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锰酸钾氧化沉淀法脱除氯化钴溶液中的锰 被引量:4
1
作者 应皆荣 朱大和 +3 位作者 包福毅 刘耘 王丽萍 张萍 《有色金属》 CSCD 1996年第3期58-60,31,共4页
低品位钴精矿经焙烧、浸出、N1,萃取净化后得到的C02溶液中尚含较多量的Mn2”。本文研究用KMnq氧化沉淀法脱除Q)02溶液中Mn2)的方法和原理。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除锰彻底(除锰率大于99%),钴回收率高(大于98%),操作简单等优... 低品位钴精矿经焙烧、浸出、N1,萃取净化后得到的C02溶液中尚含较多量的Mn2”。本文研究用KMnq氧化沉淀法脱除Q)02溶液中Mn2)的方法和原理。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除锰彻底(除锰率大于99%),钴回收率高(大于98%),操作简单等优点。所得到的净化液适于制备高纯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沉淀法 脱除 氯化钴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锰水滑石氧化沉淀法制备及其热分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国祥 陈健 +3 位作者 盛欧微 张玉建 曹枫 倪哲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采用氧化沉淀法制备了摩尔比为2∶1、3∶1、4∶1的3种镁锰水滑石,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沉淀法成功制得了不同摩尔比的镁锰水滑石,且所制得的水滑石结构完... 采用氧化沉淀法制备了摩尔比为2∶1、3∶1、4∶1的3种镁锰水滑石,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沉淀法成功制得了不同摩尔比的镁锰水滑石,且所制得的水滑石结构完整、晶相单一。然后以合成的镁锰水滑石为前驱体,采用XRD表征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热分解产物的物相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锰水滑石 氧化沉淀法 热分解 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外磁场诱导氧化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雷 胡小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10-1414,共5页
通过弱外磁场诱导氧化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XRD、SEM、VMS表征产物晶型、形貌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弱外磁场可诱导加速α-FeOOH向Fe3O4的相转变,产物粒子为尖晶石结构,且结晶良好;产物粒子在外加弱磁场诱导后更倾向于向多面... 通过弱外磁场诱导氧化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XRD、SEM、VMS表征产物晶型、形貌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弱外磁场可诱导加速α-FeOOH向Fe3O4的相转变,产物粒子为尖晶石结构,且结晶良好;产物粒子在外加弱磁场诱导后更倾向于向多面体形貌生长,且粒度分布变窄、粒径变大;产品的磁性能由于粒子晶化程度、形貌、粒度分布的变化,其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均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弱磁场诱导 氧化沉淀法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富集净化钴渣中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玉芹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7,共4页
某公司生产初期采用α-亚硝基-β-萘酚除钴工艺回收湿法炼锌净化钴渣中的钴,存在药剂消耗量大、钴渣含钴低、生产亏损的问题,后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富集钴,形成了一种钴的富集倍数高,成本低、流程短、易操作、环保的净化渣回收钴的... 某公司生产初期采用α-亚硝基-β-萘酚除钴工艺回收湿法炼锌净化钴渣中的钴,存在药剂消耗量大、钴渣含钴低、生产亏损的问题,后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富集钴,形成了一种钴的富集倍数高,成本低、流程短、易操作、环保的净化渣回收钴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分三个阶段:酸浸阶段包括稀酸选择性浸出和逆流酸性浸出,在较优工艺参数下,钴的浸出率达到95.8%;氧化除铁阶段在较优工艺参数下,滤液Fe含量小于80 mg/L;氧化沉钴阶段可得到含钴20%,锌18%~20%的沉钴渣,将沉钴渣用酸性水洗涤后,可得到含锌小于10%、含钴大于30%的富钴渣,可作为钴精矿销售。该工艺可为从湿法炼锌净化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富集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净化钴渣 富集钴 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 酸浸 氧化除铁 氧化沉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沉淀法合成高振实密度球形LiFePO_4/C正极材料
5
作者 王文琴 郭志猛 +2 位作者 姜冰 叶青 陈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88-2593,共6页
