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氧化杆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
1
作者 张恺瑞 傅强 +4 位作者 李莉 陈贵斌 欧宏宇 张咏梅 贾士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3-45,共3页
利用Gluconobacter Oxydans B-2菌株,进行了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两者质量浓度分别是20 g/L和10g/L,种龄为36 h,接种量为4%~10%,发酵周期72 h,细菌纤维素的生产量为2 g/L。通过粗纤维测定... 利用Gluconobacter Oxydans B-2菌株,进行了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两者质量浓度分别是20 g/L和10g/L,种龄为36 h,接种量为4%~10%,发酵周期72 h,细菌纤维素的生产量为2 g/L。通过粗纤维测定法证实,细菌纤维素中粗纤维质量分数为72%;纤维素酶水解实验表明,细菌纤维素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发酵 葡萄糖氧化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葡萄糖酸氧化杆菌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奎 吕国芳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4年第3期40-42,共3页
报导一种用于检测葡萄糖酸氧化杆菌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并介绍其原理、结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葡萄糖酸 氧化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肺炎木糖氧化杆菌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蔺旭光 李佳怡 +2 位作者 牛天明 娜仁图雅 刘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鉴定猪群体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16SrRNA PCR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根据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及16SrRNA PCR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一株具有一定毒力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同源性分析... 目的鉴定猪群体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16SrRNA PCR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根据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及16SrRNA PCR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一株具有一定毒力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同源性分析该菌与KF879922.1相似性为99.9%,命名为TLSY-1。结论该菌的鉴定将为仔猪肺炎病原鉴定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病原菌 进化树分析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嗜酸氧化硫硫杆菌浸出废线路板中铜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倩 李如燕 +3 位作者 李翔 马长文 田震 刘雯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提高电子废弃物中金属铜的生物浸出率,用微波强化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对废线路板中铜的浸出,采用Plackett-Burman法和Box-Behnken法优化强化浸出条件。Plackett-Burman法表明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和浸出时间... 为提高电子废弃物中金属铜的生物浸出率,用微波强化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对废线路板中铜的浸出,采用Plackett-Burman法和Box-Behnken法优化强化浸出条件。Plackett-Burman法表明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和浸出时间能够显著影响废线路板中铜的生物浸出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3因素的中心值为微波功率340 W、辐照时间3.60 min和浸出时间6.80 d。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浸铜条件。研究发现,微波功率、浸出时间、微波功率和浸出时间及辐照时间和浸出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浸铜有显著影响,辐照时间有影响但不显著。模型预测最优条件为微波功率336.10 W、辐照时间3.59 min和浸出时间6.82 d,预测最优浸出率为75.69%。调整微波强化废线路板中铜的生物浸出条件为微波功率336 W、辐照时间3.60 min和浸出时间6.80 d,实际铜浸出率为75.41%±0.76%,与模型预测结果相近。表明所得最优条件真实有效,可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强化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 废线路板 铜浸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介导生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
5
作者 黄海涛 王崇 +2 位作者 耿康慧 魏彩春 靳振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3,180,共6页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a^(2+)确实具有提高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能力。低质量浓度(0.2 g/L)的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4 g/L)的富里酸具有抑制作用,而增加Ca^(2+)反过来能够减弱高浓度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对形成的次生高铁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富里酸促进了另一次生高铁矿物草黄铁矾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富里酸 CA^(2+) 次生高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黏土钒矿水浸渣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陈云坤 吴浩 +1 位作者 徐若杨 马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7,共5页
以低品位黏土钒矿水浸渣(以下简称钒矿水浸渣)和氧化亚铁硫杆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钒矿水浸渣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特性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按不同比例将钒矿水浸渣加入到已接种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培养液中,测定计算不同矿浆浓度下溶液的pH... 以低品位黏土钒矿水浸渣(以下简称钒矿水浸渣)和氧化亚铁硫杆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钒矿水浸渣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特性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按不同比例将钒矿水浸渣加入到已接种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培养液中,测定计算不同矿浆浓度下溶液的pH值、菌液浓度、Fe^(2+)氧化率、钒浸出率。结果表明,钒矿水浸渣会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体系的pH值、Fe^(2+)氧化率、菌液浓度产生影响,并抑制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和氧化活性。随着钒矿水浸渣引入量逐渐增大,体系终止pH值逐渐升高,菌液浓度、Fe^(2+)氧化速率和钒浸出率逐渐降低。当矿浆浓度为2.5和5 g/L时,钒的浸出率相近,均为60%左右,而当矿浆浓度升高到为7.5和10 g/L时,浸出率仅为4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水浸渣 氧化亚铁硫杆菌 微生物浸出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果糖脱氢酶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高效合成5-酮果糖
