黑云母、绿泥石以及角闪石等矿物的化学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磁铁矿矿物化学特征,计算黑云母与绿泥石形成时的温度差异,结合化学特征指示的成矿环境变化,认为矿床早期为典型的沉积变质成因,后期遭受了变质、变形以及热液作用的影响和改造。综合地质特征、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岩相学特征、主量元素分析等,我们认为抬升至地表后的氧化作用对矿床影响较小,Fe的富集可能与Mg、Mn和Ca等元素的迁移有关,变质变形期末-热液蚀变期为冀东司家营BIF铁矿床富铁矿形成最重要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司家营 bif铁矿 铁矿 矿物特征 成矿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和龙地区鸡南BIF型铁矿床含矿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云生 刘小禾 +4 位作者 商青青 陈聪 杨群 郝宇杰 孙振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0-814,共15页
鸡南铁矿床位于吉林省和龙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兴蒙造山带接壤的龙岗地块北部,是东北地区发现较早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该矿床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赋存于鞍山群鸡南组上段中部层位,含矿岩石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 鸡南铁矿床位于吉林省和龙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兴蒙造山带接壤的龙岗地块北部,是东北地区发现较早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该矿床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赋存于鞍山群鸡南组上段中部层位,含矿岩石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为主,为角闪岩相的中低级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矿石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和块状磁铁角闪岩型。为确定该矿床含矿建造的原岩、变质时代及构造背景,重点对含矿岩系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主量元素质量分数与中性-基性岩类基本相似,结合原岩恢复图解,判断其原岩类型为亚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中,2个较老的锆石测点年龄分别为(2468±15)和(2469±9)Ma,代表区内峰期变质年龄(约2460 Ma),26个锆石测点的测年数据较为集中,加权平均年龄为(2275±25)Ma,代表区内退变质年龄。通过与国内外典型BIF型铁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区内的鸡南铁矿与官地铁矿同属Algoma型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含矿建造 构造背景 bif铁矿 鸡南铁矿 和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BIF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远景 被引量:87
3
作者 沈保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76-1395,共20页
BIF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占全国总查明资源储量55.2%。BIF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其次在扬子陆块。在华北陆块鞍山—本溪,密怀—冀东,五台—吕梁矿集区中铁矿床尤为集中,约占全国铁总探明储量41.5%。BIF型铁矿床在古... BIF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占全国总查明资源储量55.2%。BIF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其次在扬子陆块。在华北陆块鞍山—本溪,密怀—冀东,五台—吕梁矿集区中铁矿床尤为集中,约占全国铁总探明储量41.5%。BIF型铁矿床在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均有产出,但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BIF型铁矿床可划分为阿尔戈马型和苏必利尔湖型两类,其中以新太古代阿尔戈马型最为重要。BIF型铁矿床主要是贫铁矿石,富铁矿石极少。富铁矿均产在贫铁矿体中,以(火山)沉积-热液交代改造型最为重要。BIF形成与海底热液喷流作用有关。在中国BIF型铁矿的资源潜力大,远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铁矿 时空分布 铁矿 成因 资源远景 中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勉略宁矿集区铜厂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栾燕 王瑞廷 +5 位作者 钱壮志 孙晓辉 郑崔勇 张天运 刘民武 丁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2-867,共16页
铜厂铜-铁矿床是勉略宁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主要由上部的铜厂铜矿床和下部的杨家坝铁矿床(铜厂铁矿床)组成。根据磁铁矿和硫化物的相对含量,铜厂铜-铁矿床的矿石可分为磁铁矿矿石、含硫化物磁铁矿矿石和硫化物矿石三类。系统的... 铜厂铜-铁矿床是勉略宁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主要由上部的铜厂铜矿床和下部的杨家坝铁矿床(铜厂铁矿床)组成。根据磁铁矿和硫化物的相对含量,铜厂铜-铁矿床的矿石可分为磁铁矿矿石、含硫化物磁铁矿矿石和硫化物矿石三类。系统的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表明,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矿石结构包括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包含结构,矿石构造包括块状、浸染状、脉状和条带状构造。铜厂铜-铁矿床的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上部铜矿体围岩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化和黑云母化为主,以石英、方解石和黑云母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显示钾化特征;下部铁矿体围岩蚀变有钠长石化、蛇纹石化、滑石化、透闪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以钠长石、蛇纹石、滑石、透闪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绿泥石、黑云母和磷灰石等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显示钠化特征。铜厂铜-铁矿床中磁铁矿的TiO_(2)含量小于1.72%,Al_(2)O_(3)含量小于1.81%,均显示热液磁铁矿的特征,结合铜矿石脉穿插铜厂闪长岩及二者突变接触的地质特征,说明铜厂铜-铁矿床的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同时,铜厂铜-铁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勉略宁矿集区在该时期处于大陆裂谷的扩张环境中,与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Copper-Gold,简称IOCG)矿床的形成环境类似。通过与典型IOCG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矿物组合特征、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的系统对比,初步提出铜厂铜-铁矿床应属于IOCG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勉略宁 铜厂铜-铁矿 氧化物-铜-金矿(IOCG)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元素大规模堆积制约机制研究
5
作者 梁华英 孙卫东 +2 位作者 苏文超 莫济海 胡光黔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成矿元素 斑岩 斑岩铜矿 硫化物 氧化 大规模 还原态硫 铁矿 岩浆岩 硅酸盐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普昌岩浆型钒钛磁铁矿
6
作者 杨合群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1,共1页