采用氧化-沉淀法,以FeSO4.7H2O、H3PO4和H2O2为原料通过合成球形前驱体FePO4.2H2O来制备高密度球形LiFePO4/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溶质浓度为0.1 mol/L,搅拌速度为500 r/min,陈化时间为36 h时,可合成振实密度高、球形度好的球状前驱体F... 采用氧化-沉淀法,以FeSO4.7H2O、H3PO4和H2O2为原料通过合成球形前驱体FePO4.2H2O来制备高密度球形LiFePO4/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溶质浓度为0.1 mol/L,搅拌速度为500 r/min,陈化时间为36 h时,可合成振实密度高、球形度好的球状前驱体FePO4.2H2O;采用超声波浸渍液法将制备的FePO4与LiOH.H2O、蔗糖混合,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球形LiFePO4/C。该球形LiFePO4/C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68 g/cm3,在0.05 C、0.1 C和0.5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8.9、128.7和113.2 mA.h/g,经20次循环后,容量的保持率分别为99%,98.7%和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沉淀法 LI FePO4/C FEPO4 球形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氧化—沉淀法从湿法磷酸中去除杂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洪波 王振杰 +1 位作者 彭伟 刘安荣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研究了采用氧化—沉淀法从湿法磷酸中去除铁、铝、镁杂质,考察了氧化剂过氧化氢用量、氢氟酸和碳酸钠沉淀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用量1%(相对湿法磷酸体积分数)、氢氟酸用量1.2%、碳酸钠用量0.7%... 研究了采用氧化—沉淀法从湿法磷酸中去除铁、铝、镁杂质,考察了氧化剂过氧化氢用量、氢氟酸和碳酸钠沉淀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用量1%(相对湿法磷酸体积分数)、氢氟酸用量1.2%、碳酸钠用量0.7%(相对湿法磷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50℃条件下,铁、铝、镁去除率分别在45%、40%、24%以上,所得湿法磷酸可用作制备磷酸脲和磷酸盐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氧化沉淀法 杂质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法处理秸秆气化气洗涤水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娟 赵大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5-36,共2页
报道了好氧、混凝处理工艺处理秸秆气化气洗涤水。好氧段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混凝处理工艺采用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水质参数为CODCr814mg/L、BOD53 0 2mg/L、酚类 38mg/L的原水经此处理工艺后相应的参数降为CODCr14... 报道了好氧、混凝处理工艺处理秸秆气化气洗涤水。好氧段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混凝处理工艺采用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水质参数为CODCr814mg/L、BOD53 0 2mg/L、酚类 38mg/L的原水经此处理工艺后相应的参数降为CODCr140mg/L、BOD517mg/L、酚类 0 .4mg/L ,去除率分别为 82 .8%、93 %、98.9%。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法 接触氧化 秸秆气化 洗涤水 混凝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沉淀法处理无铬钝化电解锰污水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少友 李雯 +1 位作者 曹剑 王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115,共4页
为净化无铬钝化电解锰污水,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漂白粉、碳酸钠及污水三组分之间的制约关系,探讨了温度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空气流量与搅拌转速对反应中"场""流"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室温下,2 h内,搅拌转速... 为净化无铬钝化电解锰污水,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漂白粉、碳酸钠及污水三组分之间的制约关系,探讨了温度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空气流量与搅拌转速对反应中"场""流"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室温下,2 h内,搅拌转速为150 r/min时,179.3 m L污水需加入漂白粉12.92 g、十水碳酸钠13.08 g为该氧化-沉淀反应的优化配方。温度升高有利于氨氮的去除,空气流量与搅拌转速存在明显的"场""流"协同效应,且空气流量与氨氮含量和COD呈负相关性,所得水质优于GB 8978-2002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污水 氧化-沉淀法 响应面分析 “流”与“场”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黑颜料的制备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喜云 龚竹青 +2 位作者 陈白珍 郑雅杰 黄坚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3,共3页
采用硫酸浸出黄铁矿烧渣的FeSO4浸出物作为原料,选用氧化沉淀法制备氧化铁黑颜料,所得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HG/T 2250-91一级品标准.介绍了该制法的反应原理及工艺流程.讨论了氧化反应温度、pH值、空气流速、硫酸亚铁浓度、Fe3+/Fe2+比值... 采用硫酸浸出黄铁矿烧渣的FeSO4浸出物作为原料,选用氧化沉淀法制备氧化铁黑颜料,所得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HG/T 2250-91一级品标准.介绍了该制法的反应原理及工艺流程.讨论了氧化反应温度、pH值、空气流速、硫酸亚铁浓度、Fe3+/Fe2+比值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氧化沉淀法 氧化铁黑颜料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着色力氧化铁黑颜料的制备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喜云 龚竹青 陈白珍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7期22-23,共2页