7
作者 钱雪 赵晨休 +1 位作者 林金萍 魏东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6,共9页
5-酮果糖(5-KetoFructose,5-KF)具有与D-果糖相似的甜度和自然甜味,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具有低热量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为了获得5-酮果糖高产菌株,作者将来源于Gluconobacter japonicus的膜结合的果糖脱氢... 5-酮果糖(5-KetoFructose,5-KF)具有与D-果糖相似的甜度和自然甜味,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具有低热量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为了获得5-酮果糖高产菌株,作者将来源于Gluconobacter japonicus的膜结合的果糖脱氢酶基因在Gluconobacter oxydans中过表达,通过对不同的宿主、表达载体和启动子的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合成5-KF的工程菌QT-1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发酵优化,最终采用恒速连续流加果糖的方式,该工程菌可在82 h内消耗质量浓度为650 g/L的D-果糖,5-KF的产量高达608 g/L,产率为94.6%,时空产率为7.4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酮果糖 果糖脱氢酶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重组表达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铁矿石脱磷技术 被引量:26
8
作者 姜涛 金勇士 +3 位作者 李骞 杨永斌 李光辉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18-1722,共5页
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从含磷铁矿石中脱磷的可行性及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可以浸出铁矿石中的磷,生物浸出脱磷应选择缺磷9 K培养基体系,添加黄铁矿可强化细菌浸出脱磷,矿浆初始pH对脱磷率有明显影响,合适的细菌接... 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从含磷铁矿石中脱磷的可行性及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可以浸出铁矿石中的磷,生物浸出脱磷应选择缺磷9 K培养基体系,添加黄铁矿可强化细菌浸出脱磷,矿浆初始pH对脱磷率有明显影响,合适的细菌接种量、亚铁初始含量及矿石粒度有利于生物浸出脱磷。对某含磷1.12%的铁矿石,以缺磷9 K培养基为浸出体系,添加质量比为20%的黄铁矿,在初始pH值为1.7-2.0的条件下,采用A.f菌进行生物浸出,获得的脱磷率为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脱磷 生物浸出 氧化亚铁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线路板中铜及过程中铁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培国 郑正 +2 位作者 彭晓成 王艳锦 王先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从煤堆积水中分离得到氧化亚铁硫杆菌,利用该菌种对线路板中的Cu进行了浸出实验。研究了不同线路板粉末添加量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在220mL溶液中添加量为2.2、4.4g时Cu的浸出率很快达到了90%,而添加量为11.0、22.0g时浸出率表现了缓慢上升... 从煤堆积水中分离得到氧化亚铁硫杆菌,利用该菌种对线路板中的Cu进行了浸出实验。研究了不同线路板粉末添加量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在220mL溶液中添加量为2.2、4.4g时Cu的浸出率很快达到了90%,而添加量为11.0、22.0g时浸出率表现了缓慢上升,在15d左右达到了90%。观察了浸出过程中铁浓度及价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浸出初期随着添加量的增加,Fe2+增加明显,但是随着浸出时间的推移,Fe3+、Fe2+和总Fe都呈现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线路板 铜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矿物吸附Cu^(2+)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苏贵珍 陆建军 +2 位作者 陆现彩 李娟 屠博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5-580,共6页
在金属硫化物的表生氧化过程中,施氏矿物是最常见的一种次生矿物。施氏矿物具有粒度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高的特点,能够吸附环境流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细胞,从而影响重金属元素及微生物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利用化学合成的... 在金属硫化物的表生氧化过程中,施氏矿物是最常见的一种次生矿物。施氏矿物具有粒度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高的特点,能够吸附环境流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细胞,从而影响重金属元素及微生物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利用化学合成的施氏矿物,开展了施氏矿物吸附Cu2+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实验。结果显示:施氏矿物对金属Cu2+及氧化亚铁硫杆菌均有较强的吸附性;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而对氧化亚铁硫的吸附行为不符合Langmuir模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施氏矿物的存在对流体中微生物的活动性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可能会降低氧化菌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物 氧化亚铁硫杆菌 吸附作用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沈镭 张太平 贾晓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重金属的去除是污水污泥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浸出法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新兴方法,具有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利用由含硫温泉采集到的泉水,通过一系列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 f)和氧化硫硫杆菌(T t)浸出污... 重金属的去除是污水污泥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浸出法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新兴方法,具有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利用由含硫温泉采集到的泉水,通过一系列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 f)和氧化硫硫杆菌(T t)浸出污泥中的铜、锌、锰、铬、镉。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用T f和T t分别浸出重金属的效果,研究了底物浓度、污泥浓度和起始pH等基本因素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T f去除重金属的效果比T t好,在T f和T t的作用下,污泥中大部分的重金属得到了有效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氧化亚铁硫杆菌(T.f) 氧化硫硫杆菌(T.t) 污泥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甘莉 刘贺琴 +1 位作者 王清萍 陈祖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17-2623,共7页
