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物/氧化物自生复合陶瓷的生长机理与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传增 张龙 +2 位作者 赵忠民 张靖 宋亚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32,48,共6页
基于国外定向凝固氧化物/氧化物自生复合陶瓷的晶体生长动力学行为研究,阐述了其动力学机制,分析动力学因素对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晶体生长动力学行为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以重力、超重力下燃烧合成、快速凝固技术所制备的... 基于国外定向凝固氧化物/氧化物自生复合陶瓷的晶体生长动力学行为研究,阐述了其动力学机制,分析动力学因素对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晶体生长动力学行为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以重力、超重力下燃烧合成、快速凝固技术所制备的新型高强韧Al_2O_3/YSZ自生复合陶瓷,探讨了自生复合陶瓷在快速凝固条件下的晶体生长动力学行为。结合定向凝固与快速凝固两种晶体生长机制,得出过冷度、凝固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是影响晶体生长方式的重要因素,且受二者控制的晶体生长速率则决定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氧化物自生复合陶瓷 定向凝固 快速凝固 共生共晶生长 动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桂芳 陈照峰 +2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徐永东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20,共5页
从基体和纤维的选择、制备工艺等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着重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电泳沉积法、浆料浸渗热压和浆料浸渗结合氧化物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等... 从基体和纤维的选择、制备工艺等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着重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电泳沉积法、浆料浸渗热压和浆料浸渗结合氧化物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等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原理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 制备 航空发动机 先驱体浸渗热解法 反应熔体浸渗法 化学气相渗透法 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陶瓷在Na_3AlF_6Al_2O_3熔体中的溶解性 被引量:8
3
作者 赖延清 田忠良 +2 位作者 秦庆伟 张刚 李劼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用等温饱和法测定了NiFe2O4,ZnFe2O4,ZnAl2O4在Na3AlF6 Al2O3熔体中的溶解度,研究了电解质温度、Al2O3浓度和NaF与AlF3的分子比对NiFe2O4溶解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iFe2O4组元中Ni和Fe在熔盐中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0.0085%和0.0700%;ZnF... 用等温饱和法测定了NiFe2O4,ZnFe2O4,ZnAl2O4在Na3AlF6 Al2O3熔体中的溶解度,研究了电解质温度、Al2O3浓度和NaF与AlF3的分子比对NiFe2O4溶解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iFe2O4组元中Ni和Fe在熔盐中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0.0085%和0.0700%;ZnFe2O4组元中Zn和Fe的饱和溶解度则为0.0313%和0.0700%;ZnAl2O4组元中Zn的饱和溶解度为0.0265%;NiFe2O4在铝电解质熔盐中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是一种较好的金属陶瓷惰性阳极基体材料;NiFe2O4的溶解过程受离解及离解产物NiO与Fe2O3的化学溶解2个过程的控制,为提高NiFe2O4基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宜采用低电解温度、低分子比和高氧化铝浓度等电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复合氧化物陶瓷 Na3AlFe6-A12O3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剂中稀土氧化物对ZTA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瑞松 郭多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80-82,共3页
利用复合烧结助剂,降低ZTA陶瓷烧结温度并保持优良力学性能,就不同稀土氧化物的影响进行研究,含Y2O3添加剂生成富钇晶界相使材料的强度受到损害,含La2O3或CeO2的复合烧结助剂对强度有较大程度改善作用,在1400... 利用复合烧结助剂,降低ZTA陶瓷烧结温度并保持优良力学性能,就不同稀土氧化物的影响进行研究,含Y2O3添加剂生成富钇晶界相使材料的强度受到损害,含La2O3或CeO2的复合烧结助剂对强度有较大程度改善作用,在1400~1450℃的低温烧结强度可超过500MPa;断裂韧性也以添加La2O3和CeO2并在1400℃低温烧结取得最好结果,达6.7MPa√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含La2O3和CeO2氧化铝复相陶瓷断裂路径曲折,裂纹出现架桥、分叉,使断裂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复合添加剂 力学性能 ZTA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镧复合氧化物对ZnVCrO陶瓷显微结构及压敏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赵鸣 李天宇 石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4,共5页
采用混合氧化物工艺经850℃、4h烧结制备了铈镧复合氧化物掺杂的ZnVCrO基压敏陶瓷,综合应用XRD、SEM、EDS和伏安电学特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铈镧复合氧化物掺杂在0%~0.6%(质量分数)范围内对显微结构和压敏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以... 采用混合氧化物工艺经850℃、4h烧结制备了铈镧复合氧化物掺杂的ZnVCrO基压敏陶瓷,综合应用XRD、SEM、EDS和伏安电学特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铈镧复合氧化物掺杂在0%~0.6%(质量分数)范围内对显微结构和压敏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以ZnO为主晶相,以Zn_3(VO_4)_2、ZnCr_2O_4为第二相,含掺杂样品中还形成Ce(La)VO_4固溶体,其含量随掺杂量增加而升高。铈镧复合氧化物对烧结影响不大,但其含量大于等于0.4%(质量分数)时可大幅提高ZnVO基压敏陶瓷显微组织的均匀性。0.4%(质量分数)铈镧复合氧化物掺杂样品压敏性能最优:非线性系数为24.7,压敏电压为1 029V/mm,漏电流为92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镧复合氧化物 ZnVCrO 压敏陶瓷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明伟 李峰 姜里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S2期46-49,56,共5页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抗氧化等优点,是航空航天热端构件理想的候选材料。