采用氧化沉淀法制备铁黑颜料。研究了柠檬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硝酸铵和聚乙二醇 4种添加剂对铁黑颜料的着色力、颜色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作添加剂 ,可以制得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着色力好的氧化铁黑颜料 ,聚乙二醇的效果其... 采用氧化沉淀法制备铁黑颜料。研究了柠檬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硝酸铵和聚乙二醇 4种添加剂对铁黑颜料的着色力、颜色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作添加剂 ,可以制得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着色力好的氧化铁黑颜料 ,聚乙二醇的效果其次 ,硝酸铵的效果最差 ;颜料粒径是影响其着色力的主要因素 ,粒径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力 氧化铁黑颜料 制备 氧化沉淀法 柠檬酸 十二烷基硫酸钠 硝酸铵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高银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波涛 李巧玲 +4 位作者 李春艳 王安丽 武帅 张豪 王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5,66,共3页
采用液相氧化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高银颗粒。以硝酸银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过硫酸钾为氧化剂,控制pH值为11,反应温度为80℃,在磁力搅拌器上反应30min,静置3h后,离心洗涤数次,70℃真空干燥3h,得到黑色纳米氧化高银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 采用液相氧化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高银颗粒。以硝酸银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过硫酸钾为氧化剂,控制pH值为11,反应温度为80℃,在磁力搅拌器上反应30min,静置3h后,离心洗涤数次,70℃真空干燥3h,得到黑色纳米氧化高银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氧化高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异养菌测试瓶法,用制备的氧化高银和粒径为30nm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球形纳米颗粒粒径为10~30nm;纳米氧化高银颗粒比纳米银具有更强的杀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高银 液相氧化沉淀法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人玻 陈小泉 沈文浩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共3页
氧化铁红(α-Fe2O3)具有无毒、较高的耐温、耐候、耐酸碱特性以及对紫外线的屏蔽性。纳米结构的氧化铁在着色力、透明性、色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涂料、印刷和造纸行业有着广泛的需求。综述了制备纳米氧化铁红的氧化沉淀法、胶体化... 氧化铁红(α-Fe2O3)具有无毒、较高的耐温、耐候、耐酸碱特性以及对紫外线的屏蔽性。纳米结构的氧化铁在着色力、透明性、色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涂料、印刷和造纸行业有着广泛的需求。综述了制备纳米氧化铁红的氧化沉淀法、胶体化学法、水热法以及水解法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并指出如何提高纳米氧化铁的分散性,以及如何低成本、高效地制备纳米氧化铁红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氧化沉淀法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耿九光 臧文杰 +1 位作者 李毅 陶建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0-723,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双氧水氧化硝酸铈[Ce(NO3)3],并用氨水沉淀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粉末(CeO2)的方法,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产物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析了其制备过程中影响微观形态的因素。通过尾气降解试验装置研究了纳米CeO2对汽车尾气中的有害... 介绍了一种以双氧水氧化硝酸铈[Ce(NO3)3],并用氨水沉淀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粉末(CeO2)的方法,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产物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析了其制备过程中影响微观形态的因素。通过尾气降解试验装置研究了纳米CeO2对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HC、NOx)的光催化降解效能。结果表明:当Ce(NO3)3浓度为2.0 mol/L,氨水浓度为1.0 mol/L,选用乙醇和乙二醇为分散剂时,制备的球形纳米CeO2粒度在50 n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对HC、NOx气体降解率可分别达12%和90%,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氧化 氧化-沉淀法 光催化 尾气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n3O4的快速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类芬顿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自成 刘悦 +1 位作者 李英 范小振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3-155,160,共4页
