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自燃工作面“U+L”形通风系统氧化带宽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春 栾铮 闻天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54-2159,共6页
为了使工作面"U+L"形通风系统能够高效应用,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U+L"形通风系统高效应用的衡量原则及不同供风量条件下联络巷距工作面距离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使工作面"U+L"形通风系统能够高效应用,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U+L"形通风系统高效应用的衡量原则及不同供风量条件下联络巷距工作面距离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联络巷距工作面距离增加,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先减小后增大,这一现象与传统观点恰好相反,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二者的完整关系曲线及形成原因;工作面供风量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近似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且风量越大这种关系越明显;当联络巷距工作面距离大于30 m时,距离越大,工作面供风量的变化对采空区氧化带宽度的影响越明显;当联络巷距工作面20 m时,风量增加对氧化带宽度变化的影响最弱。假设采空区允许的最高氧化带宽度为50 m,工作面供风量为3000 m^(3)/min及4000 m^(3)/min时,在不采取措施的条件下采空区遗煤容易发生自燃;当工作面供风量为1000m^(3)/min及2000 m^(3)/min时,联络巷的间距不能大于43 m和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U+L”形通风系统 氧化带宽度 联络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断层影响下采空区注CO_(2)防灭火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嘉勇 吕祖欣 +3 位作者 崔啸 郭立稳 武建国 付京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为解决正断层地质构造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问题,利用程序升温氧化装置测定煤样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基于采空区多孔介质模型与气体组分运输方程,构建正断层影响下采空区进风侧压注CO_(2)数值模型,模拟工作面距断层位置变化对采空区... 为解决正断层地质构造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问题,利用程序升温氧化装置测定煤样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基于采空区多孔介质模型与气体组分运输方程,构建正断层影响下采空区进风侧压注CO_(2)数值模型,模拟工作面距断层位置变化对采空区自燃氧化带宽度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不同注CO_(2)位置和注CO_(2)流量下采空区内气体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加,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距断层70 m处时,氧化带宽度达到最大。随着CO_(2)注入位置的深入,氧化带宽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CO_(2)注入位置距工作面40 m时,氧化带宽度达到最小;随着CO_(2)注入量的增加,氧化带宽度呈负指数减小趋势,当CO_(2)注入量为1000 m^(3)/h时,且在工作面CO_(2)体积分数低于0.4%的安全前提下,氧化带宽度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正断层 CO_(2)防灭火 数值模拟 煤自燃 氧化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划分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丁文通 史学奇 张国枢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5期12-14,29,共4页
通过建立采空区滤流场数学模型,并以实例用计算机模拟采空区的流场分布,应用极限风速法对采空区“三带”划分进行了研究,用C语言绘图程序绘制了三带分布图,对影响采空区“三带”中氧化带宽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采空区“三 氧化带宽度 计算机模拟 滤流数学模型 自然发火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面四巷瓦斯抽采对采空区遗煤自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延航 周露函 +1 位作者 韩明旭 王丽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69,共8页
为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不同瓦斯治理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及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结合某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的实际条件,构建了“一面四巷”采空区自然发火物理模型,将程序升温试验得到的煤样氧化耗氧参数和放热参数应用到数值模拟中... 为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不同瓦斯治理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及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结合某高瓦斯易自燃工作面的实际条件,构建了“一面四巷”采空区自然发火物理模型,将程序升温试验得到的煤样氧化耗氧参数和放热参数应用到数值模拟中,分别研究了不同供风量、低抽流量及高抽流量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及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氧化带最大宽度、氧化带面积和采空区最高温度点等参数随供风量、低抽流量及高抽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测试范围内,提高供风量、低抽流量及高抽流量均会造成采空区漏风量增多,不利于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最高温度点变化不明显(仅在1 K范围内变化),高抽流量变化对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和面积及最高温度的影响大于供风量和低抽流量;氧化带最大宽度随供风量增大而增加,采空区最高温度和氧化带面积随供风量增加而减小,供风量从1600 m^(3)/min增加到19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增加了2 m(74~76 m),最高温度降低了0.1 K(315.38~315.28 K),氧化带面积减小了180.08 m^(2)(8669.49~8489.41 m^(2));氧化带最大宽度随低抽流量增大而增加,采空区最高温度和氧化带面积均随抽采流量增大而增加,低抽流量从200 m^(3)/min增加到3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增加了2 m(75~77 m),最高温度升高了0.152 K(315.340~315.492 K),氧化带面积扩大了51.56 m^(2)(8553.79~8605.35 m^(2))。高抽流量从80 m^(3)/min增加到24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保持在75 m,最高温度升高了0.76 K(315.13~315.8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供风量 抽采流量 氧化带宽度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防治综放遗煤自燃的三维模拟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1 位作者 李宗翔 李雨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5,共5页