本文从增强纤维、陶瓷基体、界面层、制备工艺、考核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商...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抗氧化等优点,是航空航天热端构件理想的候选材料。本文从增强纤维、陶瓷基体、界面层、制备工艺、考核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商业化生产的氧化物纤维基本性能以及主要的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并指出提高氧化物纤维高温强度稳定性和优化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纤维 陶瓷复合材料 界面层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瑞 齐哲 +1 位作者 杨金华 焦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共9页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耐高温、抗氧化等特点,是应用于高温有氧环境的理想候选材料,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如发动机燃烧室、尾喷管等部位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氧化物纤维、陶瓷基体、复合材料设计以及制备工艺等...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耐高温、抗氧化等特点,是应用于高温有氧环境的理想候选材料,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如发动机燃烧室、尾喷管等部位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氧化物纤维、陶瓷基体、复合材料设计以及制备工艺等方面综述了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包括界面层的选择以及多孔基体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特别是预浸料工艺。最后对国外考核情况进行了简述,指出了其在航空发动机高温热端部件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陶瓷复合材料 界面层 多孔基体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环境障涂层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僖 陈孝业 +2 位作者 张小锋 刘伟 曹腊梅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9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先进的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未来先进的空天飞行器及地面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是硅基非氧化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抗水汽氧化性能不足等问题,需要使用环境障涂层(EBC)系统来... 先进的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未来先进的空天飞行器及地面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是硅基非氧化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抗水汽氧化性能不足等问题,需要使用环境障涂层(EBC)系统来提供额外防护.简单阐述了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在高温水汽氧化环境中的失效机制,重点介绍了EBC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NASA新型EBC系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硅基非氧化物 陶瓷复合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陶瓷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涛平 沈湘黔 刘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6,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氧化物陶瓷纤维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现状 。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纤维 氧化铝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ZrO_2-Al_2O_3纳米复合氧化物的物相表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梁健 黄惠忠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用Al(NO3)3和ZrO(NO3)2混合溶液,加氨水共沉淀制备了一系列Al2O3含量由低到高的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用XRD、XPS、BET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一种组分含量由低到高,其主要存在形式按形成固溶体-表面单层分散-析出单独... 用Al(NO3)3和ZrO(NO3)2混合溶液,加氨水共沉淀制备了一系列Al2O3含量由低到高的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用XRD、XPS、BET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一种组分含量由低到高,其主要存在形式按形成固溶体-表面单层分散-析出单独晶相的规律变化,而一种组分的加入均使另一种组分的XRD衍射峰明显宽化,晶粒变细;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明显大于两种组分纯样品比表面的简单加和.实验表明体系中两种组分存在相互表面单层分散,即在一定的相对含量范围内,该体系的任一组分的微晶固溶体都既接受另一组分在其表面上的单层分散,同时也在另一组分的微晶固溶体表面上单层分散.相互单层分散和固溶体的生成都可能使高温焙烧时微晶的增大受到抑制,从而维持了样品的高比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物相表征 ZRO2 AL2O3 纳米复合氧化物 相互单层分散 陶瓷 氧化 氧化二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US430/La_(0.8)Sr_(0.2)MnO_3复合连接板材料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石明 邢长生 +2 位作者 钱晓良 肖建中 张海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和等离子喷涂的方法 ,制备了SUS4 30 La0 .8Sr0 .2 MnO3复合连接板材料。通过TG、IR和XRD分析了La0 .8Sr0 .2 MnO3凝胶烧结过程 ;采用SEM、四探针法和氧化增重法分别研究了SUS4 30 La0 .8Sr0 .2 MnO3复合连接板材料的形... 采用溶胶凝胶和等离子喷涂的方法 ,制备了SUS4 30 La0 .8Sr0 .2 MnO3复合连接板材料。通过TG、IR和XRD分析了La0 .8Sr0 .2 MnO3凝胶烧结过程 ;采用SEM、四探针法和氧化增重法分别研究了SUS4 30 La0 .8Sr0 .2 MnO3复合连接板材料的形貌、电子导电能力和高温抗氧蚀能力。经比较研究发现 ,溶胶凝胶和等离子喷涂都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SUS4 30 La0 .8Sr0 .2 MnO3复合连接板材料 ,陶瓷涂层致密度分别达到了 94 .6 %和 97% ;且腐蚀速率由SUS4 30材料的10 4 .93μg2 ·cm- 4·h- 1 分别降低到 2 6 .91μg2 ·cm- 4·h- 1 和 2 0 .39μg2 ·cm- 4·h- 1 ,在 80 0°C下它们的电导率分别为 11.17s·cm- 1和 12 .6 6s·cm-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掺杂锰酸镧 铁基合金 陶瓷涂层 复合连接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12