采用氧化沉淀法,以Mn(NO3)2·H2O为锰源、NH3·H2O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反应1 h制备了粒度均匀的纯相纳米Mn3O4。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纳米Mn3O4对亚甲基蓝的类芬顿催化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Mn... 采用氧化沉淀法,以Mn(NO3)2·H2O为锰源、NH3·H2O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反应1 h制备了粒度均匀的纯相纳米Mn3O4。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纳米Mn3O4对亚甲基蓝的类芬顿催化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Mn3O4加入量为0.5 g/L时,对25 mg/L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染料废水 氧化三锰 氧化沉淀法 类芬顿 催化氧化 亚甲基蓝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双 李宏云 +2 位作者 方琳 王冰 齐锦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64-1967,共4页
以高锰酸钾(KMnO4)和硫酸锰(MnSO4·H2O)为原料,氯化铁(FeCl3)为铁源,分别制备二氧化锰(MnO2)粉末、磁场辅助MnO2粉末和磁场辅助铁掺杂MnO2粉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以高锰酸钾(KMnO4)和硫酸锰(MnSO4·H2O)为原料,氯化铁(FeCl3)为铁源,分别制备二氧化锰(MnO2)粉末、磁场辅助MnO2粉末和磁场辅助铁掺杂MnO2粉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脉冲磁场环境和铁离子掺杂都明显改善了MnO2的电性能。当电流密度为2 A/g时,脉冲电磁场辅助得到的铁掺杂MnO2的比电容为992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粉末 氧化还原沉淀法 脉冲电磁场辅助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强化沉淀处理含铜电镀废水并回收铜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智远 蒋树贤 +3 位作者 李嘉毅 李宇峰 张博雯 李绍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7,共4页
针对氢氧化物沉淀工艺不能去除络合态重金属的问题,采用加钙离子强化氢氧化物沉淀的方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并回收铜实验。结果表明,钙离子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氢氧化物对络合态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当pH> 10,反应时间为15 min,除铜... 针对氢氧化物沉淀工艺不能去除络合态重金属的问题,采用加钙离子强化氢氧化物沉淀的方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并回收铜实验。结果表明,钙离子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氢氧化物对络合态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当pH> 10,反应时间为15 min,除铜效果为佳,铜去除率可达99%以上。与现有铁氧体法相比,钙强化氢氧化物沉淀法投药量大大减少,工艺稳定性也大大增加。把沉泥加入pH<5的酸液中,铜离子可实现循环利用,为保证重金属回收率,其反应时间应大于30 min。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和易于管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沉淀 络合铜废水 氧化沉淀法 铜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对CeO2-ZrO2-MnOx催化剂甲苯氧化净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安明 卫广程 +2 位作者 郝乔慧 赵宾 张秋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9,I0007,共10页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O2-ZrO2-MnOx催化剂(CZMX,X为Mn在催化剂总金属中的摩尔含量),探讨了Mn含量对CZMX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ZM0.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在230℃下即可实现甲苯的完全转化。XRD表征结果发现,...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O2-ZrO2-MnOx催化剂(CZMX,X为Mn在催化剂总金属中的摩尔含量),探讨了Mn含量对CZMX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ZM0.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在230℃下即可实现甲苯的完全转化。XRD表征结果发现,随着锰掺杂量的增加,CZMX催化剂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加。H2-TPR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Ce-Zr-Mn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先增强后减弱。CZM0.6结晶度最差,金属之间相互作用力最强,表面氧物种更易溢出;同时,Raman和O2-TPD表征结果也证明CZM0.6催化剂上具有较高的表面氧空位浓度,有利于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的迁移,促进了甲苯的氧化。此外,通过in-situ DRIFTS对中间产物进行观测,发现苯甲酸盐是CZM0.6催化剂上甲苯氧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在O2参与下,苯甲酸盐可迅速转化为CO2和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沉淀法 CeO2-ZrO2-MnOx 甲苯催化氧化 表面氧物种:苯甲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嘉心 陈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585,共10页