为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 f)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机制,进行了空白、直接浸出(At. f)、加亚铁浸出(At. f+Fe2+)、加亚铁和硫酸浸出(At. f+Fe2++H2SO4)4组生物淋滤实验,分析淋滤前后污泥... 为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 f)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机制,进行了空白、直接浸出(At. f)、加亚铁浸出(At. f+Fe2+)、加亚铁和硫酸浸出(At. f+Fe2++H2SO4)4组生物淋滤实验,分析淋滤前后污泥的成分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加亚铁和硫酸浸出淋滤后Cu、Zn、Ni、Pb和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8%、100%、87.5%、51.6%和83.3%,高于其他3种体系;定量计算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5种金属在直接-间接(加亚铁)浸出中的质量含量和速率常数(k)均高于直接浸出.EDS 和 XRD 证实污泥浸出前后样品组分主要是C(26.2%~37.5%)、O(32.5%~45.7%)和一些无机化合物(如铝盐和SiO2),生物淋滤后会造成营养元素(P和Ca)的部分流失.此外,ICP-MS分析表明其他金属(如Cd、Fe、Mn)也能同时被溶出.基于结果分析,提出FeSO4&#183;7H2O和H2SO4的加入有助于生物淋滤系统的启动,其中Cu、Pb、Cr和Ni主要以间接浸出为主,而Zn是直接和间接浸出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淋滤 污泥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形成的黄钾铁矾的SEM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朱长见 陆建军 +2 位作者 陆现彩 王汝成 李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38,共5页
黄钾铁矾是金属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形成的主要次生矿物。很多研究表明,金属硫化物矿区广泛发育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会影响金属硫化物的氧化分解和次生矿物的形成。为讨论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钾铁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设计了两组平行实验... 黄钾铁矾是金属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形成的主要次生矿物。很多研究表明,金属硫化物矿区广泛发育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会影响金属硫化物的氧化分解和次生矿物的形成。为讨论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钾铁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设计了两组平行实验制备黄钾铁矾:一种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黄钾铁矾,另一种在相同条件下接种氧化亚铁硫杆菌合成黄钾铁矾。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技术对两种实验获得的黄钾铁矾进行定性分析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充分繁殖的条件下,细菌的参与更利于黄钾铁矾的形成;Fe2+的氧化速率可能是影响黄钾铁矾结晶的主要因素,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提高Fe3+的供应速度促使黄钾铁矾快速结晶,细菌作用下形成的黄钾铁矾结晶程度好于纯化学方法制备的黄钾铁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黄钾铁矾 扫描电镜 形貌特征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矿山酸矿水中金属污染元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陆建军 陆现彩 +3 位作者 朱长见 孙东平 高剑锋 王汝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酸矿水是含硫化物矿石在表生条件下与水圈大气圈及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典型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在长期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矿石.地表条件下这些含硫化物的废矿石被氧化,产生对生态环...  酸矿水是含硫化物矿石在表生条件下与水圈大气圈及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典型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在长期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矿石.地表条件下这些含硫化物的废矿石被氧化,产生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酸矿水.以鸡冠山矿山为例分析酸矿水中主要微量元素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自然酸矿水中存在大量氧化亚铁硫杆菌,酸矿水的形成可能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发育有一定联系,氧化亚铁硫杆菌促进酸矿水形成;鸡冠山酸矿水的pH值在2.5~4.2之间,与适宜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酸性条件一致;微量元素在酸矿水中的分布与pH值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布密切相关,在最适宜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pH值3.0左右的酸矿水中微量元素浓度达最低,说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和酸度对微量元素的分布有一定制约;酸矿水中高度富集微量元素,比河水中溶解态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出几千倍到几十万倍甚至千万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矿水 氧化亚铁硫杆菌 金属污染元素 鸡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奋武 高诗颖 +3 位作者 王敏 卜玉山 崔春红 周立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3-719,共7页
通过摇瓶实验,在Mg^2+分别为48,4.8mg/L,其他元素组成与9K液体培养基一致的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 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次生铁矿物.考察了Mg^2+含量对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体系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 通过摇瓶实验,在Mg^2+分别为48,4.8mg/L,其他元素组成与9K液体培养基一致的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 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次生铁矿物.考察了Mg^2+含量对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体系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次生铁矿物矿相及矿物晶体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8h培养,Mg^2+浓度为48,4.8mg/L生物成矿体系pH值分别从原来的2.50降低至2.30,2.19,ORP分别从初始259mV增加至269mV,276mV.