作者 齐素慈 李建朝 许继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基于通用有效介质方程,建立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模型,研究服役温度、掺钙量、环境气氛和氧化物类型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钙LaCrO_(3)-ZrO_(2)中ZrO_(2)的临界体积分数为10%,临界指数为1.71;掺钙LaCrO_(3)-Al_(2)O_... 基于通用有效介质方程,建立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模型,研究服役温度、掺钙量、环境气氛和氧化物类型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钙LaCrO_(3)-ZrO_(2)中ZrO_(2)的临界体积分数为10%,临界指数为1.71;掺钙LaCrO_(3)-Al_(2)O_(3)中Al_(2)O_(3)的临界体积分数为15%,临界指数为1.74。当氧化物体积分数小于临界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当氧化物体积分数远大于临界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复合材料电导率随掺钙量增加而逐渐提高,较低温度下氢气气氛中复合材料电导率明显低于在空气气氛中的电导率。掺钙铬酸镧中分别添加ZrO_(2)和Al_(2)O_(3)对导电性能的影响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掺钙铬酸镧 电导率模型 氧化物 服役温度 环境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5)Ce_(0.9)Y_(0.1)O_(3-α)固体氧化物的离子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桂林 贾定先 +2 位作者 仇立干 石慧 陈蓉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0 .1O3-α在氢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 ,在氧气氛中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 ,氧离子迁移数在 0 .3~ 0 .5之间 ,在氢_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显示出混合离子 (质子 +氧离子 )导电性 ,总离子迁移数大于 0 .9.该燃料电池性能良好 ,Pt电极极化性能很小 ,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为 6 80mA·cm- 2 (10 0 0℃ ) ,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 16 0mW·cm- 2 (10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性能 复合氧化物 Ba0.95Ce0.9Y0.1O3-α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质子导体 氧化物陶瓷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英杰 吴昊 +3 位作者 曾晓苑 李雪 董鹏 肖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如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粗放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开发一种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DC-SOFC)作为全固态的能量... 如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粗放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开发一种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DC-SOFC)作为全固态的能量转换装置,可以直接采用固体碳作为燃料,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理论上其能量转化效率接近100%。这种全固态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液态金属阳极DCFC和复合电解质型DCFC电解液泄漏、腐蚀和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的电池性能衰减等问题。随着SOFC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DC-SOFC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有望成为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然而,由于采用固体电解质和固体碳燃料,DC-SOFC阳极反应过程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阳极材料在性能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对此,国内外研究者为解释其阳极反应机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且不断尝试将各种新型材料用作DC-SOFC的阳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其阳极反应机理做出了合理的推断,在充分发挥DC-SOFC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其输出性能。目前,对于DC-SOFC的阳极机理,根据电池中碳燃料引入形式的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且均有合理的实验数据支撑。而已经报道的DC-SOFC阳极材料除了最早的贵金属Pt阳极材料以外,主要有以Ni-YSZ为代表的Ni基复合金属陶瓷阳极材料、以Cu-Ni-YSZ为代表的Cu基复合金属陶瓷阳极材料、以Ag-GDC为代表的Ag基复合金属陶瓷阳极材料及以LST或LSCT为代表的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阳极材料(MIECs)。大量研究表明,在金属陶瓷阳极中加入Fe、Sn等具有催化功能的元素能有效增加电池的输出功率,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这些材料虽然在输出性能上表现不一,但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为DC-SOFC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此外,以现有材料为基础,对阳极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输出性能,也为未来的阳极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系统地总结并分析了DC-SOFC阳极结构特性、反应机理以及各类不同阳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DC-SOFC阳极材料的高效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材料 复合金属陶瓷材料 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_(0.5)O_(3-x)的微波混合加热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地 徐志军 +1 位作者 张劲松 杨洪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方法 (即微波加热 +电阻加热 )和常规加热方法合成了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 5O3 -x粉末·利用XRD ,SEM /EDX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粉末的物相结构 ,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微波混合加热与常规... 