为制备连续流条件下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臭氧氧化催化剂,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锰基负载型催化剂(Mn-CeOx/γ-Al_(2)O_(3)、Mn-FeOx/γ-Al_(2)O_(3)、Mn-CoOx/γ-Al_(2)O_(3)),对其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催化剂在苯酚降解过程中的催化... 为制备连续流条件下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臭氧氧化催化剂,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锰基负载型催化剂(Mn-CeOx/γ-Al_(2)O_(3)、Mn-FeOx/γ-Al_(2)O_(3)、Mn-CoOx/γ-Al_(2)O_(3)),对其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催化剂在苯酚降解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探究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连续流中n(Mn)/n(Ce)为2∶1的Mn-CeOx/γ-Al_(2)O_(3)在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时催化活性最佳,TOC去除率达到80.2%,水力停留时间3.3 min、气相臭氧浓度10.3 mg·L^(-1)、溶液初始pH 9为最佳反应条件.经过6次重复实验后苯酚的TOC去除率仍高达79.6%,溶液中活性组分溶出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Mn-CeOx/γ-Al_(2)O_(3)催化剂在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草酸、对硝基酚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较高的矿化效率,TOC去除率在77%~83%,该催化剂具有广谱适用性.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证明催化臭氧氧化反应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物种为OH,Ce的引入有利于提高Mn-CeOx/γ-Al_(2)O_(3)催化剂中Mn4+与晶格氧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 氧化还原沉淀法 锰基催化剂 连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类钠电池正极生产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19
作者 张昊 张国欣 +3 位作者 路娜 尹延梅 黄昭杰 解永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4,共5页
钠离子电池作为新兴产业,有关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较多,但是鲜少见到关于钠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普鲁士蓝类钠电池正极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最佳处理工艺。最终确定了母液废水采用直接氧化法预处理工艺,... 钠离子电池作为新兴产业,有关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较多,但是鲜少见到关于钠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普鲁士蓝类钠电池正极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最佳处理工艺。最终确定了母液废水采用直接氧化法预处理工艺,即先加入H_(2)O_(2)(1.18倍理论投入量),然后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pH至9左右,静置30 min,再经过管式超滤膜过滤,母液中铁锰元素的去除率分别约为99.93%和99.99%。洗水废水采用两段式沉淀法预处理工艺,即第一阶段采用固氰除铁法,先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pH至7左右然后加入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投入量与废水中铁元素质量比为5.2),反应静置30 min。主要去除废水中绝大部分的铁元素和少部分锰元素。在一段处理的基础上再采用氧化沉淀法,先加入H_(2)O_(2)(0.83倍理论投入量),然后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pH至9,反应静置30 min,再经过管式超滤膜过滤,最终铁和锰元素的去除率分别约为99.87%和99.99%。为实际工程中钠电池废水预处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电池废水 固氰除铁 氧化沉淀法 硫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卡波姆凝胶流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青 刘东志 +2 位作者 赵珍 李巍 周雪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9-1033,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气相法二氧化硅(FS)和沉淀法二氧化硅(PS)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FS表面比PS含有更多的羟基,在水中分散性更好。利用流变仪对比研究了FS和PS对卡波姆956凝胶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S...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气相法二氧化硅(FS)和沉淀法二氧化硅(PS)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FS表面比PS含有更多的羟基,在水中分散性更好。利用流变仪对比研究了FS和PS对卡波姆956凝胶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S和PS的加入均能明显提高卡波姆凝胶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触变性等流变学性质;在纳米二氧化硅质量百分数≤4%,FS在卡波姆凝胶中分散粒径较小且更均匀,其对上述流变学性质的增强作用大于PS;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从4%增大到8%时,PS形成大团聚体,能更好地提高上述流变学性质。结合SEM的测试结果阐明了FS与PS同卡波姆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二氧化 沉淀法氧化 卡波姆 流变行为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