两体系Fe2+氧化率培养至第48h均达到100%,然而两体系总Fe沉淀率及矿物形态及却不尽相同.Mg^2+浓度为48mg/L生物成矿体系,总Fe沉淀率为23.7%,次生矿物紧密粘附于三角瓶底部.而Mg^2+浓度为4.8mg/L生物成矿体系,总Fe沉淀率达到32.2%,次生矿物却均匀分散于溶液中.两体系合成次生铁矿物均为黄铁矾与施氏矿物共存的混合物,Mg^2+含量4.8mg/L 体系合成黄铁矾单个晶体长度(-1.60μm)约为Mg^2+含量48mg/L体系的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离子 氧化亚铁硫杆菌 次生铁矿物 矿相 晶体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硫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成桂 张倩 +4 位作者 王晶 张瑞永 何环 夏金兰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37-2242,共6页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CC23270)为对象,研究NO3-、SO42-、Cl-和PO43-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长和硫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阴离子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硫氧化表观活...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CC23270)为对象,研究NO3-、SO42-、Cl-和PO43-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长和硫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阴离子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硫氧化表观活性的影响效应不同,其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l-,NO3-,SO42-和PO43-;在高浓度PO43-的胁迫(300mmol/L)下,细菌所表达蛋白质的总数量减少,但同时表达一些特异性蛋白质,这说明细菌可通过抑制一些在正常条件下表达的蛋白质,同时表达一些新的蛋白质来应对无机离子的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阴离子 胁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SH-T)氧化毒砂的机理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洪英 杨立 魏绪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3-327,共5页
采用优良的氧化亚铁硫杆菌SH T菌株对含金毒砂抛光片和纯毒砂粉末进行氧化试验 ,并作了定时定域的显微观察分析 ,研究了每一阶段毒砂表面的性质和毒砂氧化膜的形成过程。毒砂在细菌氧化后覆盖了黄色氧化膜 ,抑制了细菌的快速氧化。用X... 采用优良的氧化亚铁硫杆菌SH T菌株对含金毒砂抛光片和纯毒砂粉末进行氧化试验 ,并作了定时定域的显微观察分析 ,研究了每一阶段毒砂表面的性质和毒砂氧化膜的形成过程。毒砂在细菌氧化后覆盖了黄色氧化膜 ,抑制了细菌的快速氧化。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对细菌氧化产物进行物相分析 ,结果表明氧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钾铁矾 ,其次为砷华。细菌氧化膜的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表明毒砂晶体中As表现出 [AsS]2 -→As(Ⅲ )→As(Ⅴ )的价态变化过程 ,揭示了细菌氧化过程中毒砂形貌变化规律和晶体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毒砂 细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分子标志方法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贺治国 胡岳华 +3 位作者 胡维新 钟慧 徐兢 朱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对采自7个不同环境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20个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4个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9条DNA条带。通过4个引物的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来源的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44%~... 本文对采自7个不同环境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20个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4个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9条DNA条带。通过4个引物的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来源的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44%~8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RAPD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矿物接触作用对金属硫化物溶解的影响——氧化亚铁硫杆菌参与黄铜矿溶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苏贵珍 陆建军 +4 位作者 陆现彩 李娟 韩晓冬 王睿勇 王汝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在表生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参与能够有效促进黄铜矿的氧化分解,前人研究认为微生物对黄铜矿的溶解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但相对贡献仍存在争议。利用透析膜将细菌和黄铜矿隔离,模拟对比了黄铜矿与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接触和直接接触时的溶... 在表生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参与能够有效促进黄铜矿的氧化分解,前人研究认为微生物对黄铜矿的溶解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但相对贡献仍存在争议。利用透析膜将细菌和黄铜矿隔离,模拟对比了黄铜矿与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接触和直接接触时的溶解行为。利用等离子光谱(ICP-AES)测定两种实验条件下溶液中Cu2+离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两种条件下黄铜矿表面特征的变化和次生产物特征。实验发现在两种模式下,氧化亚铁硫杆菌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黄铜矿的溶解速率;直接接触模式比非接触模式对黄铜矿氧化分解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溶解 氧化亚铁硫杆菌 接触作用 非接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刻蚀加工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玉德 王西彬 +2 位作者 石文天 杨玥 张翔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和氧化硫硫杆菌(T.t菌)生物刻蚀加工金属材料的协同作用.通过比较2种菌种及其混合菌种分别刻蚀加工紫铜、锡青铜、T10、40Cr,分析3种情况下刻蚀加工上述4种金属材料的速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刻蚀上述金属的最大... 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和氧化硫硫杆菌(T.t菌)生物刻蚀加工金属材料的协同作用.通过比较2种菌种及其混合菌种分别刻蚀加工紫铜、锡青铜、T10、40Cr,分析3种情况下刻蚀加工上述4种金属材料的速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刻蚀上述金属的最大速率分别为单独使用T.f菌时的3.4,3.6,2.5,2.5倍.在存在铁离子和适合的还原性硫化合物的条件下,T.t菌能增强T.f菌的生物刻蚀加工作用,提高刻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生物刻蚀 氧化亚铁硫杆菌 氧化硫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