基于综放遗煤自燃防治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注氮防治综放遗煤自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九道岭矿E1S6综放面为例,对其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对注氮防治措施的相关参数进行... 基于综放遗煤自燃防治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注氮防治综放遗煤自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九道岭矿E1S6综放面为例,对其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对注氮防治措施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确定。最后依据模拟分析结果,对所确定的注氮防治措施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成功。结果表明:采空区注氮量与氧化带宽度成负指数函数关系,与影响高度成正比关系;采空区注氮量在30~35 m 3 /min时能够满足E1S6综放面遗煤自燃防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注氮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矿开采 遗煤自燃 三维模拟 氧化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巷瓦斯抽采下采空区自燃危险性数值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星魁 刘鹏飞 朱红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针对大流量高位巷瓦斯抽采可能诱发采空区自燃问题,以南山矿18层5分段综放面为研究背景,构建采空区气体渗流分析模型。利用变渗透系数和Forchheimer方程,求解非线性流与层流并存下采空区三维氧气分布。结果表明:高位巷瓦斯抽采使工作面... 针对大流量高位巷瓦斯抽采可能诱发采空区自燃问题,以南山矿18层5分段综放面为研究背景,构建采空区气体渗流分析模型。利用变渗透系数和Forchheimer方程,求解非线性流与层流并存下采空区三维氧气分布。结果表明:高位巷瓦斯抽采使工作面氧气更易沿漏风方向采空区纵深发展,氧化带总体宽度会随抽放流量的提高而增加。在进风侧氧气分布后移程度较小,而回风侧受抽放负压显著影响,出现明显氧气富集区。上下隅角封堵配合注氮,会降低抽放对氧气渗入的诱导影响。依据研究结论,利用综合防火措施消除了高位巷附近潜在的自燃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三维氧气分布 氧化带宽度 防火措施 回风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综放采空区瓦斯与火协同防治平衡点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宝山 李贺 +3 位作者 王鹏 王原 胡海永 赵海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解决高瓦斯综放采空区瓦斯与火协同防治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采空区上隅角埋管抽采与注氮防灭火条件下的物理模型,引入可以均衡二者矛盾的“平衡点”概念,选取配风量、瓦斯抽采量和注氮量为试验因素,以氧化带最大宽度为试... 为了解决高瓦斯综放采空区瓦斯与火协同防治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采空区上隅角埋管抽采与注氮防灭火条件下的物理模型,引入可以均衡二者矛盾的“平衡点”概念,选取配风量、瓦斯抽采量和注氮量为试验因素,以氧化带最大宽度为试验指标,基于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建立3因素3水平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观测和FLUENT数值模拟综合确定试验指标的不同取值,建立响应曲面模型,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P值为0.009 5,二次回归模型显著,失拟项为0.050 1,不显著,回归模型准确可靠;一次项对氧化带最大宽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配风量>瓦斯抽采量>注氮量,且2个影响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利用该模型计算出亭南煤矿206综放工作面瓦斯与火协同防治的“平衡点”,即配风量为1 168.10 m 3/min、瓦斯抽采量为162.94 m 3/min、注氮量为800.01 m 3/h。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指导类似条件下的矿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与火协同防治 BOX-BEHNKEN设计 平衡点 氧化最大宽度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寸草塔二矿注氮防灭火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晓旭 罗伙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31-135,共5页
为明确不同注氮条件对遗煤自燃的影响,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测得某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范围,并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该工作面采空区不同注氮条件下的自燃“三带”迁移模型,以确定最佳注氮位置、注氮温度、注氮流量,并在寸草塔二矿... 为明确不同注氮条件对遗煤自燃的影响,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测得某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范围,并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该工作面采空区不同注氮条件下的自燃“三带”迁移模型,以确定最佳注氮位置、注氮温度、注氮流量,并在寸草塔二矿开展现场试验,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氮出口位置距工作面30 m时,回风侧氧化带宽度最小值为25 m,注氮效果最佳;氧化带宽度随注氮流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当注氮流量达到900 m3/h,对采空区氧化带范围整体控制效果较好;注氮气体温度越低,覆盖氧化带范围越广,且对采空区有一定降温效果;在该工作面开展注氮防灭火现场应用过程中,采空区氧化带最大宽度由40.4 m降低至15.2 m,氧化带最大宽度降低61.4%,防灭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氮位置 注氮温度 注氮流量 防灭火 数值模拟 氧化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动态模型的采空区连续注氮模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嘉麟 董子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9,24,共6页
为明确煤矿采空区动态连续注氮的可行性及优点,以瑞安公司014N1-1综放工作面为例,使用COMSOL模拟软件建立采空区动态连续注氮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采空区N2动态分布、最高温度变化规律,以及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工作面和采空区瓦... 为明确煤矿采空区动态连续注氮的可行性及优点,以瑞安公司014N1-1综放工作面为例,使用COMSOL模拟软件建立采空区动态连续注氮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采空区N2动态分布、最高温度变化规律,以及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及CO体积分数动态变化规律等。在动态注氮口距切顶线20 m、注氮量为360 m^3/h条件下,可以提高高浓度N2的连续分布效果,能显著降低采空区温度增长率、温度、氧化带宽度,还可有效降低采空区及工作面的瓦斯、CO体积分数。动态连续注氮不但能在小注氮量条件下有效防治煤炭自燃,还能治理工作面瓦斯及CO体积分数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炭自燃 连续注氮 氧化带宽度 氮气分布规律 瓦斯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