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方法 (即微波加热 +电阻加热 )和常规加热方法合成了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 5O3 -x粉末·利用XRD ,SEM /EDX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粉末的物相结构 ,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微波混合加热与常规加热合成粉末的结晶相结构类型相同 ,但是结晶相比例存在差异·微波混合加热法得到的主相属于立方钙钛矿结构 ;常规加热法得到的主相属于正交结构·微波混合加热制备的粉末颗粒尺寸分布较均匀 ,结晶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FeCo0.5O3-X 无机合成 微波混合加热 混合导体 非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陶瓷氧化物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杨鑫 黄启忠 +1 位作者 苏哲安 常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共15页
C/C复合材料在高温有氧环境中易氧化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抗氧化涂层技术是提高其高温长时间抗氧化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玻璃、贵金属、陶瓷等涂... C/C复合材料在高温有氧环境中易氧化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抗氧化涂层技术是提高其高温长时间抗氧化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玻璃、贵金属、陶瓷等涂层体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分析介绍C/C高温抗氧化涂层传统制备工艺优缺点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高温抗氧化涂层制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已开发的抗氧化涂层体系适用环境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评述。最后针对C/C复合材料1 800℃以上的超高温抗氧化防护问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重点努力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氧化涂层 氧化物陶瓷 超高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4BaTi_4O_9-0.36BaEu_2 Ti_4O_(12)/BaTi_4O_9纤维复合陶瓷的介电性研究
17
作者 宋英 王福平 姜兆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 0 .64BaTi4 O9 0 .36BaEu2 Ti4 O12 /BaTi4 O9纤维复合陶瓷新材料的相组成、介电性能和样品表面原子的化学组成及Ti元素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复合陶瓷新材料只由BaTi4 O9和BaEu2 Ti4 O12 两相组成。加入BaTi4 O9... 对 0 .64BaTi4 O9 0 .36BaEu2 Ti4 O12 /BaTi4 O9纤维复合陶瓷新材料的相组成、介电性能和样品表面原子的化学组成及Ti元素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复合陶瓷新材料只由BaTi4 O9和BaEu2 Ti4 O12 两相组成。加入BaTi4 O9纤维后 ,复合陶瓷材料中Ti3 + 离子和Ti2 + 离子的含量降低 ,氧元素的含量提高 ,并且BaTi4 O9纤维对该材料体系的介质损耗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中含 10vol%BaTi4 O9纤维的BET10试样的性能最佳 ,其εr=5 5 ,tgδ =3× 10 - 4(在 1MHz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陶瓷 BaTi4O9纤维 介电性能 钡钛氧化物纤维 谐振器 微波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复合陶瓷材料
18
作者 马广成 《河北化工》 1989年第4期29-31,共3页
近年来,电子陶瓷在电介质、绝缘体、压电体、半导体、磁性体等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与无机合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日用陶瓷和工业建筑陶瓷通常是按粉体材料的混合、煅烧、粉碎、造粒、成型、烧结等工序制造。
关键词 共沉淀法合成 复合陶瓷材料 粉体材料 电子陶瓷 磁性体 日用陶瓷 氧化物材料 金属醇盐 合金粉末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科技新材料陶瓷内衬复合钢管
19
《山西焦煤科技》 2006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产品简介 WCN新型耐磨管材是白龙多经公司2005年开发研制的新项目,它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热压及SHS离心”技术,在无缝管内形成均匀致密的耐磨层,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性能,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及合金材料的参与... 产品简介 WCN新型耐磨管材是白龙多经公司2005年开发研制的新项目,它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热压及SHS离心”技术,在无缝管内形成均匀致密的耐磨层,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性能,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及合金材料的参与,克服了非金属与金属在高温结合时,由于收缩比不同而出现的裂纹脱落现象,特别适用于浆体及粉粒体的输送场合,具有寿命长,不怕磕碰等优点,广泛用于煤炭行业重介质洗煤厂生产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内衬复合钢管 新材料 高科技 金属氧化物 耐磨管材 热冲击性能 产品简介 机械冲击 合金材料 脱落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烧结微波介质陶瓷BiNbO_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光耀 王春娟 +2 位作者 谢述峰 刘向春 田长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7-80,共4页
综述了低温烧结微波介质陶瓷BiNbO_4的近期研究进展,总结了在BiNbO_4陶瓷的研究中所采用的3种基本方法:氧化物掺杂、离子置换以及与其它微波介质材料复合,归纳了不同氧化物掺杂、不同离子置换对陶瓷影响的异同点,以及表现出来的共同规律。
关键词 BINBO4 微波介质陶瓷 低温烧结 微波介质材料 掺杂 氧化物 离子 复合 置换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