成矿区带:塔里木陆块北缘成矿带(Ⅲ13)。建造构造:石炭纪基性侵入岩体,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其次为斜长岩,并含少量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易剥辉长岩。成矿时代:石炭纪。成矿组分:Fe,(Ti,V)。矿床实例:(新)阿图什市普昌钒钛磁铁矿床。... 成矿区带:塔里木陆块北缘成矿带(Ⅲ13)。建造构造:石炭纪基性侵入岩体,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其次为斜长岩,并含少量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易剥辉长岩。成矿时代:石炭纪。成矿组分:Fe,(Ti,V)。矿床实例:(新)阿图什市普昌钒钛磁铁矿床。简要特征:钛磁铁矿呈似层状、囊状产于中粒辉长岩相中。矿石中金属氧化物主要有钛磁铁矿、钛磁赤铁矿、钛铁矿;金属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次有黄铜矿、黄铁矿。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浸染状构,次为块状。矿床平均品位TFe为26.70%,TiO2为4.17%,伴生V2O5为0.17%。成因认识:晚古生代裂谷环境,富铁质基性岩浆分异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岩浆 新疆 铁矿 矿石构造 磁黄铁矿 金属氧化物 金属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铁矿研究新进展及对矿床成因的启示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新福 曾丽平 +3 位作者 廖旺 李婉婷 胡浩 李建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17,共21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发育了大量与早白垩世(约130 Ma)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玢岩铁矿。这类矿床的特征为具有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透辉石)矿物组合,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 xide-Apatite,IOA...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发育了大量与早白垩世(约130 Ma)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玢岩铁矿。这类矿床的特征为具有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透辉石)矿物组合,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 xide-Apatite,IOA)或基鲁纳型(Kiruna-type)矿床。玢岩铁矿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其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矿浆、岩浆热液及矿浆-热液过渡的观点。近年来的高精度年代学揭示出宁芜和庐枞盆地内玢岩铁矿在约130 Ma集中爆发成矿。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次火山岩体,且成矿早期流体具有高温(550~780℃)和超高盐度(可达90%NaCleq)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成矿岩体及周围火山岩在成矿早阶段发育大规模钠质蚀变相吻合;但同时S-Sr等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在铁成矿过程中还有外来壳源(如膏盐层物质)流体的加入。一些研究工作还表明玢岩铁矿与夕卡岩型铁矿具有相似的热液蚀变演化过程,暗示两者或许存在某些成因联系,很可能是相似流体与不同性质围岩及在不同温度下水岩交代产物。这些新的证据为探讨玢岩铁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也带来了新问题。本文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早期流体性质、玢岩铁矿与夕卡岩铁矿及其外围新发现的金铜矿化的成因联系等角度,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铁矿研究的主要新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当前IOA型矿床的成因研究成为国际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除了长期争论的矿浆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最近提出多个了岩浆-热液复合成矿模型,如岩浆磁铁矿-气泡悬浮模型及富水铁熔体的上升、脱气和侵位成因模型。将IOA型矿床成因争论的焦点逐渐聚焦在岩浆到岩浆后(岩浆热液)阶段,铁质究竟是以含铁岩浆热液、铁矿浆(Fe-O或P-Ca-Fe-O),还是岩浆磁铁矿微晶或其他未知的形式来富集成矿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对以上的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并与长江中下游的矿床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玢岩铁矿 氧化物-磷灰石矿 夕卡岩铁矿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2.56~2.52 Ga增氧事件对成矿和生命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保丰 毕君辉 张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6-351,共16页
地球表层大气氧浓度的显著增高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促进了生命演化,而且加速了表生地质过程,形成一系列适应环境突变的岩石和重要矿床。地球在前寒武纪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气快速增氧事件,分别为... 地球表层大气氧浓度的显著增高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促进了生命演化,而且加速了表生地质过程,形成一系列适应环境突变的岩石和重要矿床。地球在前寒武纪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气快速增氧事件,分别为大氧化事件(GOE)和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本文主要论述华北陆块新太古代晚期增氧事件的时限及其对成矿和生命演化的影响。华北陆块新太古代晚期形成千余个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和矿点,属于阿尔戈马型,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335.36亿t,占全国铁矿总资源储量46%。该类矿床和矿点形成于弱碱性氧化环境,成矿时代主要介于2.56~2.52 Ga,并经历了2.51~2.50 Ga的变质作用。通过对BIF型铁矿床中矿石的Ce异常、铁同位素组成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MIF-S)等特征研究,显示在2.56~2.52 Ga期间大气圈的氧浓度大幅度升高,并由缺氧还原环境变为具一定氧浓度(1%~10%PAL)的氧化环境,暗示华北陆块在此期间曾出现过一次显著的增氧事件。其对华北陆块的成矿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成大量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和铁矿石开采对象,但缺少碳酸盐相BIF型铁矿床的产出;(2)制约了新太古代晚期VMS型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发育,目前仅在辽北红透山地区有报道;(3)缺失南非兰德型金-铀砾岩矿床。此外,此次增氧事件也加速了华北陆块上生命演化的进程。一般来说,从以单细胞为主的真核生物演化到宏观多细胞真核生物大约需经历1.6~1.7 Ga。然而,华北陆块从新太古代晚期(2.56~2.52 Ga)的增氧事件到中元古代蓟县纪高于庄组宏观化石的发现,即从以单细胞为主的真核生物向宏观多细胞真核生物演化仅经历了约1.0 G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上第一次出现显著增氧过程的时限为2.56~2.52 Ga,不仅时间上比全球其他地区(~2.4 Ga)早了约1亿多年,而且生命演化也比其他地区提早0.6~0.7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事件(GOE) 华北陆块 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 2.56~2.52 Ga 成矿作用 生命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